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评价关节面损伤细节方面的意义。方法:收集89例关节内骨折病人,均行X线平片及MSCT检查,并将MSCT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二维重建和容积再现(VR)三维重建。比较X线平片、MSCT及后处理图像对关节内骨折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对关节面损伤的细节评价。结果:MSCT轴位及MPR、VR图像诊断关节内骨折的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001)。在显示关节面断裂方面,MPR与X线平片、轴位CT及VR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显示关节面塌陷方面,MPR及VR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001);在显示关节内碎骨片方面,MPR及VR重建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5);在显示关节脱位方面,MPR及VR重建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1)。结论:尽管在骨关节损伤中,X线平片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但对不能肯定或排除关节内骨折的病人,应行MSCT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评价关节内骨折及关节面损伤的细节,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MPR、MIP)和三维(VRT、SSD)重建技术对复杂结构的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办法对42例外伤患者普通X线平片中未显示而临床怀疑有骨折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后,通过特殊的CT图像处理软件包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MPR、MIP、VRT及SSD),得到外伤部位骨骼高清晰度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后,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以共同意见为准。结果42例X线平片中未显示骨折的患者经MSCT重建后,18例显示有骨折.其中枕骨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4例,脊椎骨折3例,骨盆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3例,跟骨骨折1例。结论MSCT二维和三维重建对临床怀疑骨折而普通X线不能确诊为骨折的病例能准确地作出诊断.并对治疗方案的诜择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后处理技术对隐性骨折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3例外伤患者的X线片,并采用MSCT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结果 63例隐性骨折患者中,胸部肋骨骨折31例,肩胛骨骨折12例,股骨颈骨折20例,MSCT后处理技术重建图像发现骨折56例,阳性率达89%(56/63)。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对X线片隐性骨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四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法(VR)]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29例临床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经X线片[直接数字化X线摄像系统(DR)]检查阴性或可疑的外伤患者于外伤后2周内均经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图像拆薄重建,传入随机工作站处理,得到MIP、MPR、CPR及VRT图像。并由2名放射科高年资医师共同阅片,以确定有否骨折。结果 129例患者中124例显示有骨折共207处,阳性率达96.1%(124/129);其中肋软骨骨折14例21处,肋骨骨折110例186处,VR显示肋骨骨折177处。MPR、CPR是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主要方法。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是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有效而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X线平片对于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脊柱侧弯的40例患者行脊柱CT扫描,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图像重组(MPR)、表面容积遮盖(SVR)及表现遮盖图像(SSD)后处理,并对照X线平片分析不同的处理后图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X线平片诊断脊椎形成障碍18例,脊椎分节障碍15例,混合型7例。MSCT诊断脊椎形成障碍13例,脊椎分节障碍12例,混合型15例,伴有脊柱纵裂6例,肋骨畸形8例,椎管内纵行骨嵴4例。SVR图像可较全面地评价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所有相关表现。结论MSCT的多种后处理图像较X线平片更具优势,能准确和全面判断脊柱畸形的类型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骶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2例临床诊断为骶骨骨折的骨盆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在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重组,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X线平片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32例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Ⅰ型17例,Ⅱ型10例,Ⅲ型5例,X线平片确诊19例(59%),漏诊或可疑13例;多层螺旋CT结合各种后处理技术均明确诊断并对骨折作出正确的分型.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能对骶骨骨折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48个椎体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成像等后处理,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MSCT各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能够准确显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等图像后处理,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7例胫骨平台骨折中,累及外侧平台9例,累及内侧平台6例,累及整个平台12例,平台中线髁间隆突或前、后边缘骨折10例。X线平片漏诊4例,CT更正X线分型2例。MPR重建可显示骨折内部的情况和平台塌陷的程度。3D重建可直观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线的立体走向、关节面碎裂程度以及平台塌陷的范围。结论 3D和MPR能够准确的测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劈裂和塌陷的程度,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可为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64层VCT后处理重建对手足关节疾病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VCT(MS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手足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手、足关节病变行MSCT扫描.并进行后处理重建,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分析病变情况.结果 骨折33例,X线共发现骨折40处,MPR、VR共发现51处.7例涉及关节面的骨折,VR和MPR显示最佳,清晰显示骨折全貌.SSD很好显示骨折脱位周围软组织、皮肤表面血管.4例石膏外固定的病人运用MIP成像,对比平片得到更为清晰的骨的三维图像.结论 64层V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手足关节疾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肩胛骨复杂骨折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门(急)诊肩胛骨复杂骨折患者42例,均行常规X线检查、MSCT及后处理。通过Ada-Miller分型划分骨折损伤类型。比较分析X线平片与MSCT技术对肩胛骨复杂骨折的诊断差异。结果:42例均经手术治疗,确定骨折情况,MSCT扫描误诊率4.76%,低于X线平片的23.53%。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肩胛骨复杂骨折的诊疗有辅助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皮下异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临床疑诊为皮下异物的影像学资料,比较X线平片检查与MSCT后处理技术对皮下异物检查结果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检验。