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CB1大麻素受体激动剂在大鼠脊髓损伤后对血-脊髓屏障通透性调节的作用。方法将1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脊髓损伤组(SCI组)和CB1激动剂处理组(ACEA组)。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T9脊髓损伤实验动物模型。Sham组仅行T9椎板切除术,SCI组和ACEA组以30 g·cm致伤力制作模型。ACEA组建模成功后,每日腹腔给药ACEA 3mg/(kg·d);Sham组和SCI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建模术后12、24、72 h分时段处死动物,取T8~T10脊髓节段,Evans蓝含量测定法检测SCI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变化,定量R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水平。结果 Sham组脊髓通透性无改变,脊髓组织中无Evans蓝渗入,ACEA组Evans蓝通过血-脊髓屏障渗漏至脊髓,但渗漏量明显低于SCI组。ACEA组MMP9表达水平显著低于Sci组。结论 CB1受体激动剂ACEA能降低Allen's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血-脊髓屏障的破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MP9的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SWD-ALI)的治疗作用,探讨地塞米松的应用价值并选择理想的治疗剂量.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8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S组(制作SWD-ALI模型后不做任何处理)及DO.5组、D1组、D5组(制作SWD-ALI模型后,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入地塞米松磷酸钠0.5、1.0、5.0mg/kg).分别观察各组灌注前、灌注即刻(Omin)及灌注后30、60、120、180min时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及部分时间点血清TNF-a水平,于实验终点测定血清总蛋白含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测定肺湿/干重比、肺微血管通透指数.结果 海水灌注后各组动物均出现呼吸频数,D5组出现四肢阵挛;与s组比较,各地塞米松治疗组PaO2、PaCO2及BE均轻度改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减少(P<0.01),肺组织湿/干重比、肺微血管通透指数、肺组织病理评分及TNF-a表达水平均显著减低(P均<0.01),除TNF-a水平下降以D5组为著外,其余各项指标改变均以D0.5组最为显著.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可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减轻肺水肿和肺损伤程度,降低肺微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反应,并且以小剂量使用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酶组织化学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笔者利用酶组织化学技术 ,在米曰堂等[1 ] 建立的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基础上 ,观察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内酶的变化 ,试图为研究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作 :实验动物选用健康家兔 16只 ,体重 1.8~2 .5kg ,雌雄不拘 ,由青岛大学医学院动物管理科提供。按照实验目的随机分为3组 :实验组 8只 ,对照组 5只 ,正常组 3只。实验过程中死亡的家兔随时补充。复制动物模型[1 ] ,对照组 (实验对照 ) 5只动物除不推进活塞外 ,余处理同实验组。正常组 (空白对照 )家兔…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灌注地塞米松和维拉帕米对脊髓损伤(SCI)后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素(PGI2)变化的影响.方法:用Alen法制作SCI模型,放免法检测脊髓打击部位的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同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药物灌注治疗显著降低了血栓素B2(TXB2)含量和TXB2/6-Keto-PGF1α比值,使6-Keto-PGF1α含量相对升高,并减轻了脊髓损伤程度.结论:蛛网膜下腔灌注地塞米松和维拉帕米治疗具有防止SCI后TXA2/PGI2平衡紊乱作用,从而改善脊髓血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豚鼠中等强度冲击波负压重复暴露后,高压氧和(或)地塞米松+甲钴铵对内耳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32只豚鼠于实验性冲击波负压重复暴露3次后,立即分别给予高压氧治疗、肌注地塞米松+甲钴胺治疗、肌注地塞米松+甲钴胺+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不接受任何治疗。各治疗组动物于治疗前、治疗后2小时-21天分别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耳蜗毛细胞形态学改变,并将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性冲击波负压重复暴露后即刻,各治疗组动物ABR阈值明显升高(P〈0.01),治疗21天后呈部分恢复。治疗21天后,各治疗组动物耳蜗毛细胞缺失少于对照组。