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密切联系,参与机体各项生理功能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平衡,在病理情况下血液系统疾病除直接累及血液外,也可以影响全身组织器官,而各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血液发生变化。临床上较多的检验项目是通过血液标本进行检查的。  相似文献   

2.
连续血液净化(Contin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是连续、缓慢、等渗的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总称,能持续、稳定地清除体内中小分子溶质和过多水分,调控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较好的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性,清除代谢废物.  相似文献   

3.
血液流变性检测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的血液流变学是维持各器官组织正常血流灌注、保证其代谢活动的重要条件。临床上血液流变性变化对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如冠心病、红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除了与免疫异常、血管神经调节功能异常外,血液流变性异常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作者检测SLE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通过与正常人及患者治疗后相比较,以探讨血液流变学与SLE的关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渗透浓度值与血液渗透浓度差值的变化及其意义白光辉作者单位:810001西宁市青海医学院附院内科血液渗透浓度是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的重要因素。当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脏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引起了血液渗透浓度的变化。采用冰点渗透压计可...  相似文献   

5.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突然停止搏动或发生心室纤维颤动,不能有效地把血液输送到脑、心、肾等重要器官,以维持生命器官代谢的需要。心跳骤停在临床上是十分紧急的情况,如不及时抢救,机体各器官和组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答     
什么叫渗透压?等渗溶液、低渗溶液、高渗溶液有何区别?当水和溶液用透析膜(如动物膜)隔开时,由于溶液含有一定数目的溶质微粒,对水产生一定的吸引力,水即渗过透析膜而进入溶液,这种促使水流动的吸引力叫作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中的微粒数  相似文献   

7.
渗摩尔浓度(Osmolality)是度量各种体液或溶液中所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质总的颗粒(包括分子和离子)浓度的定量指标。在临床上,Osmolality常被误称为渗透压,实际上它是浓度,是产生渗透压的摩尔浓度,它的临床使用单位是毫渗量/公斤水(mosm/kgH2O)。Osmolality与渗透压的关系遵循范特行南定律,即:π-0sRTπ:渗透压,Os:Osmolality,R:理想气体常数,T:绝对温度。由上式可见,某一体液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是与该溶液的Osmolality,成正比的。知道了某一体液或溶液的Osmolality,便可以计算出该体液或溶液的渗透压。目…  相似文献   

8.
临床上测定血浆,尿液,人工肾透析液,输液的渗透压对研究水盐代谢评价人工肾疗效,肾功能不全。监护糖尿病肾病,抗利尿激素内分泌失调的治疗,具有较大意义。 尿浓缩能力和稀释能力是评价肾髓质功能常用指标之—,一般采用尿比重方法,尿比重仅反应溶质的质量和密度而不能反映溶质的浓度,仅根据比重结果来判断是不够正确的,尿中含有糖和蛋白比重就会增大。根据尿渗透压浓度来判断的最大浓缩力和稀释力就可以对肾髓质功能做出较正确评价。为此我们应用uOsm(渗透压)测定原理。观察老年人糖尿病肾脏功能测定,能较早了解糖尿病肾功能变化,方法简便,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它除了脑的局部损伤外,还发生一系列全身性的变化,其中包括血液流变学及血糖的改变。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的形变与流动的科学,在疾病诊断、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方面已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为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血液黏度的增高与降低,直接关系着人体组织器官血液供应的减少与增加,从而直接影响人体组织器官的代谢与功能状态。健康者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在神经、激素调节下是恒定的,  相似文献   

10.
多器官衰竭早期的肿瘤坏死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在多器官衰竭(MOF)中的作用。在肯定酵母多糖鼠MOF模型早期各器官病理变化基础上,连续观察24小时内其血浆、肺、肝、肾、肠和心组织中TNF含量的变化。发现TNF均有迅速而显著的升高,其中肺、肝组织TNF含量呈再度升高,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降低,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变化与肺组织TNF含量变化呈显著相关。对此MOF模型的分析,显示其病理基础为多器官的炎症反应,TNF在其中起重要作用;TNF的主要来源器官有可能为肺和肝。  相似文献   

