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定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2型糖尿病者按腓神经传导速度(PNCV)分为神经病变组(24例)与无神经病变组(30例),比较三组间sVCAM-1和sICAM-1的水平,并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PNCV的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的水平分别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P<0.05),有神经病变者sVCAM-1水平又高于无神经病变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NCV与病程、收缩压、sVCAM-1、空腹血糖呈独立负相关.结论sVCAM-1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周围神经病变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ET),内毒素(ETM)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致病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方法正常人20例,慢性肝炎20例,肝硬变48例.采用特异性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ET和TNF-α含量.用基质显色法鲎试验定量检测血浆ETM含量.结果①肝硬变组血浆ET,ETM,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和慢性肝炎组(P<0.01).②肝硬变合并肝肾综合征和食管静脉曲张者血浆ET水平高于腹水和不伴腹水者(P<0.01).③ET水平的增高与ETM,TNF-α水平呈显著相关性(r=0.614,P<0.01).结论ET参与肝硬变发病,与门脉高压形成密切相关,ET的生物学效应与ETM,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选择40例DR患者,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做对照组,测定的血小板5-HT、血浆NO、血浆ET水平.结果血小板5-HT 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及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5),血浆NO水平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ET水平DR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血小板释放5-HT异常增多,血浆NO水平的降低,ET水平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患者血清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流动注射分析技术检测血清AGEs水平,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血清HCY水平.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 各患者组血清HCY、AGES、ET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血清NO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组HCY、ET水平明显高于其微血管病变组(P<0.01或P<0.05).糖尿病和并发症患者组血清HCY和AGEs均与E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67,P<0.01和0.153,P<0.05),而与NO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21和0.036,均P>0.05). 结论高水平Hcy和AGES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两者对血管病变可能具有协同效应.Hcy可能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联度更大.Hcy和AGEs可能是影响ET水平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选择40例DR患者,3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2例正常人做对照组,测定的血小板5-HT、血浆NO、血浆ET水平。结果:血小板5-HT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及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NO水平DR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低于健康对照(P〈0.05)而ET水平DR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和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R血小板释放5-HT异常增多,血浆NO水平的降低,ET水平的升高,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 ET-1)和血清C型利钠肽( CNP)、胱抑素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 PAP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1例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35例(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33例( UAP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23例( AMI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 SAP组、 UAP组、 AMI组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UAP组、 AMI组均高于SAP组, AMI组高于UAP组(P<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与血浆ET-1(r=0.592)和血清CNP (r=0.602)、胱抑素C (r=0.59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 ET-1)和血清C型利钠肽( CNP)、胱抑素C、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 ( PAPP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1例为冠心病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35例(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33例( UAP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23例( AMI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0.05)。 SAP组、 UAP组、 AMI组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UAP组、 AMI组均高于SAP组, AMI组高于UAP组(P<0.05)。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PAP-PA水平与血浆ET-1(r=0.592)和血清CNP (r=0.602)、胱抑素C (r=0.593)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ET-1和血清CNP、胱抑素C、 PAPPA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冠心病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至少有一支血管病变狭窄≥50%入选为冠心病组(8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为对照组(38例)。抽取空腹静脉血4ml,分别测定Hcy、ET和NO。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Hcy、ET分别为(18.09±9.46)μmol/L,(108.04±21.11)ng/L,显著高于对照组;NO为(98.26±25.28)μ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三支病变者血浆Hcy和ET显著高于单支病变者,NO显著低于单支病变者(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Hcy、ET显著增高,NO显著降低,血管病变支数越多,Hcy和ET增高越显著,NO降低显著。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30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EH,观察Ⅰ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及20例EH伴LVH(观察Ⅱ组)患者降压治疗前后血清ET、NO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Ⅰ组血清ET明显高于对照组、NO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Ⅱ组血清ET明显高于观察Ⅰ组、NO明显低于观察Ⅰ组(P均〈0.01),且ET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586,P〈0.01);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与ET呈正相关(r=0.427,P〈0.05)、与NO呈负相关(r=0.653,P〈0.01)。观察Ⅱ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 ET和NO两者失衡可能参与了EH及LVH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C)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T2DM患者248例,根据2010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将对象分为亚临床糖尿病神经病变组(SDPN组)80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组(DPN组)52例和单纯T2DM组(T2DM组)116例.检测各组Hcy、Cys-C、FPG、HbA1 c、TG及TC等水平. 结果 3组年龄、性别比、BMI、FPG、TG、TC、HDL-C和LDL-C、SBP、DBP及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2DM组比较,SDPN组和DPN组病程、Hcy和Cys-C升高(P<0.05或P<0.01),且DPN组Hcy高于SDPN组(P<0.05).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T2DM组降低(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MCV和SCV、腓总神经MCV和SCV较SDPN组低(P<0.05或P<0.01).SDPN组和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和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T2DM组升高(P<0.05或P<0.01);DPN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腓总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SDPN组高(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病程、SBP和HbA1c是DPN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SDPN和DPN患者神经反射潜伏期延长,MCV和SCV减慢,且血浆Hcy与肌电图各参数相关,提示血浆Hcy与神经传导异常相关,说明血浆Hey可作为DPN的预测因子与危险因素.