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Yang WF  Wang SZ 《癌症》2004,23(2):189-192
背景与目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DC)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参与抗肿瘤免疫。本研究通过检测人食管癌组织及其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细胞CD1a(特异性标志)、CD80、CD86(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探讨食管癌发生及其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8例食管癌病例(Ⅰ-Ⅱ期27例,Ⅲ-Ⅳ期31例;G1-237例,G321例;鳞癌49例,腺癌9例;有淋巴结癌转移者37例,无淋巴结癌转移者21例)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11例食管炎性组织、12例正常食管组织、31枚有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34枚无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中树突细胞CD1a及CD80、CD86的表达。结果:(1)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在食管癌组织中(6.18±1.47,5.37±1.13,37.35±7.42)明显低于正常食管组织(10.28±2.11,9.67±1.94,48.76±10.23)、食管炎性组织(11.89±2.65,10.46±1.79,51.55±10.60)及癌旁组织(11.79±2.41,10.49±1.89,9.78±12.31)中的表达(P<0.01);(2)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在食管癌患者有癌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中的表达(8.34±1.66,6.78±1.42,41.70±8.71)明显低于无癌转移的淋巴结中的表达(12.23±2.14,10.82±2.11,59.63±12.52)(P<0.01);(3)癌旁组织及食管炎性组织中树突细胞CD1a、CD80、CD86的表达与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2.
目前,针对抑制性受体或配体、PD-1/PD-L1及CTLA-4的靶向免疫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成果,然而仍有许多患者未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因此,有必要寻找新的靶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免疫治疗的应答率。淋巴细胞上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其ITIM结构域(T-cell immunoreceptor with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s,TIGIT)、CD226和CD112R等均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受体,与不同配体结合后传递抑制或激活信号,他们复杂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整合信号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对靶向TIGIT、CD226和CD112R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TIGIT、CD226、CD112R的生物学特性,抑制肿瘤或促进肿瘤的机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CD44、CD54生物特性与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多种糖蛋白、统称为细胞粘附分子。它们在肿瘤进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可能涉及到一种或多种不同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 ,如钙依赖粘连素、选择素、CD44、CD5 4等。本文重点探讨CD44、CD5 4的生物特性与肿瘤的关系。一、CD44、CD5 4生物特性 CD44、CD5 4虽然同属于细胞粘附分子 ,但它们各自有不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编码CD44分子的基因位于 11号染色体短臂[1] ,由至少 19个外显子组成 ,其中 9个外显子固定表达 ,其余外显子通过选择性剪…  相似文献   

4.
膜结合补体调节蛋白CD46、CD55和CD59在肿瘤细胞膜上表达或过表达,保护肿瘤细胞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成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途径之一.如何下调肿瘤细胞表面三者表达或抑制其功能以增强其对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的敏感性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5.
史艳侠  张晓实  刘冬耕  管忠震  姜文奇 《癌症》2004,23(Z1):1437-1442
背景及目的:目前认为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常伴随免疫抑制,CD8 CD28-Ts(Ts)细胞和CD3 CD56 NKT(NKT)是新鉴定的新型免疫抑制性调节细胞,在肿瘤的免疫抑制及免疫逃逸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它们在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的分布情况及其免疫抑制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分析两者在化疗前及化疗后B-NHL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及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它们在B-NHL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干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9例治疗前的B-NHL患者、经4~6周期化疗后完全缓解(CR)的18例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中NKT及Ts细胞的比例。结果:在79例治疗前B-NHL患者的外周血中,Ts细胞比例为(18.19±5.03)%,较正常对照组(11.20±3.49)%明显增高(P<0.01);NKT的比例为(6.08±3.29)%,亦较正常对照组的(3.52±1.56)%明显增高(P<0.01)。Ts在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期为(17.56±4.10)%、Ⅱ期为(18.05±5.64)%、Ⅲ期为(18.14±5.58)%、Ⅳ期为(18.95±4.64)%;在不同恶性程度的患者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度恶性为(17.81±5.24)%、中度恶性为(18.37±4.83)%、高度恶性为(18.31±5.93)%;在治疗前(18.64±4.55)%和CR后(19.42±4.95)%患者之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6.
