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丹参酮A(Tashinone A)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中提取出的脂溶性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扩张血管及保护心肌等功效。近期的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方法观察到其磺化后的水溶性钠盐丹参酮-A磺酸钠(TSN)对心肌的L-型钙通道具有阻滞作用,但其在整体条件下对心肌电生理作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2003~2004年,我们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观察了整体条件下TSN对家兔右室MAP和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旨在探讨其在整体条件下的心脏电生理作用特点及潜在的抗心律失常机制。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及分组选择健康家…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是丹参的有效活性成分,其中丹参酮ⅡA为丹参酮中含量最高的活性成分,参与机体多种生物化学反应而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舒张冠状动脉、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抗心肌肥厚等作用.由于其显著的心血管活性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对丹参酮ⅡA的心血管作用及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丹参酮ⅡA对肥厚心肌细胞核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方法 利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用AngⅡ刺激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肥大心肌细胞核因子 (NF κB)表达的影响。  结果 与正常细胞相比 ,AngⅡ组细胞直径明显增加 ,细胞核NF κB呈强表达。加入丹参酮ⅡA干预后 ,心肌细胞直径明显减小 ,NF κB表达减弱 (P <0 0 1)。  结论 丹参酮ⅡA具有保护心肌 ,防止心肌肥厚作用 ,其抑制心肌细胞肥厚的机制可能与抑制NF 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丹参酮ⅡA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N)对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转导的影响,探讨TSN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胰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取新生SD大鼠CF,应用5ng/ml TG即1刺激及不同浓度(10^-6、10^-5、10^-4mol/L)TSN预处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纤维连接蛋白(FN)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FN和Smads蛋白表达。结果:TGF^-在一定范围内以时间依赖方式诱导FN及Smads表达,刺激终末FN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增加1.3倍和1.8倍(P〈0.01,P〈0.01),磷酸化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量增加3.9倍(P〈0.01)。TSN预处理可下调FN和p-Smad2/3表达,而且效应呈剂量依赖性。10~mol/L TSN预处理对FN和p-Smad2/3表达几无影响(P〉O.05,P〉0.05);1015和1014mol/LTSN预处理后,FN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32.7%、42.9%(P〈0.05,P〈0.01),FN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45.8%、57.1%(P〈0.01,P〈0.01),p-Smad2/3蛋白表达量分别下降40.5%、55.4%(P〈0.05,P〈0.01)。结论:TSN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GFβ1诱导的Smad2/3磷酸化,阻断CF内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对肥厚心肌L-型钙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心肌肥厚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高危因素。丹参酮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地拮抗心肌肥厚的发生,但是对于其能否改变肥厚心肌上存在的电生理异常尚不清楚。方法本实验拟通过膜片钳和胞内钙测定技术,观察比较丹参酮和卡托普利对“一肾一夹”手术导致的肥厚心肌细胞膜上动作电位时间、L型钙通道电流和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来阐明丹参酮预防心脏肥厚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电生理基础。结果丹参酮可以显著的缩短肥厚心肌细胞中存在的动作电位时间延长(P<0.001)、降低膜电容和ICa,L峰值幅度(P<0.001),但不影响ICa,L密度,并能够显著减少胞内钙离子浓度。结论丹参酮能够在抗心肌肥厚的同时通过减少钙内流、缩短动作电位时间,起到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丹参酮对肥厚心肌L-型钙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心肌肥厚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高危因素.丹参酮已被证实能够有效地拮抗心肌肥厚的发生,但是对于其能否改变肥厚心肌上存在的电生理异常尚不清楚.方法本实验拟通过膜片钳和胞内钙测定技术,观察比较丹参酮和卡托普利对"一肾一夹"手术导致的肥厚心肌细胞膜上动作电位时间、L-型钙通道电流和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来阐明丹参酮预防心脏肥厚发生心律失常可能的电生理基础.结果丹参酮可以显著的缩短肥厚心肌细胞中存在的动作电位时间延长(P<0.001)、降低膜电容和ICa,L峰值幅度(P<0.001),但不影响ICa,L密度,并能够显著减少胞内钙离子浓度.结论丹参酮能够在抗心肌肥厚的同时通过减少钙内流、缩短动作电位时间,起到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GS Rg1)和丹参酮ⅡA(TSNⅡA)配伍组合对老龄大鼠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老龄雌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GS Rg1组、TSNⅡA组和GS Rg1+TSNⅡA组,每组12只连续灌胃4 w,处死后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值、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老龄对照组比较,GS Rg1可提高SOD活性、GSH-Px值(P<0.05),TSNⅡA可提高SOD活性(P<0.05)、GSH-Px值(P<0.01),两药单用均可降低MDA含量(P<0.05);两者配伍均可提高SOD活性及GSH-Px值(P<0.01)、降低MDA含量(P<0.01),与单独用药相比,联合用药效果显著(P<0.05)。结论 GS Rg1与TSNⅡA单用或配伍均对老龄大鼠具有抗氧化作用,且联合用药效果更加明显,其抗氧化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SOD酶活性、GSH-Px值及降低MDA实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病人血液流变学影响,探讨该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以51例冠心病病人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治疗组)并与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肝素(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病人经治疗后血黏度明显降低,体外形成的血栓长度明显缩短,血栓的湿重和干重减轻;凝血指标也有明显改善。结论静脉输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可使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丹参酮ⅡA后处理组(c组),每组8只。A组: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只穿线,不结扎左冠状动脉;B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40min,再灌注120min;C组:后处理组,结扎左冠状动脉40min,再灌注120min,再灌注前3min和再灌注后2min内静脉注入丹参酮ⅡA。缺血再灌注160min时,经颈总动脉插管抽取动脉血约2ml,离心取血清,测定血清中CK、LDH、MDA和SOD含量。采用TUNEL法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B组相比,c组CK和LDH明显降低,凋亡指数亦明显降低;C组SOD活性明显高于B组,MDA含量明显低于B组;c组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构得到较大改善。结论丹参酮ⅡA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骅  张民  徐鹏  苏仁意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019-1020
