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颈静脉球瘤的MRI和DSA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赞瑞 《右江医学》2008,36(5):560-562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磁共振(MRI)和脑血管造影(DSA)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所见的18例经MRI和DSA确诊的颈静脉球瘤患者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MRI和DSA影像学特点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颈静脉球瘤患者病程较长且进展缓慢,临床以耳部及颅神经受损为主要表现,肿瘤较大可出现小脑、脑干及颅内高压症状,肿瘤内迂曲的流空血管及"胡椒盐"征是颈静脉球瘤特征性MRI表现;DSA主要表现为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及其周围于动脉期可见不规则畸形团块状影,实质期肿瘤血管异常染色呈湖状或巢状,无静脉早显现象。结论颈静脉球瘤周围解剖关系复杂,典型的MRI和DSA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诊断,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栓塞对巨大脑膜瘤手术切除的作用。方法14例经CT、MR诊断的直径在6~11cm的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在局麻下行DSA检查证实为富血管脑膜瘤,明确供血动脉后经微导管行供血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栓塞3~7d均行手术切除。结果微导管均达到脑膜瘤供血动脉,注入适量的明胶海绵粉末后,9例完全栓塞,肿瘤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14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肿瘤手术切除,与既往未栓塞病例比较,行术前栓塞的病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视野清晰,容易分块切除,手术时间缩短。14例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栓塞巨大脑膜瘤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能提高手术安全性,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磁共振(MRI)特征性表现以及手术治疗方法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5例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表现、术中所见及病理切片情况。结果 MRI显示肿瘤形状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T1WI呈低信号、等信号改变,T2WI呈稍高信号改变,瘤内及瘤周可见大量血管流空影。术中可见肿瘤血供丰富,回流静脉聚集在表面,供血动脉位于深部和两侧。病理切片可见肿瘤由毛细血管及血窦组成。结论后颅窝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显著特征,术前可以明确诊断,采用正确的显微手术处理原则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曹维军  高芸  闫梅  赵立蜂 《当代医学》2009,15(9):99-101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血供特点及术前导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前对骨盆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导管栓塞,栓塞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对于血管造影显示供血丰富、并有多支动脉供血,行一次性给予选择性栓塞。栓塞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闭塞,染色消失,手术时肿瘤均全部切除。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切除率,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前栓塞供血动脉治疗骨盆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单发病灶的骨盆肿瘤动脉插管造影,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后24-72h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栓塞前血管造影显示多支动脉供血,栓塞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闭塞,肿瘤染色消失,手术时肿瘤均全部成功切除,无1例发生手术中死亡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栓塞可减少骨盆肿瘤手术中的出血,降低手术的危险性,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周政  刘俊  杨辉  安宁  刘海鹏  张可成 《重庆医学》2004,33(5):721-722
目的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对高血运脑膜瘤的疗效和临床意义.方法在术前3~9d,对98例高血运脑膜瘤行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和真丝线段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高血运脑膜瘤主要由脑膜中动脉、咽升动脉、枕动脉、颌内动脉及副脑膜动脉供血.栓塞后,42例肿瘤染色在影像学上完全消失,56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或部分消失.绝大部分患者均在栓塞后的3~9d进行了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全切除肿瘤64例,术中平均出血950ml;次全切除34例,术中平均出血1 500ml.结论最佳手术时机是栓塞后7~9d.高血运脑膜瘤的术前栓塞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颈动脉体瘤(CBT)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探讨DSA在CBT术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并分析11例(12个)CBT患者的临床资料和DSA表现.结果 11例CBT临床均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肿块呈椭圆形、圆形,质较硬,实性,边界清楚,无压痛,其中颈部闻及血管杂音2例;肿物可前后推动而不能上下移动.DSA显示所有患侧颈动脉分叉夹角增大,颈内外动脉移位;所有CBT肿瘤血供丰富,肿瘤染色明显,瘤体与血管的关系清晰,主要供血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DSA显示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内3个,9个瘤体呈偏心性生长并包绕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分叉.瘤体直径3.0~9.0 cm,平均约(4.5±1.5)cm.DSA显示右侧6例,左侧4例,双侧1例.肿瘤定性、定位以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与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 大多数CBT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误诊,但具有特殊的DSA表现.DSA能清晰显示瘤体与颈部血管关系,为外科手术或栓塞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DSA诊断CBT准确率10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盆肿瘤血供特点及术前导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术前对骨盆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导管栓塞.检塞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血管造影显示丰富、多支动脉供血,一次均成功给予选择性栓塞。栓塞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闭塞,染色消失,手术时肿瘤均全部切除。结论术前靶血管栓塞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增加肿瘤切除率,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  相似文献   

9.