肺癌组织CD44、CD71的检测及与病理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癌组织CD44、CD71的表达与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3例肺癌患者癌组织的CD44、CD71进行检测,并与其组织细胞学分类、分型,年龄,淋巴结转移等进行分析。结果CD44、CD71在低分化肿瘤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肿瘤细胞;肺肿瘤发生淋巴转移时,其CD44的表达明显增高,60岁以下患者CD71表达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上的患者。结论肺癌组织CD44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71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患者的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7.
黏附分子CD54、CD44V6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黏附分子CD5 4、CD44V 6在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肺癌组织中CD 5 4、CD44V 6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发生转移的肺癌组织中CD5 4、CD 44V 6阳性率分别达 5 2 .4% (11/ 2 1)、66.7% (14 / 2 1) ,且两者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P <0 .0 5 )。结论 CD5 4、CD44V 6与肺癌的转移密切相关 ,肺癌的转移是 1个涉及多种黏附分子参与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CD46、CD55、CD5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选取有详细性别、年龄、组织分化、病理分期、肿瘤部位、组织类型资料的组织芯片标本,包括121 例结肠癌和121 例癌旁结肠组织,均为2004年10月至2006年6 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胃肠外科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改良二步法分别检测CD46、CD55、CD59的表达情况。结果:CD46、CD55及CD59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 < 0.001)。 CD46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组织分化、TNM 病理分期、肿瘤位置、病理组织类型均无关(P > 0.05)。 CD55、CD59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无关(P > 0.05),而与组织分化、TNM 病理分期有关(P < 0.05)。 其表达强度阳性率中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 < 0.05)。 TNM 分期中Ⅲ、Ⅳ期患者肿瘤病理组织强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阳性表达率,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CD46、CD55及CD59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特别是CD55、CD59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病理分期相关,提示三者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脂多糖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前后CD44、CD24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rhGM-CSF及rhIL-4,培养的第6天,实验组加入脂多糖刺激24 h而对照组不加,于刺激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提取细胞总RNA,行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单个核细胞经GM-CSF及IL-4诱导6d后分化成为树突状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CD44及CD24。脂多糖刺激后树突状细胞的CD44及CD24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CD44增高更明显。结论:树突状细胞受脂多糖刺激后CD44及CD24表达显著增高,这有利于DC-T细胞簇的形成及抗原的递呈,从而导致DC免疫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黄文亭  冯一中  柴玉海  李峰  顾永平 《肿瘤》2006,26(5):465-468
目的:探讨TGF-β1、CD105、CD3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者在52例胰腺癌和10例非肿瘤性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TGF-β1在非肿瘤性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0.77%,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中,CD105、CD34标志的微血管密度(MVD)均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TGF-β1、CD105、CD34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呈正相关,且CD105与胰腺癌的病理分级有关。TGF-β1与CD105、TGF-β1与CD34在胰腺癌中均有协同表达,CD105在胰腺癌中的表达较CD34特异性高。此外,生存单因素分析TGF-β1、CD105、CD34均与胰腺癌的预后有关。结论:TGF-β1、CD105、CD34在胰腺癌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CD105较CD34能更准确的反映内皮细胞的增殖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脂多糖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前后CD44、CD24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rhGM-CSF及rhIL-4,培养的第6天,实验组加入脂多糖刺激24 h而对照组不加,于刺激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提取细胞总RNA,行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单个核细胞经GM-CSF及IL-4诱导6d后分化成为树突状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CD44及CD24。脂多糖刺激后树突状细胞的CD44及CD24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CD44增高更明显。结论:树突状细胞受脂多糖刺激后CD44及CD24表达显著增高,这有利于DC-T细胞簇的形成及抗原的递呈,从而导致DC免疫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D44+/CD24-细胞、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发生不同阶段中(乳腺良性增生、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原位癌、乳腺癌)分布规律,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方法检测45例正常乳腺组织、41例良性增生乳腺组织、39例不典型增生乳腺组织、51例乳腺原位癌组织、121例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CD24-细胞、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发生不同阶段中的数量和分布特点。