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吸复合麻醉下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颅内顺应性正常神经外科病人,观察1.0 MAC七氟醚与异氟醚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垂体瘤或颅咽管瘤手术病人16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异氟醚;B组为咪唑安定 芬太尼 1.0 MAC七氟醚。选择L_(3~4)行蛛网膜下腔穿刺。麻醉诱导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阿曲库铵。插管后维持稳定30分开始吸入七氟醚(或异氟醚)。分别于麻醉前、吸入麻醉药前、达预定呼气末浓度30分内观察监测指标。结果: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显著降低脑灌注压,异氟醚作用较强。吸入1.0 MAC七氟醚后颅内压首先呈显著性下降,15分后回复至基础水平。吸入1.0 MAC异氟醚后颅内压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在颅内顺应性正常患者,1.0 MAC七氟醚和异氟醚均可安全用于神经外科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异氟醚与咪唑安定或丙泊酚联合应用对心肺转流 (CPB)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 /再灌注期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的影响。方法  5 0例先心、房或室间隔缺损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五组 ,每组 10例。Ⅰ组泵注咪唑安定 2 0~ 4 0mg·kg-1·h-1维持麻醉 ;Ⅱ组丙泊酚 0 2~ 0 4mg·kg-1·h-1;Ⅲ组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持续吸入 0 8~ 1 3MAC异氟醚 ;Ⅳ组转流前吸入异氟醚同Ⅲ组 ,主动脉阻断后泵注咪唑安定同Ⅰ组 ;Ⅴ组转流前同Ⅲ组 ,主动脉阻断后微泵静注丙泊酚同Ⅱ组。分别在术前、停CPB后 30分钟、2小时和术后 2 4小时取中心静脉血 ,测定血清cTnⅠ水平 ,并观察开放主动脉后心脏复跳情况。结果 与术前比较 ,五组患者停CPB后各时点cTnⅠ明显升高 (P <0 0 1)。各组术后 2 4小时值与停CPB 2小时值比较已显著下降 (P <0 0 1) ,Ⅰ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升高更为显著 (P <0 0 1)。异氟醚与咪唑安定或丙泊酚联合应用 ,与异氟醚组各时点值比较 ,血清cTnⅠ未见明显降低。Ⅳ组与Ⅴ组间相比也无显著差异。各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无差异。结论 丙泊酚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明显强于等效剂量的咪唑安定 ;异氟醚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异氟醚和丙泊酚或咪唑安定合用 ,cTnⅠ水平接近异氟  相似文献   

3.
全麻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内隐记忆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全麻下异丙酚和吸入麻醉药对内隐记忆的作用,分析界定内隐异丙酚记忆消失时的界值。方法 60例患者行择期腹部及下肢手术。随机分为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异丙酚,对照组5组(每组12例)。试验组按静脉药输入速度(8mg·kg-1·h-1、10mg·kg-1·h-1)及吸入药呼未浓度(0.8、1.0MAC),又分为2个亚组(每组6例)。对照组(12例)为术中清醒的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行。监测患者入室后、入睡后、指令反应消失后、插管后、切皮后、关腹膜时(手术结束前30min)的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I),调查患者术后8h模糊辩听率,测试方法和条件与试验各组完全一致。常规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数。结果 AEI,各亚组麻醉诱导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相同浓度下,吸入麻醉药组患音及其亚组间比较入睡后、插管后、切皮后、切口关闭时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静脉持续泵入异丙酚8mg·kg-1·h-1时、三种吸入麻醉药浓度为1.0MAC时,患者模糊辩听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种吸入麻醉药浓度为1.0MAC及异内酚8mg·kg1·h-1时,能使内隐记忆消失,推算内隐记忆消失的AEI界值为异丙酚15;异氟醚12;七氟醚13;地氟醚14.结论当AEI界值低于12时,认为内隐记忆消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异氟醚和异丙酚维持神经外科手术中低碳酸和高碳酸血症对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 (SjvO2 )影响的年龄差异。方法 :2 0例以异丙酚 2mg/kg、芬太尼 2 μg/kg和阿曲库铵 0 5mg/kg诱导麻醉 ,维持麻醉异丙酚 6~10mg·kg-1·h-1。并选择 2 0例相似病人用硫喷妥钠诱导和异氟醚 1~ 1 3MAC维持麻醉进行配对研究。测定动脉压和SjvO2 。结果 :异丙酚组低碳酸性SjvO2 反应 (≥ 5 0岁 )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5 0岁组则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维持神经外科手术在≥ 5 0岁病人低CO2 的应用需慎重  相似文献   

