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甘俊鹤  王峰  崔向武 《新中医》2023,55(7):189-19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CSA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及观察组(53例)。对照组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参数、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中医证候评分,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及左椎动脉(LVA)平均血流速度及一氧化氮(NO)均高于治疗前(P<0.05),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血沉、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内皮素(ET)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参数及NO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ET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推拿治疗CS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参数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血络瘀阻证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血络瘀阻证非增殖期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0例(76只眼),对照组40例(78只眼)。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通络中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评估患者眼底荧光血管改变、视力、视野、眼压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促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眼底荧光血管改变总有效率及治疗3个月后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中医证候积分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通络法可以改善非增殖期T2DM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络瘀阻症状,缓解眼底病变,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芪参还五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糖脂代谢、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及降低血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芪参还五胶囊口服,单次口服2粒,每日3次,连续服用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VEGF、NO、ET-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黏度、FIB)及炎症指标(TNF-α、IL-6、IL-10、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利于调控糖脂代谢情况,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并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及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次/d,两组治疗均持续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证候积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陈巧露  邬丹丹  许吉凤 《新中医》2023,55(5):126-129
目的:观察凉血泻火消肿方联合西药治疗浅静脉炎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75例浅静脉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凉血泻火消肿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2.97%(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0 (IL-10)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NF-α低于对照组(P<0.05),IL-10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凉血泻火消肿方联合西药治疗浅静脉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芪归化痰消梗汤治疗对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患者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ACI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n=55)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芪归化痰消梗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中医证候积分、日常生活能力、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结果:(1)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NHI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AD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HI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治疗前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研究组肱动脉充血后血管内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肱动脉、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归化痰消梗汤疗效显著,可调节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及神经功能,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朱来来 《新中医》2022,54(14):71-74
目的:观察祛痰化浊止眩方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T)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老年EHT痰湿壅盛证患者,按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痰化浊止眩方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25%,高于对照组67.50%(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SBP、DBP、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化浊止眩方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EHT痰湿壅盛证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血瘀证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田七祛瘀胶囊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82%与2.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显著降低血瘀证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元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复元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NIHSS量表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结果1)中医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通络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Fugl-Meyer运动评分,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有效地减少了脑梗死引起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祛痰化瘀通络方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口服祛痰化瘀通络方,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和针刺联合祛痰化瘀通络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联合祛痰化瘀通络方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杨艳 《新中医》2020,52(4):40-4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心绞痛的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输出量(CO)、心博出量(SV)、心脏指数(CI)及射血分数(EF)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观察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血栓素B2(TXB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观察组ET、TXB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应贤豪 《新中医》2020,52(3):41-43
目的:探讨胃舒颗粒剂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食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食滞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胃舒颗粒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胃肠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70.59%(P<0.05)。治疗后,2组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上腹不适、嗳气、烧心、反酸症状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单个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胃底气体评分和胃半排空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胃底气体评分和胃半排空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舒颗粒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食滞证的中医疗效确切,未出现不良反应,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76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每次4粒,日3次,两组均连续治疗两周。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erum 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内皮素(endothelin,ET)-1、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P、DB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FPB、P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ET-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NO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的逆转氧化应激所致的损伤,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高血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黄通闹  范兴恳 《新中医》2022,54(2):53-56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西药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静联合血塞通软胶囊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比较2组血管内皮功能[血栓素B2(TXB2)、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ET、TXB2、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T、TXB2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C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肝功能、肝纤维化四项、肝脏硬度、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7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HA、LN、PCⅢ、Ⅳ-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肝脏硬度值(LSM)、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LSM、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解毒散结方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解毒散结方治疗),每组均为51例,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血清VEGF-A、VEGF-D、VEGFR-1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治疗12周后,两组血清VEGF-A、VEGFR-1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血清VEGF-D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VEGF-A、VEGFR-1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血清VEGF-D水平更高(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解毒散结方联合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瘀毒蕴结证晚期胃癌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滋水清肝饮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旭红 《新中医》2020,52(3):22-25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POF)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础抑制素B (INHB)及窦卵泡计数(AFC)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肾虚肝郁型PO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及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滋水清肝饮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和AMH、INHB水平,AFC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色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月经周期、月经量、月经色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MH、INHB水平及AF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AMH、INHB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A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水清肝饮联合西药治疗肾虚肝郁型POF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8.
张继磊 《新中医》2020,52(5):29-32
目的:观察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CHF)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钠尿肽(BN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心肾阳虚型CHF患者13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真武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BNP、内皮素-1(ET1)含量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8%,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值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两项指标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BNP、ET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LVESD、LVEDD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E/A、LVEF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真武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HF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BNP含量,改善患者心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9.
蒋旭华 《新中医》2022,54(2):78-82
目的:观察利舒康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40例MH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舒康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及白细胞介素-6(IL-6...  相似文献   

20.
朱卫东 《河南中医》2022,42(1):14-17
目的:观察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aire,SAQ)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AQ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