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明霞  周艳 《全科护理》2013,(28):2610-2611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病人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及病人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关节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为(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2.
戴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137-113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8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过程。结果:所有患者经抗凝、溶栓等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未发生致死性肺栓塞。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良好的护理措施可避免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对121例经低分子肝素预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于术前、术后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下肢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经LMWH预防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50.4%,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13.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为72.4%(P<0.005),双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高于单膝关节置换术后(P<0.05).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近端DVT发生率为3.3%,远端DVT发生率为47.1%.结论尽管采用LMWH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仍然很高,术后有必要早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监测,及时发现、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其术前、术后采取的各种护理措施效果,进行归纳总结,提出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措施.结果 经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抬高患肢、下肢回流观察、抗凝治疗护理及引导早期功能锻炼等综合性护理干预,32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仅1例24h内发生深静脉血检,且经溶栓治疗临床治愈.结论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指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对杜绝或减少人工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通过基本预防、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措施,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结果:对所有下肢大型骨科手术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都有预防作用。结论:正确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能降低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使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65例下肢静脉同期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X线静脉造影,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准确性。结果与X线静脉造影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灵敏度85%、特异度100%、准确度95.3%;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上优于静脉造影(P<0.05);伴有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静脉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人工关节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3例行择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47例行择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进一步预防和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弹力袜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应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对照研究穿着下肢弹力袜,探讨其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由于可继发致命性肺栓塞(PE)和远期下肢静脉功能障碍,已公认是一种严重的外科并发症.有资料显示在不做预防的情况下,发生率骨科50%,外科25%[1].有报道[2],人工关节置换术DVT总发生率为47.1%,全髋关节置换DVT发生率为40.0%,全膝关节置换DVl、发生率为53.8%,在临床上,只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症状.国外资料也认为DVT是骨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3].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引发致命性PE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因此如何预防DVT减少病死率是骨科治疗护理关注的问题.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骨科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预防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史丽玉 《全科护理》2014,(31):2914-2915
[目的]探讨病人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制定预防方法和实施护理措施。[结果]2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随访3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了解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促进病人预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惠子怡 《全科护理》2009,7(36):3350-3351
下肢深静脉栓塞(DVT)是骨科髋膝部手术后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吕厚山等报道,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栓塞的总发生率47.1%。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后严重影响肢体功能,脱落后发展成为肺栓塞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分析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形成的原因并给予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预防骨科病人髋膝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顺利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行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8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总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实现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分析系统化精细护理对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系统化精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3%(4/120),治疗后全部缓解,明显性低于对照组的10.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系统化精细护理,可有效预防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1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主要是对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和体征、预防护理措施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做到预见性看护,即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0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术后第7天,观察组、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0/15、2/1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应用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非正常的在深静脉凝结,属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未采取预防措施的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50%,我国上海为30%[1].如何预防深静脉血栓、降低病死率是骨科护理的关键问题.我科2007年一2009年对70例病人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1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对119例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改进术后护理,仅3例并发DVT,发生率3.95%。结论认为指导患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并协助医师做好预防性抗凝治疗,观察预防治疗后的效果,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20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 209例患者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1例出现术后局部血肿,在进行抬高患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指导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杜绝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20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预防应从病因出发,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结果209例患者开展预防性抗凝治疗,无—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只1例出现术后局部血肿,在进行抬高患肢,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和预防性抗凝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指导人工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现状调查结果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3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护理措施调查表以及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量表(Autar量表)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95.70%病人为中度或高度风险;术前1 d、术后第1天、出院前1 d髋部骨折、膝关节炎病人Autar量表评分均高于髋部病变病人,髋部骨折病人Autar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膝关节炎病人(均P0.05);术前1天、术后第1天、出院前1 d股骨头置换术病人Autar量表评分均高于膝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均P0.05);术后90.32%的病人接受药物预防,5.38%的病人接受足底泵预防,89.25%的病人避免下肢输液,73.12%的病人接受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20.43%的病人接受出血风险评估。[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病人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风险较高,应加强健康宣教,并采取药物治疗、物理预防等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