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侵袭性肺曲菌病CT诊断(附1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菌病(IPA)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侵袭性肺曲菌病CT表现。结果:17例中患糖尿病3例,白血病3例,淋巴瘤2例,骨髓瘤2例,肺结核2例,肺癌术后1例,肾移植后1例,红斑狼疮长期服用激素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激素1例,未患其它疾病者1例。17例中病变近胸膜下呈楔形大片状实变阴影6例,其中3例两肺伴多发结节样阴影;病变呈团块状阴影6例,团块边缘较光整,其中3例团块影内见大小不等小空洞,2例团块有轻微分叶,1例团块边缘略有"晕征";病变呈多发小结节病灶和多发小斑片状影散在分布两肺3例,小结节病灶边缘有"晕征";多发小斑片状影散在分布两肺2例,密度低,边缘模糊,呈磨玻璃样表现。结论:侵袭性肺曲菌病CT征象主要为楔形实变、团块状影、多发结节影及小斑片状影,多发结节伴"晕征"时应提示侵袭性肺曲菌病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痰培养证实的13例IPA患儿的临床、CT资料,13例均行胸部CT扫描,并进行了4~10次随访CT扫描.结果 首次CT表现:单发结节2例,多发结节影10例,结节伴晕征9例,胸膜下楔形实变影5例,其中4例胸膜下楔形实变影与肺部多发结节影并存.随访CT扫描结节病灶和楔形病灶内出现空洞或"空气新月征"11例,7例结节病灶和2例空洞病灶周围出现晕征.结论 IPA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观察该病的发展、演变及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对侵袭性肺曲菌病(IPA)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IPA9例均行常规CT扫描。结果:CT表现为肿块6例,其中5例伴晕征;多发结节2制;斑点片状阴影1例。结论:靠近胸膜的肿块样阴影外围有一日晕样环状阴影是早期IPA的CT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性肉芽肿的CT特征性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穿刺及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的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结果 ①本组31例患者单发结节或肿块15例,多发结节或肿块16例;②单侧肺发病26例(83.4%),两肺发病5例;③28例患者病灶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余3例为三角形肿块与肺门影相连;④伴空洞形成6例,伴肺不张2例并液化坏死1例;⑤其中1例表现为弥漫多发结节伴斑片状混合病灶,并伴两侧胸腔少量积液;⑥19例可见肺血管深入病灶;⑦9例病变周围出现环状磨玻璃影呈“晕征”.结论 病灶位于肺外周或胸膜下、肺血管深入病灶及“晕征”为结节肿块型肺隐球菌病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免疫正常人群肺原发性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26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结果 26例中19例有临床表现,以咳嗽最多,共14例。CT最常见征象为结节,共21例,其中8例单发,9例簇状多发,4例散在多发;1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19例边界不清楚;21例结节阳性病例中14例有结节周围晕征。病灶多发生于双肺下叶(15例),并多分布于外带(18例)。磨玻璃样影多见于老年人群,占66.7%。结论免疫正常人群原发性肺隐球菌病胸部CT典型的表现为双肺下叶外带簇状多发结节灶并结节周围晕征。而在老年人群中发现磨玻璃样影,无论伴或不伴结节,均需高度考虑隐球菌病可能。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胸部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MDS)合并肺毛霉菌病的胸部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艾滋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X线胸片+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结果 13例患者X线胸片中5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7例呈网织纹理,4例见胸腔积液,4例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3例见粟粒病变,3例见结节状肿块影,2例呈磨玻璃密度影(GGO),2例见肺气囊,内含结节的空洞、胸膜增厚、心包积液及局限性气胸各1例.13例患者HRCT发现7例见纵隔淋巴结增大,7例见小叶间隔增厚,6例出现肺内浸润性病灶,5例见粟粒病变(其中1例可见胸膜下小结节),4例见胸腔积液,3例见结节状肿块影,可见GGO、多发肺气囊及树芽征各2例,空洞(内含结节的空洞)、胸膜增厚、局段支气管扩张、心包积液及局限性气胸各1例.结论 AIDS合并肺毛霉菌病常见的胸部影像表现为:肺粟粒病变、纵隔淋巴结增大、网织纹理(小叶间隔增厚)、肺内多发的浸润性病灶、胸腔积液及结节状肿块影.  相似文献   

7.
