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舒端  李静  邓德红  郑同刚  郑念祥  张连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465-2466,2470
[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及性别与干预效果的差异。[方法]选择6所有代表性的中小学留守学生进行SCL-90心理问卷量表测量,进行综合干预6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结果]干预前,男女留守儿童在强迫症状、敌对、阳性症状痛苦水平等因子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干预后,男生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等因子和总分、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有明显的降低;女生在恐怖因子和总分、阳性项目数上的得分有显著性降低。[结论]通过干预,男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汉川市农村不同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父母外出打工的差异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开展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 ,抽取汉川市6所中小学生2548名(留守儿童1284名,非留守儿童1264名),使用SCL-90心理健康测量量表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不同打工类型的留守儿童焦虑和敌对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父母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及总分、总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母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阳性症状痛苦水平高于非留守儿童(P0.05);焦虑、敌对因子得分低于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能主动向老师倾诉心事的留守儿童比例低于2%。结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会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如有一方家长在家作为抚养人(特别是母亲),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7个月后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7个月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分别从四川绵竹和安县共4所中学整群抽取472名中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38.8%的中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震区中学生与国内中学生常模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和恐怖4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与女生在恐怖因子得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精神病性5个因子得分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震灾害给中学生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其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赣南地区乡镇留守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军  沈英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3):264-265
目的了解赣南地区乡镇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促进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法选取赣南地区3个县市300名留守学生,采用SCL-90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留守学生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6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国内中学生常模,留守女学生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得分显著高于留守男学生。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国内中学生常模。结论影响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较多。社会、家庭和学校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使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综合考察近20年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思路。方法 对106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 MHT)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n=67 382)进行元分析。结果 小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8分。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随年代上升(R2=23%、1%、7%;Ps<0.05),对人焦虑、恐怖倾向、冲动倾向随年代下降(R2=5%、6%、10%;Ps<0.05)。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得分略高于非留守小学生(d:0.26~0.39,Ps<0.05),进城务工随迁小学生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得分略高于当地小学生(d:0.28~0.37,P<0.05)。结论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年代变化趋势喜忧参半。留守小学生、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相对欠佳。研究差异受年代、学生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监护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干预效果,为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6所中小学1 264名留守儿童进行SCL-90心理问卷量表测量,综合干预6个月后,比较干预前后量表得分.结果 干预后,监护人为父亲或母亲的留守儿童在9项因子得分上均有降低;监护人为祖父母的留守儿童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上有降低;监护人为外祖父母的留守儿童在强迫症状因子得分上有降低.监护人为其他亲戚与邻居的留守儿童在躯体化、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上有显著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护人为父(母)的留守儿童心理卫生问题干预效果最明显,而其他亲戚或邻居为监护人的,没能阻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405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SSMHS)、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Q)、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的调查分析。结果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为26.33%。生活事件对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F=447.624,P=0.000);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且主效应显著(F=263.669,P=0.000);积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显著的主效应(F=2.436,P=0.119);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23.173,P=0.000)。结论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影响,而负性生活事件的控制及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留守中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抽取1405名留守中学生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SSMHS)、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LERQ)、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的调查分析。结果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阳性检出率为26.33%。生活事件对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F=447.624,P=0.000);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且主效应显著(F=263.669,P=0.000);积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显著的主效应(F=2.436,P=0.119);生活事件和消极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F=23.173,P=0.000)。结论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对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影响,而负性生活事件的控制及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利于留守中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自我意识的状况及其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和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甘肃省1 15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与客观支持得分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持利用度方面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7,P=0.007)。留守儿童在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两因子得分均低于非留守儿童(t=2.094,P=0.037;t=3.224,P=0.001);在自我意识总分及其他因子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各因子与自我意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意识总分差异不显著。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程度与自我意识量表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应采取措施提高留守儿童社会支持,尤其是社会支持利用度,以提高留守儿童的意识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使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方法]2008年11月,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该校682名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测试682名大学生,SCL-90各因子总分为1.75±0.58分,560名全国青年正常常模为1.64±0.51分(P〈0.01)。其中,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得分,大学生高于全国青年正常常模(P〈0.01),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恐怖、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得分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躯体化、恐怖、焦虑因子得分女生高于男生,抑郁、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三年级学生高于一年级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文科与理科学生各因子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濮阳市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人际关系敏感、焦虑。  相似文献   

11.
姚丰菊  薛殿凯  魏蕤荭  李恒芬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13-1014,101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农村、城市初中生在社交中交往焦虑.惧怕否定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量表(FNE)对208名农村初中学生、290名城市初中学生进行测查分析。[结果]影响农村学生高FNE、EAS评分的主要家庭特征有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影响城市学生高FNE、IAS评分的主要家庭特征有矛盾性、独立性、控制性。[结论]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家庭环境对初中生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2.