骨盆肿瘤术前导管栓塞供血动脉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盆肿瘤血供特点及术前导管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术前对骨盆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导管栓塞 ,栓塞后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丰富、多支动脉供血 ,一次均成功给予选择性栓塞。栓塞后造影见肿瘤供血动脉闭塞 ,染色消失 ,病变区可见碘油沉积 ,手术时肿瘤均全部切除。结论 :术前靶血管栓塞能降低手术的危险性 ,增加肿瘤切除率 ,同时也减少术中失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和DSA对脊髓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术前行MRI及DSA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20例脊髓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结果 MRI及DSA检出血管畸形分别为:髓内血管畸形10例和4例;髓内外血管畸形7例和7例;髓外血管畸形3例和3例。结论 MRI可无创性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及定性诊断脊髓动静脉畸形,但DSA在明确AVM的供血动脉、瘘口部位、引流静脉、病变范围等优于MRI。因此术前MRI和DSA检查结合可明确脊髓AVM的类型,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若平  肖泉  庞刚  徐鹏 《广西医学》2015,(2):273-274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侧脑室脑膜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法和疗效。37例肿瘤位于侧脑室三角区,5例位于体部;12例采用顶枕叶皮质入路,25例采用颞顶枕入路,5例采用胼胝体前部入路;有5例术前行血管内介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均行CT或MRI检查,显示肿瘤完全切除,5例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患者,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均减少。术后发生同向偏盲8例,治疗后无明显改善;轻偏瘫7例,治疗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所有病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1~10年,目前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CT及MRI是诊断侧脑室脑膜瘤有效的方法。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能达到肿瘤全切,术前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可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对颅内血管网状细胞瘤诊断的帮助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前、术中注意事项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血管网状细胞瘤(全部位于幕下)患者,术前常规行CT血管造影,通过血管成像,明确供瘤动脉及引流静脉情况,以利于术中针对性切断供瘤动脉,减少术中大出血风险,以及帮助了解结节大小及方向,更助于完整切除结节,必要时术前行供血动脉栓塞。结果:3例供血丰富的血管网状细胞瘤行术前栓塞后再次行开颅切除。15例患者均完整切除血管网状细胞瘤,且未出现术中大出血情况,无一例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前CT血管成像有助于完整切除血管网状细胞瘤结节,同时减少术中大出血几率,降低手术风险,如必要时可行术前栓塞供血动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35例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对比MRI与DSA对残癌检出能力,评价MRI对残癌的检出的价值。方法选择35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共有残癌33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1-2个月行MRI检查,MRI检查后2-7天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方法包括MRI常规平扫,三维MR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及动态増择扫描.DSA作为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术前常规检查。结果 33例残癌病灶最大直径1.5-4.8cm,平均3.lcm,其中29例MRI与DSA诊断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7.8%(29/33),MRI发现残癌位于原发病灶边缘2例,DSA未发现。2例DSA发现残癌灶均位于肿瘤中心,可见到肿瘤血管及染色,而MRI未发现。结论 MRI是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了解残癌、侧支供血及随访检查的有效方法,对残癌的检出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超选择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 14例经CT和CTA诊断并为手术病理证实的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患者,术前全部行双侧颈内、外动脉血管造影.