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复合因素致慢性疲劳大鼠运动能力及血生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强度睡眠剥夺复合力竭游泳作用因素导致的慢性疲劳大鼠运动能力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32只雄性SPF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20h、16h、12h模型组,将模型组大鼠放入水深1.5cm的盒子分别20h、16h、12h进行睡眠剥夺。将模型组大鼠负重其体重5%放入水深50cm的玻璃缸中游泳至力竭,记录力竭游泳时间。第14d力竭游泳后12h处死大鼠,进行血液生化的检测。结果 20h模型组负重力竭游泳时间随时间显著降低(P<0.01);16h、12h模型组力竭游泳时间降低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相比较,20h模型组AST、UA、LDH明显升高(Р<0.01),ALB、Scr、GLU、Tch、TG明显降低(Р<0.05),ALT、TP、TBIL、BUN、CRP、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Р>0.05);16h模型组、12h模型组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Р>0.05)。结论 睡眠剥夺20h复合负重其体重的5%力竭游泳使大鼠运动能力下降,并引起AST、UA、LDH 升高,Scr、GLU、Tch、ALB、TG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强度穴位刺激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大鼠行为学及体重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轻压组、中压组、重压组、抚摸组、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剥夺睡眠和力竭游泳制作CFS模型,动态观测不同阶段各组大鼠行为表现和体重的变化.结果 4周的剥夺睡眠和力竭游泳导致大鼠行为学和体重发生变化,基本符合CFS的临...  相似文献   

3.
维康颗粒预防大鼠疲劳型亚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康颗粒对大鼠疲劳型亚健康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负重强迫游泳+部分睡眠剥夺复合因素建立疲劳型大鼠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组,维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记录大鼠首、末次力竭游泳时间,用乳酸试剂盒测定血浆乳酸含量,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含量。结果维康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模型大鼠的行为学表现,提高大鼠力竭游泳时间(P<0.05),显著降低大鼠力竭游泳后血浆乳酸(P<0.05)和血清尿素氮水平(P<0.05)。结论维康颗粒可以预防疲劳型亚健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强化麦胚粉对睡眠剥夺大鼠脑体疲劳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睡眠剥夺组、麦胚饲料组、强化麦胚饲料组,共4组,每组10只。喂养28 d后,进行睡眠剥夺,通过Morris水迷宫观测大鼠睡眠剥夺后的认知能力,通过负重游泳实验观测各组大鼠睡眠剥夺后体能差别。结果:喂养28 d后,各组体重无明显差异;睡眠剥夺组与空白组相比水迷宫寻台时间显著延长(P〈0.01),负重游泳时间显著缩短(P〈0.01);麦胚饲料组与睡眠剥夺组相比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寻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强化麦胚饲料组与睡眠剥夺组相比负重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1),寻台时间显著缩短(P〈0.05);强化麦胚饲料组负重游泳时间长于麦胚饲料组(P〈0.05)。结论:麦胚配方能提高负重游泳时间,但对睡眠剥夺后的认知能力无明显作用;氨基酸强化麦胚配方可提高负重游泳时间、改善认知能力,具有较好的促进睡眠剥夺后大鼠脑体疲劳快速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色氨酸羟化酶(TPH)、单胺氧化酶A(MAO-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除12只作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大鼠造疲劳力竭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头穴透刺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12只。共进行游泳大鼠模型训练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力竭游泳后力竭时间;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TPH、MAO-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刺治疗组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传统针刺组和头穴透刺组均能显著降低TPHmRNA的表达,增强MAO-A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穴透刺组在降低TPHmRNA表达,增强MAO-AmRNA表达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透刺能降低大鼠下丘脑组织中的TPHmRNA表达,增强MAO-AmRNA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大鼠应用还阳参颗粒剂,探讨还阳参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还阳参颗粒剂组,每组30只。通过慢性束缚联合冷水力竭游泳的方式来制备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造模持续2周,造模结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服0.9%氯化钠注射液,还阳参颗粒剂组给予中药灌服。2周后对3组大鼠的体质量、冷水力竭游泳时间和旷场实验跨格数进行测量和记录。