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综合防治干预的重要性.方法 建立健全综合防治网络,对高血压患者及其相关疾病者进行综合防治干预,并调查社区第1、第2、第3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结果 整个社区第1、第2、第3年高血压的知晓率分别为34.2 %、68.6%、91.7%,治疗率分别为33.8%、69.1%、90.6%,控制率分别为9.7%、25.7%、36.5%,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3年前明显下降.结论 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干预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及其控制率,并降低相关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看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对朝阳区管庄东里社区高血压患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方法 5年来在管庄东里社区建立社区高血压防治网络,对高血压患及其相关疾病进行非药物治疗及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统计学方法计算出本地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经社区综合干预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提高了56.5%、52.9%及22.3%,心脑血管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得以明显下降。结论在社区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魏宏  唐开哲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237-237
目的:探讨以农三师农牧团场基层卫生人员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模式。方法:在14个团场进行高血压患者筛查、患病率调查和相关指标的调查。在干预区内对一般人群进行健康促进,对高危人群进行强化干预.对患病人群进行系统管理。结果:通过农牧团场社区综合干预,提高了人群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多种高血压危险因素得到进一步控制。结论:以农牧团场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对减少人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水平,增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仅有效,而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对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有高血压社区防治基础的3个社区为干预组,另选3个条件相当的社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高血压管理,比较2组社区患者规范管理率,管理前后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变化以及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率.结果 管理后,干预组规范管理率、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率为0.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3%(P<0.05).结论 在社区中实施以"规模化、规范化、信息化"为核心的高血压社区控制技术可明显提高患者规范管理率、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降低社区高血压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发生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唐开哲  魏宏 《中外医疗》2009,28(3):20-21
目的了解新疆兵团农三师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农三师年龄≥30岁的社区职工人群测量血压并询问高血压病史以及高血压的治疗情况。由经过培训的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测量和资料收集。结果农三师社区职工人群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7.57%,维吾尔族低于汉族;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44.76%、32.93%、7.28%;维吾尔族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低于汉族;维吾尔族平均体重指数MBI高于汉族。结论农三师社区职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非常低,应采取全面的高血压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需要进行人群高血压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社区、家庭高血压病人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以社区、家庭为基础的高血压防治模式.方法 采用门诊高血压健康挡案,对200例高血压患者采取定期体检、电话随访、集中宣教、发放资料、上门服务等方式,提供定期监测血压、家庭护理、心理、服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措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并通过家庭随访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200例高血压患者接受综合干预措施后,防病意识明显提高,血压明显下降,发病率显著降低.结论 以社区、家庭为基础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对减少人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增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降低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不仅有效,而且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防护措施,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方法: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心理护理干预、饮食干预、运动干预。社区高血压病筛查;定期监测血压;坚持合理用药;定期随访管理。结果:积极的社区防护措施可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病的病情,降低其发生率。结论:积极采取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保证了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北京朝阳区管庄东里社区经社区干预后,高血压发病率、控制率、死亡率的变化。方法:采用MOINICA方案,按年度、性别、年龄分别计算高血压的发病率、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统计学显性,回归系数b乘100近似年百分率变化。结果:1997年-2002年管庄东里社区经过5年社区综合干预后。高血压控制率,治疗率、知晓率明显升高,分别上升22.3%,52.9%,56.6%,死亡率下降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显性。结论:进行社区人群高血压综合防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周胜兰  谢凡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2):228-229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但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处于较低水平。控制高血压是有效减少和延缓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最有力的手段之一,而健康宣教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前提。社区是居民特别是老年人的重要生活和活动场所,因此也是社区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防治、健康宣教和疾病干预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盐田区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病综合干预措施进行评价。方法对2001~2005年社区1596例高血压患者,实行建档、随访、健康教育、指导饮食、运动及行为干预,规范合理用药等综合措施;同时根据患者的危险程度予以个性化干预;观察随访率、控制率、知晓率、服从性以及不良健康行为的变化。结果通过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与2001年比较,2005年该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知晓率提高了36.3个百分点,随访率提高了49.2个百分点,规范服药率提高了21.6个百分点,控制率提高了34.3个酉分点,脑卒中发病率由2001年的18.4%下降到2005年的4.7%,不良健康行为也有显著改善。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是提高高血压人群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社区人群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脑卒中高发的北京、上海、长沙三个城市约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综合性干预研究。对其中约14万人口进行以管理高血压、糖尿病和控烟为主的特殊干预,另外半数人口设为对照人群。结果 4年后,干预社区人群中几种主要危险因素水平下降,男性脑卒中发病率下降了41.4%,女性下降了46.3%。干预前后相比,脑卒中死亡率男女各下降31.8%和19.0%;用5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比较,两社区人群之间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人群中开展经常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同时采用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万伟 《海南医学》2012,23(14):7-10