这两类患者Cys-C浓度升高,且与Hcy水平相关,提示Cys-C可能与Hcy共同作用,加重DPN.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血浆四氢生物蝶呤(tetrahydrobiopterin,BH4)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10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41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59例.并设正常对照25例,检测血浆BH4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 (1)2型糖尿病组BH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血浆BH4水平明显低于未合并大血管病变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2)随着HBA1c水平的增高,血浆BH4水平呈下降趋势;(3)回归分析显示BH4水平与TC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CRP呈负相关(P<0.05).结论 血浆BH4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降低,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降低更为明显,提示血浆BH4水平降低是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健康老年人25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0例做为观察对象,检测其血浆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ET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NO水平高血压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T水平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呈正相关,ET与NO呈负相关。结果提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NO、ET水平的失衡,而这种失衡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山梨醇与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3例2型糖尿病患者(无DPN组),13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DPN组)和72例正常对照组的24h尿山梨醇排泄量,并分析其与病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DPN患者尿山梨醇水平高于无DPN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2型糖尿病患者尿山梨醇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与病程和UAER(P〈0.05或〈0.01)呈正相关。结论尿山梨醇可作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髓鞘碱性蛋白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放免法分别测定93例糖尿病患者(包括无神经病变组45例,神经病变组48例)和50例健康人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并相互对比。周围神经病变组分为病情轻组和病情重组,比较其MBP水平。结果:糖尿病有神经病变组和无神经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的MBP含量分别为(7.224±0.772)μg/L、(2.115±0.633)μg/L、(1.008±0.244)μg/L,组间比较P均〈0.001;糖尿病有神经病变组和无神经病变组MBP水平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均无相关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轻组和病情重组MBP水平分别为(5.443±0.221)μg/L,(8.376±0.162)μg/L(P〈0.01)。结论:MBP水平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情及疗效评价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T2DM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T2DM患者102例,根据DPN诊断标准分为DPN组60例和单纯T2DM组42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97名作为正常对照(NC)组,对各组BDNF表达水平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1)与单纯T2DM组和NC组比较,DPN组BMI、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升高(P<0.05或P<0.01),BDNF表达水平降低(P<0.01).(2)T2DM患者中,女性BDNF表达水平高于男性(P<0.05).(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感觉阈值与BDNF表达水平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BDNF表达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性(P<0.05). 结论 T2DM患者外周血BDNF表达水平下降,BDNF表达水平与感觉阈值、病程及HOMA-IR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6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大血管并发症分为大血管病变组(32例)及无大血管病变组(34例),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大血管病变组血清内皮脂肪酶水平(3.31±1.30 ng/L)显著高于无大血管病变组(2.54±1.11 ng/L)和对照组(2.36±0.91 ng/L,P<0.05),无大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表明2型糖尿病血清内皮脂肪酶与糖化血红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54和0.59,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 血浆内皮脂肪酶增高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 将T2DM患者60例分为T2DM组和DPN组,每组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NC)组.ELISA检测血清BDNF及HMGB1含量,RT-PCR法检测其mRNA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DPN患者中BDNF与HMGB1相关性. 结果 DPN组和T2DM组血清BDNF含量及rnRNA表达水平均低于NC组(P<0.05),而HMGB1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NC组(P<0.05).DPN组血清BDNF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低于T2DM组,血清HMGB1含量及mRNA表达水平高于T2DM组(P<0.05).DPN组血清BDNF与HMGB1水平负相关(r=-0.425,P<0.05). 结论 DPN患者血清BDNF与HMGB1相关,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DPN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尾加压素Ⅱ(UⅡ)、内皮素(ET)、肾上腺髓质素(ADM)、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测定30例血压正常、46例合并高血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UⅡ、ET、ADM、NO水平,分析患者血浆UⅡ、ET、ADM、NO水平变化与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结果 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较血压正常老年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血浆NO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与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呈明显正相关(r=0.617,r=0.596,r=0.682,均P<0.01),血浆NO水平与MAP呈明显负相关(r=-0.537,P<0.01).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UⅡ、ET、ADM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在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分别应用硝酸酶还原法和放免分析法测定发病6 h内的脑梗死患者(CI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的血浆NO、内皮素(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TIA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ET水平高于对照组;CI组血浆NO、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IA组(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梗死灶体积与血浆NO、 ET呈正相关.认为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NO、ET水平可作为脑缺血损害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关系。方法 选取CAG患者118例为CAG组,慢性浅表性胃炎(CSG)30例为CSG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用放免法检测空腹静脉血ET,CGRP含量。结果 (1)CAG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CSG组和对照组(P<0.01),CGRP水平明显低于CSG组和对照组(P<0.01);CSG组血浆ET水平高于对照组,CGRP水平低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轻,中,重度CAG患者之间血浆E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CGRP含量除中,重度CAG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AG患者血浆ET与CGR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214,P=0.02)。结论 ET,CGRP可能参与CAG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含变化可能与萎缩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