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流程(FT)模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4年6~12月期间我院胃肠外科结直肠专业组收治的127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采用FT模式管理的患者64例(FT组),采用传统流程管理的患者63例(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性介质和免疫指标水平,康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从炎性介质看,术后第1 d、第4 d及第6 d,FT组患者炎性介质〔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从免疫指标看,术后第4 d及第6 d,FT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优于传统组(P<0.05)。从康复指标及并发症看,FT组患者术后首次经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FT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前等待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0.05) ,但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T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组(4.69% vs. 14.29%,p<0.05)。结论 FT模式围术期管理能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炎性反应,维护细胞免疫稳态,促进术后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围手术期口服碳水化合物应用与传统围手术期准备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现将笔者所在科室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接受的开放限期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91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口服碳水化合物,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准备。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评价两组治疗后3天的生活质量,术后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3天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均低于对照值(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模式下围手术期口服碳水化合物在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与费用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 surgery,FTS)技术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40例(对照组)与应用FTS理念治疗的44例(FST组)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FTS组患者在术后康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TS技术的应用能加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4.
辛志宏 《中外医疗》2013,32(26):27-2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FTS)在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老年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FTS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饮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饮水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患者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2/45)和11.6%(5/43),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FST方案治疗老年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与结直肠癌限期手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11月行结直肠癌限期手术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2例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死亡率与再入院率、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治疗组明显降低(P=0.04);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无一例发生误吸等麻醉并发症;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传统治疗组明显缩短(P<0.0001). 结论对结直肠癌限期手术应用快速康复既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而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论,探讨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6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31)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1)。EEN组术前7 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PN组术前不干预,术后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7 d、术前1 d和术后7 d的营养指标、炎性指标、免疫指标和术后患者排气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EE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介素?6、CD8+、CD4+/CD8+指标趋势皆优于PN组(P < 0.05);术后7 d,EEN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D3+、CD4+、CD8+、CD4+/ CD8+指标趋势皆优于PN组(P < 0.05),并且EEN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PN组(P < 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抑制炎症、提高免疫功能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将该院2012年6月到2015年7月收治的11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研究,分为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术期方式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肠梗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18、7.846,P<0.01).观察组首次出现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的切口感染、肠梗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7,P<0.05).结论 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术期中的应用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郭璇  叶丽花 《中外医疗》2023,(10):172-175+180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联合快速康复护理模式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45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则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应用早期营养支持与快速康复护理。护理后,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管拔除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经口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常规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QOL-74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早期营养支持联合快速康复护...  相似文献   

9.
禤锦峰  李炯先  龚超  黎峰 《微创医学》2023,(3):316-319+33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联合单孔加一腹腔镜(SILS+1)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五孔法)治疗,观察组接受SILS+1(两孔法)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接受ERAS管理。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通过血常规检查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术后炎症情况和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总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围术期指标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72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观察组)和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前1d与术后ld、7d患者T淋巴细胞CD3+、CD4+和CD8+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的CD3+、CD4+和CD8+基本恢复至术前,对照组仅CD8+恢复至术前.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3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对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结直肠癌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1.
杨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24):2401-2402
20世纪40年代至今是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胸心血管外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传统理念上的外科技术已十分成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疾病谱的变化和人们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胸心外科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进步使新型诊治手段不断涌现,传统禁忌不断被突破,复杂高危手术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成为可能。胸心外科必将会沿着微创和“巨创”的两极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机器人辅助外科手术系统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机械力学、计算机学、远程数据分析技术等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外科手术的机器人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方兴未艾,多年来逐渐形成以达芬奇手术系统(Da Vinci surgical system)和宙斯遥控机器人手术装置(ZEUS system)为主体的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装置.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辅助下可进行的心脏手术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和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心房颤动消融术、起搏导线植入术、心内肿瘤切除术等,本文就其现状和发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李荟元 《医学争鸣》1999,20(11):S093-S096
由于对胎儿的检测技术的进步,对某些非致命性胎儿疾胎儿外科处理是可能的。当然,对大多数诊断有先天畸形的胎儿,最好在出生后再作治疗。但是某些病例可以选择性地在胎儿期间进行手术。本文就是介绍胎儿外科目前在实验与临床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单孔腹腔镜技术是在传统多孔腹腔镜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已在普通外科各领域大量应用,以其更小的创伤、卓越的美容效果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报道。现就国内外单孔腔镜普通外科手术开展现状、发展过程、手术难点、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在外科手术中把手术切口做小,并尽可能地减少对患者的损伤,是千百年来外科医师的梦想.早在18世纪,奥地利维也纳的外科医师Philip Bozzini(1773-1809年)就因发明了最原始的内镜而被誉为"内镜之父",在他的墓志铭上写着:"纪念已故的Philip Bozzini医学博士,他,一个德国人,第一次看到人体中空脏器的内部."至此,人类不断地改进并发明新的内镜和腹腔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方法:按是否矫正鼻中隔分为2组,A组65例采用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B组87例先行保留方形软骨的鼻中隔矫正术,再行Messerkinger术式开放鼻窦,修整中鼻甲,外移和修整下鼻甲。随访6~12月。判定疗效。结果:A组:治愈39例(60.0%),好转13例(20.0%),无效13例(20.0%),总有效率80.0%;B组:治愈67例(77.0%),好转14例(16.1%),无效6例(6.9%),总有效率93.1%。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鼻窦、鼻中隔、鼻甲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疗效优于单纯鼻窦、鼻甲手术,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已有1 750多台机器人外科手术系统服务于临床,早期主要用于心脏外科、泌尿外科,近年来也广泛用于普胸外科、普外科、妇科,在普胸外科手术中,主要用于肺外科切除及肺癌淋巴结清扫、食管外科、纵隔肿瘤切除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69-72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行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5~10月在本院妇科非恶性肿瘤疾病住院行妇科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8例。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疼痛、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及腹泻、腹胀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非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微创手术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进行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部分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同时安全、有效,值得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