黄咏梅 《预防医学论坛》2005,11(6):705-705,712
[目的]了解泉州市洛江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科学地指导学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6所中小学部分学生检测身高、体重,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营养状况。[结果]调查18 318名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41.16%,肥胖率为2.49%;男生营养不良率低于女生,肥胖率高于女生;营养不良率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肥胖率为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结论]泉州市洛江区中小学生营养问题较严重,营养不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2007年新乡市城区部分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郑云庭 《预防医学论坛》2008,14(12):1167-1167,1169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9月,在新乡市城区抽取4所中小学校的1200名在校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调查,根据身高体重值进行评价。[结果]调查1 200名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8.25%,超重率为9.83%,肥胖率为10.17%。营养不良率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小学生,女生高于男生(P<0.01);超重率、肥胖率小学生高于高中生,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新乡市城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率有降低趋势,超重、肥胖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城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水平,分析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以便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方法]2009年5月,对万州区城区抽取高级中学、初级中学、完全小学各1所,对其中850名学生进行健康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844人,10道健康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1.60%。总知晓率,274名高中生为82.75%,382名初中生为78.53%,188名小学生为86.17%(P〈0.01)。[结论]万州区城区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较高,初中生健康知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辽源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情况,为制订贫血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8年辽源市部分中小学生Hb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2005年为21.35%,2006年为13.37%,2007年为9.08%,2008年为9.25%(P〈0.01)。2005-2008年平均贫血检出率,小学生为10.26%,初中生为10.87%,高中生为25.44%;男生为16.21%,女生为6.29%(P〈0.05)。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贫血检出率均逐年呈下降趋势(P〈0.01);小学女生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初中男生呈下降趋势(P〈0.01),高中男生、女生均为2007年、2008年较2005年、2006年明显下降(P〈0.01)。[结论]辽源市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贫血患病率高中生最高,女生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6.
李凯  徐正龙  张频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900-1901
目的了解张家港市中小学校教室卫生状况,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方法 2009—2011年对张家港市的73所中小学校,共计360个教室进行卫生监测分析。结果 360个教室的课桌面采光系数、课桌面平均照度、黑板面的平均照度、窗地面积比、教室人均面积合格率分别为81.33%、93.65%、78.51%、100%、76.39%。结论张家港市中小学校教室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学校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防城港市2007年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防城港市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感染状况,为乙型肝炎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市10162名中、小学生进行HBsAg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该市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为6.98%;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阳性率分别为2.78%、8.17%、12.07%。小学与初中、小学与高中、初中与高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6.60、252.58、23.83,P〈0.01);男女生HBsAg阳性率分别为8.54%、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9,P〈0.01);城区学生检出率为5.16%,农村学生检出率为9.92%,城乡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67,P〈0.01)。结论防城港市中小学生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仍有待加强,要加大乙型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做好中小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提高学生免疫水平,降低乙型肝炎感染及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夏惠芬  李伟  周建明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78-4579
[目的]了解南昌市中小学肥胖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为预防和干预中小学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昌市6所中小学1 620名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同时以问卷的形式对该人群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南昌市中小学肥胖率为9.2%,其中城区肥胖率为10.76%,农村的肥胖率为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饮食行为上肥胖学生都具有喜食油腻食品、暴饮暴食、爱吃甜食等特点。[结论]采取综合措施,早期防治肥胖,可提高中小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路桂菊 《预防医学论坛》2011,(12):1109-1111
[目的]了解淄博市博山区农村中小学生卫生习惯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0月,对淄博市博山区2所农村中学的初中一年级、2所农村小学的四年级全部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学生660人,13项起居卫生习惯均经常有的占69.85%,其中初中一年级均有的占75.56%,小学四年级经常有的占63.00%(P<0.01);起床后经常洗脸的占99.24%、有专用牙刷的占96.21%、勤剪指甲的占77.58%。经常有的饮食习惯饭前洗手占94.09%、便后洗手占86.21%、喝生水的占48.48%。6项用眼卫生习惯均经常有的占1.21%,其中初中一年级经常有的占0.56%,小学四年级占2.21%(P>0.05),经常有的用眼卫生习惯做作业时眼离桌面太近(小于30cm)占14.67%,连续看书超过1h的占13.58%,躺着看书的占9.63%。4项公共卫生习惯均经常有的占1.03%,其中初中一年级占0.76%,小学四年级占1.44%(P>0.05);经常有的公共卫生习惯乱扔果皮纸屑占20.43%、乱倒垃圾占16.52%、随地吐痰占14.81%。[结论]博山区农村中小学生卫生行为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20.
1933名中学生近视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现况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天津市初中学生近视发病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市区、新四区、滨海三区和郊县8所中学共1 933名初中学生进行无记名自我填写问卷调查。[结果]1 933名初中学生总近视发生率为41.6%,其中男生近视发生率为35.2%,女生近视发生率为48.0%,不同年级近视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年级升高近视发生率升高。七、八、九年级近视发生率分别为34.5%、41.8%、49.0%。各年级女生近视发生率均高于男生。[结论]长时间上网、不能保持正确坐姿、缺乏体育锻炼、不注意用眼卫生等健康危险行为是使青少年视力下降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