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张红英  王婵  张怡  卢晓娥  王艳 《西部医学》2018,30(12):1778-1782
【摘要】 目的 探讨施他宁联合血必净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 10)、白细胞介素18(IL 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施他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中的临床症状减轻及恢复时间,血检结果,尤其是血清淀粉酶的指标恢复;另外,比较两组血清IL 10、IL 18、TNF α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淀粉酶、血尿素氮、血糖、白细胞记数,IL 10、IL 18、TNF 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淀粉酶、血尿素氮、血钙、血糖、白细胞记数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 10显著上升,IL 18、TNF α显著下降,实验组IL 10、IL 18、TNF α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施他宁联合血必净治疗能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能够有效恢复血清IL 10水平、降低血清IL 18、TNF α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周血NLRP3、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18(IL 18)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研究组,根据预后情况,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另选择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患者外周血中NLRP3 mRNA的表达情况;测定血清IL 1β、IL 18水平;分析NLRP3 mRNA表达、血清IL 1β、IL 18水平分别与患者预后GOS评分的相关性;并评价NLRP3 mRNA表达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对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NLRP3 mRNA表达量、血清中IL 1β、IL 18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外周血中NLRP3 mRNA表达及血清IL 1β、IL 18水平均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GOS评分呈中等强度的负相关(P<005);ROC曲线评估NLRP3 mRNA表达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预测的AUC为0853(95% CI:0773 0933),截断值为1469,对应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2%,6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出血量(OR=2136, 95% CI:1426~3201, P<005)、NIHSS评分(OR=2143, 95% CI:1597~2876, P<005)、NLRP3 mRNA表达水平(OR=2004, 95% CI:1124~3573, P<005)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患者外周血中NLRP3 mRNA表达量升高,血清IL 1β、IL 18水平也升高,且三者均与患者预后GOS评分呈负相关,NLRP3 mRNA表达量可作为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霞  梁敏坚  罗敏琪  陈忠城 《广东医学》2002,23(11):1157-1158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对照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IL-2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均<0.01),且患病期其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P<0.05和P<0.01),另外,精神分裂症患者IL-2和IL-6瓣高低与其性别、病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家族史有关(P均<0.01),但患者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其患病期细胞因子水平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遗传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白细胞介素 6(IL 6)、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使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 IL 1β、IL 6、CRP、NSE水平、NIHSS评分、Barthel指数、MMSE评分及血肿体积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P<005);观察组血清 IL 1β、IL 6、CRP、NSE水平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411±047)pg/ml vs(537±062)pg/ml;(698±072)pg/ml vs(1261±132)pg/ml;(575±061)mg/ml vs(934±102)mg/ml;(945±104)ng/ml vs(1134±121)ng/ml](P<005);NIHSS评分、血肿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MMSE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拉西坦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血清IL 1β、IL 6、CRP、NSE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相关炎症因子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为脑出血组、同期门诊中老年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脑出血组入院后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 APACHE-II)评估,观察预后,脑出血组在入院后、对照组在体检时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敏感C反应蛋白(hs-CRP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结果:脑出血组患者血清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II 评分5-16分者42例(轻型),17-28分者26例(中型),29分以上者12例(重型),不同APACHE-II评分时患者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比较明显不同( P<0.05),中型、重型者均高于轻型( P<0.05),重型高于中型( P<0.05);14例患者死亡,66例患者存活,死亡患者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明显高于存活患者( 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10、IL-6、IL-1、hs-CRP、TNF-α等均升高,病情越重、预后不佳的患者升高更为明显,IL-10、IL-6、IL-1、hs-CRP、TNF-α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时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和3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IL-2、IL-6和IL-8的含量,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感染性疾病组血清IL-2显著低于非感染性疾病组(P<0.001),败血症组IL-2值显著低于肺炎组或脐炎组(P<0.05)。感染性疾病血清IL-6和IL-8显著高于是感染性疾病组(P<0.001),败血症组IL-6和IL-8值显著高于肺炎组或脐炎组(P<0.05)。结论:新生儿患染性疾病时存在白细胞介素失调,其中IL-2、IL-6、IL-8在其炎症反应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提示白细胞介素水平的高低可反映疾病的严重,并可作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一项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妊娠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妊娠患者糖筛查和葡萄糖耐量实验中的血糖值,采用免疫比浊法和美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CRP、IL-6和TNF-α水平。结果:比较糖筛查和糖耐受试验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均高于正常妊娠女性(P<0.05)。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女性(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女性。  相似文献   

8.
