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 :比较观察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GYPX大鼠表观效应群的影响。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四君子汤组、柴疏四君汤组,共5组,每组10只。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方法,连续造模4周,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15 d,中药各组大鼠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4.2 g ·kg-1,四君子汤4.53 g ·kg-1,柴疏四君汤4.27 g ·kg-1ig,1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 d。观测实验期间各组大鼠的外观行为、体重及体温的变化。 结果 :较之于正常对照组,模型大鼠出现外观行为的异常变化和体温与体重的显著降低。较之于模型组,3方给药组大鼠的外观行为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在活动和情绪方面有所改善,四君汤组大鼠在毛发、饮食、大便方面有所改善,柴疏四君汤组大鼠外观行为的诸多方面均有明显改善;3方给药组大鼠的体重和体温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柴疏四君汤组大鼠的体重升高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给药组大鼠的体温均明显升高(P<0.01),较之于柴胡疏肝散组,柴疏四君汤组大鼠体温升高更明显(P<0.05)。 结论 :柴疏四君汤对模型大鼠的外观表征的干预效应优于柴胡疏肝散和四君子汤;疏肝方、健脾方、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联性,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性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激素(HPA)轴中枢相关受体的变化及疏肝健脾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模型组、疏肝组(柴胡疏肝散组)、健脾组(四君子汤组)、疏肝健脾组(柴疏四君子汤组),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游泳疲劳的方法,连续造模4周,正常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15天,中药各组分别给予柴胡疏肝散4.2g/kg、四君子汤4.53g/kg、柴疏四君汤4.27g/kg灌胃,连续14d。检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CTHR)、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垂体下丘脑促皮质素释放激素受体(CRHR)、GR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ACTHR、GRmRNA及垂体CRHR、GR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疏四君汤组下丘脑ACTHR、GRmRNA及垂体CRHR、GR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性增加(P〈0.05,P〈0.01),柴胡疏肝散组大鼠下丘脑GR和垂体CRHR、GRmRNA的表达水平均见显著性增加(P〈0.05),四君子汤组大鼠垂体CRHR、GR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增加(P〈0.05)。与四君子汤和柴胡疏肝散比较,柴疏四君汤组大鼠下丘脑ACTHR、GR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性增加(P〈0.05),其中柴胡疏肝散组较四君子汤比垂体GR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更显著(P〈0.05)。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HPA轴中的中枢相关受体表达呈全面下调,中药三方对模型大鼠下丘脑ACTHR、GRmRNA及垂体CRHR、GRmRNA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或选择l生上调作用,其中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最优,其次是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则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查中医肝郁脾虚证甲状腺轴的变化及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方(简称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方法:大鼠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建立肝郁脾虚证模型,测定造模3周、自然恢复1周及柴疏四君汤治疗1周后大鼠血清TSH、T3、T4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第3周大鼠血清TSH显著降低(P〈0.01),T3显著降低(P〈0.05),T4显著升高(P〈0.01);自然恢复1周后模型大鼠血清TSH仍显著降低(P〈0.05),T3和T4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恢复组比较,柴疏四君汤组大鼠血清TSH、T3、T4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紊乱,柴疏四君汤具有纠正或调节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甲状腺轴功能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3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A)的变化特点及柴疏四君汤对3证模型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肝郁干预组、脾虚干预组及肝郁脾虚干预组,每组10只。肝郁、脾虚、肝郁脾虚及其各干预组大鼠分别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加饮食失节、慢性束缚加过度疲劳加饮食失节法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2周末,3证干预各组大鼠均按2.86 g/kg体重给予柴疏四君汤灌胃,连续2周;各证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于实验第29天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肾上腺重量计算肾上腺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释放素(CRH)、血浆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及血浆皮质酮(COR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证模型组大鼠肾上腺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肝郁组及肝郁脾虚组血浆及下丘脑CRH、血浆CORT均明显升高(P0.05),且肝郁脾虚组伴有血浆及垂体ACTH升高(P0.05);脾虚组血浆及垂体ACTH、血浆CORT均明显降低(P0.05)。