结果造模前,3组大鼠体质量、冷水力竭游泳时间和旷场实验跨格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和还阳参组大鼠的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组(P<0.05);给药后,还阳参组大鼠各指标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还阳参可以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指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疲劳大鼠疲劳状态、痛阈的影响及其中枢机制。方法: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针组、侧脑室假注射组(假注射组)、侧脑室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组(CRF组)、侧脑室注射CRF电针组(CRF电针组)、侧脑室注射CRFA组(CRFA组)、侧脑室注射CRFA电针组(CRFA电针组),除空白组外,采用慢性束缚复合强制性冷水游泳复制慢性疲劳模型。假注射组行侧脑室假注射,CRF组、CRF电针组行侧脑室CRF注射,CRFA组、CRFA电针组行侧脑室CRF拮抗剂注射。模针组、CRF电针组、CRFA电针组电针"肾俞"、"足三里"治疗。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治疗后进行力竭游泳实验、水迷宫实验、热板测痛实验检测疲劳状态及痛阈。结果:造模后,造模各组力竭游泳时间较空白组明显缩短(P0.05),水迷宫时间较空白组明显延长(P0.05),热痛时间较空白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模针组、CRF电针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延长(P0.05),水迷宫时间明显缩短(P0.05),热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CRFA电针组力竭游泳时间、水迷宫时间、热痛时间较模型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肾俞、足三里可改善慢性疲劳大鼠体力和脑力疲劳以及易感疼痛情况,下丘脑CRH是电针治疗作用的关键物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疲劳安口服液对慢性疲劳(CF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探讨疲劳安口服液对CFS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复合刺激建立CFS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用药前后在水迷宫实验、负重力竭游泳实验、敞箱实验中的行为学变化。结果疲劳安口服液可显著延长模型组动物冷水游泳至力竭的时间,穿格次数明显增加,在水迷宫中找到目标区的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疲劳安口服液可显著改善CFS大鼠的行为状态。  相似文献   

9.
慢性疲劳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疲劳模型,观察慢性疲劳对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疲劳模型组,两组又按强制游泳周数各分为5个亚组,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每日强制游泳2h,慢性疲劳模型各亚组造模前及造模最后1d观测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正常对照组大鼠除在疲劳模型组大鼠游泳期间给予禁食禁水外其他不作干预。实验结束后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结果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以后其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减少(P〈0.01),并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至5周,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有减少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时血清AST出现显著升高(P〈0.05),并持续到5周(P〈0.01);大鼠造模3周时血清ALT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并持续到5周(P〈0.01);其他肝功能相关指标未见异常。结论大鼠强制游泳2周可造成慢性疲劳模型,并造成大鼠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快速眼球转动期睡眠剥夺(RSD)及恢复睡眠(RS)对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环境对照组、RSD 1 d组、RSD 3 d组、RSD 5 d组、RSD 7 d组以及RSD 7 d后RS6 h、RS 12 h组,每组12只;RSD大鼠模型采用改良多平台法建立.Y-型迷宫试验评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实时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Y-型迷宫评定结果表明RSD各组以及RS 6 h、12 h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环境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SD 1 d、3 d大鼠总反应时间降低(P<0.05),RSD 7 d组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SD 1 d组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明显上升(P<0.05),RSD 3 d组达到高峰(P<0.01).RSD 1 d、3 d组海马CA1、CA3、齿状回区以及RSD 5 d、RS 6 h组齿状回区BDN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剥夺会导致机体学习、记忆能力下降,RS后可部分改善;机体可能会通过促进BDNF表达来代偿相对较短时间的睡眠剥夺,保护自身的认知能力,然而随着剥夺时间的延长,这种代偿机制也会被打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慢性疲劳对大鼠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慢性疲劳模型组,两组又按周数(1,2,3,4,5周)各分为5个亚组,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每日强制游泳2 h,模型各亚组造模前及造模最后1 d观测大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正常对照组大鼠除在疲劳模型组大鼠游泳期间给予禁食禁水外其他不作干预,实验结束后大鼠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结果 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以后其力竭游泳时间显著减少(P<0.01),并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至5周,大鼠力竭游泳时间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疲劳模型组大鼠造模2周时血清AST出现升高(P<0.05),并持续到5周(P<0.01);大鼠造模3周时血清ALT出现显著性升高(P<0.05),并持续到5周(P<0.01);其他肝功能相关指标未见异常.结论慢性疲劳可造成大鼠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从筋膜学角度观察同种异体移植脂肪源干细胞(ADSCs)对耐力训练大鼠体内某些血清生化指标活性及运动
