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牙周健康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口腔门诊青少年正畸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对口腔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分,并现场进行牙周健康指数检测,分析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牙周健康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口腔正畸者知识、信念、行为、环境等4个维度总分为(73.21±11.45)分;口腔正畸唇(颊)面菌斑指数平均值为(1.56±0.64)分;舌面菌斑指数平均值为(1.23±0.44)分;PLI平均值为(1.40±0.46)分;GI平均值为(0.41±0.37)分;口腔正畸者口腔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和菌斑指数均呈负相关(P<0.05);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维度分与牙龈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口腔正畸者牙周健康指数与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相关,可针对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牙周健康指数,维护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知识、信念、行为、环境4个维度调查青少年固定正畸患儿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根据青少年固定正畸患儿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评价指标形成的调查问卷,对上海市的某三级口腔专科医院口腔正畸科的300例年龄为11~17岁、接受固定正畸治疗、已佩戴固定矫治器3个月以上的青少年患儿进行调查。结果患儿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知识得分为(0.99±0.18)分,信念得分为(0.92±0.13)分,行为得分为(1.11±0.21)分,环境得分为(0.66±0.15)分。不同性别患儿的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知识、信念、行为、环境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患儿的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知识、信念、行为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正畸时间患儿的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和年龄是青少年固定正畸患儿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现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青少年固定正畸患儿的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现状有待改善,女性较男性青少年患儿自我管理现状更好,年龄的增长并不一定伴随相应的自我管理现状改善,正畸时间的长短对于口腔健康管理行为影响较大,医护人员应根据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指导,从而改善青少年固定正畸患儿的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基于青少年社会行为发育特点的正畸牙周健康教育体系,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正畸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分别接受系统的牙周健康教育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对患者口腔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进行检查和记录.结果治疗前两组牙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开始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菌斑指教和牙龈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该正畸牙周健康教育方法 符合青少年发育特点,其效果优于传统卫生宣教方法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浅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牙周护理在正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1-2022.12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102例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的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联合牙周护理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患者牙龈指数(GI)值平均为(0.72±0.20分,低于干预前(1.33±0.38)分;干预后患者菌斑指数(PLI)值平均为(0.94±0.37)分、低于干预前(2.13±0.45)分;干预后患者龈沟出血指数(SBI)值平均为(0.69±0.22)分、低于干预前(2.45±0.50)分。干预4个月后102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平均为(71.56±2.08)分。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牙周护理干预可保护正畸患者牙周组织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5例青少年口腔固定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理行为水平的相关因素,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龄的青少年口腔健康相关知识、行为、环境、信念评分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不同正畸时间的青少年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知识、信念、环境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行为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和年龄是青少年固定正畸口腔健康自理行为的相关因素(P 0. 05),女性、年龄 14岁是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现状的影响因素(P 0. 05)。结论影响青少年固定正畸口腔健康自理相关的因素为性别和年龄,因此,医务人员应针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青少年特点,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固定正畸口腔健康自我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基于微信平台的口腔卫生指导监督的护理干预对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固定矫正的青少年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口腔卫生指导及护理干预;试验组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监督,同时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牙釉质脱矿指数。结果:正畸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青少年患者菌斑指数(2.08±0.49)、牙龈指数(2.16±0.48)、牙釉质脱矿指数(0.062±0.023)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21±0.67),(2.42±0.43),(0.089±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提升青少年正畸患者口腔卫生护理的依从性,有利于改善其口腔卫生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青少年1型糖尿病(T1DM)病人授权能力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糖尿病青少年病人授权能力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对43例青少年T1DM病人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T1DM病人授权能力得分为(3.56±0.32)分,生存质量疾病影响维度、忧虑维度及满意维度得分分别为(58.05±13.70)分、(25.65±8.62)分和(50.58±10.44)分;授权能力与影响维度、忧虑维度呈负相关关系(r=-0.455,P0.05;r=-0.598,P0.01),与满意维度呈正相关关系(r=0.841,P0.01)。[结论]临床医务工作者应开展以授权理论为指导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T1DM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郑惠  王燕  李大兰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0):1860-1861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指导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正畸初诊儿童30名,随机分为两组。改良组采用改良口腔指导即模型和菌斑染色指导刷牙,传统组采用传统方法口头牙周宣教,检查其治疗前、矫治1周、4周和8周时牙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结果改良组牙菌斑指数,治疗4周后显著上升,P0.05。改良组牙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上升程度小于传统组(P0.05)。结论正畸治疗会影响患者口腔卫生,采用模型指导和菌斑染色的改良口腔指导能提高患者口腔卫生水平。  相似文献   

9.
