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甩手疗法和电磁场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在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对1993/2001以来收治的96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术后患,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分别观察1个月及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按骨折愈合情况、疼痛、肌力、稳定性、肩关节功能和关节活动度评估,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对预防肩并了僵硬,恢复肩关节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外侧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移位肱骨近端骨折,应用肱骨近端外侧钢板治疗,术后进行3-18个月随访。结果:34例获得随访,均达到解剖复位,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肱骨近端外侧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郭乐斌  卓小为  周志宏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246-1248,125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47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随机采用锁定钢板固定25例,人工肱骨头置换22例,术后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6~43个月,平均18.5个月,按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功能评估表评分,锁定钢板固定组优15例,良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0.0%;肱骨头...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肿胀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肿胀改善程度及肩关节功能均优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采取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有助于改善肩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治疗方法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治疗的疗效。【方法】32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A组,19例)、切开复位克氏内固定针(B组,16例)、解剖钢板内固定(C组,20例)治疗。对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随访7~58个月,平均35个月;B组和C组肩关节功能评价高于A组(P〈0.05),而C组功能评价要高于B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手术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更有利,解剖钢板内固定比克氏针内固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术后进行早期系统康复护理。结果本组患者随访3个月至2年,按Neer评分优16例、良9例、可4例。结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减少了肩关节僵硬、粘连、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3542-3544
目的探索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结果 100例患者经密切观察后表明,观察组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评分、肿胀程度和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骨折三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长型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12例。术后通过X线评估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Neel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出现。1例患者术后出现肱骨头坏死。采用Neer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长型PHILOS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其固定可靠,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自体髂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04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自体髂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骨折愈合时间、平均随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ky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引流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P<0.05)。两组平均随访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肩关节活动范围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Constant-Murky、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自体髂骨移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促进术后恢复,提高肩关节活动范围,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肩关节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肩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72)。对照组经三角肌胸大肌入路,观察组经肩峰前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患侧肩关节功能,利用肩关节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患侧肩关节稳定性,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优良率明显升高,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升高,术后6个月肩关节稳定性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肩峰前外侧入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0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均采用LPHP内固定治疗,并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30例患者术后均获6~12个月(平均8.5个月)的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3个月。无感染、骨不连及LCP断裂等并发症。按Neer功能评价标准:优24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90.0%。结论应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及肩关节功能恢复的特点,患者可以早期行康复锻炼,适用于治疗大部分类型的肱骨近端骨折。  相似文献   

12.
王迪  张晋  张菁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4):1709-1710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和功能活动障碍等不良后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对60例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制定详细的康复计划,术后分阶段的指导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6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最终随访时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主动前屈上举为150°,主动体侧外旋为30°,主动内旋达到四水平,总体优秀率为89.3%。患者对手术后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前术后全面细致的护理,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是促进患者肩关节功能康复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固定组(4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联合组(40例,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内固定组,手术时间短于内固定组(P<0.05)。两组术后12 h 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股骨头高度丢失、股骨头内翻角小于内固定组,股骨颈干角大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大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引流量,最大程度重建内侧距支撑,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医三期疗法配合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行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三期疗法。观察两组术后疼痛、肿胀程度以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2周肿胀程度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3、6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期疗法配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PHILOS)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Neer分型,2部分骨折17例,3部分骨折18例,4部分骨折7例,随访6~18(平均11.1)个月,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术后疗效:优25例,良12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88.1%。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鲜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疗法和效果.方法 治疗新鲜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25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22h,平均14h.手法复位成功6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19例.结果 肱骨近端骨折25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3.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10个月.根据JOA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评定标准:优15例,良6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结论 对于新鲜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首选,术后辅以系统主动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后致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肱骨近端骨折后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CPM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心理疏导和调制中频电治疗,CPM组同时增加前屈及外展方向的CPM。结果:治疗2个月后,CPM组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活动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1),肩关节内、外旋活动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PM配合调制中频电及心理支持能明显提高骨折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使用内侧支撑固定对肱骨远端沉降及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并行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共78例,资料完整的72例,其中内侧支撑固定(A组)39例,非内侧支撑组(B组)33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肱骨远端沉降度和肩关节Neer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以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的肱骨远端沉降度比较,A组的肱骨远端沉降度均小于B组(P0.05)。其中A组术后3、6、12个月的肱骨远端沉降度D1、D2、D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肱骨远端沉降度D1、D2、D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Neer评分比较,A组患者的Neer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合计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锁定钢板使用内侧支撑固定有助于加强肩关节稳定性,减少术后肱骨远端沉降,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鲑鱼降钙素与单纯行肱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锁定钢板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降钙素组和对照组。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测量健侧腕部骨密度,记录肩关节评分及SF-12量表评分,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部位骨折情况。结果:76例患者获得至少2年以上随访,降钙素组38例,对照组38例,除对照组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发生肱骨头坏死行肩关节置换外,其余患者术后6个月均提示骨折愈合良好;术后1年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6个月、1年、2年降钙素组健侧桡骨远端平均骨密度T值分别为-1.83±0.28、-1.32±0.22、-1.17±0.15,对照组分别为-2.35±0.31、-1.98±0.24、-2.03±0.26,降钙素组患者骨密度明显提高。术后两组患者肩关节ASES评分及术后1年SF-1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年两组患者SF-12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降钙素组无一例发生其他部位骨折,对照组术后13~24个月,3例发生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发生桡骨远端骨折。结论: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方便早期肩关节功能锻炼,而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提高骨折愈合质量,降低再骨折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手册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12月在我科行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功能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功能锻炼指导的基础上发放术后康复宣教手册。观察两组院内外对锻炼的主动性、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情况。所有病例都获得随访。结果观察组锻炼的主动性、功能锻炼的掌握程度、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术后患者发放康复宣教手册,能促进患者主动坚持循序渐进正确的功能锻炼,从而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