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左上腹疼痛18年,加重一周而入院。患者18年前始感左上腹疼痛,无腹帐、呕吐、返酸,与进食无明显关系。在本地医院作消化道钡餐及胃镜检查提示为胃窦炎。入院前3月有黑大便一次。入院后作钡餐见胃角处有1.5cm×1.0cm大小龛影向腔外突出,龛影边缘光滑,颈部较细。胃内有较多潴留。X线诊断:胃小弯溃疡,恶性变待排。胃镜检查见胃体上部近胃底大弯侧可见-2.5cm×2.5cm大球形包块,表面粘膜正常,底部有桥形皱襞。胃角偏胃窦侧可见1cm×1cm×0.8cm大小溃疡,边缘不规则,胃窦弥漫性水肿,前壁可见浅表糜烂。意见:1.胃角溃疡。2.胃体上部包块(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2.
例1,男性,51岁,有上腹部疼痛史10多年,近1月来疼痛持续,曾呕吐2次,黑便1次而入院。检查:左锁骨上凹可扪及蚕豆大小淋巴结。胃镜检查:食管、贲门正常,胃体上部小弯侧有3cm×2cm大小浅糜性区,胃角光滑,胃窦部粘膜色泽稍苍白,幽门孔园,蠕动正常。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可见1.5cm×1.0cm×0.5cm大小粘膜隆起,表面有渗血。病理检  相似文献   

3.
例1 女,48岁。上腹部胀痛不适12年,时有返酸,近3个月疼痛加重,食欲减退,间歇黑便,呕吐。查体:左上腹偏左触及一2.5cm×2 cm大小包块,质硬,微压痛、表面光滑,胃内有振水声。上消化道钡透:胃窦部小弯侧可见4cm×1.8cm龛影,诊断胃癌。手术所见:胃体积较大,除胃底小部分正常,全胃呈皮革样改变,幽门部有一4cm×3cm×3cm 肿块,游离,胃周围无肿大淋巴结,术中诊断为皮革样胃癌,行胃癌根治术(R_2)。病理  相似文献   

4.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35岁。半年前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疼痛 ,以夜间及空腹时为重 ,每次持续半个多小时 ,进食后缓解 ;伴食欲不振 ,恶心 ,呕吐 ,症状逐渐加重。上消化道钡透 (图 1~ 2 )示 :胃体小弯侧见一 0 .5 cm× 0 .8cm腔外龛影 ,边缘光滑。胃体部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 ,大弯侧见一长约 3cm的狭窄段 ,扩张受限 ,但胃壁无明显僵硬。胃黏膜粗大、迂曲 ,无破坏中断。初诊为胃溃疡 ,胃体部狭窄 ,建议行胃镜检查排除占位。患者未行胃镜检查 ,保守治疗 2个月 ,效果差 ,遂来院复诊。此次行胃镜检查 (图3)示 :胃体部黏膜皱襞粗大呈结节状 ,胃壁增厚…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6岁,因上腹部不适、隐痛、纳差就诊. 胃镜检查示:于胃体大弯侧可见一0.5 cm×0.3 cm的隆起病变,表面呈红色,软、广基,胃窦部粘膜光滑,小弯侧可见大片网状血管显露,呈灰白色,余阴性.  相似文献   

6.
双胃窦、双幽门并胃多发憩室、息肉及糜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患者女,48岁。以上腹部饱胀不适及嗳气返酸10年,近日烧心、返酸加重并消瘦而就诊。查体贫血貌、消瘦、剑突下压痛,余无异常。X线钡透提示双胃窦双幽门及胃窦部多处小龛影。胃镜检查可见胃体粘膜灰白,皱襞变浅变细,前壁大弯侧分别有0.5cm×0.5cm及0.2cm×0.2cm大小不等憩室30多个;胃体中部后壁有0.4×0.4cm×0.4cm亚蒂状息肉4个,胃角以下有一较厚粘膜将胃窦分为双腔,分别见左侧窦腔前壁大弯侧有1圆形幽门,其前壁大弯侧有1.5cm×1.5cm×  相似文献   