11.
肾脏的尿浓缩和稀释功能是可以根据尿的渗透压变化来进行判断和评价,尿渗透压的检测在很多医院已被广泛应用,为临床诊断肾脏疾病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对肾病内科住院病人的血、尿渗透压及尿/血渗比测定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供临床治疗相应疾病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综合临床医学》2009,(9):907-907
子午流注音乐治疗对心脏的治疗和调节 心脏是人体的供血动力器官,其作用是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给各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和器官功能。治疗和调节心脏最好是在夏季,其经脉运行的时辰为午时。心属火。与小肠相表里。  相似文献   

13.
人体内的血浆蛋白质是由多种蛋白组成的混合物。它不仅在体内分解产生氨基酸,用来合成新的组织蛋白,还可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对维持人体胶体渗透压,保持血液内的酸碱平衡,供给机体内的免疫物质,参与血凝、抗凝过程,运送体内代谢产物和激素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血清总蛋白质含量测定血浆蛋白质中含量最多的是白蛋白和球蛋白,多年来,采用双缩脲法测定总蛋白,用染料法测定白蛋白,用电泳的方法将球蛋白的组分进行分离。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钙离子是人体重要的无机离子,它不仅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而且还参与维持和调节许多器官、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的一个必要条件,钙离子浓度异常是引起某些疾病的生理基础。一、钙离子的一般代谢和调节人体总钙量约有1~2公斤,其中99%以上存在于骨骼中,体液和软组织约含钙10克,血液内钙仅为0.3克左右。细胞内钙含量极微,约为细胞外液钙量1%,极不均匀地分布在质膜、细胞内膜、胞质和其它细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医学是研究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理论的综合性边缘科学 ,它的主要任务是诊断和治疗疾病两个方面 ,以诊断部分为主体 ,包括人体各个系统 :心血管、内分泌、骨骼、神经、消化、泌尿、呼吸和血液等疾病的诊治。放射性核素显像是 :通过放射性核素示踪法 ,可在活体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 ,从分子和细胞水平动态地研究机体内的各种变化 ,指示细胞活动的功能 ,器官或组织的代谢状态 ,神经递质传递和体液调节功能变化等情况。不仅显示机体内不同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 ,同时反映其代谢量变过程。具有安全、可靠、快速、灵敏及有一定程度的特异性等特…  相似文献   

16.
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管路凝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bloodpurification,CBP)是指所有连续、缓慢、等渗、全面的清除水分和介质的总称。CBP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生物相容性好,能清除炎症介质,改善组织氧代谢,提供营养支持,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优点。近年来床边CBP系列技术日趋成熟,在创伤、MODS、严重感染、中毒等重症疾病的救治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一、本章学习要点本章中主要讨论水和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水代谢的重点是正常成人体液含量与分布,水的生理功能,水的动态平衡及其调节。体液中电解质分布与含量,无机盐的生理功能,钠、钾含量与排泄。酸碱平衡的重点为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包括血液缓冲作用,肺对酸碱平衡调节作用和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酸碱平衡失调中代谢性酸中毒的概念。二、问题解答 1.正常成人含水量占体重的百分比是多少?比较一下婴幼儿与老年人,瘦者与胖者含水百分比差异,并说明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开胸手术后呼吸循环功能将受到严重干扰,特别是对组织的氧合及代谢影响最大。采血后实施血液稀释,将会使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血氧含量也减少,直接影响组织氧合,如此会造成组织的乏氧代谢,引起器官功能受损。我们对33例开胸手术病人,在手术时实施血液稀释和自身输血中,注重心肺功能的维护,辅以合理供氧及保持酸碱平衡,在血液稀释前和稀释后做静脉血气分析,并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组33例病人,年龄最大71岁,最小18岁,其中50岁以上25例。疾病种类包  相似文献   

19.
渗透压是度量各种体液,包括细胞内外体液中所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总的颗粒(包括大小分子和离子)浓度——渗摩尔浓度变化的定量指标。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体液渗透压在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下,与体温、pH等因素一起构成人体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相对恒定的“内环境”。渗透压平衡、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则统称为体液三大  相似文献   

20.
正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组织或器官血液供应受限后的一种现象,血液供应突然阻塞会导致受影响部位细胞存活所需的氧气和代谢营养失衡,从而出现缺氧状态,以及代谢与能量产生阻滞,而血液供应重建后氧气增加以及代谢底物能量恢复可导致受影响组织损伤恶化并产生超强免疫反应导致组织或器官永久功能障碍~([1])。众所周知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