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ackground :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 is the main reason fo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NAFLD, the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Mice fed a high-fat diet(HFD) and hereditary leptin deficiency(ob/ob) mice are important NAFL animal models. However, the comparison of these mouse models with human NAFL is still unclear.Methods : In this study, HFD-fed mice and ob/ob mice were used as NAFL animal mod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国成人肥胖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的诊断提供病理依据。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接受减容代谢手术同时进行肝活检且符合纳入条件的病例共262例, 行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Masson染色,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2例患者年龄18~66岁, 男性65例(65/262, 24.8%), 女性197例(197/262, 75.2%), 其中NAFLD 201例(201/262, 76.7%), 非NAFLD 61例(61/262, 23.3%), NAFLD中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27例(27/201, 13.4%)、NASH 174例(174/201, 86.6%)。NAFLD的病变以肝腺泡3区为主, 非NAFLD组、NAFL组与NASH组在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除外酒精和其它明确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肝脏病变,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和肝硬化。  相似文献   

4.
<正>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 diseases,NAFLD)是指18周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肝脏慢性脂肪变性,累及5%以上肝脏细胞,并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致病因素所致的肝脏慢性脂肪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纤维化和肝硬化[1]。肥胖是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肥胖和超重儿童中NAFLD患病率可高达50%~80%。随着肥胖发病率逐年增高,NAFLD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形式之一。NAFL虽为良性疾病,但NASH是肝硬化及肝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动态监测其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病理形态学及肝脏浸润T淋巴细胞变化,从而探讨NAFLD早期肝病变动态进展特征。方法 4~6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正常饮食(normal-chow diet,NCD)组和HFD组,喂养2~16周后,禁食不禁饮12 h后获取血清和肝组织样本,检测血清肝脏相关生化指标水平,肝脏HE和油红O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提取肝浸润淋巴细胞,并检测CD3~+CD4~+、CD3~+CD8~+、CD8~+CD44~+T淋巴细胞的频率及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与NCD组相比,HFD组小鼠体质量和附睾脂肪质量在第4周明显增加,而肝脏指数在2~8周内降低,第10周开始持续上升;HFD喂养小鼠血清肝损伤指标于第8周开始上升,之后持续增加;HE和油红O染色显示第10周小鼠肝细胞发生明显脂肪样变,并在第16周时出现片状气球样变,可见点状坏死和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流式染色结果显示,HFD喂养2~8周内肝浸润CD3~+CD8~+,CD8~+CD44~+T细胞的频率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下降;在HFD持续喂养10周后,肝CD3~+CD8~+,CD8~+CD44~+T细胞的频率及CD8~+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增加。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HFD诱导的小鼠NAFLD肝损伤模型,早期病变始于HFD喂养8到10周,并动态观察到HFD喂养初期肝脏浸润CD8~+T细胞的功能受到抑制,而在肝脏出现明显病变的同时CD8~+T细胞也明显激活,频率上升及促炎反应增强。提示CD8~+T细胞激活可能与肝脏病理进展密切相关,并明确了该模型中肝浸润CD8~+T细胞激活扩增的阶段,为进一步研究其活化机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方法4周龄BALB/cHBV转基因小鼠100只,雌雄各半,高脂组70只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30只予普通饲料喂养。16周末随机处死高脂组小鼠10只,肝组织及血清学检测确认目标模型建立。造模成功后高脂组再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模型组继以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改以普通饲料喂养,正常组维持原普通喂饲,连续72周(含造模16周)。第24、48和72周末每组分别随机处死小鼠10只,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AST、TC、TG、FB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肝组织切片后HE染色评价组织学变化,观察小鼠模型的动态演变情况。结果①高脂饲料喂养16周后,小鼠体质量增加,血清ALT、AST、TC、TG、FBG等各项生化指标升高,HBV.DNA阳性,肝组织HE染色示肝细胞明显大泡性脂肪变性和小叶内淋巴细胞浸润,NAFLD活动度评分(NAS)接近NASH,慢性HBV携带合并NAFLD小鼠模型建立成功。②模型组血清TC和TG值在各观察点均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③24周和72周各组间HBV—DNA值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48周和72周各组间NAS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高脂喂养HBV转基因小鼠可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NAFLD小鼠模型。