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韩丽 《北方药学》2010,7(3):17-18
目的:研究新疆党参多糖的治疗癌性恶病质的效果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BALB/c小鼠接种结肠腺癌26细胞株,建立小鼠恶病质模型。实验动物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多糖组。观察癌性恶病质小鼠治疗后的生理情况并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结果多糖组小鼠生理状况明显改善,摄食量以及体重均较模型对照组增加。多糖组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新疆党参多糖具有明显的抗癌性恶病质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肿瘤生长、调节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的异常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肿瘤特异性肠内免疫营养物(supportan)对癌性恶病质小鼠的营养、恶病质相关细胞因子的调理作用。方法建立C57小鼠癌性恶病质模型,观察supportan对恶病质小鼠体重的影响,以及与癌性恶病质发生、发展相关的血清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结果supportan能明显抑制癌性恶病质小鼠体重下降(P〈0.05),显著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P〈0.05),与甲羟孕酮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upportan能明显改善小鼠癌性恶病质小鼠的营养状况,其含有的ω-3脂肪酸具有调节TNF—α.IL-1.IL-6等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对小鼠癌性恶病质的治疗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干预的效果。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健康对照组)10只、B组(荷瘤+生理盐水组)10只、C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组)10只、D组(荷瘤+吲哚美辛组)10只、,E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吲哚美辛组)10只。用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接种雄性BALB/C小鼠构建癌症恶病质实验模型,测定荷瘤28d后小鼠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变化及小鼠去瘤体质量变化,观察各组对癌性恶病质疾病进展的干预效果。结果在接种后第14天,A组小鼠体质量逐渐增加(P<0.05),B、C、D、E组小鼠体质量较A组减轻(P<0.05)。在接种后第28天,B组小鼠去瘤体质量低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组去瘤体质量均低于E组(P<0.05)。第28天B组小鼠瘤体重量重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低于B、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D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和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较单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或吲哚美辛可有效地延缓小鼠癌性恶病质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抗体夹心法测定15例HFM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同期10例健康体检儿童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含量,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FMD患儿急性期TNF-α、IL-6和IL-10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恢复期IL-6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和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HFMD患儿急性期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而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水平和TNF-α水平升高持续到恢复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香青兰总黄酮对哮喘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13、17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给予香青兰总黄酮进行干预后,ELISA法检测大鼠BALF中TNF-α、IL-6、IL-13和IL-17的含量。结果 香青兰总黄酮180和360 mg·kg-1·d-1可降低哮喘大鼠BALF中TNF-α、IL-6、IL-13和IL-17含量(P<0.05或P<0.01)。结论 香青兰总黄酮对哮喘TNF-α、IL-6、IL-13和IL-17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鱼油逆转癌性恶病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在癌性恶病质(CC)中形成的作用,并研究鱼油对小鼠恶病质状态的改善情况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初步探讨鱼油在预防用药中的价值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鼠结肠腺癌26细胞株皮下接种于BALB/c小鼠,构建癌性恶病质模型。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健康对照组(A组)、荷瘤+等渗生理盐水组(B组)、荷瘤+鱼油组(C组)、荷瘤+吲哚美辛组(D组)。监测各组小鼠一般情况,去瘤体质量、血清IL-6、TNF-α的水平及各生化指标浓度变化。结果CC小鼠去瘤体质量明显下降(P〈0.05),血清各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出现代谢消耗状态(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C、D组IL-6、TNF-α水平均低于B组(P〈0.05),各生化指标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但C、D2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IL-6、TNF-α与CC的发生、密切相关,鱼油具有显著的逆转CC作用,鱼油的早期干预对CC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板蓝根提取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A(IL-17A)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BALB/c小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三种不同浓度(250、125、62.5 mg/ml)板蓝根提取物组,每组8只。