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红树植物银叶树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对银叶树进行研究.结果 药材叶的背面密被银白色鳞片.根、茎、叶均可见大型草酸钙结晶;茎的皮层与韧皮部间有异常维管束,髓部有多个分泌道;叶片主脉维管束发达;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及非腺毛.经紫外光谱扫描发现有明显的吸收峰.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银叶树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生药学鉴别饿蚂蝗。方法对饿蚂蝗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结果根的木质部木纤维众多;茎皮层、韧皮部及髓部可见方晶;叶主脉维管束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全草的粉末可见方晶、纤维,偶见分枝纤维,淀粉粒极多。在200~800 nm处扫描,发现6种不同的提取液都有吸收峰。结论饿蚂蝗的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红树植物银叶树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开发利用该药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对银叶树进行研究。结果药材叶的背面密被银白色鳞片。根、茎、叶均可见大型草酸钙结晶;茎的皮层与韧皮部间有异常维管束,髓部有多个分泌道;叶片主脉维管束发达;粉末中可见晶鞘纤维及非腺毛。经紫外光谱扫描发现有明显的吸收峰。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银叶树质量标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瑶药石柑子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植物形态鉴别、药材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对石柑子进行研究。结果 石柑子药材多分枝,茎节处有气生根,单身复叶互生;茎横切面为单子叶植物根状茎结构;粉末显微下可见晶鞘纤维、草酸钙簇晶、草酸钙针晶、石细胞、气孔、网纹导管等。结论 石柑子的性状特征可作为其鉴别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7,(36):5136-5139
目的:研究草木犀药材的生药学。方法:从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药材浸提物的紫外光谱、药材粉末的红外光谱方面对草木犀进行定性鉴别。结果:草木犀药材根横切面可见辐射型维管束中有19束射线;茎横切面髓部占整个横切面的4/5;小叶片横切面主脉维管束正上方有栅栏组织通过;叶柄横切面呈心形,内有3个大小不等的维管束成三角形排列;叶表皮分布有细胞组成的腺毛和单细胞非腺毛;组织解离中叶可见草酸钙方晶的晶纤维,不定式气孔,叶柄有腺毛和非腺毛表面可见疣状突起,螺纹导管;提取物紫外光谱图、药材粉末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图特征明显。结论:该研究所建标准可用于草木犀药材的生药学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药用红树植物桐花树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桐花树的根坚韧,具皮孔,根皮层具木栓孔结构;茎横断面有木质部棕色同心环,中柱鞘有石细胞群和纤维束组成的厚壁细胞环,髓部有分泌腔散在;叶上、下表面有盐腺分布;粉末中可见石细胞、盐腺、气孔及导管等特征.紫外扫描有明显的吸收峰;薄层色谱展开良好.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桐花树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红母鸡草的生药鉴别特征.方法 对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结果 红母鸡草根的皮层较窄,可见大量方晶;茎的皮层、韧皮部、髓部可见大量方晶和柱晶,皮层厚角组织成环;叶主脉维管束外韧形,薄壁细胞中亦可见方晶.结论 所做研究可为红母鸡草药材的鉴别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龙葵进行显微鉴别研究。方法利用数码显微技术对龙葵进行鉴别研究。结果龙葵显微特征为茎表皮内具厚角组织,皮层和韧皮部之间有中柱鞘纤维断续分布;双韧型维管束;初生木质部8—10束,次生木质部发达,髓宽广。叶柄具1~3束双韧型维管束;叶肉栅栏细胞1列,在叶脉处不延续。药材粉末中导管多见螺纹和孔纹导管;纤维成束或散在;果皮细胞类方形,类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具角质纹理;种皮细胞壁皱波状;非腺毛大多破碎。结论为该药材的鉴别、开发利用以及中药材地方标准的研究编制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东北银莲花属6种药材多被银莲花、黑水银莲花、反萼银莲花、阴地银莲花、毛果银莲花、细茎银莲花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的方法对银莲花属6种植物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通过性状、显微鉴别,最终得到结论,a.性状的主要区别为:根茎形状、颜色、断面质地、断面颜色及气味有明显不同;b.显微横切片的主要区别为:维管束个数及导管个数明显不同;c.显微粉末主要区别为:粉末颜色、表皮细胞颜色、导管种类及大小有明显区别。结论银莲花属6种植物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有明显区别,为鉴别银莲花属植物,开发药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芳  谭为  陈燕  何江  赵军 《西北药学杂志》2012,27(2):104-106