骆俊明  林晨萍  陈松德  季峰 《浙江医学》2001,23(8):455-456,45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6及IL-8水平含量,应用MTT法检测血清IL-2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肝硬化B级和C级患者IL-2,CD8^ T淋巴细胞,CD4^ /CD8^ 及C级IL-8,CD4^ 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0.05),肝硬化B级患者IL-2,IL-6及IL-8高于A级患者,C级患者高于B级患者(P<0.01和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及低,下,肝功能损伤程度可能与血清IL-2,IL-6IL-8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25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20例健康人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结果 急性扁桃体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均高于健康人(P<0.05)。结论 三种细胞因子参与了急性扁桃体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肖晖  李玲 《西部医学》2019,31(7):1093-1096
【摘要】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肺癌根治术单肺通气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94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将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7例)和对照组(n=47例)。研究组于气管插管后10min静脉泵注DEX 1ug/kg,后以05ug/(kg·h)的输注速率持续至手术结束前30min,对照组采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麻醉诱导时即刻(T0),单肺通气60min后(T1),手术结束时即刻(T2)3个时间点炎症因子,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及应激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α(7NF 2)、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T1、T2血清E、NE、COR水平均明显高于T0(P<005),研究组血清E、NE、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血清IL 6、TNF α、hs CRP水平均高于T0(P<005),研究组血清IL 6、TNF α、hs 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肺通气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及24h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EX可有效降低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的炎症因子及术中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提高麻醉效果,对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与肠道炎症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利国  周国华 《医学综述》2008,14(22):3378-3380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和IL-10各有其显著的特点,在肠道炎症性的免疫反应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L-8是一种致炎因子,同时也是一种趋化因子,在致炎过程中,它与其他的炎性因子有相互促进的作用;IL-10是一种抑炎因子,在炎性反应中它可以抑制炎性免疫反应,使机体或细胞免受进一步的损害。深入研究这两种细胞因子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慢性末端回肠炎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IL-6、IL-18及IL-18BP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的IL-6、IL-18及IL-18BP水平。结果①肝癌组血清IL-6、IL-18BP明显高于肝良性肿瘤组、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明显低于肝良性肿瘤组、肝硬化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临床早期,血清IL-6、IL-18BP比临床晚期水平低,而血清IL-18水平较临床晚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癌患者手术后血清IL-18水平较手术前有明显的升高,而血清IL-6、IL-18BP较手术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清IL-6、IL-18、IL-18BP与AFP有相关性(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IL-6、IL-18及IL-18BP,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辅助诊断及临床分期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有可能为肝癌患者的靶向治疗提供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过敏性紫癜患儿36例,正常对照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其血清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 (1)过敏性紫患儿急必期血清中IFN-α、IL-4水平均较正常儿高(P<0.05),而IL-2水平无明显差别;(2)无肾脏病变患儿血清IFN-α、IL-2与正常儿无明显差别,并发紫癜性肾炎患儿血清IFN-α水平较正常儿明显升高,而IL-2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存在着细胞因子分泌紊乱,且这种紊乱有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HFRS疫苗接种血清IL—2和IL—6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检测疫苗接种后血清IL-2和IL-6表达情况。方法ELISA双抗体夹心法。结果初次免疫7d与免疫前机体对IL-2、IL-6的表达均无差异;再次与加强免疫后与免疫前对IL2、IL-6的表达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6d后检测其IL-2、IL-6表达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白细胞介素-12、13水平对儿童哮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8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经丙酸倍氯米松治疗前后及20例正常儿童的血清IL-12和IL-13水平,同时用肺功能仪测定其1s用力呼吸容积(FEVL0),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的IL-12水平与FEVL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1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治疗前IL-12水平与FEV1.0pre均明显低于治疗后,IL-1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均P<0.05)。