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艳君 《中国保健》2009,(19):819-82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78例宫颈癌患者(Ⅰb2~Ⅱb期)经股动脉插管、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PFM),化疗后2—3w74例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术。对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回顾性分析。结果:宫颈癌术前化疗有效率85.9%,其中Ib2期84.6%、Ⅱa期85.3%、Ⅱb期83.8%;术后Ⅰb2期宫颈残留癌率53.8%、盆腔淋巴结转移率3.8%,Ⅱa期宫颈残留癌率88.2%、盆腔淋巴结转移率5.9%,Ⅱb期宫颈残留癌率100.0%、盆腔淋巴结转移率22.2%。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提高Ⅰb~Ⅱb期宫颈癌的手术切除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Ⅱ期的临床运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探讨介入化疗方案在宫颈癌Ⅱ期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04年8月至2008年2月解放军452医院妇产科诊断为宫颈癌Ⅱ期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4例符合介入治疗纳入标准(介入化疗组),行超选插管化疗栓塞,2~3周后,根据疗效,行宫颈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6例不符合介入治疗标准患者(单纯手术组)行宫颈癌子宫广泛切除术。分析两组手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学报告等临床资料,并评估疗效。结果14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介入化疗组)中,13例有效,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无效,行放射治疗。介入化疗组较单纯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少。介入放疗组病理报告提示,肿瘤坏死、变性,瘤体组织中有炎性细胞浸润,周围脉管系统内未见癌栓形成。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是宫颈癌Ⅱ期新辅助化疗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尹彩云 《现代保健》2014,(19):130-132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5例宫颈癌患者根据个人治疗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仅采用单纯宫颈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38例)在宫颈癌根治术前予以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新辅助化疗治疗,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术后病理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体力状况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明显高于对照组(70.3%)(P〈0.05);观察组阴道边缘、淋巴结转移、宫旁侵犯及血管浸润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体力状况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用于宫颈癌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各项临床及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动脉栓塞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毒性及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52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两组,观察组(22例)为动脉栓塞新辅助化疗,对照组(30例)为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其术后宫旁浸润、宫颈管浸润,阴道切缘阳性率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23%,71.02%,对照组3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9.17%,48.74%,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动脉栓塞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缩小巨块型宫颈癌局部病灶以提高手术率,亦不增加化疗或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吕晓娟  陈鲁  俞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1):1489-1492
目的研究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术中常规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手术治疗IBI-IIA2期宫颈鳞癌患者24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两组,A组120例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同时予以肠系膜下动脉(IMA)以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B组为进行宫颈癌根治术中若探查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加做IMA以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盆腔、髂总、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盆腔、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住院时间及盆腔感染率高于B组(P〈0.01),A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B组(8.3%VS2.5%,P〈0.05)。结论早期宫颈浸润癌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常规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可发现较多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对术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且增加手术并发症及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ⅠB2~ⅡB期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7年间ⅠB2~ⅡB期宫颈癌而行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其中50例在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1~2疗程(A组),50例在手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B组).比较2组的化疗疗效及手术疗效.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0%,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分期:A组与B组之间的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及宫旁脉管癌栓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宫颈癌临床分期,显著提高宫颈癌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聂惠龙  郭天棋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02-2104
目的:比较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法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进行新辅助化疗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78例,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静脉全身化疗者41例(静脉组),经子宫动脉插管化疗者37例(动脉组)。结果:静脉组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总有效率为85%(35/41),动脉组为92%(34/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b期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旁浸润率两组比较动脉组发生率低于静脉组(P=0.03)。结论:两种途径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和手术难度相当,子宫动脉介入化疗对改善宫旁浸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王军梅  程永玮  蔡丽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083-5085,509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Ⅰ b~Ⅲb期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Ⅰ b~Ⅲb期宫颈癌患者,36例新辅助化疗,其中24例采用静脉化疗,12例采用动脉化疗;32例直接手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患者术中出血量、宫旁浸润宰、阴道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及并发症的差异.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新辅助化疗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NACT组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6例,总有效率达86.1%;Ⅰ b~ Ⅱb期的有效率(87.1%)明显高于Ⅲa-Ⅲb期(60%);术中出血量NACT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NACT组淋巴结转移率(36.1%)低于对照组(5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宫旁浸润率分别为2.7%和15.6%,经精确概率法计算,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T组与对照组的1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16%和80.02%,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05%和9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术后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武汉市都市妇产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IB2~IIB期的宫颈癌根治术前静脉化疗的患者45例(静脉化疗组)及直接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45例(未化疗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化疗毒副反应、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宫颈深肌层浸润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率、阴道切缘的阳性率.结果 静脉化疗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显著短于未化疗组(t值分别为4.34、5.45,均P<0.05).静脉化疗组患者中胃肠道反应3例,骨髓抑制2例,肝肾功能损伤2例,其他副反应3例(脱发或口腔溃疡等),程度均较轻,经过对症治疗后均好转,未对后续化疗及手术治疗造成影响.静脉化疗组较未化疗组相比宫颈深肌层浸润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癌栓率均明显降低(χ2值分别为5.12、4.90、4.87,均P<0.05),两组患者阴道切缘的阳性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26,P>0.05).静脉化疗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为93.3%(42/45),显著高于未化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75.6%(34/45),χ2=12.25,P<0.05.静脉化疗组术后1年总生存率为97.8%(44/45),显著高于未化疗组1年无瘤生存率84.4%(38/45),χ2=8.93,P<0.05.