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住院期间中药汤剂使用情况,对中药的应用频次、频率、分类等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200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中药汤剂治疗数据,共使用中药汤剂482方,268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6 455次,其中使用频次前10味的药物有甘草、茯苓、黄芪、白术、川芎、山药、丹参、鸡血藤、黄连、鸡内金。在268味中药中,补虚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二者所占比例高达81.79%;清热药以清热燥湿药、清热泻火药和清热凉血药为主。结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以益气养阴为主,清热、活血化瘀为辅,兼顾其他,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和方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已发表的中医诊治糖屎病的文献整理,总结目前糖尿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收集1979-01—2008—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治疗糖尿病文献,统计证型、方剂和出现的频度,总结糖尿病中医证候特点,对方药按其功能进一步归类统计分析,找出糖尿病中医治疗选方用药规律。结果:糖屎病证型65个,气阴亏虚型、阴阳两虚型、血瘀型、脾肾阳虚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脾气虚型及气虚型为常见证型,占55.82%;证候病位主要在肾、脾、肝、肺、胃,虚证病机占71.02%。共得方剂223首,补益剂、清热剂、理血剂、祛涅剂、和解剂、治燥剂、祛痰剂共占94.52%。用药436味,按功能归为46类,进一步合并为23大类,补虚、清热和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次占62.78%,补虚药为第1位,主要是补气和补阴药。清热药次之。补气药黄蓖使用频次位于所有用药之首。结论:中医诊治糖尿病证型特点和用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糖尿病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应从多方面对糖尿病进行辨证,尤其应注意肾脾病机和虚性病机;对糖尿病治疗在运用补益、清热药的同时,也要重视活血化瘀方药的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文献整理与分析探讨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证候分布与方药运用规律,为临床中医药辨治本病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4月3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中医药治疗结直肠腺瘤的相关文献,统计结直肠腺瘤中医证型、方药使用频次及不同病理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05篇,获得中医证型27个,最常见的5个证型为湿热内蕴证、脾虚湿蕴证、脾气亏虚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瘀证;共纳入方剂54首,其中成方12首,以参苓白术散、乌梅丸、六君子汤为主;共出现中药141味,多类属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最多的前5味中药为白术、茯苓、甘草、党参、薏苡仁;聚类分析发现4组具有关联性的药物组合。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3种病理分型患者中医证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结直肠腺瘤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其次为脾虚湿蕴证、脾气亏虚证,遣方用药时多运用清热化湿、补益脾气之法,兼顾理气行滞、活血化瘀、解毒散结,临证需对症加减,病证结...  相似文献   

4.
杨漾  梁昊  张秋雁  何莉 《中医药导报》2019,25(11):132-13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筛选近10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文献,对临床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处方、药物组成和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17篇文献,出现81种处方名称,中药共计121味;根据中药的功效及分类,使用频次较多的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用药频次前4位的补气药分别是黄芪、人参、甘草、党参,用药频次前4位的活血化瘀药分别是丹参、川芎、红花、桃仁。结论:中医治疗冠心病气虚血瘀证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解表药、止血药、理气药为主。  相似文献   

5.
孙璐  唐咸玉  张鹏  何柳  何嘉莉  赵晓华 《新中医》2014,46(2):146-148
目的:研究中药临床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广东省中医院住院病例系统进行信息采集,建立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数据库,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药治疗该病的用药规律。结果:用药频次较高的中药为:茯苓、黄芪、白术、生地黄、党参;居于前列的为补气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及活血化瘀药。结论:中医治疗超重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以益气、清热、化痰祛湿及活血等法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CNKI、CMAC、万方数据检索文献,查询到109首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方剂,将方剂中涉及的中药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出各类中药的使用次数和频率,总结用药规律。结果:经统计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方剂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的使用频率较高,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丹参、黄芪、山楂、泽泻、山药,应用频率较高的常用配伍药对有丹参—黄芪、丹参—山楂、黄芪—山药。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为大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娜  乔小燕 《陕西中医》2009,30(1):88-90
目的:对现代文献关于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进行系统整理,总结辨证用药特点,为实验和临床上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明确的参考用药依据。方法:查阅1994~2006年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文献,对其治疗药物进行统计整理及分析。结果:使用频次占前三位药物的分别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用药治疗中,补虚药、清热药、活血药这三种药物是最主要的而且是比较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在CNKI、VIP数据库检索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文献,建立中药及方剂文献数据库,采用频次研究的方法对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①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味药是黄芪、山药、丹参、生地黄,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最高。②防治2型糖尿病方剂应用频次最高的为六味地黄汤,其次为左归丸和消渴方。结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选择防治2型糖尿病最佳药物及组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总结贺菊乔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贺菊乔教授门诊2356诊次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其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2356诊次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以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证居多,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其中清热利湿药以金钱草、益母草、白花蛇舌草使用频次最高;活血化瘀药以丹参、红藤使用频次最高。结论:贺菊乔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辨证以湿热蕴结与气滞血瘀复合证型为首,其处方用药规律符合这一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检索1995—2015年发表的1 341篇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为补虚药类、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解表药类、利水渗湿药类、收涩药类、平肝熄风药类、理气药类、化湿药类和祛风湿药类。常用的补虚药类有黄芪、山药、当归等,常用的清热药类有地黄、玄参、黄连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类有丹参、川芎、红花等。最常使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和平性,甘、苦和辛味,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心经和胃经。结论:治疗糖尿病常扶正与祛邪并用,以补虚药类为主,配合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1980年6月至2010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医诊疗文献,通过频数分析总结中医证型和方药特点,以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对符合标准文献的证型、方剂、药物进行统计归类,总结各药物、证型出现频次和所占比例。结果: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出现证型16个,其中气阴两虚、气滞血瘀、肺脾两虚、痰湿壅肺、痰热壅肺为常见证型,占63.6%,用药共295种,按功能归为45类,进一步合并为19大类。补虚、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类药出现频次占67.1%,补虚药居第一位,主要是补气、补血和滋阴药;清热药次之,其他如活血化瘀药也常用到。