②NAFLD在一定程度上促进HBV携带小鼠的肝病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的双抑制剂PTUPB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32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双抑制剂对照组(PTUPB)、高糖高脂饲料组(HFD)和双抑制剂治疗组(HFD+PTUPB)。其中PTUPB组和HFD+PTUPB组每天皮下注射COX-2/sEH双抑制剂PTUPB(5 mg/kg),Control组和HFD组皮下注射PTUPB的溶剂PEG400。12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HE染色、油红O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脂质堆积及胶原沉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IRE-1α和XBP-1s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棕榈酸(PA)处理的小鼠肝细胞(AML-12)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Perk、Ire-1α、Xbp-1s和Aft-6)的表达。 结果 与HFD组小鼠相比,HFD+PTUPB组小鼠体重及体重变化率显著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脂质堆积和胶原沉积明显改善,IRE-1α和XBP-1s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进一步在细胞水平观察到,PTUPB预处理可降低PA诱导的AML-12细胞内质网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论 抑制COX-2和sEH可减轻HFD诱导的小鼠NAFLD,其机制与抑制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和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EH)的双抑制剂PTUPB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 将32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双抑制剂对照组(PTUPB)、高糖高脂饲料组(HFD)和双抑制剂治疗组(HFD+PTUPB)。其中PTUPB组和HFD+PTUPB组每天皮下注射COX-2/sEH双抑制剂PTUPB(5 mg/kg),Control组和HFD组皮下注射PTUPB的溶剂PEG400。12周后,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变化;HE染色、油红O染色和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脂质堆积及胶原沉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IRE-1α和XBP-1s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棕榈酸(PA)处理的小鼠肝细胞(AML-12)内质网应激相关基因(Perk、Ire-1α、Xbp-1s和Aft-6)的表达。 结果 与HFD组小鼠相比,HFD+PTUPB组小鼠体重及体重变化率显著降低,肝组织病理损伤、脂质堆积和胶原沉积明显改善,IRE-1α和XBP-1s的蛋白表达显著下调;进一步在细胞水平观察到,PTUPB预处理可降低PA诱导的AML-12细胞内质网相关基因的表达。 结论 抑制COX-2和sEH可减轻HFD诱导的小鼠NAFLD,其机制与抑制肝细胞内质网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对7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其中3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患者、3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TNF-α进行检测,探讨NAFLD患者肝损伤的程度及监测疾病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马齿苋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小鼠50只,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马齿苋药物低、中、高剂量组五组,各10只,模型组及各剂量组以高脂饲料喂养16周造模;建模成功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马齿苋提取液0.18 g·kg-1、0.35 g·kg-1、0.70 g·kg-1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4周.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肝功能及脂代谢指标;取全肝,称肝湿重,制备病理切片,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检测肝组织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ap1-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肝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造模成功.较模型组,各剂量组小鼠肝湿重、NAFLD活动度及血清ALT、AST、TC、TG、LDL-C、肝组织匀浆MDA水平均降低,其中高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较模型组,各剂量组小鼠肝组织Nrf2 mRNA相对表达量及肝组织匀浆SOD水平均升高,其中高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马齿苋可能通过发挥抗氧化、降脂作用,使NAFLD小鼠肝损伤减轻,延缓NAFLD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小鼠的肝脏病理变化,并探索一种获得大量高活性、高纯度的NAFLD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实验方法。方法 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正常饲料,CD)和高脂组(高脂饲料,HFD),分饮食饲养20周。定期检测小鼠的体质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特点。高脂饮食15周时,原位灌注Ⅳ型胶原酶6~8 mL消化得到混合肝细胞,铺于40%的Percoll分离液上,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获得纯化的肝细胞,锥虫蓝染色确定细胞的活性,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结果 随着建模时间的延长,HFD组小鼠的体质量逐渐增加,且增幅显著高于CD组;HFD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增加,在第20周伴随出现了纤维化;建模15周时,每只NAFLD小鼠可获得5×107~7×107个肝细胞,细胞存活率≥85%,细胞纯度≥95%,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其边缘平滑,且聚团少;通过精准控制温度、降低胶原酶浓度、使用低速离心和低速密度梯度离心等优化条件后,获得的细胞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成功构建了NAFLD小鼠模型,并揭示了不同疾病阶段肝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 BBR)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生化指标、氧化应激状态、炎性水平、Nrf2 m RNA及Nrf2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ormal diet,ND)、模型组(high-fat diet,HFD)、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 BBR)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dylcholine,PPC)组。