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收集10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与82例非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针对其特点进行临床分析和内镜检查对照.方法随机将10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和82例非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分成两组,分析其原发病、临床症状及其特点.10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64例均做内镜检查,40例因病情危重及其他原因未做内镜.非老年组82例,做内镜检查58例,其结果两组加以对照.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因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主60例,占55.55%;对照组同糜烂性胃炎为主21例,占25.6%.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无症状黑便为首发者28例,占25.92%;对照组仅6例,占7.32%.10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死亡29例,占26.85%;对照组死亡6例,占7.31%.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老年性疾病的急重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基础.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以内科治疗为主,内镜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如条件允许,可对老年人群定期做健康检查,以期尽早确定诊断,给予及时治疗,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60例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发病季节,出血病因,发患者群,诊断方法,治疗情况等进行分析认为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最多是溃疡病,具体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胃溃疡(GU)>胃炎及十二指肠球炎>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胃癌等.本病有下列特点:①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3.9:1;②DU出血多于GU出血,为1.8:1;③冬春季发病高于夏秋季;④各种职业均可发病,青少年学生发病应引起重视.治疗体会有:①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②严密观察血压、尿量、血红蛋白等变化;③对溃疡病及胃、十二指肠炎症伴发的上消化道大出血,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有显著疗效;对肝硬变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用生长抑素施他宁等是目前最安全和有效的药物;④如经积极内科治疗仍不能控制出血者应及时转外科手术治疗.本组患者治愈率高达98.3%.死亡率为0.5%,明显低于新近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1990-01/1997-11间收治的60岁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7例(平均年龄68岁,男85例,女22例)与同期住院的中青年患者110例(平均年龄42岁,男79例,女31例)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特点结果①病因:依发病率高低排序,老年组为消化性溃疡45.8%,胃癌28.0%,急性胃粘膜损害11.2%中青年组为消化性溃疡71.8%,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15.5%,急性胃粘膜损害9.1%;②特征:老年组出血总量>1000mL者所占比例、再出血率、死亡率分别为38.30,29.9%,14.0%.而中青年组分别为18.2%,5.4%,1.8%;③并发症: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5%,中青年组为6.4%以上对比x2检验P值<0.01结论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发病率高低顺序为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胃粘膜损害;②患者出血量大,再出血率、死亡率高;③并发症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出血是老年人常见消化科急症之一,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消化道出血可高达69.5%。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占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6.0%。老年人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约为13%~15%。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机体抵抗力差,故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后并发症,尤其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及导致死亡的病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134例,并与同期非老年患者120例比较。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主要为酸相关疾病(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食管炎)71例,占73.9%;胃癌14例,占14.5%。发生低血压或休克,老年组18例,非老年组8例(P<0.05)。使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老年组28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7例,P<0.01)。老年组死亡18例,病死率为13.4%,其中15例因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死亡;非老年组死亡6例,病死率为5.0%(P<0.01)。结论酸相关疾病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胃癌。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6.
1993-01/1996-12对36例经常规治疗难以控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于床边紧急进行内镜下微波凝固止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病例急诊内镜直视下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2例,胃溃疡9例,局部糜烂出血性胃炎6例,胃体上部小动脉破裂3例,胃癌6例(均经病理确诊,后手术治疗).中小型动脉出血8例,占本组病例的22%,出血呈喷射状,且与心跳一致的搏动性出血;静脉及细小动脉出血18例,占本组病例50%.出血呈溢出样,非喷射状;小静脉、毛细血管出血10例,占本组病例28%,出血处有血凝块形成及附着伴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154例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中青年病例比较。结果与中青年人相比,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存在明显诱因者较少见(39.6%),出血方式表现为呕血者较少见(21.6%),其伴随疾病(49.4%)和并发症(21.4%)较多,再出血率(16.9%)和死亡率(11.7%)较高。出血病因中,老年人以胃溃疡最多见(27.9%),其次为十二指肠溃疡(18.8%)及胃癌(18.2%);而中青人以十二指肠溃疡(34.3%)最多见,其次为胃溃疡(16.3%)及胃癌(10.6%)。老年人胃溃疡及胃癌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中青年人,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则低于中青年人(P〈O.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多见,胃溃疡及胃癌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伴随疾病和并发症多,再出血率和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7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22例临床分析.方法78例COPD呼衰患者均采用血气分析、肾功能检查.结果COPD呼衰患者长期缺氧和高碳酸血症,胃粘膜血液循环失调营养障碍,通透性增多,增加H+的反向弥散,破坏了胃粘膜屏障导致糜烂或溃疡.本组78例呼衰上消化道出血与非出血组血气检查结果比较表明,当pH≤7.2时,两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当PaCO2≥100mmHg或PO2≤35mmHg时,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别.提示pH≤7.20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界指标;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反射性的引起肾血管收缩,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减低,加重了氮质血症.当BUN明显升高时,血中促胃液素可能升高,胃粘膜抵抗力降低,易发生粘膜糜烂溃疡出血,本组资料表明,BUN>21.4mmol/L与<21.4mmol/L者,消化道出血率相差显著(P<0.05);提示严重肾衰BUN升高与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COPD患者呼吸功能由代偿变为失代偿,患者精神状态,大脑皮层功能障碍,皮层下中枢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胃平滑肌收缩,促胃液素、组胺释放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增强,胃粘膜受侵蚀以致糜烂出血结论COPD呼衰患者,应激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及致死原因.  相似文献   

9.