MSCT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结果X线平片检查的敏感度为64.4%(29/45),漏诊率为35.6%(16/45);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72.9%(43/59)。MSCT后处理技术的敏感度为91.1%(41/45),漏诊率为8.9%;特异性92.9%(13/14),误诊率为7.1%(1/14);准确度为91.5%(54/59);2种检查方法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异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相对于X线平片检查,可明显提高对皮下异物的检出率,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对临床诊疗皮下异物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螺旋CT及三维成像在诊断胸骨肋软骨骨折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胸骨及肋软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胸骨骨折和6例7条肋软骨骨折患者,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T)等三维后处理对获得图像进行观察。结果:9例胸骨骨折中,在CT平扫轴位图像上显示6例骨折,而1例胸骨柄骨折、2例胸骨体骨折漏诊,在6例7条肋软骨骨折中1条肋软骨骨折漏诊,三维重建图明确显示9例胸骨骨折和6例7条肋软骨骨折,其中以MPR图显示骨折线最佳,MIP、VRT图显示骨折部位胸骨和肋软骨整体观较佳。结论:MSCT通过MPR、MIP、VRT不同技术相结合多角度观察能够更加完整清晰地显示胸骨骨折和肋软骨骨折部分、形态,提高对细微骨折的显示效果,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节骨折的螺旋CT三维重建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 Aura螺旋CT对31例患者的损伤关节进行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传送到工作站做三维重建处理,显示立体图像,并与X线平片及CT平扫比较。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逼真地显示关节骨折的情况,与临床实际相符,确诊率96.8%,明显高于X线平片(67.7%)及CT平扫(87.1%)。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楚显示关节骨折的细节,有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骨盆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讨论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容积再现(VR)诊断骨盆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MSCT行骨盆扫描32例,重建层厚1.25mm,间隔0.6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及VR处理,并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骨盆骨折患者共发现骨折59处。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线及细小骨碎片,但不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VR图像可以从各个方位准确显示表面骨结构的空间改变,但对细小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相结合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的全部细节,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临床上可疑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同时在工作站上作3D及MPR影像后处理,16例患者CT扫描前均采用X线片检查。并就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影像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16例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中,X线平片漏诊10例,可疑诊断6例,螺旋CT均予以诊断。3D影像可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立体形态;MPR影像则可明确显示胫骨平台内部的骨质损伤情况如骨折的具体部位、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骨折移位距离。结论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明显优于X线平片,当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片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时应及时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技术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为肋骨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进行回顾性薄层重建,于ADW4.1工作站上进行MPR、MIP及VR等后处理重建,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肋骨平片结果对照分析。结果72例中螺旋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217处,肋软骨骨折7处,MSCT多模式成像可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移位情况,同时CT扫描还发现其他合并伤。各种后处理图像中,VR在显示骨折的空间关系上有优势,MPR在显示肋骨微小骨折上效果较好,MIP为肋软骨骨折的最佳成像技术,而轴位像是诊断的基础;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169处,肋软骨骨折0处。结论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对肋骨、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但在诊断肋骨骨折时各种重建技术必须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49个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行MSCT扫描后,将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后处理成像,分析各图像显示骨折情况的能力。结果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显示脊椎爆裂性骨折的部位、椎体压缩程度、骨折片突入椎管的深度范围、局部椎管狭窄程度及三维空间关系。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在脊椎爆裂性骨折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对眼眶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多平面重建(MPR)对眼眶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眼眶爆裂骨折的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得到常规轴位图像后,通过重建得到MPR图像.结果眼眶爆裂骨折的直接MSCT征象表现为:51例眶壁骨质连续性中断、4例可见粉碎骨折及25例眶壁骨质凹陷及曲度失常;间接征象为56例眶内软组织受压移位、8例见上颌窦内结节状或息肉状突起及34例副鼻窦内积液等.眶内壁骨折以横断面显示最佳(34/80),眶下壁骨折以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最佳(13/80),混合性骨折以冠状面图像显示最佳(4/80). 结论 MSCT容积扫描的多平面重建能全面、准确地诊断眼眶爆裂骨折,为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结合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临床指导作用。方法收集经临床手术证实的36例胫骨平台骨折的X线平片、MSCT重组图像及MRI检查资料,根据Schatzker分型法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分型诊断,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X线平片诊断Schatzker I型骨折2例,II型13例,III型3例,IV型4例,Ⅴ型6例,VI型4例,诊断准确率为69.2%。MSCT后处理技术与MRI相结合诊断I型0例、II型18例、III型2例、IV型3例、Ⅴ型7例、Ⅵ型6例,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与MRI结合对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前的骨折分型、治疗方案制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的容积重建技术在胸廓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的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胸廓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对350例胸部外伤病例作MSCT扫描,从中随机抽取80例作VR成像与普通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胸廓骨折诊断中的实效性、敏感度及准确度.结果MSCT的VR技术诊断肋骨骨折、胸椎横突骨折、胸骨骨折以及胸锁关节脱位与半脱位的实效性、敏感度和准确度均显著高于普通X线平片(P<0.01).结论 MSCT的VR技术是诊断胸廓骨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