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股骨颈骨折后不同时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超敏法对36例人股骨颈骨折标本中bFGF、PDGF蛋白进行检测,应用CMIAS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对各组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吸光度(A)检测及分析,同时对bFGF、PDGF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伤后1周组9例,bFGF蛋白在骨折处间充质细胞、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最为显著,A为(0.4076 ±0.0902);PDGF蛋白在间充质细胞内呈弱阳性表达,而在血管内皮细胞内呈强阳性表达,A为(0.2261 ±0.0636).伤后2周组9例,bFGF、PDGF表达于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新生的软骨细胞及基质、成骨细胞中,A分别为(0.6404±0.0920)和(0.7457±0.0756),与伤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伤后3周组9例,bFGF及PDGF蛋白表达的OD分别为(0.7168 ±0.1346)和(0.8033.±0.0491),与伤后2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伤后4周组9例,成熟的骨组织、软骨组织中bFGF、PDGF蛋白均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但幼稚骨组织、软骨组织中则呈阳性表达,OD分别为(0.5374 ±0.1210)和(0.7068±0.1255),但表达程度低于伤后3周(P均<0.05).②股骨颈骨折后1、2、3、4周bFGF与PDGF蛋白表达均成正相关(r分别为0.792、0.834、0.880、0.766,P均<0.05).结论 ①bFGF在骨折愈合早期能诱导间充质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及血管内皮等细胞的分裂、增殖,促进新生血管及新骨的生成.②PDGF是骨细胞调节剂,可刺激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并可间接地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新生血管生成.③bFGF及PDGF均为骨性生长因子,二者互相促进,共同调节成骨细胞及血管增殖和分化,最终完成骨折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伟  赵光锋  喻任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8):530-532,T001
目的 观察去卵巢大鼠骨折愈合早期骨痂组织学变化以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BMP-2)的表达与分布,探讨骨质疏松对大鼠骨折早期修复的影响与TGF—β1、bFGF、BMP-2对其起的作用。方法 雌性SD大鼠去除双侧卵巢3个月后造成股骨干骨折,并与伤后不同阶段处死,分别进行组织学以及TGF-β1、bFGF、BMP-2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结果 (1)骨折后4—6周,去卵巢组形成的骨痂中含有的软骨痂比例高于假手术组。(2)骨折后2周,去卵巢组与对照组中各因子的表达均达到高峰,4—6周时回落到极低水平。(3)骨折后2周,去卵巢组中表随达TGF-β1的成骨细胞数目少于对照组。结论 (1)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早期愈合形成的骨痂质量较差。(2)BMP-2、bFGF、TGF-β1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存在的为期4周的“释放恒定时期”导致了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进一步延缓。(3)TGF-β1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少是骨质疏松和骨折愈合质量下降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若将骨折端周围的骨痂组织去除,骨折端比较难完全吻合,可以推测这些骨痂组织是人体在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应该是有益的,拟将这些骨痂做组织学分析和冰冻切片的原位杂交,观察其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并做为供骨植于骨折端,了解骨痂植骨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目的:通过测定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了解延迟手术中骨折端周围骨痂组织的再利用价值。设计:采用骨痂组织原位杂交及随机分组对照的实验。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台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材料:病例分别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和台州市中心医院骨科1994-07/2003-10骨折延迟手术的住院患者51例,在手术中取骨折延迟愈合的骨痂做标本(均已征得患者同意),Dig标记试剂盒购自BoehringerMannheim公司,转化生长因子β1寡核苷酸探针的序列:CTTGCTGTACTGTGTGTCCAA,由DNA合成仪合成,X线计算机系统(CR)购自日本富士公司。方法:在骨折后的2,4,6和8周,在手术中取出少量骨痂做标本,采用不脱钙的骨痂组织做冰冻切片,采用非同位素Dig标记原位杂交,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痂中的基因表达。