与各相应模型组比较,3个干预组大鼠肾上腺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肝郁干预组血浆CORT、下丘脑CRH及垂体ACTH均明显降低(P0.05);脾虚干预组血浆ACTH及CORT均明显升高(P0.05);肝郁脾虚干预组血浆CRH、ACTH、CORT、下丘脑CRH及垂体ACTH均降低(P0.05)。结论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3证大鼠均存在一定的HPAA的功能异常,其中肝郁证和肝郁脾虚证HPAA呈功能亢进状态,肝郁脾虚证还伴有下丘脑及垂体反馈调节功能受损;脾虚证HPA呈功能低下状态。具有疏肝健脾功用的柴疏四君汤对此3证模型的HPAA失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以对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最优。柴疏四君汤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王玉杰  陈少东 《光明中医》2013,28(9):1765-1768
1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研究思路"方证相关"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反映方剂与病证之间的适配性或方与证之间的关联性,其所蕴涵的重要科学问题是方与证间的关联性大小。进行方证关系的研究必须考虑到方药组成和所主病证两个方面。因此复制适宜的可供研究用的方证模型和选择在功效内涵和药物组成上具有一定关联的方药是开展方证关系研究的基础。本研究则是以肝郁脾虚证及其相关治方为切入,从异方同证的角度,观察中医疏肝方柴胡疏肝散、健脾方四君子汤、疏肝健脾方柴疏四君汤对同一肝郁脾虚证模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胃泌素(GAS)和血浆胃动素(MTL)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观察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大鼠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的行为学指标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结果柴胡疏肝散可缩短肝郁证大鼠的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增高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结论柴胡疏肝散具有抗肝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肝郁大鼠血清GAS和血浆MTL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查肝郁、脾虚、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性腺功能的变化和柴疏四君汤对其影响。方法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肝郁模型、肝郁给药、脾虚模型、脾虚给药、肝郁脾虚模型、肝郁脾虚给药组,共7组,每组10只。肝郁模型、脾虚模型、肝郁脾虚模型组及各相应给药组大鼠分别采用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慢性束缚+饮食失节+过度疲劳的方法,连续造模4周。于造模第15天,各给药组分别予柴疏四君汤3.57 g/(kg·d)灌胃,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天。检测各组大鼠血中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及肝郁脾虚模型组GnRH、T、E2、F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肝郁模型组LH升高(P〈0.05),肝郁脾虚模型组LH降低(P〈0.01)。与肝郁模型组比较,脾虚模型组T、FSH、LH降低,E2升高(P〈0.05),肝郁脾虚模型组FSH和LH亦降低(P〈0.05);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肝郁脾虚模型组T升高(P〈0.05),FSH降低(P〈0.05)。分别与相应模型组比较,肝郁给药组FSH降低(P〈0.01)和LH升高(P〈0.05),脾虚给药组T升高,E2和LH 降低(P〈0.05, P〈0.01),肝郁脾虚给药组T降低(P〈0.01),GnRH、E2、FSH、LH升高(P〈0.05, P〈0.01)。结论中医肝郁、脾虚、肝郁脾虚3证模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性腺轴功能异常。柴疏四君汤对3证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对肝郁脾虚证的性腺轴功能具有较为全面的改善作用。该结果为中医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具有较高的关联性提供了一定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模型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变化及应用疏肝健脾方后的效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肝郁柴疏四君子汤组(肝郁治疗组)、脾虚柴疏四君子汤组(脾虚治疗组)、肝郁脾虚柴疏四君子汤组(肝郁脾虚治疗组)7组,每组10只。肝郁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及其各治疗组大鼠分别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3个模型治疗组分别于造模第2周末(即造模第15天起),按3.57 g·kg-1给予大鼠柴疏四君子汤颗粒灌胃,连续2周;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实验第29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和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肝郁组、脾虚组和肝郁脾虚组大鼠血清T3,T4,TRH均显著降低(P<0.05),TSH均显著升高(P<0.05);脾虚组和肝郁脾虚组大鼠下丘脑TRH均显著降低(P<0.05);肝郁组大鼠下丘脑TRH无明显变化。与肝郁组相比,肝郁柴疏四君子汤治疗组大鼠血清T4显著升高(P<0.05),TSH显著降低(P<0.05),血清T3TRH和下丘脑TRH无明显变化;与脾虚组相比,脾虚柴疏四君子汤治疗组大鼠血清T3显著升高(P<0.05),TSH显著降低(P<0.05),下丘脑TRH有升高趋势,血清T4,TRH无明显变化;与肝郁脾虚组相比,肝郁脾虚柴疏四君子汤治疗组大鼠血清T3,下丘脑TRH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TSH显著降低(P<0.05),血清T4,TRH无明显变化。结论:肝郁、脾虚、肝郁脾虚三证模型大鼠存在甲状腺功能减低并伴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节异常,其中肝郁证存在下丘脑TRH的释放障碍,脾虚和肝郁脾虚则同时还存在TRH合成的抑制。柴疏四君子汤对3个证候模型的甲状腺功能及其轴调节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以对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最优。  相似文献   

9.
