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无钛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和手术器械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普外科医生选择用腹腔镜行阑尾切除。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成为治疗急、慢性阑尾炎的有效方法。常规使用钛夹术后影响核磁共振检查。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因此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7月,术中联合应用丝线和圈套器结扎阑尾系膜及阑尾根部行LA17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5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胆囊良性病变合并有急慢性阑尾炎的56例患者,利用三孔法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同时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结果 56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8~83min。术后3~4d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等优点,其治疗胆囊阑尾良性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同时行阑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2例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疗效满意。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多病联治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同时行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胆漏,无感染、出血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平均为6.4天。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手术应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手术顺序,方能安全有效地处理≥2种腹部病变。腹腔镜联合手术减轻了本需开腹作联舍手术的腹部创伤,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灵活方便和多病联治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可吸收夹与金属夹在腹腔镜胆囊及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2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均用可吸收夹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阑尾残端和阑尾系膜动脉,观察使用效果。结果 2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46min,术后平均住院日4.3d,无1例出现胆漏、胆囊窝积液、肠漏及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在结扎胆囊管、胆囊动脉、阑尾残端和阑尾系膜动脉方面,可吸收夹克服了金属夹的不足,使用时更安全,操作更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阑尾切除术( LC+LA)的安全性、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应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LC+LA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指征包括:胆囊息肉合并慢性阑尾炎、胆囊结石合并慢性阑尾炎。结果本组11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0-120(85.7±22.6)min。无出血、胆瘘、肠瘘、肠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5(4±1.6)d。术后随访2-6(4±1.9)个月,无不适,手术瘢痕不明显。结论使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LC+LA是安全可行的,美容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RIH)联合不同类手术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LRIH联合其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联合胆囊切除术(LC)4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联合LC4例;TAPP联合阑尾切除术(LA)7例;TEP联合LA6例;腹腔内置网疝修补术(IPOM)联合LA2例。分析比较不同术式联合手术的效果。结果 TAPP、TEP联合LC 8例均痊愈,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APP、TEP、IPOM联合LA中,3例TAPP联合LA发生术后感染,其余病例均痊愈。结论遵循腹腔镜联合手术原则,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正确安排手术顺序,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联合不同类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腹腔镜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陕的优点,在外科领域应用非常广泛。我院在开展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同时,也施行了电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2004年至2008年共施行电视腹腔镜阑尾术126例,无一例出现意外,均预后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本文就LA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由于腹腔镜的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优点,我院在开展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同时也施行了电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我院自2003年至2006年共施行电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6例,无一例出现意外,均预后良好,无并发症发生。本文就LA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多器官联合手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腹腔镜多器官联合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手术无1例中转,均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83±11)min,其中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12例,LA+妇科手术3例,LC+妇科手术7例,LC+肝、肾囊肿手术5例,粘连松解5例.结论腹腔镜多器官联合手术,创伤小,能缩短多疾病治疗的时间,节省费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免内镜切割闭合器的腹腔镜脾切除术1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免内镜切割闭合器的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1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脾脏脉管瘤和1例脾功能亢进、乙肝后肝硬化病人行免内镜切割闭合器的腹腔镜脾切除术。结果1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助术式1例。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2例,圈套器双重结扎法处理脾蒂12例。手术时间80-400min,平均180min。术中出血量20~2000mL,平均350mL。术后住院时间2~21d,平均7d。手术并发症2例(14.29%),其中皮下气肿1例,左侧腹壁广泛淤斑1例。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中通过二级脾蒂离断法或圈套器双重结扎法处理脾蒂,可免内镜切割闭合器的使用,该术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潘峻涛 《中外医疗》2013,(27):24-25