1507例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纤维结肠镜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历和分布特点并评价纤维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1999年12月14年间肠镜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镜检查15823例内有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1507例,占9.5%。1507例患者中,检出率最高为结肠癌444例,占29.5%,其次为结肠息肉363例,占24.1%,第三为肛管疾病201例,13.3%及炎症性肠病89例(5.9%)等。结论:结肠癌、结肠息肉、肛管疾病是老年人下消化道出血的三大主要原因。肠镜检出阳性率高,并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出血是胃肠疾病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占内科住院病人的2%~3%。尽管近年来在治疗上,包括中西医药物治疗、内镜和手术治疗等,方法均有改进与提高,然而病死率仍在10%左右,其预后与能否迅速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以及是否得到有效救治等因素有关。 临床上将消化道出血分为上消化道及下消化道出血两种。以Treitz韧带为界,位于其上方的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与上消化道出血之间多种关系,以利临床提高警惕,及时做好防治工作避免或减少该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率.方法随机将365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83例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下称并发出血)的资料,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临床分析.①各组与并发出血发病率及之间的差异;②各组伴发脑疝与并发出血的关系;③患者原有基础胃病或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其本次并发出血的关系;④本病并发出血的常见的时间规律.结果①脑出血并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脑血栓及蛛网膜下腔出血(P1<0.01和P2<0.05),后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3>0.05),本组365例总发病率为22.75%.②并发出血83例中,48例伴有脑疝,而无并发出血的282例中,仅41例伴发脑疝,各组之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提示脑疝与并发出血关系密切.本组并发出血伴发脑疝的发生率为57.83%,而无并发出血伴发脑疝的仅为14.53%;③83例并发出血中34例发病前,曾有各种胃病或Hp检测培养+~++++,占40.96%;④83例并发出血中,有70例在1wk内发生,占84.34%,且以夜间多.结论①以脑出血并发出血为最,其他分别为脑血栓、蛛网膜下腔出血;②脑疝与并发出血关系密切;③原有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作者对本院建院以来门诊、内镜室和住院患者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者1238例,下消化道出血者310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上消化道出血者1238例,其中消化性溃疡549例占44.43%,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132例占10.66%,急性胃粘膜病变者85例占6.86%,慢性胃炎者56例占4.52%,胃癌者201例占16.24%,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11例占0.88%,胃粘膜脱垂症11例占0.88%,食管裂孔疝及反流性食管炎与出血性十二指肠炎各38例占3.06%,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憩室24例占1.94%,胆道出血5例占0.4%,胰源性上消化道出血11例占0.88%,胰腺及壶腹癌8例占0.65%,血管疾病10例占0.8%,脑溢血及颅内疾病22例占1.77%,全身疾病32例占2.58%.下消化道出血310例,其中结肠癌122例占39.35%,息肉64例占20.6%,慢性结肠炎58例占18.1%,溃疡性结肠炎23例占7.4%.Crohn病19例,内痔肛周病变12例,结肠单纯性溃疡3例,肠阿米巴病1例,肠结核4例,术后吻合口炎2例,结肠憩室3例,结肠静脉曲张1例,原因不明8例.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其后依次为胃癌、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粘膜病变、慢性胃炎.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结肠癌,其次为息肉、慢性结肠炎等  相似文献   

13.