在上述3种治疗方案中,以地塞米松+甲钴胺+高压氧联合应用对听器损伤的治疗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在中等强度冲击波负压重复暴露造成豚鼠内耳损伤后,及时给予高压氧吸入及地塞米松和甲钴胺2种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听力功能的恢复并减轻耳蜗毛细胞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对急性肺损伤(ALD)大鼠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损伤组、地塞米松组(DEX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损伤组和DEX组均在尾静脉注入油酸0.25ml/kg建立ALI模型:①DEX组在注入油酸后15min注入地塞米松1.0mg/k;②损伤组注入油酸后15min注入等量生理盐水;③对照组2次均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均在用药后2h颈总动脉放血处死。观察各组PaQ2、左肺湿/干比、肺通透性指标、肺病理,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测定肺内PI3K、ERK和磷酸化ERK(P-ERK)表达。结果损伤组大鼠PaO2明显降低,左肺湿/干比、肺通透性指标升高,肺病理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DEX组上述指标较损伤组有所减轻。损伤组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上表达PI3-K、ERK和P-ERK明显增多,DEX组表达PI3-K、ERK和P-ERK有所下降,但两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P13-K和ERK信号通路参与调节ALI的早期病程,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PI3-K和ERK的高表达,从而对ALI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模拟实战条件下的动物爆炸冲击性损伤及脊髓爆炸冲击后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60 kg TNT当量的温压弹在1∶1军舰船舱模型内引爆后,现场尸检分析动物的致死原因,利用组织病理切片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脊髓的爆炸冲击损伤的病理特征。结果:爆炸后实验动物大部分死亡,暂时存活的动物也在1 h内死亡;动物的冲击损伤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体内重要脏器的挫裂伤;单纯脊髓冲击损伤,可以损伤脊髓内血管而造成脊髓出血、缺血性损伤;病理切片和电镜照片显示:脊髓损伤主要是白质结构的异常,水肿及脱髓鞘改变,以及神经元细胞核浓聚、偏位甚至破裂。结论:爆炸冲击性损伤多由于脏器伤情严重而掩盖了脊髓损伤的表现,脊髓爆炸冲击损伤是战伤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基础上,观察不同时间点雌激素对脊髓胶质细胞,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成年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单纯损伤组(单纯打击损伤)36只,雌激素组(手术加雌激素)36只。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用自制Allen打击器25gcm致伤力撞击脊髓,制成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雌激素组每日肌注雌激素(100μg/kg)直至处死,单纯损伤组仍每日肌注生理盐水0.5ml直至处死。组织切片的制备:脊髓损伤后1d、3d、5d、8d、14d、21d共6个时间段分批处死动物。4%多聚甲醛心肌灌注固定24h,切取每只大鼠T5~T13节段脊髓组织,常规制成切片,给于Bcl-2检测,TUNEL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情况。脊髓损伤后2周给予Gale评分及斜板维持试验。结果Bcl-2蛋白检测:在脊髓损伤后的第1天,脊髓组织即开始较高表达Bel-2蛋白。单纯损伤组Bcl-2高峰发生在损伤后3天,而雌激素组伤后8天达到高峰,此时Bcl-2蛋白不仅表达在神经细胞中,更多的在胶质细胞中大量表达,且此状态一直维持到伤后14天才开始下降,伤后21天仅少量表达(P〈0.05)。TUNEL原位标记检测:单纯损伤组24小时已出现不少阳性细胞,以胶质细胞为主.3~8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回落,但21天时仍有阳性细胞,应用雌激素治疗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脊髓损伤后2周Gale评分及斜板维持率雌激素组优于单纯损伤组(P〈0.01)。结论雌激素在脊髓损伤中通过改善微循环,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脊髓损伤早期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所以脊髓损伤后早期应用雌激素配合其它药物阻止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的凋亡可能有助于减轻脊髓损伤的损害程度,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为SCI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脊髓腹侧压迫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脊髓侧压迫致伤后脊髓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 先制作脊髓腹侧压迫损伤模型、造成脊髓不完全损伤,应用后肢功能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查等手段,观察受试动物双后肢的功能变化。结果 脊髓受压致脊髓不完全损伤后,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受试动物后肢功能呈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以伤后2周功能恢复最快。脊髓完全损伤后受试动物后肢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 脊髓损伤后其功能恢复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如果脊髓功能在伤后2周内有明显恢复,将预示着脊髓功能最终有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旨在研究+Gz对微血管结构及其对大分子物质通透性的影响,探讨+Gz对组织结构损伤的特点。