雷涛 《当代护士》2016,(8):14-16
目的了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现状。方法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调查某三级甲等医院肾脏内科的14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 14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总分7~31分,平均为(15.25±4.47)分。运动锻炼维度得分为(6.99±3.31)分;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维度得分为(5.88±2.33)分;与医生沟通维度得分为(2.38±1.37)分。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尚不理想,应重视对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动态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特别是年老、低文化水平患者)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正畸固定矫治青少年病人自觉保持口腔清洁行为能力的方法,为青少年病人行为管理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进行固定矫治的13岁~17岁的青少年病人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3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动机性访谈干预,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分别评估两组病人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口腔卫生状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动机性访谈可帮助青少年病人建立维护口腔健康的动机,改变口腔保健行为,有效提高正畸固定矫治期间口腔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进展。具体内容包括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影响因素、评估工具和方法以及其重要意义。认为科学地评价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口腔健康管理能力是进行有效干预的前提,但目前亟需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测量工具,从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方便性抽样选择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210名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矫治依从性及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青少年正畸患者意志行为得分低于常模,认知、思维、个性、情绪得分高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分信仰偏低,为77.21分,自律性维度得分最低,为75.22分,人际关系维度得分最高,为80.50分;患者心理健康与治疗依从性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个性特征和意志行为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显著(均P<0.05).结论青少年口腔正畸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相关性,口腔正畸科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青少年正畸患者的心理健康干预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和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对1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口腔保健自我效能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总分为(46.10±8.67)分;口腔健康生活质量总分为(18.90±7.62)分。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总分、正确刷牙、口腔就诊维度得分与口腔健康生活质量总分均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低,口腔健康生活质量不佳,建议提高患者口腔保健自我效能水平,以此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变口腔不良行为习惯对错颌畸形矫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郑州市口腔医院进行矫正治疗且存在不良口腔行为习惯的错颌畸形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参照组使用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除了接受常规矫正治疗外,还需纠正口腔不良行为习惯。观察、比较两组的矫治效果,接受矫正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牙周健康指标(探诊深度、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的变化情况,接受矫正治疗后两组患者上颌牙牙菌斑的清除率。结果观察组的矫治优良率(96.00%,24/25)明显高于参照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探诊深度、牙龈指数、菌斑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等牙周健康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牙周健康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P<0.05)。参照组患者的上颌牙牙菌斑清除率(62.06%,808/1302)低于观察组(77.23%,994/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错颌畸形患者的矫正治疗过程中,改变其口腔不良行为习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矫治效果,同时可有效预防及控制牙周炎等牙周疾病。  相似文献   

15.
成人佩戴固定矫治器对牙龈健康的影响--附4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正畸固定矫治器对牙龈健康的影响。方法:正畸患者48例为观察组,在佩戴固定矫治器1周、2周和4周时检查牙龈,进行牙龈指数测定和菌斑指数测定。并与随机选取的45名在校大学生(对照组)作同期对照。结果:戴固定矫治器者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时间的推移,观察组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自身比较有明显增加(P<0.05);戴固定矫治器者牙龈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有随时间延长而上升的趋势(P<0.05)。结论:正畸固定矫治器对牙龈健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外科辅助正畸(periodontally-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 PAOO)是利用外科手术辅助加速牙颌面畸形正颌手术术前正畸治疗新技术。本研究拟分析研究PAOO围手术期护理规范,探讨其对牙颌面畸形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0.10-2012.08至本科行PAOO手术患者32例,根据PAOO手术的特殊性初步制定并执行序列护理规范,与口腔颌面外科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比较,参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分别记录PAOO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前后牙龈指数、牙龈探诊出血、菌斑指数,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执行序列围手术期护理前后,牙龈指数、牙龈探诊出血、菌斑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列的PAOO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规范能够帮助患者有效保持较好口腔健康状态,从而辅助牙颌面畸形术前正畸治疗顺利有效开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刘晓芬 《上海护理》2020,20(6):64-67
错颌畸形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口腔疾病,目前治疗对象仍以青少年患者居多,采用固定矫治器进行正畸是现阶段最普遍的治疗方法,但治疗过程中易出现釉质脱矿和牙周组织损害等问题。本文围绕口腔健康的相关概念、青少年正畸治疗的特点、固定正畸治疗中易出现的口腔问题、固定正畸患者的口腔健康自我管理评估工具及口腔健康自我管理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青少年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健康自我管理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疲劳现状及自我管理行为的情况,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1—5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疲劳评定量表、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对泰州市人民医院1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劳得分(32.73±8.09)分;自我管理行为得分(38.63±6.30)分;疲劳总分、活动减少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伙伴关系、问题解决、执行自我护理呈负相关(P<0.05),心理疲劳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个维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疲劳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疲劳总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呈显著负相关,提示疲劳程度越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越差.临床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疲劳问题,积极采取干预措施,降低疲劳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阶段性强化教育对口腔正畸患者的效果.方法 时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在门诊行口腔正畸治疗的358例患者采用阶段性强化教育,正畸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对患者的牙茵斑情况和牙龈健康情况进行检查,并记录牙齿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等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调查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知晓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96%的患者能够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4%为基本掌握;正畸治疗后,患者的PLI和GI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口腔正畸患者进行阶段性强化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患者口腔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为提高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糖尿病足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维度总分为(41.36±9.53)分;血糖控制管理水平维度为(7.52±2.20)分;足部护理及日常管理维度为(13.89±2.43)分;病情监测维度为(20.03±6.13)分。足部护理及日常生活管理维度标准分得分最高,其次为血糖控制水平管理维度标准分,病情监测管理维度标准分得分最低。结论 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普遍得分较低,自我管理行为有待加强。需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积极性,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足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