急诊内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内镜对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部位及其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组164例,男113例,女51例。年龄17岁~71岁(平均46.2岁±13.7岁).对镜下出血者,局部喷洒10%孟氏液20mL~40mL,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局部喷洒凝血酶,并用5%鱼肝油酸钠作硬化治疗.结果本组内镜下明确诊断148例(90.0%),其中消化性溃疡84例(50%),胃粘膜病变44例(27%),恶性肿瘤16例(10%),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4例(3%),原因不明16例(10%).出血24h内行内镜检查114例,113例(99%)明确诊断;出血超过24h行内镜检查50例;35例(70%)明确诊断.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本组16例原因不明者未行止血,有4例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和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局部止血效果不佳,余143例止血效果良好,观察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总有效率96.6%.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对确诊上消化道出血部位、病因及其治疗有重要价值,检查时间越早确诊率越高.早期内镜检查、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冒平滑肌肉瘤临床少见,早期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易误诊.现将病理确诊6例分析.男4例,女2例,年龄48岁~64岁30岁以上占88.3%.4例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多出血1000ml以上伴休克2例,余为上腹部肿块和吞咽困难各1例.手术所见瘤体最小2cm,最大8cm,平均6cm未见液化和坏死囊性变.责门部2例,胃体部3例,胃窦部1例,胃外型、胃内型、混合型各2例.发病率约占胃恶性肿瘤的0.3%~5%,平均1.4%.国内为0.31%.本组占同期恶性肿瘤的0.16%,胃肉瘤中平滑肌肉瘤占10%-20%.男性多见,好发年龄与胃癌相仿.各项检查均有局限性.准确率不高.关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若直径超过5cm、形态不规则恶性可能性大,最后确诊依靠病理、免疫组化.本病属低度恶性,主要通过血运转移,较少淋巴结转移.对放疗及化疗不敏感,目前仍以手术治疗为好.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827例结局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治疗药物及其预后等方面的逐年演变过程,为今后诊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7 a 来收治的827 例次上消化道出血,进行逐年纵横对比分析.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历年上消化道出血的首要原因,胃溃疡、肝硬变、Mallory Weiss 综合征、急性胃粘膜病变则交替成为第2 位出血原因;内镜诊断率和急诊内镜率逐年提高,1998年达到80 % ,内镜下见出血者占内镜检查的24-3 % ,而见到活动性出血者仅占内镜检查者的14-9 % ;内镜下止血108 例次,成功率100 % ;1994 年前治疗药物主要为云南白药和甲氰咪胍,之后,随着立止血、质子泵抑制剂(PPI) 、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药物使用的逐渐增多,前二者的使用逐渐减少,善得定多用于肝硬变出血;住院天数和止血天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幅度微小;雷尼替丁、法莫替丁、PPI、立止血、善得定的使用以及及时的内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在提高止血效果、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死亡率方面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结论 大多数上消化道出血者在入院时已自行止血,患者的预后在某种意义上主要取决于疾病本身和病情的轻重,药物的干预有一定作用,但比较有限,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64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我院1990—2007年收治上消化道出血254例,其中老年患者64例。占25.1%。由于老年人伴随疾病多,出血量大,预后差的特点,总结其病因和临床表现加以浅析。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出血为老年人常见消化道疾病。本收集了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96至97两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322例,占全院同期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63.4%,其中老年108例,占该所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33.5%,并与214例中青年为对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诊断及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1994—02/2004—02总共10年浙江省仙居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病例资料,其中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病人有33例(55%)。对于这些老年病人,急诊内镜术前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及合并疾病,包括纠正休克、控制心衰、呼衰、血压、血糖等:术中密切监测病人全身情况,特别是心肺功能。并迅速判断出血原因并分别予以镜下注射、喷洒药物止血。结果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均能安全的接受急诊内镜处理。56例病人中,5l例明确出血病因,确诊率93.2%,出血病因以消化道溃疡为首位,其次为恶性肿瘤;活动性出血23例,经镜下止血,20例立即止血,急诊止血率达到86.9%。结论 急诊内镜在处理老年人消化道出血中,能快速地明确病因,镜下止血安全可靠,配合内科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5年1月至1990年1月收治的122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病因、出血部位及出血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发现老年人胃溃疡并出血者比例明显增高,高位胃溃疡并出血者较国内文献报告亦高。其中发现2例Dieulafoy溃疡。老年人易发生失血性休克,本组发生休克者32例。80岁以上,就诊时已发生休克,血色素低于7g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死亡率明显升高。急诊内镜对老年患者只要选择好适应症,术前作好抢救准备,操作熟练轻巧,仍不失为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本组70岁以上40例经检查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268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了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26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突发呕血和/或黑便为首发症状者38.06%;入院时无明显呕血和黑便,诊断为其它疾病入院者9.33%;出量大于1000ml者25.75%,大便潜血持续超过6天以上者47.01%;出血原因中胃癌(21.64%)仅次于消化性溃疡(32.46%);本组中伴发病占67.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