目的研究高血压及其合并疾病、并发症在高血压综合干预进程中的变化趋势,以利于更科学制定高血压的治疗方案。方法自1999年起我们对本单位高血压患者实施了5年综合干预治疗措施,以门诊病历、随访和年度体检为依据,追踪记录血压患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情况;根据高血压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分为低危组(A组:一般高血压)、中危组(B组:高血压伴糖尿病或血脂异常)和高危组(C组:高血压伴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分别统计高血压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χ2检验。结果与1999年相比较,2003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率由67.6%提高到了90.7%,控制率由50.3%提高到了76.8%,知晓率由69.2%提高到了9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由9.5%上升到12.3%,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由13.3%上升到16.9%,合并血脂异常的发生率由36.0%上升到43.4%。追踪观察1999-2003年高血压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心力衰竭、视网膜病变、腔隙性脑梗塞、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比较高血压患者综合干预治疗前后5年间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脑卒中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分别由1.55%、15.32%、3.39%和9.02%下降至1.53%、10.99%、1.82%和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危险等级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随危险等级的升高,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视网膜病变、腔隙性脑梗塞、缺血性卒中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分别由1.01%、0.14%、7.09%、2.75%、1.45%和1.45%上升至3.85%、2.56%、16.03%、6.41%、3.21%和16.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高血压综合干预治疗能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尤其能有效减少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缺血性脑卒中和肾脏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Cardiovascular community control programs in Beij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rdiovascular community control program in Beijing started in 1969. In the past 20 years, eleven such programs had been established, covering a total population of 750,000. For those programs that have been operating for over 5-10 years, a marked drop in th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rates of hypertension, stroke a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s been observ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is type of community control program should be further expanded in the next ten years so as to materialize the WHO goal of "Health for all by 20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在我国农村社区人群中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措施。方法:从1991年开始,在北京房山农村社区的5个乡12万人口中,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防治策略,以健康教育和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要手段。开展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研究。结果:1992-1999年房山农村社区脑卒中平均发病率,干预区为235.23/10万,一般干预区为289.22/10万,平均死亡率干预区为80.63/10万,一般干预区为98.01/10万,干预区脑卒中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一般干预区低18.67%(P<0.01)和17.73%(P<0.01);与一般干预区相比,干预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净下降126.13/10万(P<0.01)。1999年与1992年相比,干预区和一般干预区脑卒中发病率分别上升11.63%和75.27%,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下降46.80%和22.82%。结论:房山农村社区心血管病综合防治对控制人群脑卒中的发病和死亡有明显作用,但脑卒中发病率上升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遏制。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综合的干扰措施,控制人群血压水平,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提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易于接受且行之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方案。方法在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分别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社区对全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对高危人群进行危险因素的高危干预,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与管理。结果干预社区人群血压水平曲线均出现了平行下移的现象,尤以城市社区更为明显。高危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干预社区低于对照社区,高危人群的知识、态度、行为发生改善。系统管理有利于控制血压水平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社区综合防制,从经济学的角度符合效益原则。结论本研究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was performed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es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the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level during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on on the occurrenc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nd stroke in persons aged 35-69 years in the Hunter Region community. Patients with a first episode of AMI or stroke were identified from community-based heart attack and stroke registers and compared with control subjects obtained from a random population sample from the same community. Twenty per cent of control subjects were currently receiving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on compared with 37%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odds ratio adjusted for age, sex and several other possible confounding variables, 2.