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休眠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结核杆菌的休眼和复活是近年来结核病发病率回升的主要因素。本从结核休眠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核杆菌和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结核杆菌休眼的基因基础等方面综述了结核杆菌的休眼机制,并阐述了结核休眠菌治疗方面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结核杆菌复苏因子基因的复苏作用。方法PCR扩增结核杆菌复苏因子基因片段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中,IPTG诱导表达复苏因子蛋白,经树脂纯化后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按不同浓度和不同组合进行休眠结核菌复苏培养。结果PCR扩增获得结核杆菌复苏因子基因片段,大小分别为1 200、900、500、500和450 bp,与理论值相符。重组质粒转化pET30a菌,IPTG诱导获得有活性的复苏因子蛋白,分子质量单位为36 ku。复苏实验证明,复苏因子蛋白有促结核杆菌复苏和生长作用,以低浓度组合效果最佳。结论结核杆菌复苏因子蛋白对休眠结核杆菌有促复苏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休眠的机制,寻找结核分枝杆菌休眠期高表达基因。方法分别取对数生长期结核分枝杆菌和已培养100 d的陈旧结核分枝杆菌(荧光染色证实为休眠菌),提取基因组RNA,DNA酶处理后用RNA回收试剂盒回收RNA,用mRNA纯化试剂盒纯化RNA,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分析两时期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mRNA的表达差异;通过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寻找差异表达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高表达基因。结果通过SSH杂交,以休眠结核分枝杆菌cDNA为检测子的正相杂交和以对数生长期结核分枝杆菌cDNA为检测子的反相杂交的各自检测子高表达或特异性表达的片段都得到了选择性扩增,杂交产物经基因克隆、转化、测序分析以及用BioEdit软件比对和Blast分析,正相得到14个休眠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功能基因,反相得到17个对数生长期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功能基因。结论利用SSH杂交技术筛选到休眠结核分枝杆菌和对数生长期结核分枝杆菌的差异表达基因,为休眠结核分枝杆菌休眠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结核分支杆菌休眠菌、L型及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结核分支杆菌 (MTB)休眠菌和MTB L型 ,都被认为是结核病复发与恶化的重要原因[1 ,2 ] ,对抗结核药物效果差 ,似乎有共性。二者是否有关系 ?有何关系 ?怎么治疗 ?可能这些问题尚需细菌学家深入研究阐明。一、持留菌与休眠菌WHO[1 ] 在一专著中强调了持留菌 (persisters ,或译成顽固菌 )对结核病复发的重要性。关于持续存活 (persistance)的概念 ,文中解释为细菌生长几乎停顿和处于休眠 (dormant)时不易为杀菌药杀灭而长期存活。这类MTB即为持留菌。所以可以认为与复发密切关联的持留菌实际上就是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4例菌阳肺结核患者,238例菌阴肺核患者,33例非结核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血清结核杆菌抗体检测、结核菌素试验(TST)以及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体外释放酶联免疫试验(TB-IGRA),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B-IGRA、血清结核杆菌抗体试验以及TST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7.13%、76.10%和64.71%;诊断特异性分别为90.48%、66.67%和71.43%;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53%、90.79%和90.7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96%、39.25%和31.91%;诊断效率分别为87.77%、74.33%和65.97%。TB-IGRA的诊断敏感性和诊断特异性均显著高于血清结核杆菌抗体试验以及TST(P0.01)。结论 TB-IGRA对结核的诊断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菌阴肺结核的辅助诊断和疑似结核感染患者的排除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寻找休眠结核分枝杆菌复苏的关键基因,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复苏的机制.方法 取改良7H9培养基培养20 d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作为对数生长期的活跃结核分枝杆菌,提取其RNA.将一部分该菌株在37℃密封无氧培养45 d左右,加入亚甲蓝作为无氧标志,即获得休眠菌.向休眠菌中加入复苏促进因子,37℃有氧培养3 d,提取休眠复苏期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RNA.用DNA酶处理RNA并回收RNA,用mRNA纯化试剂盒纯化RNA.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技术分析休眠复苏期和活跃期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mRNA的表达差异,并通过基因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寻找差异表达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以活跃期结核分枝杆菌cDNA为检测子的正相杂交和以休眠复苏期结核分枝杆菌cDNA为检测子的反相杂交各自高表达或特异性表达的片段都得到了选择性扩增,杂交产物经连接pTA2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和蓝白斑筛选,正相杂交获得78个阳性菌落,反相杂交获得46个阳性菌落.阳性单个菌落经液体LB培养基培养,以菌液为模板,T7、M13为引物,扩增插入片段,能扩增到明显的条带,且>350 bp的条带为阳性.正相杂交得到66个阳性扩增带,反相杂交得到39个阳性扩增带.这105个阳性扩增带的菌液经测序分析,则正相有30个特异性序列,反相有21个特异性序列.将这51个序列通过Genbank检索,因有不同序列对应同一基因,最后正相获得了20个活跃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功能基因,反相获得了7个休眠复苏期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功能基因,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8大类.