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了解近3年英德市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顺位变化及出生缺陷儿与产母年龄及胎婴儿性别关系等变化,找出相关因素,提出干预措施,为提高本市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医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认真填写《出生情况及婴儿随访登记表》,每月汇总上报妇幼保健院。结果:2010-2012年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2.67/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近3年出生缺陷类型以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腭裂排前3位,产妇年龄<20岁、≥40岁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54.85/万、130.72/万。居住在城镇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农村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结论: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时机开始于加强孕前保健和孕期保健工作的落实,孕期保健充分利用好B超和加强健康宣教,是控制出生缺陷儿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孙月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2):2751-2752
目的:了解河南省巩义市出生缺陷儿发生率,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国人群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09-2010年居住在巩义地区的产妇所分娩的胎婴儿进行监测。结果:2年共监测围产儿18 286例,出生缺陷儿143例,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7.82‰,前5位分别为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脊柱裂、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结论:普及优生知识,加强婚前、孕前、孕早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掌握大庆市先天性发育缺陷发生率、变化趋势及转归等,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先天性发育缺陷的相关措施,降低先天性发育缺陷发生率.方法 对2000~2007年的217例出生缺陷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年内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6.65‰,呈明显上升趋势.转归以活产和死胎居多,出生缺陷儿转归为活产的56.22%,转归为死胎的20.28%.结论 加强产前医学检查、加强高危人群监测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以及评价其效果,为政府部门制定妇幼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监测医院2001~2005年发生的15例缺陷儿,从缺陷诊断分类、顺住、孕母年龄关系及城乡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监测医院住院分娩1901例固生儿,出生缺陷15例,缺陷发生率7.89‰其中死亡12倒。死亡率80.00%,缺陷儿死亡率6.31‰。结论:出生缺陷的发生乡村高于城镇,出生缺陷儿中以消化系统缺陷占首位,其次为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四肢缺陷、泌尿生殖系统。孕母年龄〈25岁或〉30岁时出生缺陷发生率增高,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及优生优育宣教,进行必要的产前诊断及预防投药是降低缺陷儿发生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5.
资料分析发生率陕西省34所医院开展出生缺陷监测工作,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共监测围产儿47115例,过期妊娠2341例(4.96%),过期妊娠中出生缺陷儿34例(14.52‰)。活产45613例,畸形375例(8.21‰),过期妊娠畸形儿较足月成熟儿中的畸形儿发生率高。孕妇年龄统计≥35岁的产妇出生缺陷发生率是<35岁~20岁产妇的2倍,过期妊娠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引起出生缺陷儿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提高出生人口身体素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分娩的87例出生缺陷的孕妇,总结影响出生缺陷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对5389例产妇进行产前筛查和追访,确诊缺陷儿87例,发生率为1.6%;与其发生有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孕妇年龄、居住环境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产儿性别、孕妇民族、怀孕次数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出生缺陷儿的预防监测,提高优生优育咨询及产前筛查诊断水平,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7.
2003~2005年呼和浩特市地区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呼和浩特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3~2005年呼和浩特地区39106例围产儿进行监测,对筛查出的出生缺陷儿442例相关因素及437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11.30‰,出生缺陷儿围产期死亡率1.12%。农村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城镇,母亲年龄<20岁,及≥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出生缺陷以神经管畸形最多。出生缺陷产前诊断率2.31%。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做好孕早期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及种类,为今后预防工作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提供依据。方法从产妇所处的区域,围产儿性别,产妇年龄,缺陷的类型、顺位进行分析。结果3827例围产儿中发生缺陷87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22.73‰,农村(P〈0.05)高于城市,发生缺陷胎儿性别男性与女性无区别(P〉0.05);产妇年龄在20-24岁这一年龄段的缺陷儿发生率较其他高。居首位的为胎儿水肿综合征,其次为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多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深圳市10来围产儿出生缺陷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1997年1月~006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35914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和构成比。结果共发现出生缺陷儿671例,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186.84/万。围产儿中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女性;25岁以下和35岁以上年龄组产妇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主要出生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大腹儿、唐氏综合征、多指(趾)、外耳其他畸形。结论1997~2005年出生缺陷呈逐年升高趋势,2006年有所下降。积极地干预能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该院出生缺陷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依据<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对2006年在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产妇及国产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监测围产儿2559例,国产儿出生缺陷112例,发生率为4.38%(112/2559).主要出生缺陷发生顺位为: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指(趾)畸形、马蹄内翻足、复合畸形、尿道下裂、小耳及外耳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显著多于女婴.结论 孕前及孕早期预防和加强产前诊断,可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013年登封市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的调查,分析出生缺陷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进一步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率。方法通过三网监测对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在登封市各医疗机构监测点住院分娩的所有孕满28周至产后7 d的11 203例围产儿(包括死胎、死产、7 d内死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登封市2013年11 203例围产儿112例存在出生缺陷;出生缺陷主要为外耳其他畸形,小耳、多指(趾)、并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唇裂、脊柱裂、肢体短缩等畸形多发;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产妇分娩的出生缺陷儿明显高于城镇产妇;围产儿出生缺陷男性高于女性;小于20岁的产妇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的产妇;第二季度与第三季度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一、四季度。结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与遗传、产妇的健康状况、外界环境等因素有关。要做好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强化产妇认识,加强产前筛查诊断,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2.