目的建立维吾尔药洋甘菊与其误用品黄花补血草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与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洋甘菊与黄花补血草的性状鉴别特征为:洋甘菊花为头状花序,茎表面草绿色;黄花补血草花呈漏斗状或倒圆锥状,茎中空,表面浅褐色。显微特征区别:洋甘菊茎横切面可见厚角组织、中柱鞘维管束,黄花补血草茎横切面无厚角组织、中柱鞘维管束;粉末鉴别中洋甘菊的花粉粒外具钝刺状突起,黄花补血草花粉粒有的外壁有1列排列整齐的小型细胞。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作为两者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作为一味传统的名贵中药,冬虫夏草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冬虫夏草的掺伪现象严重,综述冬虫夏草的鉴别方法,为快速、准确地对其进行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比较近年来报道的药品微生物鉴定文献,从表型鉴定和基因型鉴定两方面阐述各种技术的优势和缺陷。结果显示,文献重点研究的种群包括葡萄球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肠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约65%的研究报道采用2种及以上鉴定技术,表型鉴定中生化鉴定系统VITEK的应用较广泛,基因型鉴定中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rRNA)核酸测序的应用较广泛:鉴定技术在环境菌库建设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多。实践中,应针对药品微生物控制和鉴定需求,合理选择不同原理的鉴定技术,形成各自实验室独特的多相鉴定方案,以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原药材性状、显微、理化、薄层鉴别等方法对安徽地产重楼的质量进行了研究,为其更好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对药材性状描述、显微、理化、薄层鉴别,能够很好地鉴定此药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构建数字标本馆中的种子鉴定与分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植物种子鉴定与分类研究进展,探讨植物种子鉴定研究存在的问题。结果:我国种子鉴定研究有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微形态鉴定,以及微性状鉴定4种方法。因为植物种子的鉴定特征在各个科属中存在的变异,单靠某一种鉴定方法有时较难达到鉴定种子的目的。结论:种子鉴定研究成果之间缺乏系统性的联系,在具体的种子鉴定过程中由于缺乏鉴定系统而困难重重。建议对种子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研究,以此建立种子鉴定与分类系统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红吹风的生药学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红吹风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分别对红吹风药材进行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结果:红吹风根的韧皮部有纤维束成群散在,木质部纤维束径向排列;茎中柱鞘纤维含大量草酸钙簇晶与针晶;叶中草酸钙簇晶多见,有外韧型维管束;理化鉴别提示有黄酮类成分。结论:以上特征可为红吹风药材的鉴别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返魂草为我国长白山地区的一种特色药材资源,为保证其质量,为该药材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总结文献资料,对返魂草药材的鉴别进行综述。结果为返魂草药材提供了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方法。结论阐述了返魂草药材的鉴定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海藻及其混伪品的性状、显微特征,以便准确鉴别海藻药材。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对海藻及其混伪品进行形态组织对比研究。结果:海藻及其混伪品在药材性状和组织结构上存在差异。结论:采用形态和显微鉴别方法可准确鉴定海藻药材基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穿心草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分别对穿心草进行原植物形态鉴别、药材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结果:穿心草药材茎多分枝,中空,淡棕黄色;叶多数穿茎。显微结构根外皮层、内皮层细胞巨大,常被径向分隔成多个子细胞,偶见石细胞;茎中空,双韧形,皮部有裂隙;叶上下表皮均有不等式气孔,细胞内常见砂晶、小针晶和小方晶等。结论:以上特征可为鉴别穿心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民族药昆明山海棠的生药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昆明山海棠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昆明山海棠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所用方法能很好地鉴定昆明山海棠。  相似文献   

20.
黄花列当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谧  张继 《药物分析杂志》2007,27(11):1719-1721
目的:研究黄花列当的生药鉴定特征。方法:在植物分类学方法鉴定的基础上,对黄花列当的性状、显微进行鉴别研究。结果:详细描述了黄花列当的生药学鉴定特征。结论:研究结果为该药的鉴别、开发利用及补充生药学资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