高脂饲料喂养大鼠12周制备NAFLD模型,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肝细胞脂肪量。给药12周后取材,HE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IL-6、IL-1β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以及ROS、MDA氧化应激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肝组织Nrf2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核内Nrf2蛋白表达。高速成像流式细胞仪检测NRf2核转位水平。结果盐酸小檗碱能够显著缓解肝组织脂肪变,减少炎性细胞浸润,降低NAS积分;降低ALT、AST、TC及LDL-c水平;降低肝组织TNF-α、IL-6、IL-1β水平;降低ROS、MDA表达;增加大鼠肝组织Nrf2 mRNA表达;增加大鼠肝组织核内Nrf2表达。结论盐酸小檗碱能够缓解NAFLD,减轻炎症状态,可能与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增高Nrf2核内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己酮可可碱(PTX)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的抗凋亡作用. 方法 SD大鼠68只,标准饲料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8组:8周对照组(6只),8周模型组(10只),12周对照组(6只),12周模型组(10只),12周治疗组(10只),16周对照组(6只),16周模型组(10只),16周治疗组(10只).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浆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氮酶(AST)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肝Bcl-2、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检测Caspase-3 mRNA的转录情况. 结果 各模型组ALT、AST均高于对照组,且模型组的ALT、AST逐渐增高.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与同周数的对照组相比,各周模型组Bcl-2、Bax、Caspase-3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与同周数的模型组相比,12周、16周PTX治疗组Bcl-2、Bax、Caspase-3的蛋白表达有显著的降低(P<0.05). 结论 细胞凋亡是NASH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己酮可可碱对NASH大鼠肝脏细胞凋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改变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进而探索通过合生元干预治疗NASH。方法以饲喂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动态观察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BS)及空腹胰岛素(FINS)的含量;用16S rRNA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肠道主要菌群;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计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活动度积分(NAS);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4表达。在NASH建模第4,8及12周分别取10只大鼠,添加合生元配方饲养2周(BIO组),继续观察上述指标。结果 1)随着高脂饮食喂养时间的延长,肝细胞脂肪变程度明显加重,NAFLD评分显著增高(P0.01)。2)合生元干预2周后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上调、血清学指标TG、TC、LDL、FBS和FINS水平显著下调(P0.05)。3)合生元干预2周后,可使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数量显著上调,肠球菌的数量显著下调。4)NASH模型组TLR4的表达逐渐增高(P0.05),经合生元干预2周后可显著下调大鼠TLR4的表达(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改变与NASH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合生元通过调整肠道微生态改善NASH鼠的生活质量与生化指标,其机制可能与TLR4蛋白水平回调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脂联素受体T-钙黏蛋白(T-cadheri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SD大鼠肝及血液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及正常组(普通饲料喂养)。分别于第0,6,8,12及16周各组处死6只SD大鼠。监测大鼠体质量和肝指数变化,利用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脂肪沉积情况,进行NAFLD活动度积分(NAFLD activity score,NAS)。以RT-PCR法检测肝及血液T-cadherin mRNA表达及其动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T-cadherin蛋白表达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肝及血液中T-cadherinmRNA表达均逐步上升,在造模6周后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T-cadherinmRNA水平与肝指数(r=0.900,P<0.01)、肝NAS(r=0.933,P<0.01)均显著正相关。血液中存在可溶性的T-cadherin成分,其水平与肝指数(r=0.805,P<0.01)、肝NAS评分(r=0.889,P<0.01)亦呈正相关。