侵袭性肺曲菌病的早期CT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菌病(IPA)的早期CT特征。资料与方法: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IPA9例,均行胸部CT平扫。结果:CT表现为8例有胸膜下楔形实变影;7例有多发结节影,其中4例晕征,3例有斑点状阴影。结论:胸膜下楔形实变影和带有晕征的结节影是IPA早期的特征性CT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亚临床期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及短期演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5日至3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确诊的17例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25.0~51.0(39.8±7.5)岁,均为与确诊COVID-19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所有患者首次CT检查后3~6 d再次行CT复查,其中6例患者复查前接受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11例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分析亚临床期和短期随访的CT影像学征象,总结其短期随访CT图像演变规律。结果 17例COVID-19患者亚临床期及短期随访CT病变主要位于双肺下叶,亚临床期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0例;短期随访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1例;病变累及肺段由亚临床期的46个增加至90个肺段。亚临床期病变以多发为主(13例),短期复查多发病例减少(7例),局灶性(6例)及弥漫分布(4例)增多。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13例)和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10例),短期随访1例病变分布由胸膜下进展为胸膜下及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病变主要有3种形态:磨玻璃密度结节影、斑片状/片状/团片状磨玻璃影和铺路石征。亚临床期及短期复查均可见磨玻璃影,随访复查显示磨玻璃结节减少4例,铺路石征增加4例。6例患者治疗后短期复查,3例由多发磨玻璃结节变为单发磨玻璃结节,3例多发磨玻璃影部分范围变小。11例未治疗患者病变范围增大。结论 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肺部CT具有一定特征,多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的小磨玻璃密度结节或磨玻璃影,短期随访病变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MALT淋巴瘤的CT表现,影像观察指标为病灶的数量、分布、形态、密度及伴随征象.结果 12例MALT淋巴瘤中共检出肺实变、肺肿块、肺结节、磨玻璃样病灶32个,病灶单发2例,多发10例;多发病例中单肺多发2例,双肺多发8例.肺实变10例共21个病灶,其内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例2个病灶内见支气管扩张;肺肿块或结节影3例共5个病灶,3个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磨玻璃样改变2例共6个病灶;1例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MALT淋巴瘤CT上常表现为双肺多发、含有支气管充气征的肺实变、肿块、结节样或磨玻璃样改变;上述影像表现及相对缓慢的病变过程提示MALT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探讨HRCT在该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CT导引下穿刺活检或痰培养证实的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所有HRCT图像均经2位经验丰富的胸部影像学主任医师阅片并分析总结其征象.结果 30例患者,19例具有多种CT征象,其中树芽征8例,支气管狭窄6例,支气管扩张8例,磨玻璃样密度灶(GGO)8例,腺泡结节10例,结节灶12例,腺泡结节灶伴有晕征4例,结节灶伴有晕征9例,空洞10例.11例具有单一CT征象,树芽征2例,支气管扩张2例,GGO 1例,腺泡结节2例,结节灶伴有晕征2例,空洞2例.30例病例中各征象出现率为:树芽征33.3%,支气管狭窄20%,支气管扩张33.3%,磨玻璃影30%,腺泡结节40%,结节灶46.6%,晕征53.3%,空洞40%.结论 支气管侵袭性肺曲菌病HRCT的主要征象是树芽征、支气管管腔狭窄或扩张,肺内见磨玻璃影、腺泡结节、结节灶,空洞,结节及空洞周围有晕征.支气管扩张合并树芽征、腺泡结节及晕征对诊断本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