能力的影响。方法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游泳训练照组(模型组)、安静移植细胞组
(实验对照组)和游泳移植细胞组(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进行力竭游泳训练。力竭游泳训练1周后,实验组与实验对
照组经尾静脉输入ADSCs。游泳训练结束后,记录各组大鼠游泳力竭的时间以及检测血清尿素(BUN)、乳酸脱氢酶
(LDH)、血乳酸(BLa) 和血红蛋白( Hb) 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b水平显著降低,血清BUN、LDH、BLa水
平均显著升高(P<0.01),力竭时间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Hb显著提高(P<0.01),而BUN、LDH、BLa水平
均明显降低(P<0.01),力竭时间有较大提高(P<0.01)。结论移植ADSCs可有效延缓了大鼠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提高了大
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TPH、MAO-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健康W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除12只作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大鼠造疲劳力竭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头穴透刺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12只.共进行游泳大鼠模型训练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力竭游泳后力竭时间;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各组大鼠下丘脑组织TPH、MAO-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针刺治疗组小鼠的力竭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传统针刺组和头穴透刺组均能显著降低TPH mRNA的表达,增强MAO-A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穴透刺组在降低TPH mRNA表达、增强MAO-A mRNA表达方面优于传统针刺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穴透刺能降低大鼠下丘脑组织中TPH mRNA表达,增强MAO-A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链三酰甘油(MCT)对力竭游泳小鼠疲劳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72只雄性ICR小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每组12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游泳对照组、6%MCT游泳组、18%MCT游泳组、30%MCT游泳组和44.4%MCT游泳组,以无负重游泳小鼠作为抗疲劳实验的模型。实验第21天,检测各组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葡萄糖(GLU)含量和肝脏组织中肝糖原(HG)、非酯化脂肪酸(NEF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MDA)水平。结果 6%MCT组和18%MCT组负重游泳时间较游泳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与游泳对照组比较,各MCT组血清CK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血糖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6%MCT组、18%MCT组、30%MCT组HG水平显著高于游泳对照组(P<0.05),各MCT组肝脏NEFA含量均显著低于游泳对照组(P<0.05),18%MCT组和30%MCT组GSH-Px和SOD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补充MTC可以明显缓解小鼠力竭游泳疲劳,低剂量组效果更明显,MCT的抗疲劳效应可能与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母爱剥夺诱导的抑郁大鼠海马miR-16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母爱剥夺是否诱发成年大鼠抑郁样行为表现,miR-16是否参与母爱剥夺诱发抑郁的病理过程。方法:在SD大鼠出生后第1天按窝随机分为母爱剥夺组(n=17)和正常对照组(n=17)。母爱剥夺组大鼠在出生后第1至14天每天接受6 h的母爱剥夺应激,正常对照组大鼠不接受任何实验处理。在大鼠13周龄时采用强迫游泳和糖水偏爱实验评定大鼠的抑郁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大鼠海马miR-16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强迫游泳实验中,母爱剥夺组大鼠的被动漂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大鼠,糖水偏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母爱剥夺组大鼠海马内miR-1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miR-16表达水平与抑郁样行为水平显著相关(P<0.05)。