结论:对中医诊治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证型特点和方药规律的分析可为目前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证治分析为基础探讨肺癌临床证型分布规律及中医治疗规律,更好地指导肺癌临床及科研组方用药。方法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药治疗肺癌161篇文献进行证治分析,探讨肺癌证型分布及中医治疗规律。结果肺癌临床证型以气虚、阴虚、痰证、瘀证、脾虚、毒结为主,用药频次较多的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药、活血化瘀药。结论现代文献中肺癌证型及所用药物的分析基本体现了现代中医肺癌的证治特点及规律,从而更有助于指导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的中医证候分布和遣方用药辨证论治规律。方法检索1979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国内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Pub Med数据库收录的中医诊治桥本甲状腺炎的文献资料,分析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候分布和治疗方药规律,及不同证型与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甲状腺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共获得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型32个,其中脾肾阳虚、痰瘀互结、肝郁脾虚、痰气郁结、肝郁气滞、气阴两虚为主要证型;共用方剂469首,其中212首成方,以补益剂、和解剂、祛痰剂、清热剂、温里剂为主。共涉及中药311味,频次较高的为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使用频次较高的51味中药可组成6个聚类方,分别适用于肝郁化火证、脾虚痰凝、痰瘀互结证、气阴两虚、痰火郁结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滞血瘀痰凝证的桥本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证型分布在不同年龄、性别、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激素指标存在差异(P0.05或P0.0125或P0.00312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以脾肾阳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痰瘀互结、肝郁脾虚证,遣方用药既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又要温补脾肾、益气养阴,对症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中医药治疗规律,服务临床。方法: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20年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文献,使用Excel、SPSS 25.0以及SPSS 18.0等工具挖掘处方用药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26篇,包含处方94个,中药131味,用药1 196频次;出现药物以辛、甘味等温性药和苦、酸味等寒性药为主,主要入心经;使用频率较高的3种中药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使用种类较多的5种中药是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使用频次前2位的补虚药是麦冬、甘草,使用频次前2位的活血化瘀药是丹参、川芎,“麦冬-五味子”为出现频次最多且支持度最高的药物配伍组合。结论:临床上应用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灵活配伍理气药、解表药、收涩药、止血药等治疗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中医古籍中恶露不绝的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收录的古籍文献为数据源,建立恶露不绝组方用药的结构化数据库,采用描述性数据分析方法对其用药特点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出现频次及使用频率处于前三位的中药依次为当归44.4%,茯苓41.19%,白芍38.89%;使用频次最多的中药类别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各占20.01%、19.51%、8.99%,其中补虚药以补气药物为主,活血化瘀药以活血调经药为主。结论:中医古籍中治疗恶露不绝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最为广泛,其用药规律研究可为临床选药组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收集近30年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归纳总结内异症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通过收集1986年1月至2015年6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153篇,采用excel软件统计,总结并分析中医用药规律。结果: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莪术、当归、赤芍;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类别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结论:内异症的主要病机为虚、瘀、毒。治疗内异症,以理血、补虚、清热为治则。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使用频率高的药物为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4年1-10月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使用中药内服方2周以上且降糖有效患者的中药口服方,将方剂中的单味药建立数据库,统计出现频次、频率及其临床功效.结果 共收集583首方剂,含有药物281味,其中使用频次≥30次的药物共107味,以茯苓、白芍、黄芪使用频次最高.这107味中药的临床功效分属10种,其中补益药及清热药所占比重最高(频率分别为30.4%、22.2%),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及理气药其次.结论 2型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以“阴津亏耗、燥热为盛”为主,兼“血瘀、痰湿、气滞”,治以滋阴清热为第一要法,注重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疏肝理气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检索并纳入1995—2016年发表的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755篇,涉及中药处方755首,单味中药367味,共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例数为33 330例,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和Clementine 12.0软件,分析与比较各病症类型的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和组方配伍规律。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治疗病症类型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分别占总有效病例数的31.62%、29.82%、8.87%和6.47%。进一步对治疗排名前4位的病症进行分析,发现治疗糖尿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地黄、天花粉和麦冬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治疗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当归、川芎、丹参和桂枝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丹参、茯苓和山茱萸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丹参、当归、红花和川芎等,常用中药类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以补虚药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清热和利水渗湿药等,但具体用药侧重点不同,糖尿病和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侧重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的使用,糖尿病肾病侧重于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的使用,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侧重于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并重,兼以清热药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方法:对100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分析,归纳患者的病证特点及治疗方药组成,结合患者治疗情况,从病、证、方、药等方面入手,确立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治疗方法。结果:经过分析,高血压患者多见头痛、眩晕、视力下降等症状,治疗方法为清热降火、滋补肾脏;总结方药情况发现,中医治疗高血压多使用清热、活血化瘀、补虚解表等药物,常用中药20味,药物最终归入肾脏、肝脏、脾脏等主要器官。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可有效归纳高血压治疗药物,对高血压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用药特点与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收载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文献,经筛选后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药物功效分布及配伍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2884篇,涉及中药495味,高频药物有黄芪、丹参、山药、茯苓、山萸肉、地黄等,按频次排序前50位主要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等11类,补虚药以补气药和补阴药为主,常用药物组合为黄芪-丹参、黄芪-山药-丹参,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结论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以补气滋阴、活血化瘀为主,可为临床辨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