结论 将新辅助化疗应用于宫颈癌治疗过程中可减少化疗毒副反应,降低转移与浸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对复发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在我院接受宫颈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即无淋巴结转移组(对照组,n=42),1枚淋巴结转移组(A组,n=51),≥2枚淋巴结转移组(B组,n=44),术后对患者进行5年的随访,观察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结果表明A、B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B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均高于A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均高于A、B两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高于B两组患者(P0.05)。结论: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复发及生存率有密切关系,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多术后复发风险较高,且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B2、ⅡA2期宫颈癌根治术中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共收治106例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其中仅行宫颈癌根治术55例患者为对照组,行宫颈癌根治术同时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51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术后均辅以放化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复发率,并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15.7%(8/5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2%(2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27.5%(14/51)比30.9%(17/55)]、术中出血量[(326.1±59.1)ml比(316.1±51.2)ml]及盆腔淋巴结阳性率[56.9%(29/51)比58.2%(32/5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阳性率为17.6%(9/51),盆腔淋巴结转移个数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术中联合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同时术后辅以放化疗,可降低其复发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同时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数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术前治疗Ⅰb~Ⅱa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3年3月间收住院未经治疗的Ⅰb~Ⅱa期宫颈癌患者共64例,分成2组。对照组:33例,入院后直接行子宫颈癌根治术。观察组:31例,术前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监视下,采用Seld inger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明显的分支,2周后行子宫颈癌根治术。结果:观察组术前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显效率100%,且观察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对介入化疗栓塞的有效反应率为73.68%,其中完全缓解率为10.53%,部分缓解率为63.16%。观察组总的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分别为6.45%、3.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9.39%、27.2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巨块型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巨块型患者(46.6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2年复发率为3.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2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100%,对照组为93.9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超选择动脉内灌注化疗加栓塞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消除盆腔内病理高危因素,减少术后复发率,可作为治疗具有不良预后高危因素早期宫颈癌(尤其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的常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6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5-82岁,中位年龄为50岁。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宫颈鳞癌。按照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47,75.8%)和无效组(n=15,24.2%)。两组患者的年龄、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宫颈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研究分组及化疗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行新辅助化疗的62例ⅠB2-ⅡB 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化疗后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结局,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有效组新辅助化疗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低于无效组[25/47(53.2%)vs.13/15(86.7%),12/47(25.5%)vs.9/1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4.254;P=0.020,0.039);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化疗方案无相关性(P〉0.05),但与化疗前血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明显相关[OR=0.135,95%CI (0.027-0.667);P=0.014]。结论化疗前血 SCCAg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明显相关,可作为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HPV16/18)DNA检出情况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宫颈癌原发灶和盆腔淋巴结组织中HPVDNA检出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鄂州市中心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石蜡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33例宫颈癌组织及115枚盆腔淋巴结组织中HPVN/18DNA。结果33例宫颈癌患者中盆腔淋巴结HPV16/18阳性检出率为54.55%(18/33),其阳性检出率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有无宫体及阴道侵犯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528、5.241、10.481、7.187、3.915、7.274,均P〈0.05)。宫颈癌组织HPV16/18阳性检出率为72.73%(24/33),与盆腔淋巴结HPV16/18阳性检出率进行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r=0.398,P〈0.05)。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未转移组总淋巴结个数的HPV16/18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49,P〈0.05)。结论检测盆腔淋巴结有助于发现早期隐匿性转移,HPV可以作为检测微转移的特异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中、上段食道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探索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对胸中、上段食道癌患者的应用指征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对58例胸中、上段食道癌采用食管癌根治术合并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同期18例查体颈部触及淋巴结肿大未手术者作为对照。结果:58例手术患者,检出颈部转移淋巴结24例。颈部查体未触及淋巴结肿大,而彩超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A组)20例;查体和颈部彩超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B组)22例;术前查体和颈部彩超均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C组)16例;D组为术前查体扪及颈部肿大淋巴结未行手术者18例,A、B、C组发生率分别为15.0%(3/20)、9.1%(2/22)、37.5%(6/16)。B组显著低于A、C组(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食道中上段癌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对于能清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改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动脉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NAIC)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在本院确诊为局部晚期宫颈癌Ⅰb2~Ⅱb期,并符合经动脉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适应证的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NAIC组(n=43)和单纯手术组(n=43)(本研究疗程符合南充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且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NAIC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5年生存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动脉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较单纯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低、术后5年生存率高[(148.0±17.8)min vs.(182.0±20.1)min;(350.0±21.5)mL vs.(480.0±23.6)mL;2.3% vs ;18.6%;79%vs.58%)]等优点,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动脉新辅助化疗+手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可控制肿瘤微小浸润,减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及患者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王凯辉 《现代保健》2014,(8):139-141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头颈乳腺科收治的I、Ⅱ期乳腺癌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不同分为腔镜下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观察组)35例和传统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组(对照组)35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引流量、预后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15.46±23.45)min、(78.73±18.3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8.36±10.35)mL、(87.42±20.76)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6.67±4.37)枚、(18.74±4.98)枚,平均术后引流量分别为(195.57±47.87)mL、(362.72±67.93)mL;两组平均随访(22.21±14.48)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复发转移者分别为3例和4例。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腔镜下腋窝淋巴结清扫与传统手术清扫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腔镜具有微创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