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下颌角肥大的原因是下颌角骨性肥大及咬肌肥厚,是一种发育缺陷[1~3].下颌角肥大使面部呈方型,此面型东方人中多见,被认为是不美的面型.从1995年11月至2002年7月,我们采用口外下颌缘入路、口外耳后入路、口内入路对32例患者进行下颌角肥大的整形手术,现将三种入路的经验加以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2年至今共收治3例因注射丝裂霉素C引起局部肌肉坏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33~66岁。3例原因均系胃肠癌术后注射丝裂霉素C化疗所致。部位:左手背2例,右前臂1例。坏死面积最大15cm×7cm,最小3c...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细菌变迁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减少或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1年至2008年间本院烧伤中心不同来源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对比实施院感综合防控措施前后各一年,烧伤重症监护病区(BICU)空气及环境采样细菌培养结果;通过部分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研究,了解该菌患者间交叉传播情况。结果 8年间列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1.4%)、铜绿假单胞菌(19.1%)、不动杆菌(12.7%)、大肠埃希菌(6.2%)、阴沟肠杆菌(5.4%)。分年度排名显示,不动杆菌检出率近年来明显上升,2006年后升至第二位,2008年超过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检出率最高的细菌。实施院感综合防控措施前后各一年BICU空气采样合格率分别为80.5%及95.8%(P〈0.01),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为82.3%及97.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引物扩增DNA指纹图谱检测未见相同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在患者间传播。结论 8年间烧伤病房的检出细菌谱发生明显变化,不动杆菌近年来超过以往最多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上升为第一位,且主要为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危重烧伤患者的救治构成威胁。综合防控措施对减少病区内感染机会,尤其是细菌的交叉传播能起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第十五届国际烧伤学会(ISBI)学术会议于2010年6月21-25日在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召开,近1200名各国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30余名专家参会,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在国际烧伤学术界的实力.本次会议执行主席Ronald G.Tompkins教授在会上发言,总结了国际烧伤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50年来的进展,与会各国专家和学者就烧伤外科的基础研究、临床热点及烧伤预防等诸多内容进行了交流和热烈讨论.以下就本次学术会议的亮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对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做电烧伤大鼠模型,制备电烧伤大鼠血清,同时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作为对照。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正常大鼠血清和电烧伤大鼠血清中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 Flt-1含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和电烧伤血清组,ELISA法检测2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和s Flt-1含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正常血清+阻断剂组和烧伤血清+阻断剂组。取培养3 h、6 h的THP-1细胞,加入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行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检测。结果:大鼠电烧伤后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加,s Flt-1水平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电烧伤血清诱导THP-1细胞分泌VEGF,s Flt-1水平随之减少。电烧伤血清可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s Flt-1可抑制电烧伤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结论: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单核细胞分泌VEGF,从而促进单核-内皮细胞黏附。阻断VEGF的生物学效应,可有效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治疗对猪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影响。方法采用控温控压电烫仪在3只普通家猪背部对称制造深Ⅱ度热力烧伤模型,每只猪背6个创面(共18个),左右对称创面视为一对,共9对创面随机分为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常规换药组。造模24 h后两负压组分别给予持续及间歇封闭负压治疗,压力值均为-125 mm Hg(1 mm Hg=0.133 k Pa),常规换药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于治疗后当天、第3、6、9、14天,分别测量创面面积并计算愈合率;取创面组织进行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计算细胞增殖指数(PI)及血管内皮细胞计数;记录最终创面愈合时间。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 (1)治疗后第3天,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18.51±4.38)%、(14.26±5.98)%,均高于常规换药组(3.86±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52、40.139,P﹤0.05、=0.001),治疗后第6天,两负压组分别达(24.74±3.25)%、(20.55±3.43)%,仍高于常规换药组(13.41±4.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3、3.432,P﹤0.05、=0.004),治疗后第9天,其愈合率分别达(49.81±3.88)%、(46.96±3.16)%,均高于常规换药组(34.29±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3、4.541,均P﹤0.05)。(2)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愈合时间分别为(11.67±0.52)d、(11.50±1.05)d,均短于常规换药组(13.00±0.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5、3.055,P=0.016、0.008),两负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0,P=0.739)。(3)治疗后第3天,常规换药组创面炎症细胞浸润较两负压组重,其高峰持续到第9天,第14天逐渐消退。(4)治疗后第3天,持续负压组和间歇负压组细胞PI明显升高,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3、9.080,均P﹤0.05),治疗后第6天分别达高峰,仍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9、5.557,均P﹤0.05),治疗后第9、14天,3组细胞PI无明显差异。(5)治疗后第3、6天,持续负压组、间歇负压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均高于常规换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第9、14天,3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39、1.711,P=0.218、0.205)。结论与常规换药相比,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能加快创面坏死组织清除,促进创面炎症反应消退,加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10例小面积化学烧伤救治的经验与教训,为进一步提高化学烧伤临床救治的成功提供参考.方法 对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2007年7月救治的3例因交通事故导致蚀刻液烧伤,2010年5月救治的4例因交通事故导致的浓硫酸烧伤,以及2011年7月救治的3例因检修氢氟酸管道时发生泄露而烧伤的三批共计10例小面积化学烧伤患者的院前急救、院内救治时机、抢救措施以及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三批10例小面积化学烧伤患者中有2例因蚀刻液烧伤死亡,1例因氢氟酸烧伤死亡,1例浓硫酸烧伤而致双眼失明,面部严重毁损,1例因硫酸吸入致吸入性损伤,肺功能严重受损,其他5例患者均治愈.结论 化学烧伤不同于单纯的烧烫伤,除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外,还可以因吸收化学毒素而危及生命.治疗时除常规的创面处理外,还要早期长时间大量清水冲洗,立即查明化学物质的成分及性质,作对症处理.对较复杂的化学烧伤及化学物质中毒,使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烧伤后皮肤色素异常可致患者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随着患者对烧伤治愈后外观恢复要求的不断提高,烧伤后色素异常的防治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本文就烧伤后色素异常产生机制、诊断、防治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儿烧伤合并脑水肿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烧伤合并脑水肿并不少见,但由于烧伤本身的症状或其它并发症将其掩盖,容易被忽视。本组病例收集了我科94年至98年的病例8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例年龄1~7岁。男5例,女3例,烧伤面积9%-31%(0),平均住院天数20±5天,死亡2例,病死率25%。发生脑水肿的时间为3天之内(休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肌肉能量技术(MET)联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肘关节深度烧伤患者肘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月, 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治疗5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后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男32例、女21例, 年龄(37±12)岁。根据采用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单纯常规治疗组(15例)、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术组(18例)和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术+MET组(20例)。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 分别采用量角器测量患者肘关节活动度,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 便携式肌力测试仪测量伸肘肌肌力, 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治疗2个月后, 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术组、常规治疗+关节松动术+MET组患者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评分[(103±12)°、60(50, 66)分, (131±14)°、73(65, 80)分]分别明显大于、高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