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己酮茶碱(洛米茶碱,1,lomifilline),化学名为7-(5-氧代己基)茶碱,是六十年发现的周围血管扩张药。它和小剂量双氢麦角汀配方制成的Cervilane,已作为抗脑衰老药于1986年在法国上市。其作用特点为:(1)1能改善双氢麦角汀在肠内的吸收,通过肠-肝循环使药物作用半衰期延长至3~4h;(2)1本身具脑血管扩张作用,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代谢;(3)提  相似文献   

2.
黄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设计合成一系列黄酮衍生物,并考察其抗炎活性。方法 采用Baker-Venkataraman反应合成单羟基取代的黄酮,进而经Williamson反应合成黄酮衍生物;以布洛芬为阳性对照药,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对5个目标化合物(1a、1c、1d、2a、2c)的抗炎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与结论 以2’,5’-二羟基苯乙酮或2’,4’-二羟基苯乙酮为原料,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及红外光谱确证。初步的药理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6-[2-(4-吗啉基)乙氧基]黄酮(1a)和2’-氟-7-(2-二甲氨基甲酰甲氧基)黄酮(2c)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3.
[化学名] 7-[2-羟基-3-[(2-羟乙基)甲胺基]丙基]茶碱烟酸盐本品是一种直接作用于小动脉平渭肌的外周血管扩张剂。它能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代谢。在药理实验中,本品能直接舒张小动脉:每耳60毫克的烟胺经丙茶碱能使离体兔耳灌  相似文献   

4.
滇黄芩中新黄酮成分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碧煌  刘永漋 《药学学报》1989,24(3):200-206
从唇形科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的根中分得八种黄酮类成分(Ⅰ~Ⅷ)。经理化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证明,Ⅰ和Ⅱ为新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2S)-2′,5,6′-三羟基-7-甲氧基双氢黄酮-2′-O-β-D-葡萄吡喃糖甙(Ⅰ)和(2 R,3 R)-2′,3,5,7-四羟基双氢黄酮(Ⅱ);其余六种为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5,7,8-三羟基双氢黄酮(Ⅲ)、(2S)-2′,5,6′,7-四羟基双氢黄酮(Ⅳ)、(2 R,3 R)-2′,3,5,6′,7-五羟基双氢黄酮(Ⅴ)、2′,5,6′,7-四羟基黄酮(Ⅵ)、去甲汉黄芩素(Ⅶ)和千层纸甲素(Ⅷ),此六种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强体灵(Fenethy]line),化学名为3,7-二羟基-1,3-二甲基7-[2-(1-甲基-2-苯乙基)氨基]乙基]-1H-嘌呤-2,6-酮或7-[2-(α-甲基-β-苯乙基氨基]乙基]茶碱,六十年代首先由德国汉堡大学合成。随后进行了一系列药理临床试验,证明强体灵具有很强的中枢兴奋作用及改善循环作用。与同类药物咖啡因、茶碱等相比,强体灵的应用范围广,毒性低,即使在大剂量使用时也不会引起  相似文献   

6.
染料木黄酮在雌雄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差异。方法制备♀、♂大鼠肝微粒体,确定染料木黄酮代谢的酶动力学条件,分别用CYP1A2抗体和选择性CYP1A2抑制剂呋喃茶碱与大鼠肝微粒体和染料木黄酮共同温孵,测定染料木黄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速率,评价♀、♂大鼠CYP1A2的相对百分比活性。结果在CYP1A2抗体浓度为1∶400,孵育时间为30 m in条件下,♂大鼠肝微粒体代谢染料木黄酮的相对代谢率为(20.95±2.13)%,♀动物为(13.73±1.26)%。在选择性CYP1A2抑制剂呋喃茶碱浓度为3.125μmol.L-1,孵育时间为30 m in条件下,♂动物为(58.02±3.35)%,而♀大鼠肝微粒体代谢染料木黄酮的相对代谢率为(43.82±2.65)%,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染料木黄酮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较♀大鼠快,提示♂大鼠肝微粒体CYP1A2酶活性高于♀大鼠。  相似文献   