采用肺炎支原体标准菌株M19滴鼻法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不同浓度的板蓝根提取物,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法检测小鼠血清IL-6、TNF-α、IL-17A的水平。结果 模型组血清IL-6、TNF-α、IL-17A水平高于对照组;板蓝根低、中、高浓度组IL-6和IL-17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板蓝根中、高浓度组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板蓝根能缓解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炎性病变及过量炎症因子IL-6、TNF-α、IL-17A的释放,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轻免疫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对小鼠癌性恶病质的治疗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一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健康对照组)10只、B组(荷瘤+生理盐水组)10只、C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组)10只、D组(荷瘤+吲哚美辛组)10只、,E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吲哚美辛组)10只.用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接种雄性BALB/C小鼠构建癌症恶病质实验模型,测定荷瘤28d后小鼠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变化及小鼠去瘤体质量变化,观察各组对癌性恶病质疾病进展的干预效果.结果 在接种后第14天,A组小鼠体质量逐渐增加(P<0.05),B、C、D、E组小鼠体质量较A组减轻(P<0.05).在接种后第28天,B组小鼠去瘤体质量低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组去瘤体质量均低于E组(P<0.05).第28天B组小鼠瘤体重量重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低于B、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D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和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较单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或吲哚美辛可有效地延缓小鼠癌性恶病质状态.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调控脓毒症大鼠TNF-α与IL-6及IL-10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血清TNF-α、L-6、IL-10水平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乌司他丁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于造模后2.0,8.0,12.0,24.0h处死大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NF-α、L-6、IL-10水平;留取完整左肺组织行病理切片,评估肺脏损伤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间点TNF-α、L-6、IL-10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乌司他丁组与模型组相比,除24.0h外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IL-6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下降(P<0.01),IL-10水平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1),病理切片显示乌司他丁组肺损伤轻于模型组。结论:乌司他丁能下调脓毒症大鼠TNF-α、L-6水平,对IL-10有上调作用,并能减轻脓毒症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模型小鼠癌性恶病质的改善作用。方法:皮下接种小鼠结肠腺癌细胞Colon26于雄性BALB/C小鼠,以复制小鼠癌性恶病质模型。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与木犀草素高、低剂量(100、50 mg/kg)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处死小鼠称定小鼠净质量、干质量、腓肠肌质量、附睾脂肪质量、全身脂肪质量和肿瘤质量;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液甘油三酯(TG)、非酯化脂肪酸(NEFA)、总胆固醇(TC)和葡萄糖含量;采用荧光法测定小鼠腓肠肌中蛋白酶和钙激活蛋白酶活性;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净质量、干质量、腓肠肌质量、附睾脂肪质量、全身脂肪质量减少,肿瘤质量增加;TG、NEFA、TC含量增加,葡萄糖含量减少;小鼠腓肠肌中泛素蛋白酶和钙激活蛋白酶活性增强;小鼠血液IL-6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木犀草素高、低剂量组小鼠净质量、干质量、腓肠肌质量、附睾脂肪质量增加;TC、TG、NEFA含量减少,葡萄糖含量增加;小鼠腓肠肌中泛素蛋白酶和钙激活蛋白酶活性减弱;小鼠血液IL-6含量减少;木犀草素高剂量组小鼠全身脂肪质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木犀草素可改善模型小鼠癌性恶病质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蛋白酶、钙激活蛋白酶活性和降低细胞因子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鲜铁皮石斛提取物抗Lewis肺癌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考察鲜铁皮石斛生物碱、多糖提取物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制备Lewis肺癌实体瘤小鼠模型,将80只实体瘤模型小鼠均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CTX)组、鲜铁皮石斛生物碱提取物高、中、低剂量(20,10,5g·kg^-1)组、鲜铁皮石斛多糖提取物高、中、低剂量(20,10,5g·kg^-1)组。