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华伦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56-1056
我院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在插管后一般用胶布固定导管。由于许多患者对胶布过敏,使气管插管后无法固定气管导管。我院于2010年1月始,用自制的手术薄膜固定气管导管,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应用透明薄膜固定静脉留置针,包括PICAS和各种深静脉留置导管。它具有保持无菌面、透明、易观察、透气、低过敏、粘性好、固定牢等优点,成为静脉留置针的专用固定薄膜。随着各种留置导管在临床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透明薄膜的应用也越米越多。粘贴贴膜手法欠规范可影响到留置的时间及会产生贴薄膜所致皮肤压疮。现介绍低张力的贴薄膜固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临床上应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透明薄膜固定静脉留置针,包括PICC和各种深静脉留置导管。它具有保持无菌面、透明、易观察、透气、低过敏、粘性好、固定牢等优点,成为静脉留置针的专用固定薄膜。随着各种留置导管在临床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3M透明薄膜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现介绍1例3M透明薄膜致过敏性皮炎。  相似文献   

4.
张洁 《上海护理》2013,13(6):57-59
口腔颌面外科全身麻醉手术一般分为口腔插管和鼻腔插管,但颌面部位手术为了不影响外科医师的操作,通常会采用经鼻腔插管.鼻腔插管固定方法通常采用传统的胶布固定,医用胶布潮湿后易失去粘性,因而存在气管异位或改变患者体位时牵拉气管导管造成鼻腔黏膜的损伤.传统固定方法只能起到简单固定作用,不能降低对鼻导管的压力,造成不易观察到的导管弯折,不利于气道管理,甚至因气管导管的活动度影响了手术医师操作视野,长时间手术时尤为明显.关键词:头带固定鼻插管;口腔科手术;应用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8399(2013)06-0057-03  相似文献   