结论:母爱剥夺能使大鼠成年后表现出抑郁样行为,海马内miR-16表达水平升高,miR-16可能参与母爱剥夺诱发大鼠抑郁样行为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五指毛桃防治疲劳型亚健康小鼠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五指毛桃对疲劳型亚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本课题组的方法制作疲劳型亚健康小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五指毛桃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小鼠的外观行为表现,测定各组小鼠首次和末次的负重力竭游泳时间(exhaustive swimming time,EST),用有关试剂盒检测乳酸(lactic acid,LAC)、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C)、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等氧化应激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五指毛桃各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小鼠的精神状态及行为表现;五指毛桃高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P<0.05),降低小鼠游泳后血BUN和LAC水平(P<0.05),另外还能够减少模型小鼠骨骼肌MDA的生成,提高SOD和TAC水平(P<0.05)。结论:五指毛桃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损伤以防治疲劳型亚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并探讨复方消疲悦意饮对实验性慢性疲劳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造模组(16只),造模组复制慢性疲劳模型后再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中药组(8只),中药组给予复方消疲悦意饮灌服.采用Open-Field法、鼠尾悬挂及力竭游泳实验评价所有实验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造模组造模后大鼠水平及垂直运动次数明显减少,力竭游泳时间缩短,鼠尾悬挂不动时间延长(P<0.05),给予复方消疲悦意饮灌服后以上各参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复方消疲悦意饮具有明显改善慢性疲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理虚解郁方对多重复合应激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均给予复合因素(慢性束缚、冷水游泳、随机昼夜颠倒)造模30 d;同时正常组、模型组每天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浓度为0.5 g/ml、1 g/ml、2 g/ml中药2 ml灌胃,连续30 d。观察治疗前后大鼠行为学(旷场实验、鼠尾悬挂实验、力竭游泳实验)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穿格次数、直立次数均明显减少,鼠尾悬挂实验静止时间延长、挣扎次数减少,力竭游泳时间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旷场实验中药各组穿格次数均增多,中剂量组直立次数增多;鼠尾悬挂实验中剂量组静止时间缩短、挣扎次数增加,中药大剂量组挣扎次数增加;力竭游泳实验中药各剂量组游泳时间均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中药理虚解郁方对于缓解大鼠的躯体及精神疲劳有较为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43-47+51
目的 探讨睡眠剥夺联合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雄性大鼠6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应激模型组(50只)。应激模型组进行21 d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MUS),行强迫游泳实验和蔗糖水消耗实验,随机分为抑郁组、氟西汀组、生理盐水组、睡眠剥夺组、睡眠剥夺+氟西汀组;分别予以单笼孤养、氟西汀灌胃、生理盐水灌胃、72 h快眼动睡眠剥夺、72 h快眼动睡眠剥夺联合氟西汀灌胃。28 d后再次行强迫游泳实验和蔗糖水消耗实验,并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ACTH、CORT浓度。结果 应激后,应激模型组大鼠不动时间显著长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模型组大鼠蔗糖水消耗量、蔗糖水偏好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剥夺+氟西汀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剥夺+氟西汀组大鼠蔗糖水消耗量、蔗糖水偏好较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氟西汀组、睡眠剥夺组及睡眠剥夺+氟西汀组ACTH、CORT水平显著低于抑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剥夺联合氟西汀能够改善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ACTH、CORT水平,降低HPA轴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被动吸烟对急性睡眠剥夺大鼠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秋君  赵晶  刘芳娥  李静  朱伟军  李小康 《医学争鸣》2004,25(24):2258-2260
目的: 研究被动吸烟(PS)对急性睡眠剥夺(SD)大鼠行为的影响.方法: 49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睡眠剥夺 被动吸烟24 h组(A),睡眠剥夺24 h组(B),睡眠剥夺 被动吸烟54h组(C),睡眠剥夺54 h组(D),空白对照组(E),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对大鼠进行睡眠剥夺,A组和C组在睡眠剥夺同时进行被动吸烟,用旷场试验测试实验后大鼠的情绪、行为变化.结果: B组较E组探索性行为明显增加(P<0.05),D组较B组探索性行为明显减少(P<0.05),运动总量无显著性差异,D组较E组无统计学差异; A组较B组的探索性行为和运动总量明显减少(P<0.05),C组较D组的运动总量明显减少(P<0.05), 探索性行为无显著性差异;C组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大鼠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性随睡眠剥夺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兴奋后抑制的趋势,而被动吸烟在整个大鼠睡眠剥夺过程中对大鼠的情绪状态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