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18岁.因"逐渐出现行走不稳伴双侧跟腱增粗4年,加重3个月"于2009年2月11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下楼梯时不稳,平路行走时尚可,双侧跟腱处肿物伴跟腱增粗,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到外院就诊并行病理检查示黄瘤样细胞聚集,未给予特殊治疗;近3个月来患者自觉行走不稳加重,走路时需扶物或搀扶,跟腱处肿物明显增大,拇小趾外侧出现新生肿物,并出现言语欠清晰,饮水过快时有呛咳,予中药等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
病人,男,35岁.因言语不清、行走不稳2月入院.既往吸毒史10年,吸毒量约为0.5 g/d,以锡箔烫吸为主,戒毒1月后出现上述症状.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计算力、记忆力及理解力均下降,构音障碍,吟诗样语言,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张力略降低,肌力5级,腱反射( ),病理反射未引出,宽基底步态,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笨拙,昂伯征( ).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男,60岁。因眩晕、行走不稳7年,言语不清、呛咳、声嘶、小便频数2年于1990年2月入院。自1983年无诱因出现头晕、行走不稳、摇晃、渐出现言语含混。2年来饮水呛咳、声音嘶哑,不自主摇头,双上肢抖动,小便频数。有时失禁。呈进行性加重,生活不能自理。曾用“得镇”等效不佳。查体:心肺、腹正常。血压卧位、站立位均为16/11kPa。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4岁。以反应迟钝、行为异常、步态不稳1月,于2004年11月5日入院。既往吸毒史6年,戒毒2年,1年前复吸,为烫吸。患者于1月前与人争吵后出现尿失禁,行走不稳,需他人搀扶,长时间呆坐或站立,不爱说话,傻笑,记忆减退,反应迟钝,无饥饱感,需他人喂食,无幻听幻视、抽搐及肢体活动障碍。查体:神情,查体不合作,问话不答,颅神经检查正常,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巴彬斯基征、昂伯征检查不合作。腰穿脑脊液正常。  相似文献   

5.
例1,男,59岁,因行走不稳伴言语笨拙2月余于2016年5月16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自觉言语笨拙,做精细动作时双手不灵活.3月28日就诊我院行颅脑MRI提示脑内多发缺血灶,3月30日复查颅脑DWI提示未见异常.自觉症状缓慢加重,4月16日就诊广州某院,完善颅脑磁共振平扫及增强示未见异常,脑脊液检查压力、生化、涂片均正常,诊断小脑炎,予以甲泼尼龙口服治疗1周,症状无改善,自行停药.为查明病因收入院.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70岁,因行走缓慢2年,反应迟钝1个月余于2000年8月31日入院.入院前2年出现行走缓慢,不易停步,易摔倒,渐加重至起步困难,行走碎步.入院前半年出现吃饭时用筷子不能正常进食,入院前1个月摔跤1次,之后出现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伴尿失禁.入院查体:反应迟钝,表情刻板,言语简短尚清晰,计算不能,远近记忆力均减退,时间定向力减退,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17分,舌肌纤维震颤,双上肢屈肌、伸肌张力增高,呈齿轮样,双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Ⅴ级,双侧掌颌反射( ).头CT示双侧基底节区钙化斑,累及尾状核头、体部及苍白球.脑电图示广泛中度异常,血清Ca、P结果正常.经对症、抗震颤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随访至今.目前患者口服美多巴1片,3次/d,病情控制良好,生活能自理.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12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7年伴言语不清,行走不稳2年余于2015年3月24日收住院。患者于7年前出现夜视差,随后双眼视力逐渐下降,行走时易摔倒,未予特殊诊治。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不清,伴行走不稳,口角及双上肢不自主运动,症状持续不缓解。6个月前出现流涎,偶有饮水呛咳,伴吞咽费力。查体:神志清楚,构音障碍,计算力下降,理解力差,双侧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运动自如,无  相似文献   

