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化学治疗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3岁以上人口中感染率高达9.09%[1],全国约1.3亿人口感染HBV,部分慢性HBV感染者在病情演变过程中可合并肿瘤,在用细胞毒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中,可能发生药物所致的HBV再激活,导致肝功能损害,甚至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2],应引起国内临床医师重视[3].  相似文献   

2.
恶性肿瘤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接受化学药物治疗过程中可出现HBV再激活(HBV reactivation),从而加重乙型肝炎病情,并致肝功能损害[1].研究表明,HBV再激活是实体肿瘤化学治疗引起肝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2].本研究通过恶性肿瘤合并HBV感染患者化学治疗后肝功能、HBV DNA载量水平的变化,研究HBV再激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后HBV再激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吲哚胺2,3二氧化酶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免疫不足是HBV感染持续状态和慢性乙型肝炎(CHB)重要发病机制[1].探索CHB患者对HBV免疫耐受机制,重建其主动免疫,将为HBV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前研究发现,吲哚胺2,3二氧化酶(indoleamine-2,3 dioxygenase,IDO)广泛表达于免疫系统,参与机体肿瘤免疫、感染免疫及妊娠免疫,是CHB免疫重建的重要靶点[2].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至肝硬化后,HBV仍可持续存在,血清HBeAg或HBV DNA阳性,这些患者还处在进展至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癌(HCC)的危险中,只有抗病毒治疗,清除或持续抑制HBV,才能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1-3].对于肝硬化患者,HBeAg是判断有无HBV复制和传染性的常用血清学标志,与HBVDNA关系密切;当患者血清中HBeAg转阴时,一定程度上表示HBV复制减少、肝脏炎性病变减弱.但HBeAg发生血清学转换并不完全表示HBV清除以及病情好转,HBeAg转阴后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肝脏炎性反应反复加重,最终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和HCC[4-5].  相似文献   

5.
长期服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引起HBV YMDD变异.HBV YMDD变异是指病毒DNA聚合酶活性区的第204位或551位甲硫氨酸(M)发生突变,被缬氨酸或异亮氨酸取代,是导致HBV对拉米夫定耐药、治疗失败或HBV无应答的原因[1-3].拉米夫定治疗失败主要表现为患者肝功能损伤、肝脏组织学病理变化和病情复发甚至加重[4,5].为了比较HBV YMDD变异患者肝组织中HBsAg、HBcAg表达的差异,我们对2004至2005年发生YMDD变异的4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丁剑波  李秀惠 《肝脏》2012,17(8):596-598
一、慢性肝炎病毒 (一)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呈全球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1].我国1~59岁普通人群的HBsAg携带率为7.18%[2].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3].我国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肝病的约30万例.HBV慢性感染不仅难以治愈,造成患者病情的反复发作,且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4].  相似文献   

7.
任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2,20(10):721-722
从目前发布的国际及中国慢性乙型肝炎(CHB)防治指南看,对CHB治疗的目标明确: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延缓肝脏失代偿,减少肝细胞癌(HCC)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1-4].以往的一些循证医学研究,如自然史研究及早期肝硬化10年随访研究(4006研究)等结果提示,长期抗HBV治疗可能达到治疗目标[5-6];但也有不同的循证医学证据,如希腊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抗HBV治疗并不能阻止HCC的发生[7].  相似文献   

8.
HB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因素,拉米夫定是抑制HBV的有效药物之一.但是,长时间应用拉米夫定会导致HBV出现YMDD区段发生变异从而产生耐药[1-2].HBV反转录酶的保守序列YMDD中蛋氨酸(M)被缬氨酸(V)或异亮氨酸(Ⅰ)所取代,变异后成为YVDD(rtM204V)或YIDD(rtM204I),使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反弹[3-4].  相似文献   

9.
HBV感染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1-2].目前,国际上已被批准上市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药物有聚乙二醇干扰素、普通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用药方便、不良反应少、禁忌证少、价格适中,但其主要作用于HBV DNA聚合酶,需长期用药才能达到抑制HBV复制的目的.而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核苷(酸)类似物可不同程度地诱导HBV DNA相关位点变异并导致耐药基因出现,从而导致病情反弹,甚至加重[3-4].  相似文献   