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其根入药,人心肝二经,中医认为丹参具有“行气、益气、活血、养血”之功。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 ⅡA suffonate,STS)是从丹参中分离出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后经磺化得到的水溶性物质。化学成份主要有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an ⅡA),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酮甲脂,异隐丹参酮以及丹参新酮等。  相似文献   

11.
STS对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及p-ERK1/2、MKP-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p-ERK1/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Western blot法测定p—ERK1/2、MKP-1表达。结果STS能显著降低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蛋白含量、蛋白合成速率的匕升;对p—ERK1/2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同时上调MKP-1表达。结论STS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凸肌肥厚,其机制与上调MKP-1表达,降低p-ERK1/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大脑中动脉梗死组(NS+MCAO组)、丹参酮ⅡA预处理组、假手术组和空白组。采用ZeaLonga线栓法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观察各组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胶质细胞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ⅡA预处理能减轻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的神经损伤,丹参酮ⅡA预处理组GFAP表达程度较NS+MCAO组高(P〈0.05)。结论丹参酮ⅡA预处理能够促进缺血后星型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时,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丹参酮ⅡA(TSN)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探讨TS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法、免疫组织化学法,首先分别检测不同浓度(10-8~10-6 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1、6、24 h)的AngⅡ对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产生NO及其eNOS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然后比较在10-6mol/L的AngⅡ作用的不同点(0 h点为A组、6 h点为B组)加入不同浓度(10、50 mg/L)TSN,分别检测作用1、6、24 h后内皮细胞的NO生成和eNOS的蛋白质表达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像系统检测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水平的变化.结果 (1)随着AngⅡ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NO的产生及eNOS的表达呈顺序下降(P<0.01),表现出剂量、时间依赖性的负性作用.(2)TSN可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分泌NO及eNOS表达的负性作用(P<0.01),但尚不能恢复到空白对照组水平(P<0.05);此作用与TSN的浓度无明显关系(P>0.05).在TSN作用1、6 h,A组的抑制效应明显强于B组(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至24 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AngⅡ可引起主动脉内皮细胞[Ca2+]i显著升高(P<0.01),TSN可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Ca2+]i升高(P<0.05).结论 TSN可抑制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以及细胞eNOS蛋白质表达的负性作用,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下时,不同浓度和不同作用时间的丹参酮ⅡA(TSN)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及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探讨TSN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硝酸还原法、免疫组织化学法,首先分别检测不同浓度(10-8~10-6mol/L)和不同作用时间(1、6、24h)的AngⅡ对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产生NO及其eNOS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然后比较在10-6mol/L的AngⅡ作用的不同点(0h点为A组、6h点为B组)加入不同浓度(10、50mg/L)TSN,分别检测作用1、6、24h后内皮细胞的NO生成和eNOS的蛋白质表达变化。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像系统检测内皮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水平的变化。结果(1)随着AngⅡ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NO的产生及eNOS的表达呈顺序下降(P<0·01),表现出剂量、时间依赖性的负性作用。(2)TSN可抑制AngⅡ对内皮细胞分泌NO及eNOS表达的负性作用(P<0·01),但尚不能恢复到空白对照组水平(P<0·05);此作用与TSN的浓度无明显关系(P>0·05)。在TSN作用1、6h,A组的抑制效应明显强于B组(P<0·05);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至24h,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AngⅡ可引起主动脉内皮细胞[Ca2 ]i显著升高(P<0·01),TSN可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内皮细胞[Ca2 ]i升高(P<0·05)。