模型组大鼠肝中T-cadherin蛋白表达逐步上升,在造模6周后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T-cadherin蛋白水平与肝指数(r=0.879,P<0.01)、肝脏NAS评分(r=0.912,P<0.01)均显著正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及血液中可溶性T-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肝脂肪性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提示T-cadherin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约为20%~30%,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NAFLD的发病率继续呈现出逐年上升且低龄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合并肝脂肪变的HBV转基因小鼠肝病恶化的防治作用。方法4周龄HBV转基因小鼠130只,高脂饲料喂养16周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肝脂肪变小鼠模型;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恢复正常饮食)、模型组(继续高脂饮食)、大黄酸组[120g/(kg·d)灌胃]、易善复组[69.2g/(kg·d)灌胃]4组,每组30只,第24和48周末每组分别处死15只,采集血清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DNA,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①高脂喂养48周后小鼠肝组织可见脂肪变、小叶内淋巴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气球样变,NAFLD肝组织活动度计分(NAS)接近NASH(3.58±1.44)。②肝组织光镜观察示24和48周末模型组NAS高于对照组,大黄酸组NAS无下降,易善复组48周末NAS降低。③血生化示24周时各组间TC、TG、FPG差异明显,大黄酸与易善复组均见增高的TC、TG、FPG水平下降;48周末组间TC、FPG仍保持原差异趋势。④24及48周末各组间血清HBV载量均差异明显(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水平相似,大黄酸组变化不明显,易善复组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高脂配方喂养HBV转基因小鼠可建立慢性HBV携带合并NASH小鼠模型,大黄酸可一定程度改善该模型的糖脂代谢,但对肝组织病变作用有限。回复正常饮食的组织学干预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连续喂养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结合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方法:将40只5~6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20只):对照(control)组,持续以普通饲料喂养;HFD+STZ组,持续以HFD喂养,并于造模第5周注射STZ(100mg/kg)。于造模实验开始(第0周)、第5周、第6周、第11周和第16周,测量体重和血糖,并于第11周和第16周分别对control组和HFD+STZ组小鼠进行心功能检测、胰岛素水平检测、组织学观察和心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造模过程中HFD+STZ组小鼠各时期的体重均大于control组(P0.05),注射完STZ后小鼠体重略有下降,但仍高于control组。注射STZ 1周后,HFD+STZ组小鼠空腹血糖值均持续高于13.89 mmol/L。在造模第11周和16周时,HFD+STZ组小鼠胰岛素水平与control组相比均有降低(P0.05)。心功能检测、组织学观察和心肌细胞凋亡分析显示,造模第11周时,HFD+STZ组小鼠的超声、心肌细胞面积和凋亡率等指标与control组相比变化不明显;造模第16周,HFD+STZ组小鼠出现心室功能障碍,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的面积和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大于control组(P0.05)。结论:采用连续喂养HFD结合单次注射STZ可成功建立小鼠2型糖尿病心肌病模型。  相似文献   

19.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o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小鼠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及其在NASH进展中的作用.选取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15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干预组.酶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切片脂肪变程度、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HE染色显示对照组小鼠肝脏未出现明显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而模型组肝脂肪变及炎症明显,罗格列酮干预组上述病变减轻.肝组织TNF-α mRNA及蛋白表达依次为模型组>罗格列酮干预组>对照组(TNF-α mRNA和蛋白条带吸光度值依次为:1.11±0.01、0.99±0.02、0.91±0.00和0.99±0.01、0.60±0.01、0.47±0.01,P<0.01).结论:在高脂、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high fat, methionine and choline deficienct diet, MCD)诱导的小鼠NASH模型中,肝组织TNF-α的表达与NASH的进展有关;PPAR-γ特异性激动剂罗格列酮可抑制TNF-α的表达,阻止NASH的进展,为NASH的靶向性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利拉鲁肽(Lira)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血清和肝组织脂联素(ADP)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普通饮食(ND组)10只、高脂饮食(HFD组)10只和高脂饮食加利拉鲁肽腹腔注射(Lira组)10只。高脂饮食12周建立大鼠NAFLD模型,建模成功后Lira组予利拉鲁肽腹腔注射治疗4周。1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生物化学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分光光度计测定游离脂肪酸(FFAs),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胰岛素和ADP。结果:与HFD组比较,Lira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清TG、TC、ALT、FBG及肝匀浆TG、TC、FFAs显著下降(均P<0.05),血清及肝组织ADP明显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性程度明显减少至恢复正常(P<0.05),肝组织ADP含量与肝脏FFAs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利拉鲁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肝脏脂肪变的可能机制之一与其升高血清及肝组织脂联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