10.
全球有4亿多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HBV感染仍是造成终末期肝病(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最主要的原因[1-2].一旦形成慢性感染,人体便很难有效清除HBV.HBV在肝细胞内不断利用自身和宿主蛋白酶合成稳定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寄生于肝细胞核内,使得现有抗病毒药物难以根治HBV感染[3].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HBV复制与许多非免疫调控机制有关,如HBV利用自噬系统促进自身复制[4-5].表观遗传学作为重要的转录后调节机制也受到关注,其中的cccDNA甲基化、miRNA、组蛋白修饰均参与了HBV基因表达的调控[6-13].通过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学对HBV调控的机制,可能为揭示HBV感染慢性化原因、研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治疗靶点提供思路.以下,我们分别就miRNA、ccc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对HBV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在中后期妊娠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1-2].其特征性的张口呼吸是引起牙周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3].同时,由于妊娠期内分泌改变与口腔卫生的影响,也是导致妊娠期牙周病发病率增高、病情加重的直接原因.目前已证实牙周病与妊娠不良有密切相关[4].尽快寻找一种更为适合孕妇特点的口腔卫生维护方法,降低妊娠合并OSAHS患者牙周病的病情及危害对优生优育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探讨应用洗必泰漱口液对控制妊娠合并OSAHS患者牙周病的疗效及可行性,旨在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丽娜  张欣欣 《肝脏》2012,17(5):350-353
自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用于治疗艾滋病以来,大大降低了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发病率和艾滋病的死亡率,已成为全世界控制艾滋病公认的有效方法.但是,任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都具有短期或长期的肝损伤,尤其在伴有HBV和HCV感染的患者中,有可能增加慢性HBV和/或HCV导致的潜在肝损伤[1-3].将来,更多高效抗HIV或HBV和HCV的抗病毒药物有待批准使用,但这些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相互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加肝损伤的风险[3-5].  相似文献   

13.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全球约有4亿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 B,CHB)患者[1].CHB是引起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主要原因[2].从HBV感染人体的自然史来看,CHB一般会经历较长的免疫耐受期,此期患者表现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HBV复制活跃,HBV DNA滴度较高(> 105拷贝/ml),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正常,无临床症状,肝脏病理表现为无损伤或仅有轻微炎症损伤[3-4].  相似文献   

14.
Xu R  Dong J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7):543-546
我国慢性肾脏病(CKD)和终末期肾病(ESRD)的患病率在逐年升高[1],同时我国慢性肝病的患病率也高达9.3%[2],导致临床上ESRD合并慢性肝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见.来自上海的数据显示,腹膜透析(腹透)患者中HBV和HCV感染率约为12%和5%,而血液透析(血透)患者中HBV和HCV感染率超过和接近150%,远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3].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后,大量腹水和低白蛋白血症会导致全身血容量减少甚至低血压,且血透过程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可能使有效循环血容量进一步降低,同时机体内环境迅速改变可能增加的肝性脑病的危险[4]和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倾向均使得血透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6].相比较而言,腹透具有无需体外循环和抗凝剂的优点,还可起到引流和治疗腹水的作用[5-6],既往观察也显示腹透还可以降低肝炎病毒特别是HCV感染的危险[3].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10%~20%的人群感染了HBV[1-3].成年人感染HBV通常导致自限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感染后可产生保护性抗体,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来说,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的反应对疾病的控制至关重要[4].细胞免疫参与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对HBV的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反应与病毒清除有关[5].  相似文献   

1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见于生育期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组织、器官的沉积,出现多系统损害.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妊娠妇女容易出现狼疮疾病活动与妊娠意外[1].因此,年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妊娠与围产期管理成为广大风湿科医师和产科医师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大量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合理用药和选择正确的妊娠时机,可大大提高此类患者的妊娠成功率.但妊娠时机的选择、药物的应用、围产期病情变化的处理仍须进一步探索[2].我们通过分析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妊娠结局,并复习文献,旨在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重视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是慢性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HCV感染在中国亦不少见,然而仅有部分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为此,有必要探讨加重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学损伤以及导致其预后不良和抗病毒治疗应答差的危险因素,而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可能就是这类危险因素之一[1-5].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和公共卫生问题[1].HBV的持续复制是肝炎活动的始动因素,是促使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的主要原因[2].尽管干扰素及各种核苷(酸)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为乙型肝炎患者带来了希望,但疗效仍不满意.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以其高效、特异、彻底的基因沉默作用,为抗病毒治疗提供了新策略[3-5].HBV基因组中的X基因指导HBV X蛋白的合成,是HBV复制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乙肝)是HBV感染所导致的免疫介导性疾病,即HBV本身并不致病,它对肝细胞的损伤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免疫应答,如机体免疫反应正常,机体对感染的HBV表现为自限性痊愈(抗-HBs阳性);如患者免疫调节功能紊乱,致使疾病迁延不愈而成为慢性乙肝[1-2].可见,HBV引发的宿主免疫应答强度是导致疾病进展的关键因素.相关研究发现,HBV在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3].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主要包括T、B淋巴细胞和少量的单核细胞,是机体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在多种疾病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中发挥重要作用[4-5].  相似文献   

20.
关于慢性HBV感染抗病毒治疗若干热点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于乐成  侯金林 《肝脏》2006,11(4):227-229
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抗病毒治疗近10余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目前干扰素α-2b(IFNα-2b)、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PFG-IFNα-2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及恩替卡韦等5种药物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抗HBV治疗[1,2].此外,替比夫定即将上市,抗HIV药物如替诺福韦等也具有抗HBV活性[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