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当代对医祖岐伯的研究。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医祖岐伯当代研究的相关文献,包括人文方面和学术方面的研究。结果:人文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其人有无、其人原籍和所任职务。近年来,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对岐伯故里的不同认识上,医史界主要持三种观点:陕西岐山、甘肃庆阳和四川盐亭。学术成就主要是医学方面。结论:对于岐伯的关注,是中医医史学科发展和中医文化繁荣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岐黄文化的发源地不应在目前已知的岐伯故里,而应在黄帝与岐伯活动频繁的地区——河南新密市。方法:根据国内三处岐伯故里的原野调查,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新密丰富的考古成果及遗迹遗址进行分析。结果:依据考证,佐证岐黄之术的产生与河南新密的关系。结论:由岐伯开创的中医学的基础——岐黄之术,与河南新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岐伯乡籍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岐伯乡籍,宋以前无说。自宋·邓名世始,《古今姓氏书辩证》云"安化岐氏",罗泌《路史》等认为岐伯为岐姓之祖,潘自牧《记纂渊海》指实岐伯为甘肃庆阳人,郑樵《通志》及明清《庆阳府志》《庆阳县志》皆沿其说。宋代以降,岐伯被作为医学正统之祖被请进庙堂供奉,除庆阳以外,历史上单独为岐伯建祠立庙者概莫有之。大量出土文物、传说故事、方言、人文历史等均是岐伯乡籍在庆阳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4.
岐伯乡藉考     
岐伯乡籍,宋以前无说.自宋·邓名世始,<古今姓氏书辩证>云"安化岐氏",罗泌<路史>等认为岐伯为岐姓之祖,潘自牧<记纂渊海>指实岐伯为甘肃庆阳人,郑樵<通志>及明清<庆阳府志><庆阳县志>皆沿其说.宋代以降,岐伯被作为医学正统之祖被请进庙堂供奉,除庆阳以外,历史上单独为岐伯建祠立庙者概莫有之.大量出土文物、传说故事、方言、人文历史等均是岐伯乡籍在庆阳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5.
李良松 《中医研究》2011,24(3):71-76
《四库全书》论及岐伯之文献广泛涉及了岐伯的诸多方面。本文从岐伯6个部分进行论述。笔者认为,岐伯为神农之孙、黄帝之相,将炎帝、黄帝两大部族之医术融会于一体,从而创立了中华民族的正统医药学体系。四库文献中共著录岐伯撰著或与岐伯有关的典籍23部。对于岐伯的学术贡献,可用药中之圣、方中之祖、医中之王、针中之神来总结,他的学术成就代表了我国上古医药学的最高水平。托名之说虽然历代有之,然托名之实应当分作五种类型来看待。《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医药文化的伟大史诗,是岐黄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古医籍文献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体质特点。方法:依据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症状、体征及预后等确定古医籍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纳入及排除文献标准,依据现代中医体质标准及古文献的描述确定中医体质,分别在头颈专科书、医案及综合性医书及外科类医书等近40余册古籍中筛查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医体质文献。结果:查找到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中医体质文献6篇。经分析,古文献中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多为气郁体质和气虚体质。结论:古医籍文献中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研究,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传说中的名医——伏羲、医书之祖——岐伯、敦煌遗书——《灸经图》、武威汉代医简惊世出土及晋朝高秀,洞明医术——皇甫谧5方面入手论述作为针灸发源地之一的甘肃,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第一部经典医籍《黄帝内经》是甘肃庆阳人岐伯所作,之后安定朝那(甘肃平凉地区)皇甫谧历时25年写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充分表明了勤劳、智慧的甘肃人民,在历史的发展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为祖国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丰富人类的科学文化宝库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岐伯、孙思邈、洪山真人等药王在河南省新密市的活动及药王信仰的形成与发展。方法:从田野医学考察入手,结合历史文献对他们的活动及影响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河南新密市是岐黄文化发祥圣地,也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自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开始,就形成了以中华医祖岐伯为主体的药王信仰,并延续至今,成为岐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古医籍有关中风病康复治疗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基于本体的古医籍知识获取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具有自然语言功能的中医古籍专题文献数据库和检索方法.通过搜集古医籍中有关中风病康复治疗的文献,用基于本体论的方法建立数据加工平台整理数据,建立同义词表以实现古今术语表达汇通,设计多功能文献检索平台,建立了利用计算机有效获取古医籍知识的方法,并建立中风病康复治疗古医籍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0.
张灿玾教授从事中医文献整理研究数十年,为古医籍的整理研究、中医文献学科理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在经典医籍的研究方面,颇具心得,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本文重点介绍了先生对<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伤寒论>等经典医籍的研究心得,以及运用经典医籍指导临床辨证用药的经验,以期对研读经典医籍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薄氏腹针治疗65例肩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于阳 《四川中医》2010,(3):116-118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治疗组患者接受薄氏腹针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针刺治疗。治疗10次后,观察比较临床疗效、McGill量袁评分变化、治疗中患者的不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肯定,统计学处理表明,两者之问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McGill量表各项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但组间比较表明,各项评分变化没有显著差异。治疗中两组患者均无特殊不适,但患者更易于接受薄氏腹针治疗。结论:薄氏腹针治疗肩周炎,能够有效的干预肩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促进其临床痊愈,其疗效与常规针刺相当,但患者不适感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结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10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薄氏腹针结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塞平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MA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薄氏腹针结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中风后忧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广东凤尾蕨属植物药半边旗的质量。方法:通过形态观察描述植物药半边旗的性状鉴别特征,测定其水分、总灰分以及有效成分5F含量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凤尾蕨属植物药半边旗性状鉴别特征性较强,易于鉴别。水分不得过11.0%,总灰分不得过7.0%,5F含量不得少于0.12%。薄层色谱鉴定专属性强,重现性较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初步评价广东凤尾蕨属植物药半边旗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薄氏腹针疗法对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24例观察病例,分为腹针组,对照组。腹针组予薄氏腹针取穴治疗,对照组子电针八醪、会阳穴。结果:腹针组总有效率为92.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腹针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薄氏腹针疗法对脊髓损伤性尿潴留具有积极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量表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EF,WHOQOL-BREF)评定。结果:两组患者FI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HOQOL-BREF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治疗组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电针颞三针为主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为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0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型法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其体质类型。结果:308例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中,痰湿质出现频率最高,其它依次为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阳虚质、平和质、特禀质。结论:痰湿质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最常见的体质类型,痰湿质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关系最密切,其次为瘀血质、气虚质、阴虚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薄氏腹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A组用腹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及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静脉滴注;B组用天麻素注射液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静脉滴注;C组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静脉滴注,三组均为每天1次,连用3天后评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B组治愈16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0.0%;C组治愈8例,有效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40.0%,经统计学分析,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联合天麻素注射液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治疗急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悸证素的分布、组合规律。方法:采用临床调研与中医计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地区1126例心悸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研究。结果:心悸主要以气虚证素的病理症状体征分布最多;心悸的病位证素主要有心、脾、肾、肝、肺;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血瘀、火热、痰、水饮。结论:心悸的病性虚实错杂、病位涉及多个脏腑,临床辨证多证素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益气祛瘀化痰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肺功能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指标,观察其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益气祛瘀化痰汤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但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祛瘀化痰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