[结果]CD44+/CD24-细胞存在于20.0%(9/45)的正常乳腺组织中,在29.3%(12/41)的乳腺良性增生组织、35.9%(14/39)的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43.1%(22/51)的乳腺原位癌组织、52.9%(64/121)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检测到CD44+/CD24-细胞,随着病变的进展,CD44+/CD24-细胞的数量也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此外,在33.3%(15/45)的正常乳腺组织中有CD44-/CD24+表达,43.9%(18/41)的乳腺良性增生组织、46.2%(18/39)的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68.6%(35/51)的乳腺原位癌组织、86.0%(104/121)的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检测到CD44-/CD24+细胞,且阳性细胞百分率随病变程度升高。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CD44+/CD24-的表达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但与病人年龄、月经状态、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病理分级、肿瘤大小、ER、PR及Her-2的表达无显著相关(P>0.05),CD44-/CD24+的表达率与乳腺癌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CD24-、CD44-/CD24+细胞在乳腺增生和癌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粘附因子CD44s、CD44v3、CD44v6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经根治性切除的乳腺癌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4s、CD44v3、CD44v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D44s、CD44v3、CD44v6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8.3%、75.0%、78.3%。CD44s、CD44v6的表达程度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块的大小密切相关(P〈0.05)。CD44v3与乳腺癌的转移、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三者与患者的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D44s和CD44v6蛋白表达与乳腺癌转移、侵袭明显相关,而CD44v3则与之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44V5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癌(P<0.01,而大肠癌患者CD44V6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大肠癌(P<0.05);两种肿瘤伴转移者CD44V5、CD44V6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  相似文献   

15.
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5、CD4表达和Apo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5、CD4表达规律和Apo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01例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5^ 、CD3^ /CD4^ 表达率和Apo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肿瘤转移状况和化疗对上述3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细胞CD25^ 和CD3^ /CD4^ 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P<0.05),Ap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化疗者的3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未化疗者(P<0.01,P<0.05和P<0.05);在未化疗患者中,有转移者和无转移者之间的CD25和CD3/CD4表达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转移者的Apo却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在化疗患者中,转移者的Apo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1),CD25^ 表达率低于无转移者(P<0.05),而D3^ /CD4^ 二者差异却无显著性(P>0.05)。结论:肺癌能抑制患者外周血细胞CD25^ 和CD3^ /CD4^ 细胞进一步降低,但却引起Apo明显升高。化疗可以提高肿瘤患者CD25^ 、CD3^ /CD4^ 和Apo的检出率,使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中COX-2、CD4及CD8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胃腺癌、22例腺上皮异型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胃组织中COX-2、CD4及CD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腺癌组织与腺上皮异型增生组织的COX-2表达高于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织与腺上皮异型增生组织的CD4、CD8表达低于正常胃上皮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中淋巴结转移者及分化较低者COX-2表达低(P<0.05);COX-2与CD4及CD8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COX-2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COX-2促进胃癌变过程可能与其抑制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OCT-4与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82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44、OCT-4的表达;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9例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133、CD44、OCT-4的表达。结果在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82中,CD133和CD 44的荧光信号为阳性表达,OCT-4的荧光信号为阴性表达。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D133和CD44表达与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组织中OCT-4为阴性表达。结论 CD133和CD44可能是小细胞肺癌肿瘤干细胞的标志物,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肝脏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16+56+细胞亚群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PBMC中CD3 、CD4 、CD8 、CDl6 56 细胞亚群变化研究其在肝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病患者PBMC中CD3 、CD4 、CD8 、CDl6 56广卜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肝病患者除重型肝炎CD3 下降外,其他急慢性肝病组CD3 稍有上升。重型肝炎、慢乙肝活动期和急性肝炎CD4 下降而慢乙肝静止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恶性肿瘤CD4 下降不明显,而代偿期肝硬化CD4 反而上升。除肝硬化CD8 下降外,其他肝病组则上升。肝病CD4 /CD8 变化与CD4 相类似。除重型肝炎和慢乙肝CDl6 56 变化不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急性肝炎、代偿期肝硬化和恶性肿瘤CDl6广卜56 下降。相关分析发现,肝病患者CDl6 56 与CD3 和CD4 /CD8 负相关,仅CD8 与急、慢性肝损伤指标有关。结论:PBMC中CD3 、CD4 、CD8 、CDl6 56 细胞亚群的检测在肝病的诊治应用意义有限,不宜仅单凭CD4 、CDl6 56 和CD4 /CD8 上升与否和CD8 下降与否来评判疾病和治疗效果,进一步结合其他亚群标志物可能更有利于疾病机制研制了解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定。  相似文献   

19.