7.
<正> 胃血吸虫病较少见,文献报道的胃血吸虫病均为胃壁的单病灶损害,少有双病灶损害报告。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双病灶胃血吸虫病误诊为胃癌报告如下。 患者,男,64岁。因左上腹隐痛1年余入院。查体:左中上腹可扪及一约6cm×15cm质硬包块,表面光滑,与周围粘连,活动度差,无压痛,脾肋缘下约1cm,边缘钝,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肝脾区无叩痛。实验室检查:血 CEA14ng/ml,ESP2.5mm/h。外院胃镜:胃小弯侧可见约4cm×3cm糜烂面,被覆白苔,触之易出血,由于外院条件有限,未行活检。B超、CT均提示:胃癌伴淋巴结转移;血吸虫性肝硬变。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胃-空肠吻合术。术中见肝脏缩小、硬、呈大结节状。胃窦小弯侧有约7.0cm×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8岁。因间断性咽下困难伴胸后涨闷、胸痛半年,加重10d就诊。查体:青年男性,身体健康,精神好,双肺心脏正常。食管钡餐检查:食管上段右后壁可见一2.0cm×1.5cm大小的类圆形向腔内突出的充盈缺损,边缘光滑清晰,病变处黏膜皱襞变平,显示欠清。钡剂通过可见分流及偏流征象。X线诊断:食管平滑肌瘤。CT检查:平扫食管上段右后壁黏膜下可见一2.0cm×1.8cm×1.5cm大小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CT值38~42Hu,增强扫描CT值83~92Hu,强化明显。CT诊断:①平滑肌瘤;②血管源性肿瘤?手术所见:食管上段黏膜下软组织肿物。包膜完整,质地略软,约…  相似文献   

9.
胃间质瘤二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简介患者 1,男 ,6 0岁 ,因上腹部饱胀不适 3年 ,呕血伴黑便 7d入院。体格检查 :贫血貌 ,上腹部扪及约 5cm× 5cm肿块 ,边缘清楚 ,质韧、光滑、活动良好 ,轻压痛。B超示 :上腹部探及一直径约 4cm低回声团块 ,界清、规整。纤维胃镜检查见 :胃窦前壁近胃角处可见直径约 5cm半球形隆起 ,黏膜表面见两处浅表性溃疡 ,有少量血凝块附着。临床诊断 :胃良性肿瘤并胃出血。经支持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窦小弯侧一约5 0cm× 4 5cm× 4 0cm大小肿块 ,浆膜表面光滑 ,局部血管充盈 ,切开胃壁 ,见肿瘤表面胃黏膜有两处 1cm× 1cm浅表溃疡…  相似文献   

10.
<正>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8岁。1990年12月25日行贲门癌切除术。3个多月后因进食牛肉引起上腹部不适、疼痛、返酸,渐重而入院。检查心肺无异常,B超肝、胆、脾和胰正常。上腹部压疼明显,未触及包块。1991年4月22日和26日2次行X线食管吞钡检查,见吻合口宽约1.2cm,通过顺利,边缘光滑。其下方残胃内有一约5cm×2cm×2cm大小不规则充盈缺损;边缘欠光整,周围粘膜粗大、扭曲,其间有纵行上宽下窄的条状存钡区约2cm×0.3cm,中有上下连续的密度减低线。诊为贲门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1.
<正> 病例患者,女,33岁。5年前开始发现鼻部右侧肿胀,前3年逐渐肿大,近2年变化不明显。局部检查:鼻根部偏右侧局部隆起约1.5cm×1.0cm大小肿块,不活动,触之硬性,界限不清,有压痛,皮色正常。X线检查:鼻骨侧位片于鼻根部可见一丘状骨性突起,边缘光滑,界限清楚,病变之边缘为正常骨皮质的延续,其内为骨松质结构,无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0岁,一年来腰痛,活动后加重。2月前突然活动受限,故而就诊。 体检:X线平片.腰椎正侧位,仅见左侧腰大肌增宽,骨质结构未见异常。 CT检查,左侧腰大肌增宽,其内可见4.5 cm×5.2 cm×4 cm大小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4.8 HU,边缘清晰光滑,内无液平面及钙化影,周围腰大肌影CT值60.6  相似文献   

13.
滑膜软骨瘤病少见,笔者遇到2例,X线表现典型,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男,47岁。左膝隐痛13年,近期加重,关节活动障碍。体检:左膝略肿胀,活动时有摩擦感及关节交锁现象。X线检查:左膝关节正侧位片,左膝关节髌上囊、髌下囊处可见数枚柿核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其内密度较淡,约0.2cm×0.3cm大。关节腔内见一2.5cm×2cm×1cm大密度增高影,其内密度不均。关节后胴窝内亦见2枚椭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中心密度浅淡不均,约2cm×1.5cm及1cm×0.6cm大小。膝关节诸骨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X线诊断:左膝滑膜软骨瘤病。术后病理诊断:滑膜软骨瘤病。 例2.男,37岁,左膝部疼痛不适2年,活动轻度受限,体检:左膝关节轻度肿胀,有时听到关节摩擦声。X线检查:左膝关节内后侧见4枚大小不等圆形、椭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中心密度浅淡,周边有一浓密增白的钙化层,约0.7cm×0.4cm及0.2cm×0.2cm大小。髌骨后下缘及胫  相似文献   

14.
胃结核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患女,37岁,以上腹不适,纳差半年,加重1月入院。无乏力、发热、盗汗、咳嗽、咳痰等症状。自服“胃苏冲剂、多酶片、养胃冲剂”等无明显改善。查体:腹平软,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胃镜检查:贲门及胃底未见异常;胃体前壁有直径0.3cm的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质软;胃窦粘膜红白相间,其前壁大弯侧有一1.5cm×1.2cm之不规则隆起,顶部溃疡形成,溃疡底部附有白苔,边缘质地较硬;幽门前壁小弯侧有0.4cm×0.2cm的浅小溃疡,底部附有白苔;十二指肠球部及球后、降部均未见异常。内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体息肉,胃  相似文献   