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7个休眠复苏期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功能基因的表达量均为活跃结核分枝杆菌的该基因表达量的4倍以上.结论 利用SSH技术可以筛选到休眠复苏期结核分枝杆菌和活跃期结核分枝杆菌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寻找休眠结核分枝杆菌复苏的关键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小毛莨内酯对结核休眠菌感染病人GLS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小毛莨内酯抗人体结核休眠菌感染的分子免疫学机理。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核病人PBLs中结核菌16kD α-晶状体同源蛋白DNA阳性的56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QC-RT-PCR)方法,测定不同剂量的Tern.对以上病人PBL颗粒裂解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当Tern.在100mg/L,200mg/L浓度时,能诱导结核休眠菌感染病人体外活化的PBL GLS mRNA的表达。结论 Tern.可能通过促进颗粒裂解肽mRNA的表达,增强机体CTL杀菌能力,达到抗结核休眠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毛莨内酯对结核休眠菌感染病人GLS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小毛莨内酯抗人体结核休眠菌感染的分子免疫学机理。方法 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核病人PBLs中结核菌16kDα-晶状体同源蛋白DNA阳性的56例患者为本研究对象;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 (QC-RT-PCR)方法,测定不同剂量的Tern.对以上病人PBL颗粒裂解肽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当Tern.在100mg/L,200mg/L浓度时,能诱导结核休眠菌感染病人体外活化的PBLGLSmRNA的表达。结论 Tern.可能通过促进颗粒裂解肽mRNA的表达,增强机体CTL杀菌能力,达到抗结核休眠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核杆菌是分枝杆菌属中对人类致病的主要病原菌,因为具有耐受酸和酒精的特点,所以也称之为抗酸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力非常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主要侵犯人体呼吸系统。结核病人痰涂片阳性患者,一般每毫升痰液内含菌量5万以上甚至一亿,是主要的传染源,所以结核病人痰涂片阳性是临床快速诊断的依据之一,为结核病的及早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联合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肿瘤患者432例,均给予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以临床细菌学检查为对照,分析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及三者联合对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诊断情况。结果临床细菌学检查显示,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有80例(18.52%);在诊断肿瘤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结核抗体分别为87.50%、76.70%、78.70%,结核杆菌培养分别为37.50%、92.61%、82.41%,结核感染T细胞分别为82.50%、88.64%、87.50%,三者联合时分别为97.50%、98.30%、98.15%,三者联合时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是结核感染的高危人群,结核抗体、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感染T细胞监测可作为诊断患者合并结核感染的重要方法,三者联合时,对诊断患者合并结核感染具有更佳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1.
荧光双标记定量结核杆菌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痰荧光双标记定量结核杆菌检测法用于肺结核诊断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135例肺结核患者和 6 0例非肺结核患者的痰液用荧光染色涂片、改良罗氏培养和荧光双标记定量结核杆菌法检测 ,同时测定血结核抗体。结果 菌阳、菌阴肺结核组荧光双标记法的敏感性分别为 83% ,5 3% ,特异性为 10 0 % ;血结核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 6 3% ,5 3% ,特异性为 95 %。结论 荧光双标记法诊断肺结核的特异性高 ,适合于临床应用 ,而敏感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特点与药物选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结核分枝杆菌亦称非典型分枝杆菌,指结核杆菌以外(不包括麻风杆菌)的分枝杆菌,由该菌感染所致疾病叫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近年来,随着引起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不断增多及艾滋病的流行,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结核病人因治疗不当,免疫功能下降而诱发L型菌的产生,致使病程呈慢性化,易复发,难以治愈,一般培养往往都呈阴性。我们探索和研究出结果可靠、判断明确、方法简便的新型L型分离和回复培养基,旨在提高结核杆菌L型的分离率,以及研究结核杆菌L型的生物学,临床诸方面提供一个检测工具。对结核病的诊断及疗效的考核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PCR(聚合酶链反应)体外DNA扩增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灵敏度为1pg,约10~100个菌。所用引物只扩增结核杆菌复合体DNA产生245bp片段,其余受试分支杆菌及链霉菌、大肠杆菌未见该片段扩增,可见具有较高特异性。PCR直接检测83例结核病人支气管灌洗液结核杆菌DNA阳性率56.6%,显著高于涂片(20.5%)和培养(25.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找休眠结核分枝杆菌复苏的关键基因,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复苏的机制。