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药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豫西地区348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豫西地区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利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对2004年1月~2008年3月三门峡地区上报的与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不良反应报告348例,按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共26种,以头孢曲松居首位,其次为头孢唑啉;用药途径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主要的不良反应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不良反应4例,结论:规范β-内酰胺类抗茵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9—2013年我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方法:使用Excel统计、分析2009—2013年我院检验科分离的1 518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的2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数据。结果: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逐年增高;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磷霉素、呋喃妥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外,其余15种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我院大肠埃希菌耐药形势严峻。减少侵入性操作、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减少大肠埃希菌耐药率的有效措施。建议加强医院感染科、药剂科、细菌室的相互合作,做好细菌耐药预警工作,协助临床医师合理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拉莫三嗪致重症剥脱性皮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58岁,因躁狂发作,6个月来彻夜不眠,每天休息时间2h左右,于2009年3月2日入某基层精神病院门诊治疗。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常规检查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体格检查无异常。治疗:给予拉莫三嗪片50mg,每天2次,口服;丙戊酸钠片0.2g,每天2次,口服;阿普唑仑0.4mg(中午)、0.8mg(晚上),口服。  相似文献   
4.
拉莫三嗪致重症剥脱性皮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的质量。方法:随机抽查我院门诊处方49 143张,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1 376张,占抽查总处方数的2.80%。结论:我院门诊处方质量基本合格,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处方合理用药审核。  相似文献   
6.
我院18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性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8月上报的ADR报告检索统计,并将检索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84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发生ADR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见;静脉注射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严重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和听力降低。结论:抗微生物药品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三门峡地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383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于丽  李艳瑛  李晋宝  赵智峰 《中国药房》2009,(14):1102-1104
目的:了解三门峡地区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3月三门峡地区上报的383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ADR报告,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共26种,ADR发生频次以头孢曲松钠居首位,其次为头孢唑啉钠;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87.21%;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2.25%;3例严重ADR。结论:应规范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减少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