除CTX组在开始给药后第3,6,9天腹腔注射CTX(40mg·kg^-1)外,其余各组连续给药20d。观察鲜铁皮石斛生物碱、多糖提取物对荷瘤小鼠瘤重、脾脏指数、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结果鲜铁皮石斛生物碱、多糖各剂量组的瘤体重量均低于模型组,多糖高剂量组,生物碱高、中剂量组抑制瘤重效果显著(P<0.05);鲜铁皮石斛生物碱、多糖各剂量组的脾脏重量、脾脏指数均高于模型组,多糖高、中剂量组效果最好(P<0.05);不同剂量生物碱和多糖组均能提高TNF-α、IL-2水平,生物碱高剂量组,多糖高、中剂量组提高效果显著(P<0.05)。结论鲜铁皮石斛生物碱、多糖提取物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脾脏指数,调节血清中TNF-α、IL-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静脉滴注血必净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达兴  卢斌  梁贵友  徐刚  李红晨  罗猛 《中国药房》2008,19(24):1860-1862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12只健康成年犬分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每组6只:治疗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mL·kg-1+生理盐水100mL于切皮后至CPB前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复制犬CPB模型,分别于CPB前(T1)、开放升主动脉后30min(T2)、60min(T3)股动脉采血以放免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同时于相应时点采集肺组织测湿/干重比,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CPB后各时点TNF-α、IL-6和IL-8水平均较CPB前升高(P<0.05);对照组TNF-α、IL-6和IL-8水平在CPB后各时点均高于治疗组(P<0.05);肺湿/干重比、病理形态学改变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CPB后炎症反应,对CPB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内酯醇对EAE小鼠脊髓TNF-α、IL-12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剂雷公藤内酯醇(Tr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脊髓组织TNF-α、IL-12和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MOG33-35、佐剂CFA、百日咳毒素免疫动物建立EAE模型,腹腔注射Tri治疗,制作脊髓石蜡切片行HE染色及LBF髓鞘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GF-β1、TNF-α和IL-12的表达,并行相关图像分析。结果:HE染色可见EAE组脊髓有"袖套样"炎性细胞浸润。LBF髓鞘染色可见EAE组小鼠脊髓髓鞘脱失。与佐剂组相比,EAE组TNF-α、IL-12表达增高(P〈0.01或P〈0.05),TGF-β1表达降低(P〈0.05)。与EAE组相比,Tri治疗组TNF-α、IL-12表达降低(P〈0.05),TGF-β1表达增高(P〈0.05)。结论:Tri可明显改善EAE小鼠脊髓组织病理状况,可能与抑制TNF-α和IL-12等促炎性细胞因子,促进TGF-β1等保护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4.
袁明勇  刘新 《中国药房》2011,(15):1361-1363
目的:观察复胃健脾煎剂对模型大鼠胃癌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模型、复胃健脾煎剂、维酶素组。采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联合胃窦部内置弹簧复制胃癌癌前病变模型。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取胃组织进行HE病理染色,检测胃黏膜厚度,计数胃黏膜扩张腺体。结果:复胃健脾煎剂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NF-α、IL-6含量(P<0.01或P<0.05),显著降低黏膜厚度(P<0.01),减少黏膜扩张腺体数(P<0.01)。结论:复胃健脾煎剂能抑制胃癌癌前病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NF-α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龙仕居 《中国药房》2011,(34):3223-322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吸氧、解痉、抗感染及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10mg·d-1)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流量(PEFR),气道炎症指标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FEV1、PEFR、IL-6、TNF-α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的改善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柯昌毅  赵春景 《中国药房》2011,(23):2132-2134
目的:研究白及多糖(BSPS)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方法:小鼠均分为6组,即对照(等容生理盐水)、模型(等容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吡啶(SASP,370mg.kg-1)和BSPS高、中、低剂量(320、160、80mg.kg-1)组,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0d。恶唑酮诱导复制UC模型后观察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指数、结肠组织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并检测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核因子(NF)-κB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BSPS高、中剂量组小鼠DAI、结肠指数、结肠组织大体评分、病理评分和TNF-α、NF-κ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0显著升高(P<0.05)。结论:BSPS具有促进UC模型小鼠肠黏膜修复、抑制机体炎症和恢复免疫平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和NF-κB,上调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