16只雄性大耳白家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动物暴露于+1Gz5.min,其余3组分别暴露于+5、+8、+10Gz至动物心电拉手。牛血清白蛋白(BSA)400mg/kg体重作为示踪物。暴露后对脑、心肌等11种组织进行常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并用微波辐射下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检测微血管对BSA通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组动物心肌、肝、肠及后肢皮肤等多器官做血管充血,微血管超微结构损伤及对BSA通透性增加;上述变化在脑、心肌、肠道及后肢皮肤组织内表现明显,而在肺、肾、骨骼肌等组织内则轻或不明显,表现出一定的器官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孢素A联合地塞米松对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d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ex组),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组联合地塞米松(Cyc-L组)和大剂量环孢素A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Cyc-H组),3个治疗组根据给药疗程不同(3d、7d、14d)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腹腔注射20%百草枯溶液(18mg/kg)制备急性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模型。染毒后2h,Dex组经腹腔注射地塞米松(5mg/kg);Cyc-L组经腹腔注射环孢素A(5mg/kg)+地塞米松(5mg/kg);Cyc-H组经腹腔注射环孢素A(20mg/kg)+地塞米松(5mg/kg),每24h重复1次;Mod组经腹腔注射等容积生理盐水。观察大鼠一般状态,22d后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羟脯氨酸(HYP)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Mod组相比,各治疗组肺纤维化明显减轻,肺组织MDA含量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上升和HYP表达明显下降。Cyc-H组疗效又优于Dex组和Cyc-L组。7d组和14d组较3d组肺纤维化明显减轻,HYP表达下降。7d组与3d组和14d组比较肺组织MDA含量下降,SOD活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联合环孢素A均可减轻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肺纤维化,其中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环孢素A疗效优于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环孢素A和单纯地塞米松疗效;②7d疗程的治疗效果要好于3d和14d疗程;③地塞米松或环孢素A联合地塞米松减轻肺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是增加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功能分析在放射性肺损伤防治药物药效研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30只C57BL/6小鼠以20 Gy的X线行小鼠胸部单次照射,照射后给予地塞米松[给药组按4.5 mg/( kg· d)的剂量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周后减半维持至1个月],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照射后1个月,使用EMKA肺功能分析系统在清醒状态下行肺功能测试,随后活杀取材,HE染色观察肺组织结构变化,应用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肺泡腔面积。结果给药1个月后,模型组及地塞米松组小鼠肺功能部分指标,如50%呼气流量、每分通气量、呼气峰值、吸气峰值、潮气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地塞米松组较模型组降低程度有所减轻。肺组织病理变化示,地塞米松组小鼠肺泡腔面积减小程度、肺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与肺功能分析结果相符。结论地塞米松对放射性肺损伤具有一定治疗效果;肺功能分析与肺组织病理变化相结合印证,可以有效评价放射性肺损伤防治药物的药效。  相似文献   

13.
潘勇  周跃 《中华创伤杂志》2001,17(11):698-700
严重的脊髓损伤多发生在青壮年 ,交通伤、坠落伤、打斗伤、运动伤是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此类患者美国每年约有 110 0 0例[1] 。由于伤者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和健康人 ,因此对个人及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虽然目前临床上仍不能通过有效治疗实现脊髓功能的完全恢复 ,但动物实验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许多实验研究证明 ,成年动物脊髓损伤后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这些研究包括神经营养因子的应用、生长抑制因子的封闭、电刺激治疗、外周神经移植、嗅觉胶质细胞移植等。笔者着重介绍这些研究方法和进展情况 ,并重点讨论经动物实验证明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复制N2O4爆炸致冲毒复合伤模型,研究山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对实验动物血气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24只,随机分用:①模型组:冲击伤加N2O4染毒复合致伤;②山莨菪碱组:伤后即刻、伤后15min、伤后2h分别腹腔注射山莨碱3mg/kg,共3次;③地塞米松组:伤后即刻、15min、2h分别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0mg/kg,共3次。