7.
穿心莲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u C  Wang ZT 《药学学报》2011,46(3):317-321
为研究常用中药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根的化学成分,运用各种色谱方法从安徽临泉产穿心莲根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8个化合物,其中20个黄酮:5,5'-二羟基-7,8,2'-三甲氧基黄酮(1)、5-羟基-7,8,2',6'-四甲氧基黄酮(2)、5,3'-dihydroxy-7,8,4',-trimethoxyflavone(3)、2'-羟基-5,7,8-三甲氧基黄酮(4)、5-羟基-7,8,2',3',4'-五甲氧基黄酮(6)、wightin(7)、5,2',6'-trihydroxy-7-methoxyflavone 2'-O-β-D-glucopyranoside(8)、5,7,8,2'-四甲氧基黄酮(10)、5-羟基-7,8-二甲氧基二氢黄酮(11)、5-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2)、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13)、5-羟基-7,8,2',5'-四甲氧基黄酮(14)、5-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15)、5-羟基-7,8,2'-三甲氧基黄酮(16)、5,4'-二羟基-7,8,2',3'-四甲氧基黄酮(17)、二氢黄芩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小剂量茶碱对原始T淋巴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新生儿脐血原始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将茶碱(10mg·L-1)加入植物血凝素(PHA,200mg·L-1)刺激下的新生儿脐带血原始T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共培养3 d,流式细胞仪检测原始T淋巴细胞分化为Th1和Th2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4(IL-4)、白介素-5(1L-5)和干扰素-γ(IFN-γ)浓度。结果:茶碱显著促进原始T淋巴细胞向Th1细胞分化(P<0.05),但对Th2细胞分化没有显著影响,Th1/Th2比例增加(P<0.05);茶碱可使IL-4和IL-5的生成量显著降低,IFN-γ的生成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茶碱可调节原始T淋巴细胞分化并可能由此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白杨素衍生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及与DNA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尊听  陈莉莉 《药学学报》2007,42(5):492-496
以白杨素为先导化合物经羟甲基化反应合成中间体5,7-二羟基-6,8-二羟甲基黄酮(1),进而合成了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甲基)黄酮(2),5,7-二羟基-6,8-二(乙氧基甲基)黄酮(3),5,7-二羟基-6,8-二(丁氧基甲基)黄酮(4),5,7-二羟基-6,8-二(戊氧基甲基)黄酮(5)和5-羟基-7-甲氧基-6,8-二(乙氧基甲基)黄酮(6);采用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1~6进行了表征,同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6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利用荧光法分别对1~4与CT-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Stern-Volmer方程,它们对EB-DNA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分别为kq1=9.71×103 L·mol-1kq2=2.25×104L·mol-1kq3=1.03×104L·mol-1kq4=7.96×103 L·mol-1。1~4与白杨素相比,对DNA更具亲和力,为开发更有效的黄酮类化合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寻找研究无镇静作用的H_1受体拮抗药在制药工业已获成效,已有几个无镇静作用的H_1受体抗组胺药用于临床,其余尚在研究中,其中包括cetirizine,为一羟嗪的人体代谢物。是一个作用强而持久,且具选择性的抗H_1受体特性,而无镇静副作用的新的抗过敏药。合成 1-(4-氯二苯甲基)哌嗪(Ⅰ)与2-(2-氯乙氧基)醋酸甲酯(Ⅱ)经加碳酸钠在二甲苯中回流缩合,生成2-〔2-〔4-(4-氯二苯甲基)-1-哌嗪基〕乙氧基〕醋酸甲酯(Ⅲ),然后Ⅲ在乙醇内回流,经氢氧化钾水解而得  相似文献   