术中将骨断端清理后,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同时,再将原骨痂植于骨缺损处及骨折周围。对延迟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骨痂植骨、髂骨植骨,骨痂加髂骨植骨,经1~4年患者复诊随访,平均1年9个月。主要观察指标:①骨折不同时期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②不同植骨方式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参加治疗51例,有7例因死亡和到外地生活而未能进行随访,评定44例,纳入结果分析。①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表达:骨折后第2周,骨折端有少量纤维骨痂,软骨骨痂较多,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软骨小岛内的软骨细胞中高表达。骨折后4周左右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成骨细胞内表达显著。8周左右大量骨痂生长,并以软骨化骨为主,成纤维细胞、骨痂、成骨细胞、骨小梁越来越多,术后6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各种细胞内的表达消失,但随着骨重建过程增强,8周时骨基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又有增高趋势。②不同植骨方式的愈合时间:不同的植骨方式在愈合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愈合的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阶段骨痂的组织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量的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骨痂是机体修复和重建的产物,骨痂植骨再利用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它对需要植骨的患者可减少其痛苦和损伤。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若将骨折端周围的骨痂组织去除,骨折端比较难完全吻合,可以推测这些骨痂组织是人体在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应该是有益的,拟将这些骨痂做组织学分析和冰冻切片的原位杂交,观察其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并做为供骨植于骨折端,了解骨痂植骨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目的:通过测定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来厂解延迟手术中骨折端周围骨痂组织的再利用价值。设计:采用骨痂组织原位杂交及随机分组对照的实验。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台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材料:病例分别选择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和台州市中心医院骨科1994—07/2003—10骨折延迟手术的住院患者51例,在手术中取骨折延迟愈合的骨痂做标本(均已征得患者同意),Dig标记试剂盒购自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转化生长因子β1寡核苷酸探针的序列:CTT GCT GTA CTG TGT GTC CAA,由DNA合成仪合成,X线计算机系统(CR)购自日本富士公司。方法:在骨折后的2,4,6和8周,在手术中取出少量骨痂做标本,采用不脱钙的骨痂组织做冰冻切片,采用非同位素Dig标记原位杂交,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痂中的基因表达。术中将骨断端清理后,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同时,再将原骨痂植于骨缺损处及骨折周围。对延迟手术的患者分别采用单纯骨痂植骨、髂骨植骨,骨痂加髂骨植骨,经1~4年患者复诊随访,平均1年9个月。主要观察指标:①骨折不同时期骨痂中的组织学内容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含量。②不刚植骨方式对骨折愈合时间的影响。结果:参加治疗51例,有7例因死亡和到外地生活而未能进行随访,评定44例,纳入结果分析。④骨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基因表达:骨折后第2周,骨折端有少量纤维骨痂,软骨骨痂较多,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软骨小岛内的软骨细胞中高表达。骨折后4周左右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成骨细胞内表达显著。8周左右大量骨痂生长,并以软骨化骨为主,成纤维细胞、骨痂、成骨细胞、骨小梁越来越多,术后6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各种细胞内的表达消失,但随着骨重建过程增强,8周时骨基质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又有增高趋势。②不同植骨方式的愈合时间:不同的植骨方式在愈合时间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1在骨愈合的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阶段骨痂的组织变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量的变化有着必然的联系,骨痂是机体修复和重建的产物,骨痂植骨再利用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它对需要植骨的患者可减少其痛苦和损伤。  相似文献   

5.