结论TSN可抑制Ang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NO以及细胞eNOS蛋白质表达的负性作用,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和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20 mg·kg~(-1)·d~(-1))、中剂量(10 mg·kg~(-1)·d~(-1))、低剂量组(5 m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3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7 d,末次给药2 h后,除假手术组外均进行心肌缺血的造模,记录各组大鼠的心律失常评分、T波变化及心肌组织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BAP)及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5组实验大鼠的IMA、H-FABP、Bcl-2 OD值、Bax OD值、Bcl-2/Bax值差异均显著(P<0.05);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丹参酮ⅡA中剂量组的IMA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H-FABP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丹参酮ⅡA中剂量组、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Bcl-2 OD值、Bax OD值、Bcl-2/Bax值均显著高于或低于模型组。5组实验大鼠的心律失常评分、缺血再灌注T波变化幅度差异显著(P<0.05);模型组大鼠的心律失常评分[(4.28±1.06)分],显著低于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和丹参酮ⅡA中剂量组(P<0.05);模型组缺血再灌注T波变化幅度(0.447±0.027)mv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丹参酮ⅡA高剂量组、丹参酮ⅡA中剂量组和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P<0.05)。结论丹参酮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组织和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MA、Bax蛋白升高、H-FBAP及Bcl-2蛋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抗肿瘤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KLE细胞株分组,丹参酮组常规细胞培养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顺铂组加入60μg/mL顺铂,阴性对照组进行常规细胞培养。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中性红法以酶联免疫检测仪检测12、24、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24、48 h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结果低浓度(<50μg/mL)丹参酮ⅡA对KLE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当浓度达到100μg/mL以上时,则能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细胞明显被阻止于G0~G1期,而G2期细胞明显减少;其各种影响效应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强趋势。结论丹参酮ⅡA在体外对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别暴露于AngⅡ(10-6mol/L)、TSN(10-6mol/L、AngⅡ(10-6mol/L)+TSN(10-5 mol/L)36 h,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心肌细胞直径和3H亮氨酸掺入率.结果TSN可抑制AngⅡ所诱导的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心肌细胞直径和3H亮氨酸掺入率的显著增高.结论TSN可抑制AngⅡ所诱导的心肌细胞的凋亡和肥大.  相似文献   

18.
丹参酮ⅡA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心肌肥大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俊  李树生 《高血压杂志》2005,13(8):488-491
目的 在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基础上,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盐(ST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以探讨STS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依赖的信号通路心肌肥大中的作用。方法 以培养的原代心肌细胞为模型,用AngⅡ刺激细胞外Ca^2+内流,丹参酮ⅡA及钙离子拮抗剂维拉帕米(Ver)进行干预。检测心肌细胞[Ca^2+]i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江。[^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作为心肌细胞肥大的指标。结果 AngⅡ刺激组[Ca^2+]i水平及蛋白核酸合成速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STS能有效地降低南AngⅡ刺激引起的[Ca^2+]i增高(P〈0.01VSAng1组)。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蛋白质合成速率的增加(P〈0.01 VS AngⅡ组)。AngⅡ刺激组CaN、PKC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STS及Ver抑制AngⅡ介导的心肌细胞CaN、PKC活性的增高。结论 CaN通路在AngⅡ刺激的心肌细胞肥大中起重要作用;STS具有Ca^2+阻滞剂的特点,能有效地降低由AngⅡ刺激引起的[Ca^2+]i增高,导致CaN活性降低阻滞心肌肥大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对主动脉内皮细胞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株并分为三组:血管紧张素Ⅱ(100 nmol/L)组、血管紧张素Ⅱ(100 nmol/L)+丹参酮ⅡA(1 μmmol/L)组及对照组,共培养10 min、1 h及2 h后分别收集细胞,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OX-2 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COX-2、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p38MAPK(p-p38MAPK)、核因子κB(NF-κB)及磷酸化NF-κB(p-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下,内皮细胞内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且p-p38MAPK和p-NF-κB水平也同步提高(P<0.01)。加用丹参酮ⅡA处理后,内皮细胞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p-p38MAPK和p-NF-κB水平也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 丹参酮ⅡA明显抑制主动脉内皮细胞COX-2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NF-κB的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组织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26只家兔随机分成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酮ⅡA磺酸钠组(DS-201)和硒 DS-201组。分别检测血浆CK、LDH含量和心肌组织的SOD、GSH-Px活力、MDA含量。结果DS-201组、硒 DS-201组血浆中CK、LDH含量和心肌组织MDA含量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硒 DS-201组与DS-201组相比。血浆CK、LDH含量和心肌组织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DS-201组、硒 DS-201组心肌组织匀浆中T-SOD活力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但硒 DS-201组与DS-201组相比,心肌组织匀浆中T-SOD活力没有显著性差异。DS-201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心肌组织中GSH-Px活力无显著性差异。但硒 DS-201组心肌组织中GSH-Px活力与缺血再灌注组(P<0.01)、DS-201组(P<0.01)及假手术组(P<0.05)相比,均显著升高。结论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优于丹参酮ⅡA磺酸钠。其作用机制与提高SOD、GSH-Px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