目的探讨胆囊管结石的术前诊断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对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和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0年6月—2013年6月腹腔镜手术处理的18例胆囊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我们用挤推法、胆囊管切开法处理胆囊管结石,用钛夹和丝线闭合胆囊管残端。结果在185例LC中发现胆囊管结石18例(9.73%);其中术前B超诊断1例、LC后立即在手术室中B超诊断2例、术中确诊15例;遗留胆总管残石1例,中转开腹2例;随访2个月~2年,无胆管损伤、胆瘘等并发症。结论胆囊管结石术前、术中易漏诊;手术结束前B超有助于及时发现胆囊管残石;术者在LC中必须仔细检查胆囊管,丰富的经验和技巧是诊断和处理胆囊管结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杨振德  周檎  梁廷华 《四川医学》2011,32(4):549-55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单用双极电凝封闭胆囊颈管总管侧残端和对胆囊动脉进行电凝止血的可行性,以此替代钛夹或生物夹夹闭法。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8月,在完成临床应用前相关实验的基础上,随机对127例LC患者术中单用双极电凝封闭胆囊颈管残端并对胆囊动脉进行电凝止血。结果 127例患者均获成功。手术耗时,术后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同期132例夹闭法患者作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规B超复查无异常,2例患者术后MRCP检查无异常。平均单例住院费电凝法比生物夹闭法低13.3%。结论 LC时单用双极电凝封闭胆囊颈管残端和对胆囊动脉进行电凝止血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并有益于克服夹闭法的一些不足和降低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Calot三角的解剖变异的观察和处理方法总结,减少LC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46例LC患者Calot三角的解剖变异及处理方法。[结果]胆囊管异常占19.86%,胆囊动脉数目异常占9.6%、走行异常占18.49%,胆囊缺如占0.69%,成功进行了14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成功率为98.6%,中转开腹率为1.4%。[结论]正确分析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解剖变异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晨 《皖南医学院学报》2001,20(4):264-265,267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 ,LC)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 ,旨在选用恰当的手术方法正确处理 ,提高LC手术的质量 ,减少并发症。方法 LC手术 12 0例 ,术前经过肝胆超声检查 ,口服加静脉胆管造影选择 ,排除肝外胆管结石病例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 ,人工CO2 气腹 ,采用顺行或逆行法游离胆囊 ,认清“三管”的关系 ,安全钳夹后剪断胆囊管。提高对变异胆囊动脉的处理水平 ,可减少意外的紧急出血。结果 LC手术 12 0例 ,胆囊管变异 38例 ,胆囊动脉变异 2 1例 ,LC中转手术 9例 ,全组发生 1例胆总管损伤 ,4天后经开腹胆肠内引流治愈。结论 LC术中对异常胆囊管和胆囊动脉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对提高手术质量 ,减少并发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管结石的经验。方法 对2007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医院普外科诊治62例胆囊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超声、CT或磁共振检查, 术前诊断胆囊管结石28例, 术中探查诊断胆囊管结石34例。58例顺利完成LC, 4例中转开腹手术。未发生胆管损伤、出血、胆漏或者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胆囊管结石的诊断有其局限性, 术中需注意探查胆囊管有无结石。术中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腹腔镜处理胆囊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操作技巧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11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成功完成LC,手术时间40~145 min,平均70 min,术后1~3 d恢复进食,术后住院4~7 d,平均5 d,术后1例胆囊床出血保守治愈,1例脐部感染抗炎换药治愈,术中无胆管损伤、胆漏、内脏损伤及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6例中转开腹(4.5%),转开腹原因:3例胆囊三角粘连致密无法分离,1例胆囊动脉出血,1例Mirizzi综合征,1例术中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术后随访3个月~1年,无腹痛胆管狭窄及黄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熟练掌握腹腔镜的基本操作及技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并具备娴熟的开腹胆道处理能力,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避免医源性肝外胆管损伤的解剖学方法.方法 分析1992年3月至2006年5月间施行的LC 13 190例,其中在1992年3月至1996年5月间施行LC2698例,主要采用辨认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的三管法(即三管组);1996年5月至2006年5月间共施行10 492例,其中采用三管法8566例,另外1926例因胆管显露不太容易而采用在胆囊管位置解剖出的管状结构,结合分离Calot三角区中的胆囊淋巴结、胆囊壶腹、胆囊动脉以及胆囊三角区空虚这4项指标中的至少2项,帮助确认胆囊管的三结构确认胆囊管法(即三管+三结构组),分别就两组间的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等进行研究.结果 13 190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术中误伤胆管致黄疸、胆瘘等.三管组手术时间15~92 min,平均(38±16)min,中转开腹率为8.7%;三管+三结构组手术时间15~52 min,平均(28±12)min,中转开腹率为1.8%.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开腹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率和并发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结构确认胆囊管法不仅可以有效帮助确认胆囊管,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而且可以缩短LC手术时间,降低中转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laparscopic cholecystectomy)+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endoscopic sphincteroto...  相似文献   

20.
俞磊  马良龙  陈志刚  崔经建 《吉林医学》2011,(11):2098-21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胆囊管残端漏3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1例。其中1例胆囊管残端漏及1例胆总管壁烧灼伤发生胆漏的患者保持腹腔引流通畅;1例胆囊管残端漏患者再次行腹行胆囊管结扎术;迷走胆管漏患者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同时再次行腹腔镜置管引流;1例胆囊管残端漏患者行ERCP放置鼻胆管引流。5例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管残端钛夹滑脱,迷走胆管损伤,胆总管壁烧灼伤及肝外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发生的主要原因。通畅腹腔引流、ERCP放置鼻胆管及及时再次手术是处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