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9-3.4) and 51%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djusted odds ratio, 3.5; 95% CI, 2.3-54). Among those who had ever been told they had hypertension, 71%, 73% and 59% of patients with AMI,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control subjects, respectively, were receiving treatment at the time of the AMI or the stroke or at the time of the survey (control subjects). For those receiving treatment for hypertension, blood pressure leve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records of their general practitioner. Despite similar pretreatment levels the last recorded blood pressure level (either before the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MI or stroke) was higher among those who developed AMI or strok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ose with a treate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less than 80 mmHg appeared to be at a higher risk of both AMI and stroke than those with a treate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level of 80-89 mmHg,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do not show a reduction in rates of AMI in response to a reduction of blood pressure. Nevertheles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resence of hypertension and poor control of blood pressure levels despite treatment may be important aetiologically both for AMI and stroke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认识度和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社区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法,由本科以上学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注册护士承担,定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以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度和知晓率,包括高血压知识的宣教、高血压饮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血压自测。综合护理干预12个月后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高血压的认知度和知晓率比较。结果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整个干预期积极配合社区护理工作,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和知晓率,改善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脑卒中社区干预及综合管理的作用,研究社区干预管理对于防治、减少该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共分为M、N两社区的病例组、对照组进行社区管理干预。干预期限为6个月。本文通过数据收集方法,对基线(0个月)及进行社区综合干预后(6个月),进行物理分析、实验室检测以及采用统计分析法将两对照组的社区患者,对社区干预及管理与否本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检查结果通过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意义上的量化、定性分析。结果有社区管理、社区干预的人群中,脑卒中的总发病率有一定的波动性下降特征,而没有社区干预管理的对照蛆只是在基线水平上下变化。本研究通过对2010年至2012年近三年的社区干预管理,经统计,干预组2010年发病率为17.1%,对照组为19.7%;干预组2011年发病率为13.3%,对照组为21.1%;干预组2012年发病率为7.9%,对照组为24.6%。结论一是要组建社区干预及管理团队,二是要落实系统性的社区综合性管理措施,对脑卒中致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前期的社区干预及管理,改变患者的许多不良生活习惯,远离危险的消极因素,有效筛查识别有可能导致引发脑卒中的高危情况,从而有效地预防及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研究四十年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为探讨我国高血压的发病情况,研究高血压的防治和发病机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研究室与流行病学研究室,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理学系及药物研究所药理学研究室自1959年始陆续开展了全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和人群防治试点、高血压治疗研究、高血压发病机制研究和中药降压作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自1959年的5.11%,上升至1979年的7.73%和1991年的11.26%。但患者的知晓率仅26.3%,治疗率仅12.1%,控制率仅2.8%。体重超重和经常饮酒是我国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高钠、低钾、低钙及低蛋白饮食是血压升高的因素。我国人群中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2)建立了我国高血压诊断和分期标准。发现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仅占1.1%。率先提出了大动脉炎的概念并发现大动脉炎是肾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身心教育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加以低剂量的复方降压制剂有效地促进了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证实,对高血压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治疗可明显降低其再发和死亡危险。(3)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阻力动脉平滑肌收缩机制研究证明,血管平滑肌细胞Ca2 转运、利用、代谢及其调控因素均发生一系列变化,并具有遗传因素,这是血液循环外周  相似文献   

20.
赵虹  郑美华  党群△ 《广东医学》2021,42(5):603-607
目的 采用综合干预手段评价天津市北辰区高危人群及高血压人群规范化持续化管理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抽取天津市北辰区35~75岁常住居民1 500名研究对象,先进行基线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按照高血压分级管理将其分为一般人群、高危人群、高血压人群。通过给予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优化生活方式,指导规律性用药,控制危险因素等进行为期3年追踪随访,分析干预前后对高血压知识了解程度、高血压防治态度、行为改变、检测与高血压发生相关指标变化。结果与干预前(30.87%)相比,干预后对高血压诊断标准了解程度提升到5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25,P<0.05);危险因素了解程度上在家族史、吸烟、饮酒、肥胖、饮食习惯(高脂、多盐)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心脏病高血压并发症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治疗手段了解程度上:与干预前相比,长期监测血压与青年期防治了解程度上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生活方式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低糖饮食、低盐饮食、低脂饮食及定期监测血压方面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烟、饮酒、控制体重、参加锻炼方面与干预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发生相关指标,与干预前相比,高危人群中收缩压、舒张压和LDL-C显著降低(P<0.05),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人群中收缩压、舒张压、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对干预前后北辰区居民对高血压防治态度进行比较分析。与干预前相比(有必要预防54.73%,接受宣传55.33%,改变不良嗜好52.90%,愿意参加健康教育44.80%),干预后(有必要预防70.51%,接受宣传91.16%,改变不良嗜好76.10%,愿意参加健康教育89.50%)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能加强社区对高血压诊疗意识,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