8.
患儿女,15岁,因"行走不稳伴饮水呛咳6月余"于2020年2月4日以"脑干病变"收入院.6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常向右侧倾斜,并逐渐加重,同时伴有饮水呛咳和右手不自主抖动.患儿1年前有左侧面瘫病史,考虑因夜晚睡觉时吹风扇所致,经针灸治疗半个月后痊愈.入院查体:神志清楚,构音可,高级皮质功能大致正常;双眼正位,眼球运动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明显视力减退,无复视,无感觉异常;双侧咽反射存在,双侧鼓腮、示齿、皱额、鼻唇沟及头颈转动检查均正常,伸舌居中,无舌肌萎缩、无舌肌震颤等;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MRI提示延髓偏右侧可见囊实性异常信号,大小2.4 cm× 3.4 cm,第四脑室受压改变,见图1.  相似文献   

9.
例1,患者,女,45岁,农民。8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黄疸、纳差、乏力、全身浮肿,确诊为“急性黄疸性肝炎”,经治疗痊愈。5年前,上述症状复发并加重,伴腹胀、黑便、无呕血,诊为“肝硬化”。1年前劳累后出现头晕、视物不清,伴耳鸣、健忘、反应迟钝、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言语含糊不清,心电图、CT检查未发现异常,经药物治疗症状逐渐加重,于1994年8月7日收住院。  相似文献   

10.
张某,6岁。女孩因头晕、行走不稳,发作性视物倒置,于1988年4月19日入院。患儿无明显诱因,于3月26日出现头痛、头晕、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2天后出现行走不稳,不能单独站立。4月8日患儿述视物倒置,每次持续数分钟。无复视。头晕、行走不稳症状持续丑渐加重,以致不能起床活动。4月16日腰穿,测脑脊液压力23kpa(235mmH_2O);生化常规正常。腰穿后下午行走不稳,关节疼痛消失。4月21日视物倒置再现,数秒钟后消失。入院查体:心肺正常;关节无红肿。颅神经无异常,生理反射对称;右下肢Chaddock氏征阳性;左下肢无力,两下肢跟膝胫试验不稳;行走阔基底  相似文献   

11.
<正> 1.病例介绍 女,14岁,因头晕、复视、行走不稳1天,于1997年1月7日住院,患者1月6日晨起出现头晕,行走不稳,向左侧倾倒,复视,但无头痛,视物旋转感,无发热,无喷射性呕吐。于当地卫生所输液治疗(药名不详),症状无明显改善,仍坚持上学,但行走不稳,在系鞋带时身体向左侧摔倒两次,注视前方及左侧时视物成双,无耳鸣,声音嘶哑及饮水呛咳等症状。查体意识清楚,语言流利,问答切题,右利手,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正常,眼球可见水平震颤,向前注视时有复视,眼底正常。口角无偏斜,伸舌居中,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行走时步态不稳,并向左侧倾倒,无膀胱直肠功能障碍,血常规;入院时白细胞5.7G/L,血小板261G/L。  相似文献   

12.
马舒  刘诗翔 《疑难病杂志》2012,(12):968-968
<正>例1.男,52岁。主因"言语含混、行走不稳1年余"于2011年11月5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言语含混,行走不稳,症状逐渐加重,半年前出现饮水呛咳,无头痛头昏,无肢体抽搐等症状,曾于外院就诊行头颅CT检查考虑Fahr病,经治疗后症状无缓解并仍逐渐加重,为进一步确诊入我院治疗。外院甲状旁腺激素(PTH)11.57 pg/ml(正常参考值15~65 Pg/ml)。入院后行头颅MR示:双侧小脑半球、双侧豆状核、双侧丘脑对称性钙化及双侧侧脑室周围对称性异常信号(见图1)。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6岁,精神差,四肢乏力,记忆力减退1月,于2007年7月18日入院。既往有吸毒史4年,戒毒3个月。查体: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言语含糊不清,颅神经检查正常,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腰穿正常。指鼻及跟膝胫试验均动作缓慢且不稳,闭目站立征睁眼闭眼均不稳。血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4.
病历资料 患者女,59岁,主因进行性走路不稳伴智能下降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9年2月1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不稳,走路小碎步,身体前倾,偶有摔倒;伴有智能下降,打麻将越来越差直至完全不会打,曾出现错觉,拿卫生纸当杯子接水;并伴有言语含糊,吞咽困难,曾诉视物模糊.症状进行性加重,1个月前已经不能行走,左手不能握物,左上肢抬举困难,有时二便失禁.  相似文献   

