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是以腹痛、大便异常为主症的临床常见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中医学小肠腑在临床上也多见有腹泻、便秘、腹痛等症状群。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小肠动力异常等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机制。文章拟以中医小肠腑功能异常在肠道方面的体现,结合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小肠病理,以及中医药调理小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等来探讨小肠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病,其症状主要表现在腹痛、大便异常等。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胆囊收缩素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也有重要关联。文章通过概述胆囊收缩素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异常表达,以及中医药通过舒肝、健脾、温肾等恢复胆囊收缩素的正常水平来探讨中医药对肠易激综合征胆囊收缩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高敏性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脑肠肽的异常表达可通过影响内脏感觉、分泌和运动,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本文从5-羟色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血管活性肠肽、P 物质、生长抑素等脑肠肽入手,探讨脑肠肽与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为明确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科常见的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大便异常等,其中长期慢性应激等精神因素是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之一。胆腑是六腑之一又是奇恒之腑,其兼具参与情志和消化活动等功能。故从胆失决断、情志不宁,胆失和降、便泄异常等两方面,以探讨从胆腑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为中医学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分型中,肝郁脾虚是较常见的征候,痛泻要方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基础方。5-HT信号系统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肠道功能紊乱、内脏感觉异常等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从5-HT信号系统角度能很好地诠释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最新的罗马Ⅳ标准强调了神经胃肠病学和脑肠互动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以脑肠轴理论治疗肠易激的研究因此也受到广泛关注。西医认为脑肠互动异常与脑肠肽分泌紊乱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精神紧张等症状,中医上多把脑肠轴紊乱与肝郁脾虚型泄泻相关联。基于该机制研究肠易激的中西医疗法的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同时脑肠肽的多样性与肠易激其他发病机制如肠道菌群、肠道高敏感性也存在相关性,因而基于脑肠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仍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疾病,中医众多医家认为本病多与肝脾功能异常密切相关,随着"神经胃肠病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从脑-肠互动的角度来综合认识和理解肠易激综合征。本文以肝脾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对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及中医药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常常有肠道症状及情绪异常等表现,且容易复发,日常生活受到较大的干扰。本文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发现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较为明确,并且能够改善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但是针灸能否作为首选的非药物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及内脏感觉异常有关的一组胃肠功能紊乱综合征,发病率较高。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分3型,即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与便秘交替型,其中腹泻型(D-IBS)较常见。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又称为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IBS分腹泻型和便秘型,本篇讨论的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的症状群。其中腹痛和腹部不适是肠易激综合征最核心的临床症状。其突出特点是这些症状与排便有关。刘铁军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对肠易激综合征有独到的认识和治疗经验。他认为,肝脾同病是发生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病机,治疗常用疏肝健脾和温补脾肾两法,用药主张"忌刚用柔",避免辛温香燥之理气药伤肝体,劫肝液。且要调理情志。参见《刘铁军教授运用"肝脾同病"理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一文。  相似文献   

12.
<正>肠易激综合征~([1])是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部症状与排便习惯改变有明确的相关性,症状可持续或间歇发作,但各种检查未发现生化学和形态学异常。按照罗马Ⅳ诊断标准~([2]),根据粪便形状改变可以分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U),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最为多见。王国斌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现将其治疗IBS-D的经验介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症(IBS)是与肠道动力学异常及内脏感受异常有关的一组胃肠功能功能紊乱综合征,发病率高。临床上分为三型即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与便秘交替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多见,属于中医"泄泻"范畴,本病其标在肠,其本在脾,按照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脾虚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笔者近年来采取穴位埋线法配合隔姜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绍贤 《新中医》2000,32(11):3-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ne,IBS)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患,是一组包括与排便有关的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及便后不尽感,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群.有关学者认为其症候群为消化道、精神状态及肠腔因素三者相互作用所致.肠易激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①遗传因素,②环境刺激,③厌世心理.关于肠易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易激综合征是指一组排便异常,腹痛、腹胀,又缺少形态学生化学异常的症候群。是慢性、易反复的消化道常见病。我们自2004年3月~2007年2月,采用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改变的症候群,又称为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痉挛性结肠炎。IBS分腹泻型和便秘型,本篇讨论的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系以肠道运动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分便秘型、腹泻型及便秘腹泻交替型,一般认为主要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度敏感及情志异常有关。近年来,笔者用参芍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  相似文献   

18.
中医辨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原因及发病机理不甚明确的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性和大便性状异常、可持续存在或间隔发作,但又缺乏明显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可以解释的症候群,包括以往称之为粘液性肠炎、痉挛性肠炎、过敏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等,现统称为肠易激综合征.本病呈良性经过,但发病率高,病情迁延,患者深感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的药物相对较少,而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优势.笔者采用辨证施治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36例,并与同期25例肠易激综合征服用得舒特作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以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伴排便异常或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我国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腹泻型占大多数。刘启泉教授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病机为:脾虚湿盛、肝脾失调。刘启泉教授认为风药具风之清扬开泄之性,善走不守,其性轻灵,具有多重效应,可治多种疾病,并配伍风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疗效。风药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可以起到疏肝理脾、祛风除湿、升举清阳、调气引经、活血通络等作用,并列举相关风药的现代药理研究与刘启泉教授运用风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20.
敷脐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指一组有排便异常、腹痛、腹胀,又缺少形态学或生化学异常的症候群,是一种慢性、易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常见病.1997年~2001年,以敷脐散外敷神阙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