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婷  薛云珍  毛瑞舒 《医学与社会》2022,(3):114-117,122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抗疫心态的关系,检验抗疫心态是否在心理弹性和创伤后应激障碍间起中介作用,为高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公众抗疫心态自检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平民版(PCL-C)对9399名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心理弹性与抗...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在某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一、二年级学生中随机抽样 15 1名学生 ,进行了为期 2年的跟踪调查。对这些学生二年中面临和处理学习过程中最易遇到的 (如人际交往、学习方法、耐挫能力 )等问题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 ,发现 :医学生年级越低 ,处理此类问题过程产生正性心态的机率愈高 ,相反 ,年级越高则产生负性心态的机率愈大 ;且女生出现负性心态的比男生明显 ;独生子女的比非独生子的明显 ,来自农村学生的比城市的明显。进一步通过心理状况与学习状况调查对比 ,发现 :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状况呈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角膜异物剔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门诊就诊角膜异物患者3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65例和干预组14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及术前观看相关剔除异物的录像。观察比较两组术前心态调查结果及术中患者的配合度。结果:角膜异物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通过实施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术前心态及术中患者配合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缓解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度,有利于角膜浅层异物剔除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医学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与学习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对某医学院105名贫困生进行了2年的跟踪调查,对他们面临和处理因各种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等问题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低年龄贫困生表现出负性心态的机率愈大,高年级贫困生处理此类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正性心态的机率愈高,还发现: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学生状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琳静  唐玉清 《中外医疗》2010,29(26):100-100
目的 探讨调查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方法 来自我站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无偿献血者21200人次.开始填写献血健康征询表时附加献血心态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无偿奉献心理占45.37%,健康体检心理占12.07%,储备用血心理占21.83%,防病治病心理占11.46%,尝试冲劝心理占5.18%,隐匿心理和不详心理占4.05%.结论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是以无偿奉献心理为主,是以中年、高知识水准人群为普遍性,进一步需要加强对知识水准较低人群的献血知识的教育,正确端正献血心态,使无偿献血心态合理化、促进以爱心献血.以奉献献血、达到和谐社会,和谐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6.
郑风芝  周玲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226-226
30名手术室护士,调查发放问巷30份,回收30份。通过对影响手术室护士心理状态因素的调查,提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使其以健康向上的心态投入工作。  相似文献   

7.
据国家教委1989年的一份调查报告证实,我国青少年学生心理疾患率日趋增多,被调查的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高达20.23%。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孤独、空虚、无聊、焦虑、紧张、行为偏激等。这种心理疾患使得许多大学生心态失衡,情绪易于波动,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许多学生因此而厌学、恐学,学习成绩下降,考试不及格乃至无  相似文献   

8.
西安地区民众SARS流行期心态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SARS流行期间民众的认知行为模式与心理承受能力,揭示SARS疫情引起民众心态的变化规律. 方法:采用<"非典"心态调查表>对西安地区从事20多个不同职业的3398名民众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在SARS疫情流行期间,民众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发生显著变化,而且不同文化程度的民众心态变化趋势不同,心理承受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 结论:面对疫情及突发事件,信息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民众心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手术室临床教学中学生存在心理不适进行疏导,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100名学生随机均分为P组50名(心理疏导组):心理疏导应用于常规临床教学;C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教学。记录手术室管理、流程及手术配合熟悉程度。结果通过心理疏导,实习学生临床教学效果明显改善。结论通过心理疏导,可提高手术室临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疑病心理在医学院校学生中较常见.它是医学生在学习期间,用所学疾病的症状或某些典型表现对照自己躯体的某些不适,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怀疑自己患了某种疾病.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表现,这种不健康的心态可导致焦虑和恐惧情绪,引起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功能紊乱.现就我院学生所患疑病心理的原因,表现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改善鼻咽癌病人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改善鼻咽癌病人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 根据 Zung抑郁自评量表,将有抑郁状态的285名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 140 例,对照组 145 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予心理干预。结果 心理干预后抑郁状态低于心理干扰前。结论 实施心理干预可改善鼻咽癌患者抑郁状态,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对卫生中等职业学校120名女护生实习前对外科护理工作的心态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对策,旨在把握学生对外科实习心态、专科理念和择业意向。方法:问卷调查法。结果:60%女护生对外科护理工作感兴趣:73%的护生对外科护理工作有紧张、恐惧的心理;约41%的学生在实习前还没有熟练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从调查的总体结果看,尽管这些学生存在着种种实习前的负性情绪和紧张心态,但大多数学生对外科实习充满信心。结论: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提高外科护理教学质量,使其迅速掌握外科护理学理论和实践技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  相似文献   

13.
刘敏洁 《甘肃医药》2012,(7):545-546
目的:术前对患者加强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减少病人忧虑和痛苦,帮助他们建立起有利于治疗的最佳心理状态。方法:将61例胶质瘤往往伴有焦虑情绪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干预组(30名)、对照组(31名)观察患者心理变化、焦虑、恐惧程度的改善。结果:护理干预组术前对不同心理状态的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患者的情绪稳定,消除了恐惧紧张心理。结论:采取有效的术前心理干预能及时调整患者的各种不良心态,使脑胶质瘤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平稳的生命体征迎接手术,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住院离休干部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理平衡,让离休干部以良好的心态去接受治疗,加速身体健康的恢复.方法:通过对150例离休干部住院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分析其心理,找出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结果:90%离休干部能够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缩短了住院病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结论: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密切相关,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保证和动力[1],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疾病治疗和保持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40名有社交焦虑情绪的护理学专业中专女生进行了为期8周的辅导培训。研究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有利于缓解护理学专业中专女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能帮助其形成合理的认知,建立更积极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243名高考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张竹青,曹德雯,徐瑞鸾,解春玉我们应用心理测验技术,对青岛市243名高考学生进行临考心理状态分析,以发现或明确高考学生考前的心理状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为学校卫生及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1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不良心态表现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对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干预对患者的不良心态产生明显的影响。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不良心态,医务人员采取个性化、合理的心理干预会对患者产生积极作用,心理干预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大学生健康教育,从追踪成功的自我体验、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积极的归因训练、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开发积极的环境资源、协助大学生建立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3方面开发学生心理资源,有效发挥学生潜能和积极心理力量,提升全面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学生考前心理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高考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以使其高考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取得好成绩。方法采用UPI问卷,对某校高三年级的384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学生的心态与平时的学习成绩、性别、身体状况、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出生地和性格特点有关。结论为了在考试前让学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考出自己的水平,必须加强平时的学习,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合理培养自己的性格。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职医学生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其成因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因素。改善高职医学生就业心理,应加强就业指导,指导学生做好求职择业的准备,鼓励学生拓宽就业思路,转变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心态,增强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