IL-12水平与FEV1.0pre呈正相关(P<0.05,r=0.495),与IL-13水平呈负相关(P<0.05,r=-0.519);IL-13水平与FEV1.0pre呈负相关(P<0.05,r=-0.527)。结论IL-12与IL-13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可为哮喘的诊断及判断病情提供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内皮抑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分泌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白细胞介素 8(IL 8)的抑制作用。 方法 :在建立HUVEC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 ,将细胞分为自然分泌组和内皮抑素组进行培养 ,收集 1~ 9天的培养上清液 ,离心。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上清液中IL 6和IL 8进行定量测定。 结果 :在自然分泌组HUVEC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出IL 6和IL 8,证实了在自然状态下内皮细胞能产生一定量的IL 6和IL 8,而且随着内皮细胞培养天数的增加 ,IL 6和IL 8的分泌量也随之增加。当细胞进入对数增长期后 ,IL 6和IL 8的分泌量接近峰值 ,分别为 (2 979.32± 19 6 5 )pg/ml和 (6 0 18.87± 5 6 .74)pg/ml。内皮抑素组较自然分泌组HUVEC培养上清液中的IL 6和IL 8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 :内皮抑素能够很好地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降低内皮细胞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7.
Zhang J  Chen H  Hu L  Fu J  Zhang H  Chen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114-1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IL) 4和IL 1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我国儿童哮喘的易感性和临床表型的关系 ,以及对细胞因子产生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 (PCR/RFLP)方法检测IL 4和IL 10基因启动子区 4个多态性位点 ,对 16 8例哮喘患儿及 5 3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相关性分析 ,选择了各位点为纯合型的哮喘患儿 33例进行体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培养 ,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方法测定上清中的IL 4和IL 10含量。结果  (1)我国儿童IL 4基因 5 89(C/T)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白种人和美国黑人之间明显不同 (P =0 0 0 1) ;IL 10基因 10 82(G/A)、 819(C/T)、 5 92 (A/C) 3个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英国人明显不同 (P =0 0 0 1)。 (2 )协方差分析显示 :IL 10基因 10 82 (G/A)、 819(C/T)影响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 ,进一步分析显示 10 82A和 819T等位基因与患儿高血清总IgE相关 (P <0 0 1,OR =3 16 ;P <0 0 5 ,OR =1 84 )。 (3)IL 10基因 819TT和ATA/ATA纯合型患儿的PBMC经刺激后 ,培养上清中IL 10含量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其他型(P值均 <0 0 5 )。 (4)未获得IL 4基因启动子区 5 89(C/T)位点与哮喘表型有意义的结果 ,哮喘患儿PBMC经刺激后 ,上清中IL 4含量升高程度在 2种纯合型间差异无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白介素17( interleukin17,IL-17)、白介素23( interleukin23,IL-23)、C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收集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40例慢性乙型肝炎,38例代偿期肝硬化,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及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IL-17、IL-23和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①各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和IL-23、CRP呈正相关。结论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IL-17水平远高于正常人,与公认的反应炎症状态的指标CRP呈正相关性,提示IL-17可能参与了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慢性炎症和肝纤维化;②IL-17和IL-23表达水平有密切相关性,IL-23可能通过诱导 IL-17的产生而使后者在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黄芪精对慢性肾炎患者血清 IL- 6、IL- 8影响。方法 :用 ELISA法测定慢性肾炎患者血清 IL- 6、IL- 8水平。结果 :慢性肾炎患者 IL- 6、IL- 8显著高于正常人 ,P<0 .0 1 ,黄芪精加常规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 IL- 6、IL- 8水平 ,P<0 .0 5。结论 :黄芪精可降低肾炎患者血 IL- 6、IL- 8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比值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纳入116例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实验组)和116例老年非肥胖高血压患者(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血清IL-18、IL-10等浓度变化。结果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浆IL-18、IL-10水平及其比值明显高于老年非肥胖高血压患者(P〈0.01或P〈0.05)。结论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血浆IL-18升高,IL-18与抗炎因子IL-10比例失调,可能加重老年肥胖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