5.
郭丽琼 《现代护理》2004,10(2):134-134
一次性输液贴在手术室不仅应用于输液 ,还可以有其他用途。我单位用的是 3M公司生产的输液贴 ,规格为 6cm× 7cm ,材料为聚乙烯薄膜。因其表面光滑 ,粘贴性强 ,可用于固定硬膜外导管。1 方法术后安镇痛泵的病人 ,以前一般单纯用胶布固定硬膜外导管 ,但手术病人术后主要是卧床休息 ,背部经常受到磨擦 ,胶布容易搓掉 ,硬膜外导管因此容易脱出 ,从而影响到术后镇痛效果。后来采取在距离穿刺处约 5cm处将背部皮肤擦干 ,使其与皮肤完全紧贴 ,再将硬膜外导管挽一圈后用另一张输液贴固定其上。其他部位导管再用胶布固定于背部。此办法经临床应用 …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是手术麻醉开放气道常用的方法之一,气管导管有效地固定是插管成功的保证。由于固定不牢或全身麻醉后分泌物、呕吐物、汗液、术前消毒液、术中血性液体等的浸湿容易出现意外拔管,尤其是俯卧位、坐位手术,因螺纹管的下垂重力与地吸引力的作用,极容易出现意外拔管,影响手术进展的同时也增加了麻醉风险。为此,我们结合临床实际,采用一次性手术保护膜固定气管导管,收到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经鼻气管插管固定法预防颌面部手术患者鼻部压疮的效果观察。方法将300例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时间≥4 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透明胶布在鼻背固定气管导管,并在导管末端与螺纹管衔接处用厚层纱布包裹;实验组在固定导管前先用美皮康敷贴包裹气管导管弯曲处1圈,然后按对照组方法固定导管。比较手术结束至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鼻部压疮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鼻部术后Ⅰ期压疮发生率为4.7%,实验组患者未发生压疮,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美皮康敷贴改进气管导管固定法,能有效预防经鼻气管插管全麻手术≥4 h颌面部手术患者鼻部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阳霞  陈新妹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68-1068
面部手术多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而术中气管导管是否固定牢固,直接关系到患者围手术期的生命安全。在手术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消毒液、血液及口腔分泌物的影响,常把固定气管导管的胶布弄湿,失去粘性,使管道不能牢固固定。笔者采用2块一次性粘贴手术巾粘贴,固定气管导管,有效解决了上述现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自创无缝合固定法固定中心静脉导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患儿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实验组采用自创无缝合固定法,使用透明敷贴加3M自粘性胶布加水胶体敷料固定。结果两组患儿各有2例中心静脉导管移位,两组中心静脉导管牢固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固定部位皮肤感染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和皮肤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采用自创无缝合固定法代替缝合线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能够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0.
经口腔全麻插管是手术患者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插管成功后,气管导管、牙垫常选用胶布固定,以防气管导管、牙垫移位而发生意外。临床上多采用2条胶布4头固定法。但因固定、拆除复杂费时,有些胶布过敏者更不宜使用。我科采用绷带固定气管导管的方法用于200例患者,操作简单,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梅扬  李军艳 《当代护士》2014,(10):131-131
急危重症患者常需插各种管道来治疗疾病及支持生命,如:胃管,气管插管,导尿管等,而导管滑脱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未及时发现处理,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所以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是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工作重点之一。故针对导管固定在传统的应用透明医用胶布蝶形固定的基础上,为了更加牢固的固定各管道,笔者应用3M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制作成3种长度的固定胶带,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躯干手术患者应用医用手术薄膜保护非消毒范围内皮肤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一7月行躯干手术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消毒,未应用医用手术薄膜保护非消毒范围内的皮肤,观察组患者根据体位不同采用2~3块医用手术薄膜保护非消毒范围内的皮肤,比较两组消毒液残留、消毒液灼伤、24h后皮肤不适及手术医生对皮肤保护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电烧伤,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胸、腹部、臀部、会阴部及皮肤皱褶部残留消毒液例数,皮肤被消毒液灼伤例数,24h后皮肤不适例数均较少,手术医生满意度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医用手术薄膜保护非消毒范围内皮肤可减少消毒液淤积及其所致皮肤灼伤,减轻患者不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无缝线加压固定深静脉置管对减少置管并发症、预防导管脱出和延长置管时间的效果。方法将128例深静脉置管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取消缝线固定,用3M薄膜固定深静脉置管后,再用医用弹力绷带胶布在深静脉置管外露导管处加压并交叉固定贴于病人皮肤上,对照组则用缝线固定后用3M薄膜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导管脱落、薄膜松脱、局部不良反应(红、肿、渗血及渗液)、留置时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置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薄膜松脱明显较对照组少,导管换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结论用无缝线法能固定深静脉置管,有效地延长置管时间,降低导管脱出率,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布带固定气管导管的效果,改革气管导管固定方法.方法 将60例气管插管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布带固定气管导管,对照组采用双层一次性胶布交叉固定气管导管.对2组患者气管插管的固定效果及操作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发生气管导管移位者3人,无脱落,对照组发生气管导管移位者18人,脱落2人,观察组固定插管需(1.78±0.16)min,对照组需(2.12±0.18)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带固定气管导管比胶布固定更牢固,而且节约操作时间,是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气管导管固定器在经口气管插管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国 《新医学》2006,37(4):254-254
在抢救呼吸衰竭病人或全身麻醉手术中经常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一般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固定在口腔内.但这种固定方式不太牢固,病人很容易自行将导管拔出,而且受病人汗液或口腔分泌物的浸润,胶布容易松动,气管导管易向口腔内滑落或向外脱出.我科2002年1月~2003年11月,经口气管插管98例患者,均采用胶布固定10例出现导管意外脱出,17例出现导管向口腔内滑落过深导致单侧肺通气,这些情况对病人是十分危险的.自2003年12月~2005年6月,我科应用大连产气管导管固定器于62例需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陈凌琳  卓瑞燕   《护理与康复》2017,16(8):867-868
目的观察加压固定胶带在新生儿PICC导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成功置管的患儿根据置管时间顺序编号,再按照编号的单双号分组,单号分为观察组,双号分为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导管维护时均采用透明敷料固定,对照组在常规透明敷料固定上加用纸胶蝶形交叉固定,观察组在常规透明敷料固定上加用加压固定胶带人字形交叉加强固定。观察两组患儿的导管敷料卷边或松动、导管移位及导管断裂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贴膜卷边或松动、导管移位及导管断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加压固定胶带对新生儿PICC导管进行人字形交叉加压固定能有效降低PICC敷料卷边或松动、导管移位、导管断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1 材料与方法 选用扬州市客乐医用器械厂生产的一次性吸引连接导管 ,长 1 7m ,管外径 2cm ,内径 1cm ,管两头有绿色长 3cm接头 ,外径 2cm ,内径 0 5cm ,脑吸引管 ;分直、弯两种 ,内有探条 ,在颅脑器械盆内高压消毒后备用。2 使用方法 皮肤常规消毒后铺 4块治疗巾 ,依次铺剖腹单 ,将 3 0 0cm× 45 0cm医用手术薄膜 (单袋 )常规粘贴好 ,巡回护士将吸引管下接头与负压导管连接好 ,调好负压流量吸引后备用。当术者切开皮肤后 ,用头皮夹止血 ,骨膜剥离器达骨膜处 ,电钻钻孔 ,线锯将颅骨分离后 ,庆大霉素湿纱布包好 ,吸引球冲洗伤口吸净血液 …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及导尿术是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良好的固定直接影响操作的成败和病人的痛苦。传统方法是用氧化锌胶布固定,此方法存在易浸湿、易脱落等不足,而且有胶布过敏现象。国产MBAM—1型手术消毒薄膜(以下简称薄膜)由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无毒无菌,生物相容性好,具有透明柔软、防水透气、粘附性强等优点。自1988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手术用开窗式一次性眼睛保护贴膜的设计与应用。本手术贴膜由A、B 2层组成。A层包括2片交叠的覆盖薄膜;B层包括医用膜体和透明薄膜。医用膜体由具有吸水性且单面有黏性的医用软聚硅酮泡沫敷料制成。透明薄膜、覆盖薄膜由无黏性的聚乙烯薄膜制成。使用时将透明薄膜对准眼睛,撕去覆盖薄膜,医用膜体严密的保护于眶周后平整粘贴。手术用开窗式一次性眼睛保护贴膜使用方便,透明薄膜区的可视窗口可以有效避免无法观察眼睛的缺点,周围的医用膜体可吸收不慎进入眶周的渗液,且可有效降低眼周不慎造成的压疮。  相似文献   

20.
正一般情况下,结肠癌、直肠癌手术术前都需要清洁灌肠,但在急诊情况下肠道准备则不彻底。由于肠内容物过多或肠腔压力过高则需要肠腔减压,为了避免切口感染、肠源性污染等并发症,我科护士巧用医用无菌保护套装纳肠内容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采用江西3L医用制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无菌保护套,规格:200cm×14cm,为一长方形透明薄膜,两端分别缝制有2根绳带,可根据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