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比较和探讨上市3种磷酸二酯酶与抑制剂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达那非可疑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旨在对临床规范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查阅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检索并分析比较这3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3种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神经、消化等系统。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各有特点,严重不良反应如异常勃起的报告率逐年下降。结论:应该继续规范3种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尽量减少死亡、异常勃起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肺动脉高压、神经再生、女性性功能障碍等病症的应用研究更应该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和探讨他达拉非(希爱力)可疑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旨在对临床规范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查阅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检索并分析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神经、消化等系统。严重不良反应如异常勃起的报告率逐年下降。结论:应该继续规范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尽量减少心肌梗死、异常勃起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肺动脉高压、神经再生等病症的应用研究更应该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上市8年来可疑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对临床规范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查阅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检索并分析和比较万艾可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万艾可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神经、消化等系统,各个系统不良反应表现形式各异。严重不良反应如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异常勃起的报告率逐年下降。结论:应该继续规范万艾可的临床应用,以尽量减少死亡、异常勃起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该药物对肺动脉高压、神经再生、女性性功能障碍等病症的新型应用研究应该谨慎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盐酸伐地那非(艾力达)上市以来总处方量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评估其安全性,旨在对临床规范用药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查阅WHO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检索并分析比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等系统。各个系统不良反应表现形式各异,但都比较轻微,基于总处方量来讲,不良反应报告率极低。严重不良反应如心肌梗塞、异常勃起的报告率极少。结论: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安全性比较高;应继续规范药物的临床应用,尽量减少死亡、异常勃起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枸橼酸西地那非(万艾可)上市来总处方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评估其安全性,进一步促进临床规范用药。方法:查阅世界卫生组织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检索并分析和比较枸橼酸西地那非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枸橼酸西地那非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神经、消化等系统,各个系统不良反应表现形式各异,但都比较轻微,基于总处方量(至少1.7亿)来讲,不良反应报告率极低,严重不良反应少见。结论: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安全性高,该药物对肺动脉高压、神经再生、女性性功能障碍等病症的应用研究应该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和分析上市后奥氮平、利培酮、齐拉西酮3种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旨在对临床规范用药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查阅《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检索1999至2011年的相关文章,分析比较3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结果 3种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相似,发生率基本相当。在体质量增加、催乳素升高和对心血管影响方面,3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应该继续规范3种药物的使用,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国内文献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情况,探讨国内应用上述3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方法:1994年~2005年间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eb)》检索获得。结果:文献表明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消化道反应多见;克拉霉素、阿奇霉素静脉滴注可致少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阿奇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死亡占药物不良反应总数的0.66%、占用药病例数的0.17%。结论:临床用药不可忽视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存在,应重视用药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豫西地区34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豫西地区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利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对2004年1月~2008年3月三门峡地区上报的与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48例,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共26种,以头孢曲松居首位,其次为头孢唑啉;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不良反应4例,结论:规范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性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在勃起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以及他达拉非是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的3种药物,而三者在勃起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上的差异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对这3种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方法:收集3种药物的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起效时间与维持时间、治疗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证据,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及结论:3种药物均高度有效,但目前还没有可靠的临床证据表明某一种药物的"优越性",尚需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确证。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皮肤药物反应的药品种类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方法:对我院2015~2017年收集的352例药物致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的类型、患者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及涉及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352例皮肤不良反应病例涉及的药物共有130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一般的不良反应294例,严重的不良反应47例,新的不良反应11例。结论:临床医生应关注严重皮肤药物反应表现与危险因素,减少药源性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男性对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和他达拉非认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男性对西地那非、伐地那非和他达拉非的认识,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方法男性非ED患者70人,采用自行设计表格,主要调查PDE5抑制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结果和结论男性知道西地那非,但几乎不知道伐地那非和他达拉非;大多数男性不知道这些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甚至使ED的药物治疗失败,今后应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2.
陈星  林敏 《海峡药学》2014,26(2):47-5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西洋参制剂中人参皂苷Rg1、Re、Rb1及抗疲劳类非法添加含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3.0mm×150mm,3.5μm),流动相A为含0.1%乙酸的20mmol·L-1乙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乙腈(3:2)的混合溶液,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200μL·min-1,柱温35℃.质谱条件采用电喷雾离子化(ESI)方式,正负离子模式,以多级反应监控(MRM)模式对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达拉非、人参皂苷Rg1、Re和Rb1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达拉非、人参皂苷Rg1、Re和Rb1分别在2.99~59.85,0.43~8.60,3.32~66.42,3.16~63.29,2.63~52.68,4.15~82.93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西洋参制剂中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达拉非、人参皂苷Rg1、Re和Rb1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介于92.9%~103.3%之间.结论 本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西洋参制剂中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达拉非、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Rb1含量测定,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李文武  夏旭东  张惠霞 《中国药房》2010,(24):2263-2265
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河南省2004~2009年发生的脉络宁注射液ADR/不良事件(ADE)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脉络宁注射液所致ADR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95%)、呼吸系统损害(23.81%)、神经系统损害(15.38%),其中严重ADR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憋气等。结论:临床应用脉络宁注射液时,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防止严重ADR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7~2009年向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表135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严重ADR、ADR构成比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4类4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d139.26%);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91.1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8.15%);严重的ADR4例(占2.96%)。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我院12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建国  高杰  缪丽燕 《中国药房》2011,(38):3604-360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持续改进措施。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上报的1220例ADR报告,分别按患者年龄与性别、报告人职业、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220例ADR报告中,严重的和新的ADR76例(6.23%),医师和护士上报仅63例(5.16%),住院患者ADR发生率低(0.81%);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最多,有574例(占47.05%);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反应等主观表现为主。结论:临床应完善医、药、护合作的ADR监测体系,提高医师和护士的上报比例;加强严重的、新的ADR监测,降低漏报率;结合科研采取合适的手段,发挥临床药师用药监护的作用,以减少可以预见的ADR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