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单纯口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治疗,连续用药2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7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主要症状、体征,ALT、AST水平,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及HBV-DNA阴转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四君子汤协同西药治疗CHB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脑海马磷酸二酯酶-4及其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的mRNA表达较正常组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组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抗肝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肝郁大鼠脑海马PDE4及其亚型的mRNA表达而起到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大脑功能,缓解肝郁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肝组织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疏肝健脾方药抗大鼠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脾组、疏肝组、综合组。使用高脂肪乳剂灌胃造模,治疗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8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转氨酶、血脂和肝脂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FA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大鼠血清AST、TC、TG含量和肝组织TC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P<0.01),健脾组和疏肝组肝组织TG含量显著下降(P<0.05);光镜观察各药物均能改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以疏肝组更为显著;各用药组FAS 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的表达均有下降(P<0.05),其中疏肝组表达的水平最低。结论:疏肝健脾方药能显著改善NAFLD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减轻肝损伤,具有良好的抗NAFLD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FAS mRNA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卢亮 《山西中医》2021,(4):13-1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合养心安神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痛泻要方(疏肝健脾)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养心安神)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主要临床症状、精神状态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精神状态评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合养心安神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型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腹部不适、腹泻等症状,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消化系统疑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好等优势。各医家对于本病多从湿热、血瘀论治,但近年研究发现,情志因素在诱发UC、影响其转归复发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临床上肝郁脾虚证患者多见,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从肝脾生理特性、病机变化、临床方药等多个方面探讨疏肝健脾法在U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对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得舒特组。采用束缚应激刺激加灌服番泻叶煎剂的方法造成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稀便率,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及局部肠组织中生长抑素(SS)、P物质(SP)水平的变化。结果:痛泻要方组经治疗后,稀便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t;0.05);模型组大鼠血浆和局部肠组织中SS、S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lt;0.05,P&lt;0.01);痛泻要方组血浆及局部肠组织中SS、SP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lt;0.05)。结论:疏肝健脾法对IBS动物模型胃肠激素有调控作用,能降低IBS动物模型体内SS、SP的分泌释放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观察组此基础上加入四君子汤,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症状积分、不良反应、血浆胃动素(MTL)和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 00%,70. 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不良反应观察组有4例,占8. 0%,对照组有12例,占22.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MTL和S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浆MTL水平均降低,SS升高,但观察组的变化比对照组大,P 0. 05。结论: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效果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汤对脾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及sIgA的影响。方法利福平加大黄灌胃建立大鼠肠道菌群失调及免疫功能紊乱的脾虚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思密达组、四君子汤组、加味四君子汤低剂量组(8g/kg)和高剂量组(16g/kg),每组10只,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干预15天后分别进行十二指肠形态学分析、肠道菌群检测、回肠和盲肠内容物中sIgA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细胞黏膜受损,肠绒毛长度、宽度和隐窝深度都显著减少(P〈0.05);盲肠和回肠sIgA降低(P〈0.05),并伴有菌群失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以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四君子汤高剂量组各指标优于四君子汤组和思密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可能通过保护肠黏膜,调整肠菌群,提高sIgA的含量,发挥对机体整体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四物汤对亚急性衰老模型雌性小鼠IL-2影响的差异性。方法:以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观察四君子汤、四物汤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雌性小鼠免疫因子IL-2水平的影响。结果:四君子汤组雄性小鼠的IL-2水平显著高于四物汤组和模型对照组的雄性小鼠;四物汤组雌性小鼠的IL-2水平显著高于四君子汤组和模型对照组的雌性小鼠。结论:四君子汤与四物汤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雌性、雄性小鼠免疫因子IL-2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空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以探究四君子汤对脾虚证益气健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精眯组(7.5 mg·kg-1)和四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22.0,11.0,5.5 g·kg-1);除正常组外,ih利血平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组别大鼠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并使用光学显微镜对大鼠空肠组织的病理切片进行观察,比较其黏膜损伤修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不同组别的葡萄糖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app)的比较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对葡萄糖的吸收显著降低,且空肠黏膜损伤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精眯组和给药组大鼠对葡萄糖的吸收明显增加,空肠黏膜损伤明显得到修复(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促进脾虚大鼠小肠吸收葡萄糖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修复脾虚大鼠的肠黏膜来增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发挥益气健脾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川牛膝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外科换药和四君子汤口服,治疗组60例予常规外科换药和四君子汤加川牛膝口服;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3%、80.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5.0%、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入川牛膝能促进慢性下肢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