孙平 《当代医学》2013,(17):162-163
目的为了解全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研究发病情况以及相关因素,制定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选取2012年全县15例出生缺陷病例,进行监测及分析。结果全县出生缺陷发生率8.75‰,城镇缺陷率高于农村,综合性医院筛查率高于专科医院,发现的出生缺陷儿大部分为体表特征明显的缺陷儿,内脏畸形的诊断较少。孕28周以前发病率高,缺陷儿体重多在1000~2000g,男、女性别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不大,转归中死胎发生率最高,年龄<20岁的孕妇生育缺陷儿大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应不断加强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提高出生缺陷诊断和识别能力,提倡适龄结婚、适龄生育,努力提高出生缺陷的诊断水平,加强病因诊断,找出引起出生缺陷的因素,制定有效地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探索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本地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淄博市出生缺陷监测资料。结果 2011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84‰,产妇年龄〈20岁和〉35岁出生缺陷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需重点防范;出生缺陷发生无性别和城乡差异;前五种围产儿出生缺陷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唇裂合并腭裂、先天性脑积水、尿道下裂,占总出生缺陷发生的44.6%。结论针对出生缺陷重点探索致畸因素,要实施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孕前保健工作;不断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逐步建立出生缺陷儿跟踪治疗网络;加强对出生缺陷监测工作的数据质量控制工作,以逐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存活出生缺陷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四会市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为制定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及优生优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广东省出生缺陷监测实施方案,对1998-2001年孕28周至产后7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4年内共监测围产儿10354例,出生缺陷儿94例,出生缺陷发生率9.08‰,出生缺陷发生率男婴高于女婴,乡村高于城镇,母亲年龄大于35岁高于其他年龄组,双胎高于单胎。出生缺陷儿前5位畸形依次为胎儿腹水,马蹄内翻足,多指(趾),唇腭裂,唇裂。结论:继续按省出生缺陷监测实施方案做好我市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做好优生咨询,提高监测质量,有效地降低我市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东省湛江市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监测在该市各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50142例围生儿及531例出生缺陷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3~2006年平均发生率为68.4/万,2007~2010年平均发生率为134.1/万,2007~2010年出生缺陷儿平均发生率明显高于2003~200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3~2007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先天畸形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孕早期是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加强对高危妊娠的检测和产前诊断,达到早期治疗、降低出生缺陷率则是预防的重要手段.加强婚前检查工作,普及优生优育知识科普教育,是减少出生缺陷儿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蒲滨 《中国热带医学》2008,8(6):1025-1026
目的了解钦州市48738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相关因素。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钦州市12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48738住院分娩的孕满28wk至产后7d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出生缺陷儿920例,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188.76/万;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为胎儿水肿、多指、肢体短缩、脑积水、唇裂。每年的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母亲〉35岁组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20—25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胎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单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胎缺陷发生率占39.02%,第一产占59.67%,家庭收入1200元以下的占76.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3.80%,产前确诊率为50.22%,在出生缺陷儿中有异常家庭史及母亲在孕早期异常接触史者占15.10%。结论争取全社会动员起来,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做好孕前孕期保健及产前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某福利院2002~2005年弃婴出生缺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儿童福利院弃婴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 为分析被弃原因、防止出生缺陷儿被弃及为优生优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某福利院所有先天性缺陷的弃婴进行登记、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有出生缺陷弃婴142例,出生缺陷儿死亡44例,死亡率为8.68%.出生缺陷发生水平明显偏高.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监测同时,积极开展对各地儿童福利院出生缺陷儿的监测登记工作;加强对部分可治愈出生缺陷儿的可治愈、可矫形宣传及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从而达到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减少出生缺陷儿被遗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响水县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缺陷153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出生缺陷的相关因素,提出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 按照江苏省和盐城市"三网"监测方案,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响水县17所医疗机构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35 057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分析各种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类别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年住院分娩围产儿总数为35 057例,出生缺陷共15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36‰,出生缺陷前4位是唇腭裂、肢指(趾)畸形、唇裂及脑神经管崎形.产妇≥3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35岁年龄组.男婴出生缺陷的发生率高于女婴.结论 加大孕期保健及优生知识的宜教力度,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和产前(筛查)诊断,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和出生缺陷的监测质量,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围产后出生缺陷发生情况。方法:对射阳县1999年1月-2000年12月出生的14943例围产儿监测。结果:发现出生缺陷儿63例,发生率为4.22‰,其中唇腭裂畸形的发生率最高为1.74‰,占缺陷儿的41.27%;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居第二,为0.60‰,占缺陷儿的15.87%;因严重先天性缺陷死亡的围产儿29例,占出生缺陷儿的46.03%,占围产儿总数1.94‰。其中发现有可能致畸形因素的共24例,占38.10% ,出生缺陷的发生与母亲年龄、胎儿性别及多胎妊娠有关。结论:为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必须从多方面,多环节预防先天性畸形的发生,同时要充分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及早诊断,及早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库尔勒市2007~2011年出生缺陷状况,进一步探讨预防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为提高人口素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2011年库尔勒市7家医院(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点)住院分娩孕满28周至出生后7 d内的28943例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及相关因素的监测.结果 ①5年来出生缺陷儿检出率148.91/万;②出生缺陷顺位依次为神经管畸形、总唇裂、马蹄内翻、多指、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③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显示:围产儿的性别、产妇年龄、产妇居住地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参与的出生缺陷预防控制体系,落实三级预防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婚前、孕前、孕产期、产后保健等重点环节上加强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从根本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切实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