15.
患者 男,59岁,因出现反应迟钝、情感淡漠、走路不稳及活动、言语减少10d,于2005年12月15日入院.既往酗酒30余年,饮酒量约0.5kg/d.查体:BP 160/110mmHg,消瘦,表情淡漠,对答切题,不能行走;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无眼震,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张力增高.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0×1012/L,血红蛋白108g/L,叶酸2.93ng/ml,维生素B1251.8pmol/L.影像学检查:CT示双侧侧脑室旁脑白质弥漫性密度减低;MRI:T1WI、T2WI示双侧侧脑室旁脑白质呈对称性弥漫性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示侧脑室旁脑白质信号显著增高;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示侧脑室旁脑白质ADC值降低,弥散张量成像(DTI)示各向异性分数(FA)降低.双侧病变部位ADC及FA值无显著性差异.胼胝体及脑干未见明显改变.临床诊断:酒精中毒性脑病,高血压(Ⅲ级).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男,90岁,军队离休干部。因头晕、视物旋转、呕吐、口角歪斜、行走不稳0.5h入院。既往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腔隙性脑梗死病史。于0.5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口角左歪、吐词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查体:T 36.6℃,P 75次/min,BP 192/85 mmHg,R 20次/min,神志清楚,反应迟钝,构音障碍,右侧瞳孔约2 mm,对光反射灵敏,左侧瞳孔约2.5 mm(白内障术后),对光反射消失。视物不清,右侧额纹消失,右眼睑闭合不全,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伸舌困难,右侧鼓腮吹气不能,会厌反射消失。四肢感觉检查不能配合。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能完成。四肢肌力4~-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  相似文献   

17.
朊蛋白病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6岁.2月前左下肢不自主抖动,症状逐渐加重,扩及全身,并出现抽风;意识出现幻觉、反应敏感,之后急转直下,出现反应迟钝;发病后走路不稳,行走时需人扶;病人消瘦明显.既往有脑动脉硬化史,无癫痫史及药物过敏史,无外伤史.  相似文献   

18.
<正>0引言目的:幕下硬膜下积液是临床较少出现的一种疾病,所查文献发现也基本无此方向的病例报道。该疾病临床表现形式与小脑其他疾病表现形式基本相同,容易形成误诊,头颅CT及MRI基本可鉴别与其他疾病差别。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头晕、行走不稳为主要表现的幕下硬膜下积液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男,63岁,因"间断头晕2月余,加重伴行走不稳半月。"入院。既往20余年于当地医院行枕大池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患者2月前因头晕15天伴晕厥1次曾于我科就诊,因症状较轻,未行特殊治疗,2月后患者症状明显加重,行走不能,生活不能自理再次入院。查体: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Romberg Sign(+),余  相似文献   

19.
苯妥英钠致小脑萎缩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摘要患者 ,男性 ,2 2岁 ,未婚 ,农民 ,浙江天台人。因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 4年 ,行走不稳、言语不清 1年入院。患者 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抽搐 ,两眼上翻 ,口吐白沫 ,神智不清 ,同时有牙关紧闭 ,持续 10 min左右 ,每 1~ 2 d发作 1次 ,约 3~ 4个月。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服用苯妥英钠 0 .1g 3次 / d共 3年 ,一直未发作。但一年前出现行走不稳到不能走路 ,伴言语不清。在当地医院求治 ,停服苯妥英钠 ,改服卡马西平 0 .1g3次 / d。约 2个月 ,又出现癫痫发作 ,症状同前 ,持续 4~ 5min,而行走不稳 ,言语不清等症状未见好转。既…  相似文献   

20.
<正>例1.男,6岁1个月。因"反复右侧肢体乏力3年,再发加重2 d"于2015年7月5日入院,发病时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入院查体:T 38.7℃,P 100次/min,R 20次/min,BP 106/60 mmHg。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神志淡漠,言语不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 mm,对光反射迟钝,颈抵抗(-),右侧肢体肌力V~-级,行走乏力,左侧肢体肌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既往史:3年前曾患水痘,未规范治疗,后出现右侧肢体乏力,逐渐加重。实验室检查:血WBC13×10~(12)/L,N 8.0×10~9/L,红细胞沉降率(ESR)18 mm/h,C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