15.
贾山移  崔红渝 《四川医学》2001,22(9):884-884
患者 ,男 ,70岁。因上腹隐痛 1月 ,加重 6天就诊。X线钡餐摄片见胃窦大弯侧有一直径约 1.5 cm的突入腔内的充缺影。X线诊断 :胃窦部溃疡并充缺改变、多数征象均提示恶性病变。胃镜检查见 :幽门前区见有一环行隆起 ,直径约 2 .5 cm,形成一假幽门 ,几乎无蠕动 ,前壁可见一约 0 .5 cm× 0 .4 cm凹陷溃疡。活检示胃窦粘膜慢性炎症 ,刷检发现核异质细胞 ,胃镜诊断胃窦溃疡 ,恶性待排。手术见胃窦前壁有一不规则形溃疡 ,大小约 3.5 cm× 1.5 cm,周围粘膜略呈结节状。病检诊断为胃异位胰腺组织伴溃疡形成。异位胰腺是指发生于胰腺位置之外的胰腺组…  相似文献   

16.
胃一点癌1例     
患者男,52岁。因上腹部胀痛半年,于1992年1月16日在我院行胃镜检查。镜下见胃体上部小弯侧有一约0.5cm×0.4cm×0.2cm的溃疡,边缘规整,表面覆有薄白苔,周围粘膜充血、糜烂、结节样增生。胃镜诊断:胃体溃疡。活检病理报告为管状腺癌。后转外科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探查胃体小弯侧可触及一1.5cm×1.5cm大小结节,周围淋巴结不大。行胃次全切除术。大体标本胃体小弯侧近幽门处前后体  相似文献   

17.
<正> 胃平滑肌肉瘤较少见,现将我科1989年收治的2例,结合临床与病理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男性,55岁。进食梗噎伴上腹部疼痛1个月,于1989年4月8日入院。查体及化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上消化道造影见食管下段钡剂通过受阻,贲门胃底部8cm×6cm×6cm大肿块,行肿瘤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病理检查:肉眼所见,在胃贲门部小弯侧可见一肿物,大小约6cm×5cm×4cm,突向胃腔,肿物表面可  相似文献   

18.
男,68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1个月来诊。体检:慢性病容。腹稍胀,无压痛及反跳痛。肝右肋下缘下1.5cm可触,质中无触痛。左上中腹可扪及一约10×5cm的包块,质中等硬度,活动度小,无明显触压痛。X线检查:斜行胃,胃体大弯侧胃壁局限性增厚,向胃腔内突出,形成小充盈缺损;局部粘膜增厚;钡剂通过此处胃壁大量流出胃外,聚集在左中下腹腔内,呈大的囊状影像。囊腔约17×11×17cm,边缘不规则,与小肠不通,与小肠壁之间有0.7cm距离,小肠受压向右下方移位。术前诊断:胃体大弯侧慢性穿孔合并腹腔脓肿形成。手术所见:胃大弯侧一约28×  相似文献   

19.
同济医院对一巨大胃石采用内镜下圈套切割术配合药物溶石排石 ,历时 4 0余天 ,经过 5次反复切割 ,终获成功。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 ,男 ,39岁 ,工人。上腹部隐痛不适、食欲不振并恶心 6月余。曾在当地医院行 X光、胃镜检查 ,诊断为巨大胃石 ,建议手术取石。 2 0 0 2年 6月 10日 ,患者到同济医院行胃镜检查。内镜下见胃底一巨大结石 (图 1) ,约 4 cm× 7.5cm× 3.5 cm,黄褐色 ,表面光滑 ,质坚硬 ,可移动。胃窦小弯侧见一大小约 0 .5 cm× 0 .6 cm的溃疡 (图 2 ) ,基底白苔 ,周边粘膜充血水肿 ,蠕动频繁。诊断为 :1巨大胃石 ;2胃窦溃…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患者,女,60岁,因腹部胀痛,纳差半年余就诊,行电子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息肉样肿物3cm×2cm×1cm,病理诊断:中分化腺癌。术后标本所见:标本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小弯侧见一带蒂息肉样肿物,大小为2.9cm×1.5cm×1.2cm,蒂长0.4cm,蒂径0.3cm,肿物切面灰白灰粉色杂有黄色条状,游离端紫红色伴有糜烂,质韧,胃体胃窦部粘膜无显著变化。大网膜未见肿大淋巴结。镜下所见组织学是正常的Brunner腺呈结节样增生,散在纤维间隔和平滑肌成分,中等量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表面被覆十二指肠粘膜呈轻度不典型增生,伴出血糜烂,胃窦粘膜轻度非萎缩性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