Li GQ  Yin J  Wang XH  Sun BC  Yu Y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7):490-493
目的探讨CD80、CD86和CD137L基因联合表达对肿瘤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按接种变异瘤株不同,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A组(H22.Wt细胞)、B组(H22-neo细胞)、C组(H22-CD80/CD86^+细胞)、D组(H22.CD137L^+细胞)、E组(H22-CD80/CD86/CD137L^+细胞)5组,建立H22.BALB/C小鼠荷肝癌模型,A、B组为对照组。观察小鼠成瘤率、成瘤潜伏期、荷瘤鼠存活率及肿瘤增殖情况。通过复种试验观察转基因对H22变异株免疫原性和机体免疫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E组首次接种成瘤率仅有50.0%,显著低于其余4组(P〈0.01)。首次接种后,C组荷瘤鼠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有2只荷瘤鼠肿瘤完全消退。E组肿瘤生长所受抑制较C组更为明显,肿瘤峰值体积显著小于C组,且有3只荷瘤鼠肿瘤完全消退。其余3组荷瘤鼠未见肿瘤完全消退。与A、B、D组相比,C、E组荷瘤鼠生存率显著改善(P〈0.01),而C、E两组荷瘤鼠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种试验表明,C、E组荷瘤鼠再次成瘤率低于对照组,E组与C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3次接种后,E组成瘤率显著低于C组(P〈0.01)。E组中5只首次接种未成瘤的小鼠,于第21天重复接种H22-Wt细胞,小鼠100%排斥肿瘤,于第56天第3次接种H22/Wt细胞,小鼠仍然100%排斥肿瘤。结论CD80+CD86和CD137L单独或者联合表达均可显著降低野生型H22细胞株致瘤性,CD80、CD86和CD137L基因联合表达显著改善了野生型H22细胞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D15在胶质瘤的表达及分布特征,与目前公认的脑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作对照,并探讨两者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0例胶质瘤组织(高级别39例,低级别41例)CD15和CD133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处理软件计算CD15和CD133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CD15与CD133在高、低级别的胶质瘤均有表达。CD15及CD133阳性细胞数以及壁龛随胶质瘤病理级别增高而增多。在高、低级别胶质瘤中CD15+细胞与CD133+细胞I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432,P=0.001;z=-4.192,P=0.000);CD15+细胞与CD133+细胞IOD值呈显著正相关(r=0.535,P=0.000);CD133还表达于含有肥胖细胞成分的胶质瘤肥胖细胞中,并可见CD133+血管。结论CD15及CD133阳性细胞数以及壁龛随胶质瘤病理级别增高而增多。CD15及CD133表达成正相关关系。含有肥胖细胞成分的胶质瘤中大量肥胖细胞CD133阳性,与其不良临床预后相符。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