肿瘤均为颈外系统供血,术前使用300~510 μm多聚乙烯醇颗粒(PVA)及明胶海绵条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栓塞后1~3天行手术切除.结果 14例患者,其中颌内动脉分支供血9例,颌内动脉和咽升动脉分支供血5例.所有患者颈外动脉供血分支用Cobra导管超选择性栓塞,均获得成功.栓塞后,13例肿瘤染色完全消失,1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无临床并发症出现.结论 术前血管内超选择栓塞供血动脉是治疗鼻咽部纤维血管瘤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首次治疗前后教字减影血管造影的(DSA)影像表现及其治疗意叉。②方法动态观察对比分析58例原发性肝癌首次介入治疗前后肿瘤双血供(肿瘤供血动脉、门静脉)血管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变化。③结果30例肿瘤血管丰富,无明显动、静脉瘘,栓塞后,肿瘤供血血管变细或闭塞,血流变慢,瘤血管减少或消失,实质期肿瘤染色变淡或不显示,肿瘤缩小明显;10例出现肝动脉-静脉或门脉瘘,9例用明胶海绵或钢固栓塞瘿口后动、静脉分流减轻,动脉造影肿瘤染色较好,栓塞后碘油沉积良好;3例有肝外侧支;6例有门脉癌栓。④结论分析原发性肝癌首次介入治疗的DSA表现,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脑膜瘤术前动脉造影及治疗性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脑膜瘤术前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脑膜瘤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及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栓塞后手术切除.结果动脉造影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血供情况及供血动脉特征;栓塞后术中出血减少到(400±15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显示肿瘤的血供状况;术前栓塞能大大减少术中出血;若注意操作技巧.,栓塞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介入栓塞是一种微创性诊治各种肿瘤的非外科性手术疗法。肿瘤术前介入栓塞是对肿瘤病人在行外科手术之前 ,应用DSA血管造影术 ,进一步明确肿瘤诊断、血管解剖全貌、肿瘤供血情况 ,通过肿瘤供血动脉进行介入栓塞或化疗栓塞 ,使肿瘤组织坏死、瘤体缩小、降低外科手术难度、减少术中出血 ,提高手术切除率。我院对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8月入住的6 3例临床诊断明确的肿瘤患者 ,实施肿瘤术前介入栓塞治疗 ,效果显著 ,护理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 3例病人为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8月入住本院诊断明确的肿瘤患者 ,男 18…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评估脊柱肿瘤术前动脉栓塞的价值和作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将导管逐支选择地插入需栓塞的肿瘤动脉,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材料进行动脉栓塞。栓塞后24~48h进行手术。结果栓塞前肿瘤供血动脉数字血管减影术(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表现肿瘤染色与栓塞后再次造影肿瘤染色较之前减少75%以上。共栓塞肿瘤供血动脉32支。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结论栓塞肿瘤供血动脉,认真分析DSA的结果,尤其注意根髓大动脉,以免误栓出现并发症。把握好栓塞时间、栓塞适应证及栓塞的程度,以保证脊柱肿瘤术前栓塞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对五种(21例)不很常见的颅内多血管性肿瘤的IADSA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DSA能明确显示这些肿瘤的染色和供血动脉,且有利于介入性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结合CT表现,DSA的血管造影征象能对这些肿瘤作出正确诊断。听神经瘤应与位于CPA的脑膜瘤相鉴别;幕下染色性肿物应考虑各种转移瘤以及血管母细胞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体瘤的DSA诊断和术前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动脉体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影像特点和手术前栓塞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6年我院收治的23例手术前经导管栓塞的颈动脉体瘤患者的相关临床和影像资料,并与1954年至1995年收治的26例单纯手术切除的颈动脉体瘤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颈动脉体瘤的特征性DSA表现:瘤体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外动脉受推压移位夹角增大,瘤体血运丰富。术前栓塞安全、可行,与单纯手术组相比术中出血减少(P〈0.01),术程有所缩短,并发症减少,肿瘤一期切除。结论颈动脉体瘤的DSA表现特征明显,对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术前栓塞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