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降低社区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办法.方法:对朝阳区管庄东里社区人群进行综合干预,通过对社区人群强化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对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进行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观察干预前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以及脑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5年来经社区综合干预后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提高了56.5%、52.9%及21.9%,脑卒中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得以明显下降.结论: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是降低社区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基于QQ平台的社区年青高血压患者管理模式,以便建立一种适合年青高血压患者经济、简便及有效的管理模式,规范各类QQ平台下的管理行为,创建各种问题模板,进一步在社康中心推广,从而提高社区年青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市四家社康中心2013年1月-2014年1月管理的35岁及以下高血压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75例愿意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QQ平台管理,对照组61例不愿意参加研究,依然采用常规电话及门诊随访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管理效果,包括管理前后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结果:试验组管理后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均有明显提升,相较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管理前后(除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试验组防治知晓率为90.67%、规范服药率为92.00%、血压控制良好率为78.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2.13%、70.49%、29.5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社区年青高血压患者采取基于QQ平台的社区管理模式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并且该管理模式简便、经济,值得社康中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卢潮 《中外医疗》2013,(35):137-138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分类管理的模式,分析该模式在社区慢病管理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将该院直属管辖夏洋社区卫生服务站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纳入管理的9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及管理,给予实验组高血压患者按〈2011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进行分类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4%,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4.4%,P〈0.05;实验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高血压分类管理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预防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社区高血压管理对社区高血压知晓率和控制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社区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8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社区高血压管理方法,进而对两组患者的社区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社区高血压知晓率与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高血压管理能够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与控制率,进而起到控制高血压病情,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社区人群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进而减少高血压的并发症.方法 将1 429例干预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746例,对照组683例.试验组给予社区健康教育,对照组未干预.结果 试验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规律服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高血压进展率低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6.
赵伟红 《吉林医学》2013,34(18):3713-3713
目的:探讨高血压社区管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将常住居民中确诊为高血压患者388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取开展认知教育、给予生活方式指导、用药指导、定期随访等干预措施,对照组行社区常规管理。结果:干预组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危险度控制率、靶器官损害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的社区管理干预措施能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血压控制率、危险度控制率和靶器官损害控制率。  相似文献   

7.
肖赛  叶丽艳 《当代医学》2016,(11):17-18
目的 观察规范化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不接受规范化管理,观察组接受规范化管理.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服药率、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服药率、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干预后血压控制较为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规范化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止具有重大积极意义,值得临床科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物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南宁市两个社区的1215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强化干预组和对照组。强化干预组按照是否患有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化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对照组人员维持志愿就诊和志愿服药的正常医疗状态,随访43.5个月,记录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情况。结果:前瞻性随访研究43.5个月后结果,①两组高血压和MS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或0.05);②高血压伴MS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了14.11、7.59mmHg和6.59、5.57mmHg,除对照组收缩压外,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③本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高血压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者(P<0.01),其中对照组无论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均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或<0.05)。④高血压伴MS者事件发生率为4.2%,高于非高血压和非MS者,低于高血压组或MS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强化干预可明显降低社区高血压、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人群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调查比较社区高血压防治干预前后,社区居民关于高血压健康意识的知晓率及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以评价社区高血压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医院服务范围内的三个村委中两个不同村委35岁以上的社区居民,随机抽取一个村委进行高血压的三级社区医疗干预,另一个村委不进行相关的医疗干预,分别对比两组干预过程中的高血压知晓率、服药率、及测压率,血压控制率,对比干预后两嚣离血压患者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实行社区干预后,干预区社区居民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与对照区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对高盘压的知晓率、测压率、服药率、控制率均较对照区显著提高(P<0.05).干预区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压显著低于对照区高血压患者平均血压.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措施是提离高血压病人群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开展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取806名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94名,实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对照组312名,监测血压,跟踪预后.结果 治疗组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以下称"三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新发心、脑血管病事件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Blood pressure (BP) in neonates depends on a variety of factors, including gestational age, postnatal age and birth weight. The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in neonates ranges from 0.2 to 3%, and may be higher in premature infants and those who have undergone umbilical arterial catheterization, or who have chronic lung disease. A careful diagnostic evaluation should lead to determination of the underlying cause of hypertension in most infants. Treatment decisions should be tailored to the severity of the hypertension, and may include intravenous and/or oral therapy. Hypertension will resolve in most infants over time, although a small number may have persistent BP elevation throughout childhood. This review will focus o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hypertension in the neonate, the optimal diagnostic evaluation, and therapy.  相似文献   

15.
Pulmonary hypertensi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Gaine S 《JAMA》2000,284(24):3160-3168
Sean Gaine, MD, PhD

JAMA. 2000;284:3160-3168.

A clinically useful, treatment-based classification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ivides the disease into 5 distinct categories: (1)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ssociated with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and/or hypoxemia; (2) pulmonary venous hypertension; (3) chronic thromboembolic disease; (4)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and (5)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ue to disorders directly affecting the pulmonary vasculatur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cludes individuals with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and liver disease. These heterogeneous diseases have similar characteristic pathological changes, including in situ thrombosis, smooth muscle hypertrophy, and intimal proliferation. 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 is essential to confirm diagnosis, determine prognosis, and assign therapy. A minority of patients have a favorable response to an acute vasodilator trial and long-term benefit with calcium channel blocker therapy. Continuous intravenous epoprostenol improves symptoms and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has potential benefit in other forms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Lung transplantation remains an important option for individuals in whom maximal medical therapy fails. The recent discovery of the gene for familial prim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the increase in new drugs undergoing clinical trials are encouraging developments.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