④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组:伤后3次注射山莨菪碱3mg/kg及地塞米松10mg/kg。结果 模型组血氧分压明显下降,二氧化碳分压上升,血红蛋白氧合能力下降,组织氧供下降,血液酸化明显。早期腹腔注射山莨菪碱或地塞米松对四氧化二氮冲毒复合伤动物血气变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两者联合应用对血气变化有显著的逆转作用。结论 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和地塞米松对四氧化二氮冲毒复合伤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及胶质瘢痕,使神经细胞在微环境中出现再生障碍.导致治疗困难.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自我更新能力、参与免疫调节等功能,可用于治疗脊髓损伤.但存在不易通过血脊屏障、高致瘤性等缺点、MSCs外泌体是由MSCs分泌的纳米级外囊泡.包裹多种活性物质.在脊髓损伤研究中具有极强的神经修复作用,且具有易通透性、稳定性及低致瘤等优点,弥补了MSCs治疗的缺点.有望替代MSCs用于治疗脊髓损伤.笔者对MSCs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后肺水肿的影响. 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200只,体重240~ 250 g,雌雄不限.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五组:黄芪多糖组、低浓度黄芪多糖组、等渗盐水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40只.采用C7段颈脊髓改良Allen打击法制作大鼠颈脊髓损伤模型,打击力度为10 ×2.5 g·cm;假手术组仅暴露C7段颈脊髓.各组按取材时间不同又分为造模后24h、3d、1周、2周共4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10只大鼠.在不同时相点处死大鼠,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并测量各时相点每组大鼠肺湿重与干重(W/D)比值及血清和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计算肺W/D及肺通透性指数(LPI). 结果 同一时相点低浓度黄芪多糖组和黄芪多糖组肺W/D比值及LPI均较空白对照组及等渗盐水组低,黄芪多糖组伤后3d时最低(P<0.05). 结论 大鼠急性颈脊髓损伤可造成肺组织水肿,伤后早期使用黄芪多糖可有效减轻颈脊髓损伤后肺水肿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大鼠脊髓的外部动脉主要由单一的脊髓腹动脉和成对的脊髓背动脉共3根纵行的动脉构成,并由根动脉补充供血;脊髓的内部动脉由中央动脉和微动脉组成;较大的前中央静脉和后中央静脉伴随供血动脉收集脊髓两侧的血液,但并不一定引流最近的动脉供血区域.脊髓受到机械性创伤后,立刻引起表面血管的血管痉挛和实质内的出血,出血开始位于血管丰富且易受伤害的中央灰质.小胶质细胞、白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与神经元继发死亡和脱髓鞘有关.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的改变使脊髓暴露于炎症细胞的毒性作用,而谷氨酸和甘氨酸等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浓度过高时也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地塞米松对氟伐他汀(BU①引起的大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探讨肺纤维化治疗的新方法。方法:SD大鼠随饥分为5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阻M组(肺纤维化组)、F1u组(HM+氟伐他汀),Dex组(BLM+地塞米松)及联合治疗组(HM+氟伐他汀+地塞米松)。各组动物于气管内灌注BLM后第1、3、7、14、28d分别随饥处死5只。取肺组织,HE染色,作病理学观察;肺组织匀浆检测羟脯氨酸(㈣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液(BALF)测定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总细胞中的百分比;上清液中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CF-β)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变化。结果:氟伐他汀及地塞米松均可有效减轻啼组织炎症及纤维增生,减轻肺组织HYP含量,减少BALF中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其中TGF-β及MCP-1的含量。二者联合应用则降低肺组织HYP、BALF中TGF-β、MCP-1更早/或更显著。结论:氟伐他汀及地塞米松对大鼠实验性肺纤维化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而二者联合应用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持续性压迫对损伤脊髓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性脊髓损伤后所存在的压迫物对损伤脊髓的血流量及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对急性脊髓损伤伴压迫组动物和非压迫组动物伤部脊髓行血流量测定及光镜、电镜观察。结果(1)压迫对急性损伤脊髓血流量下降幅度影响不大,却影响了伤部脊髓血流量恢复。(2)长时间的压迫使伤部脊髓病理改变呈进行性加重。结论脊髓损伤后持续性压迫使损伤脊髓血流量恢复减慢,病理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告1例用甲泛糖胺(metrizamide)脊髓造影后引起的多发性皮层下出血。男性、45岁,因进行性下背部痛入院,除神经检查发现腰神经根病变外,余均正常。用甲泛糖胺(16ml,160mg/ml)经腰作脊髓造影未发现异常。造影2天后,病人诉头痛,服地塞米松后减轻,但仍有不适感,持续数日。8天后病人出现精神错乱和阵发性左臂、左手不自主运动,CT正常。次日出现部分性癫痫和左上肢肌阵挛性不自主运动,EEG在右额颞区示典型棘波和慢波。以后出现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经用大剂量氯硝基安定和大仑丁之后发作终止;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