5.
地氟醚麻醉用于颅内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氟醚麻醉用于颅内手术时颅内压的改变。方法16例颞叶肿瘤择期手术病人,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吸入1MAC地氟醚维持,监测并记录麻醉前、诱导中、麻醉后20、30、40、50分钟的脑脊液压力(CSFP)、MAP和的变化。结果在维持28~31mmHg水平的条件下,全麻诱导期CSFP、MAP明显下降(P<0.01)。吸入1MAC地氟醚后CSFP逐渐上升;但50分钟后仍低于麻醉前水平,MAP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应用异丙酚诱导,保持在28~30mmHg,吸入1MAC地氟醚维持麻醉不增加颅内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异氟醚预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中患者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择期体外循环(CPB)下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20例,ASAⅡ或Ⅲ级,年龄20~60岁,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C组)和异氟醚预处理组(Ⅰ组),每组10例.两组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8~0.12 mg·kg-1、芬太尼5~10μg·kg-1、维库溴铵0.1 mg·kg-1;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C组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及维库溴铵,Ⅰ组吸入异氟醚2 MAC及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维库溴铵.CPB前维持收缩压90~120 mm Hg、舒张压50~80 mm Hg及心率60~90次·min-1;CPB开始时Ⅰ组停吸异氟醚.于气管插管后即刻(T0)、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1)、1 h(T2)、2 h(T3)采桡动脉血15ml,并分离提取中性粒细胞,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测定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记录心脏自动复跳情况、多巴胺及硝普纳用量.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T0时NF-κB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时点NF-κB活性降低,心脏自动复跳率升高,多巴胺用量降低(P<0.05),硝普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多巴胺用量与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的最高值呈正相关[C组r=0.962,Ⅰ组r=0.908(P<0.01)].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通过降低中性粒细胞NF-κB活性,对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芬太尼、咪唑安定和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对脑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颅内压、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 100例ASA 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Ⅰ组诱导药为咪唑安定0.2mg·kg~(-1)、硫贲妥钠(3~5)mg·kg~(-1)、司可林1.5mg·kg~(-1),维持用药为2%普鲁卡因内加芬太尼0.4mg,咪唑安定20mg;Ⅱ组诱导药氟芬合剂2~4ml、硫贲妥钠(3~5)mg·kg~(-1),司可林1.5mg·kg~(-1),维持药为2%普鲁卡因内加芬太尼0.4mg、安定20mg。另两组各选10例行腰穿置管,连续观察脑脊液压力。结果 Ⅰ组CSFP下降显著(P<0.01);Ⅰ组血压下降幅度大于Ⅱ组,但无明显差异;两组血气分析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芬太尼、咪唑安定和普鲁卡因复合麻醉能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和血压,是脑神经外科手术良好的麻醉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8.
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对脑血流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监测大脑中动脉 (MCA)血流速率 ,观察地氟醚、异氟醚和七氟醚三种吸入麻醉药对平均血流速率 (Vm)的影响。方法  42例 18~ 6 0岁、ASAⅠ~Ⅱ级、择期非颅脑手术病人 ,随机接受地氟醚、异氟醚或七氟醚吸入麻醉。机械通气维持PETCO2 在 40± 1mmHg。当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分别为 :1 0MAC平衡 15分钟后 ,快速 (2分钟内 )从 1 0MAC升高至 1 5MAC即时 ,1 5MAC平衡 15分钟后 ,以及稳定于 1 5MAC并且维持和 1 0MAC平衡下相似的MAP时 ,记录Vm、MAP和心率。结果  (1)吸入浓度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 ,且MAP维持相同水平的情况下 ,地氟醚和异氟醚使Vm增加非常显著 (分别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从47cm/s上升至 5 2cm/s,P <0 0 1) ,而七氟醚无显著变化 (从 6 0cm/s至 6 0cm/s,P >0 0 5 )。 (2 )当吸入浓度快速从 1 0MAC上升至 1 5MAC时 ,地氟醚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同时 ,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从 5 6cm/s上升至 6 1cm/s,P <0 0 1)。而异氟醚和七氟醚在MAP显著下降的同时使Vm无显著变化 (从 47cm/s升至 49cm/s,P >0 0 5 ) ,或显著下降 (从 6 0cm/s降至 5 6cm/s,P <0 0 1)。结论  (1)吸入浓度从 1 0MAC增加到 1 5MCA时 ,地氟醚、异氟醚使脑血流速率显著增加 ,而七氟醚作  相似文献   

9.
七氟醚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目的 观察七氟醚麻醉对小儿食管下段括约肌 (LES)功能的影响。方法  15例行择期手术小儿 ,年龄 3~ 7岁 ,ASAⅠ~Ⅱ级 ,术前无胃食管反流症状 ,亦未用术前药。静脉注射γ 羟基丁酸钠和阿曲库铵诱导插管后 ,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吸入前及吸入浓度分别达 0 5、1 0和1 5MAC时 ,用PaPolygrafHR胃肠动力监测系统进行测压。用专业软件处理、储存下列数据 :LES压力 (LESP)、胃压 (GP)、屏障压 (BrP)、长度 (SL)、压力向量容积 (PVV)。结果 随七氟醚MAC的升高 ,LESP、BrP和PVV均有所下降 ,与基础值相比 ,0 5MAC和 1 0MAC时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1 5MAC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SL和GP无明显变化。结论 七氟醚对小儿LES功能的影响较小 ,有利于维持其功能稳定。但有高度反流危险的小儿 ,应避免使用高浓度七氟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连续温度稀释法观察不同浓度地氟醚对血液动力学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并与七氟醚和异氟醚比较。方法 犬 18只 ,1.5 %硫喷妥钠 2 0 mg/ kg、阿曲库胺 0 .8mg/ kg麻醉诱导 ,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左股静脉穿刺置入 7.5 F的六芯肺动脉漂浮导管 ,接 CCO/ SvO2 监测仪 ,连续测定并计算血液动力学及氧供需平衡各项指标。操作完成后平稳 1小时 ,取基础指标。然后随机依次吸入 0 .7、1.2和 1.7MAC的地氟醚、七氟醚或异氟醚 ,呼气末浓度达预定值后稳定 2 0分钟 ,记录各指标 ,再增加吸入浓度达下一个预定浓度。结果  MAP、SVR和 CO在三组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 ,地氟醚和异氟醚组 HR明显增快 ,七氟醚组 HR则明显减慢 ,异氟醚组 1.7MAC时 VO2 增加 ,DO2 和Sv O2 下降。结论 地氟醚对循环功能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与异氟醚相似 ,与七氟醚则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