11.
黄酮类化合物库伦滴定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礼燊  刘爱茹 《药学学报》1981,16(2):132-138
本文报告用溴库伦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大豆甙元(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7-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hydroxyl-4′-methoxy isoflavone)、7-羟基黄酮(7-hydroxylflavone)、5,7-二羟基黄酮(5,7-dihydroxyl flavone)、7,4′-二羟黄酮(7、4′-dihydroxyl flavone)、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橙皮素(hesperetin)、木犀草素(luteolin)等溴化反应条件,并指出了黄酮化合物的溴化反应电子致(n值)与黄酮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滴定条件间的关系,为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提供了一个比较快速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苯乙腈经溴化、傅-克反应得到二苯基乙腈(2)。2经与环氧乙烷反应,以36%溴化氢冰醋酸溶液开环得4-溴-2,2-二苯基丁酸(4)。后者的酰氯与二甲胺反应,续与4-对氯苯基-4-羟基哌啶(7)缩合以及成盐,得盐酸洛哌丁胺。收率58%(以7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前列腺癌显像剂~(18)F-8-乙氧基-2-(4-氟苯基)-3-硝基-2H-色烯的前体8-乙氧基-2-(4-N,N,N-三甲基氨基苯基)-3-硝基-2H-色烯季胺三氟甲磺酸盐;用前体和放射性核素~(18)F合成~(18)F-8-乙氧基-2-(4-氟苯基)-3-硝基-2H-色烯。方法以2-羟基-1-乙氧基-3-醛基苯为起始原料,经烯化、环化、磺化、成盐反应得到标记前体8-乙氧基-2-(4-N,N,N-三甲基氨基苯基)-3-硝基-2H-色烯季胺三氟甲磺酸盐;然后与放射性核素~(18)F经亲核氟代反应,得到~(18)F-8-乙氧基-2-(4-氟苯基)-3-硝基-2H-色烯。标记前体8-乙氧基-2-(4-N,N,N-三甲基氨基苯基)-3-硝基-2H-色烯季胺三氟甲磺酸盐及各步反应中间体的结构均经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证。结果与结论成功合成前列腺癌诊断显影剂~(18)F-8-乙氧基-2-(4-氟苯基)-3-硝基-2H-色烯,标记率为(25.8±2.6)%(n=5,未经衰减校正),TLC测定其放化纯度(RCP)为97.5%,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控制西地那非产品质量,分别合成了可能存在的3个有关物质——5-[2-乙氧基-5-(4-甲基哌嗪-1-磺酰基)苯基]-1-甲基-3-(2-甲基丙基)-1,6-二氢吡唑并[4,3-d]嘧啶-7-酮、4-乙氧基-3-(1-甲基-7-氧代-3-丙基-6,7-二氢-1H-吡唑并[4,3-d]嘧啶-5-基)苯磺酸和1-[4-乙氧基-3-[5-(6,7-二氢-1-甲基-7-氧代-3-丙基-1H-吡唑并[4,3-d]嘧啶)]-苯磺酰基]-4-甲基哌嗪-4-氧化物,并经MS、1H NMR、13C NMR等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制备茶碱FPIA试剂盒中荧光素标记抗原,作者设计合成了其重要中间体7-(4′-氨基丁基)-茶碱。后者是经茶碱钠与N-(4′-溴丁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缩合,再经肼解后得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成8-溴乙氧基大黄酸,探讨8-溴乙氧基大黄酸对肝癌Hep G2.2.15细胞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 Ag)和e抗原(HBe Ag)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以大黄酸为结构基础,化学全合成8-溴乙氧基大黄酸,采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及碳谱(~(13)C-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MTT法测定8-溴乙氧基大黄酸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ELISA检测Hep G2.2.15细胞分泌的HBs Ag和HBe Ag;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乙肝病毒X基因(HBx)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IR、~1H-NMR和13C-NMR的结果确证合成产物为8-溴乙氧基大黄酸,合成产物和大黄酸对Hep G2.2.15细胞具有较好的抑制细胞生长的作用,作用72 h后IC_(50)分别为14.29 mg·L~(-1)和11.59mg·L~(-1)。采用无细胞毒剂量的8-溴乙氧基大黄酸处理细胞后,对细胞分泌的HBs Ag和HBe Ag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呈现剂量依赖性,且合成产物的抑制效果优于大黄酸;8-溴乙氧基大黄酸可降低HBx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阻碍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但不影响细胞周期。结论本研究合成的8-溴乙氧基大黄酸显示了比大黄酸更为优越的抑制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作用的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HBx蛋白表达、减少钙离子浓度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祛痛的试制     
<正> 祛痛(Tramadol)为强效镇痛药并有镇咳、抗炎作用,化学名称为(±)-反-1-间甲氧苯基)-2-(二甲胺甲基)-环已醇盐酸盐,化学结构式为:Frankus等将1-(间甲氧苯基)-2(二甲胺甲基)-环  相似文献   

18.
本品为捷克布拉格药学及生物化学研究所开发的新药。化学名为5-[2-(N,N-二甲基氨基)乙氧基]-7-氧代-7H-苯并[c]芴盐酸盐。代号为VUFB-13468。合成二苯基酮(Ⅰ)与丁二酸二乙酯(Ⅱ)经Stoobe缩合生成2-(二苯基亚甲基)丁二酸(Ⅲ),Ⅲ在硫酸作用下生成3-苯基-1-氧代茚-2-基乙酸(Ⅳ)。Ⅳ与乙酐反应环合成5-乙酰氧基-7-氧代-7H-苯并[c]芴(Ⅴ)。  相似文献   

19.
人葡糖醛酸基转移酶(UGT)同工酶在黄酮类化合物Ⅱ相代谢反应中呈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酮类化合物Ⅱ相代谢中UGT的研究情况,包括各同工酶间的底物差异,结构-代谢活性关系,基因多态性的影响以及黄酮对UGT调控的研究。结果表明,人UGT1A1,1A3,1A8,1A9,1A10和2B15主要参与了广泛黄酮类化合物的葡醛酸结合反应,而UGT1A5,1A7和2B7对黄酮代谢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明,UGT的基因多态性、结构-代谢关系、调控机制为生物黄酮的合理利用以及此类化合物的合理药物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硝基苯酚(2)与4-(2-氯乙基)吗啉盐酸盐(3)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得到4-[2-(4-硝基苯氧基)乙基]吗啉(4),4经10%钯炭氢化还原得到4-[2-(4-吗啉基)乙氧基]苯胺(5)。5经2步环化反应得到7-[2-(4-吗啉基)乙氧基]-2-(4-硝基苯基)咪唑并[2,1-b][1,3]苯并噻唑(8)。8经铁粉和氯化铵还原得到4-[7-[2-(4-吗啉基)乙氧基]咪唑并[2,1-b][1,3]-苯并噻唑-2-基]苯胺(9)。另以3-氨基-5-叔丁基异?唑(10)和氯甲酸苯酯反应得苯基(5-叔丁基异?唑-3-基)氨基甲酸酯(11)。用9与11反应得到奎扎替尼(1),终产物纯度为99.17%,总收率为55%(以2计)。该方法所使用起始原料2价廉易得,且3的用量大大降低,反应条件相对温和,后处理操作简便,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