方法 取7H9培养20天的H37Rv作为对数生长期的活跃结核分枝杆菌,并提取RNA。取一部份对数生长期的H37Rv加入亚甲兰作为无氧标志,37℃密封培养,无氧状态下生长的H37Rv会随着培养基中的氧气耗尽而进入休眠状态,继续无氧培养1个月的陈旧菌即为休眠菌,取休眠菌,加入适量5个复苏因子蛋白质组合,37℃有氧培养三天,提取RNA。用mRNA纯化试剂盒纯化RNA。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分析复苏因子蛋白刺激三天的休眠结核分枝杆菌和对数生长期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mRNA的表达差异。并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基因测序和序列分析,寻找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我们通过SSH杂交,以活跃结核分枝杆菌cDNA为Tester的正相杂交和以复苏因子蛋白刺激三天的休眠结核分枝杆菌cDNA为Tester的反相杂交的各自Tester高表达或特异性表达的片段都得到了选择性扩增,杂交产物经连接pTA2载体、转化DH5α、蓝白斑筛选,正相获得78个阳性菌落,反相获得46个阳隆菌落。阳性单个菌落经液体LB培养基培养,以菌液为模板,T7、M13为引物,扩增插入片段,能扩增到明显的带,且带大于350pb的为阳性。则正相得到66个阳性扩增带,反相得到39个阳性扩增带。这105个阳性扩增带的菌液经测序分析,将序列完全相同的特异性序列筛选合并,正相获得41个不同的特异性序列,反相获得32个不同的特异性序列。再去掉因消减杂交不完全而使正、反相中都获得的相同序列,则正相有30个特异性序列,反相有21个特异性序列。51个序列通过Genbank检索,因有不同序列检索得到对应同一基因的情况,因此,正相30个特异性序列经检索后对应22个不同的基因,反相21个特异性序列经检索后对应9个不同的基因。在我们的实验中有2个基因是正、反相共有的(ribosomal RNA 23S rrl和Rv3661)。最后正相获得了20个活跃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功能基因,反相获得了7个休眠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表达或高表达的功能基因,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8大类。结论利用SSH杂交技术可以筛选到复苏因子蛋白刺激三天的休眠结核分枝杆菌和活跃结核分枝杆菌的差异表达基因。为寻找休眠结核分枝杆菌复苏的关键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重组结核分枝杆菌RpfE蛋白对BCG的促生长作用。方法将测序正确的Rv2450c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中,获得RpfE蛋白,在变性条件下对目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将纯化的蛋白分别与结核病人血清,Rpf单抗和Rpf结构域单抗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分别将10pmol/L和100pmol/L的RpfE加入到休眠BCG的培养基中,观察RpfE蛋白对BCG的促生长作用。结果得到融合组氨酸残基的重组RpfE蛋白,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蛋白分别与活动期结核病人血清,Rpf单抗和Rpf结构域单抗在40kDa处发生反应。100pmol/L的RpfE蛋白对BCG休眠菌具有明显的复苏和促生长作用。结论构建了MtbRv2450c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纯化获得了RpfE重组蛋白,该蛋白对BCG休眠菌具有复苏和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苏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休眠菌复苏作用与初始菌量的关系。方法取培养100d的陈旧结核分枝杆菌(休眠菌),用7H9稀释成麦氏比浊1mg/ml,之后倍比稀释成0.5、0.25、0.125、0.0625、0.03125mg/ml。取12支无菌培养管,加入5ml7H9培养基并分为2组,每组依次加入上述各浓度结核分枝杆菌,第1组加入复苏因子蛋白质,第2组作为对照加入等体积7H9,37℃培养,分别在15、25、30、35d检测光密度值,并取1μ1培养液涂7H11平板培养,进行菌落计数。重复上述实验。结果0、15、25、30、35d分光光度计检测光密度(OD)值结果显示:各浓度组间细菌增殖呈直线正相关性(P〈0,05,P〈0.01),即复苏因子对不同稀释浓度的复苏作用相同。7H11培养结果和OD值检测结果显示:各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呈直线相关性(P〈0.05,P〈001),即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有一致性。结论复苏因子对结核分枝杆菌休眠菌的复苏作用与初始菌量无关。  相似文献   

18.
庞健健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23-1724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的结果,探讨其在菌阴肺结核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肺部肿瘤、肺炎4组。所有患者分别进行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酶联免疫斑点试验、结核抗体三项测定及结核菌素试验。结果菌阳肺结核、菌阴肺结核、肺部肿瘤、肺炎4组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为84.8%、83.3%、28.6%、33.3%;结核抗体试验的阳性率为84.8%、66.6%、28.6%、33.3%;ELISPOT试验阳性率为93.9%、93.3%、7.1%、3.3%。结论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在肺结核诊断,可能优于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抗体测定,对于菌阴肺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伏性结核感染(LTBI)是宿主感染结核杆菌后尚未发病的一种特殊状态。由于大多数活动性结核是潜伏感染的结核杆菌重新被激活所致,LTBI者成为结核患者的重要来源。发现和治疗有发展为活动性结核危险的LTBI者是控制结核传播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LTBI的诊断标准及推荐的治疗方案,希望对临床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一、假结核、远东类猩红热及泉热的症状与流行病学 假结核是指脏器内具有类似结核结节但又未分离出结核杆菌的发病情况。首次从病人分离出病原菌是19世纪末(1884),5年后确认了它的独立性、命名为Bacterium pseudotuberculosis rodeutum(Pfeifer1889),现归于耶氏菌属。本世纪50年代以前。文献上报道假结核病很少,(1958)等综合了世界上描述过的30个病例,主要表现分为肺型和肠型;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