背景:临床发现,脑损伤合并骨折有些部位骨痂过度生长,出现异位骨化,骨折愈合明显加快.目的:对比观察脑损伤合并骨折与单纯骨折两组患者骨折愈合过程骨痂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分布,探讨临床意义及其作用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照观察,于2006-02/2007-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完成.对象:合并脑损伤组与单纯骨折组骨痂病理标本各50例.合并脑损伤组:男41例,女9例,年龄19~55岁;单纯骨折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17~52岁.方法:取两组患者各50例受伤7~10,11~15,16~20,21~27,28~35 d的骨痂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期骨痂标本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高低,观察骨折愈合速度.主要观察指标:①X射线观察结果.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的不同阶段,两组骨痂内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细胞来源一致,合并脑损伤组骨祖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中早期表达程度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明显增加,7~10 d达到高峰,高峰持续30 d后逐渐减少:单纯骨折组在11~15 d出现高峰,高峰在20 d开始下降,峰值明显低于合并脑损伤组,配对t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合并脑损伤组在伤后4周即可见X射线片长骨骨折处大量骨痂生长,单纯骨折组在伤后7~9周才见到大量骨痂生长.结论:脑损伤合并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强于单纯骨折患者,持续时间明显延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明显高于单纯骨折组;骨祖细胞增殖、成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快速大量分化,是骨折快速愈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由成骨细胞合成,并对成骨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分化作用。目的:观察中枢神经损伤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血清、局部骨痂的表达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脑损伤-骨折组、脊髓损伤-骨折组、单纯骨折组。于术后第1,2,3周测量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术后第2,3周行X射线摄片评估骨痂愈合情况,术后1,2,3,4周取股骨制作标本,测量骨痂体积,术后3d,1,2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痂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正常对照组、单纯骨折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血清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脑损伤-骨折组和脊髓损伤-骨折组骨痂体积、X射线评分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伤后3d,1,2周时,脑损伤-骨折组和脊髓损伤-骨折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血清质量浓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1);伤后1周,脑损伤-骨折组和脊髓损伤-骨折组骨折端平均阳性细胞数高于单纯骨折组(P<0.01)。提示中枢神经损伤可以影响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质量浓度和骨痂局部的表达,从而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背景: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均在软骨内成骨及骨折愈合血管增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对比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以动物为观察对象,双因素设计的验证性实验,于2005—08/2006—05在华北煤炭医学院病理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成年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共取兔双前肢桡骨48侧,制作双侧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每组24侧。方法: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分别在骨折局部注射内皮细胞生长因子0.2ug,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0ng,术后不用外固定。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术后2,4和6周取材,测定骨痂矢状径、横径及截面积;通过X射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测定外骨痂总面积:观察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变化,并测定骨痂中小梁骨、软骨、纤维组织所占百分比。结果:①骨折后2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的骨痂横径及矢状径大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0.05);4周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骨痂矢状径及截面积大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6周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骨痂截面积大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②骨折后2周,在X射线片上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可见较多外骨痂,骨折线较模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骨折间隙较小。4周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骨折基本愈合。6周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骨折愈合。③骨折后2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组织切片小梁骨痂所占百分比大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6周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的小梁骨痂所占百分比大于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P〈0.01)。结论:骨折时局部应用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骨折愈合,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早期骨折愈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中晚期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8.
背景:成骨细胞的同种异体移植,促进骨折愈合的研究正引起重视。中药在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已有确切疗效。将二者结合起来所发挥的综合优势还需要进一步证实。目的:探讨中药骨康含药血清培养成骨细胞移植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F2006-07/2007-0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实验室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1d龄SD乳鼠用于分离原代成骨细胞:4月龄SD雌性大鼠36只用于制备含药血清;4月龄SD雌性大鼠63只用于实验造模和标本取材,中药骨康为水煎剂,由补骨脂、淫羊藿、熟地等组成,含生药量1.43kg/L。方法:将SD大鼠63只.随机分成3组,成骨细胞+骨康血清组、成骨细胞+罗盖全血清组、成骨细胞+蒸馏水血清组,每组21只,建立骨质疏松性骨折动物模型,用相应含药血清培养的成骨细胞移植到骨折端部位。于模型建立后第7,14,28天,3组动物麻醉下各处死7只动物,截取股骨,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动态拎测血小扳衍生生长因子A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αR的表达。结果:骨折后7d,血肿、骨膜增殖细胞、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和新形成的软骨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达阳性:骨折后14d,骨折断端附近的骨外膜下编织骨表面成骨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强阳性表达,肥大的软骨细胞也呈阳性表达:骨折后28d,外骨痂中编织骨基质与表面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达阳性,已成熟的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表达较弱,软骨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达阳性。成骨细胞+骨康血清组及成骨细胞+罗盖全血清组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表达均较成骨细胞+蒸馏水血清组明显。结论:运用骨康含药血清培养的成骨细胞进行移植,能增强骨痂中血小扳衍生生长因子A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αR的表达,促进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王林 《中国临床康复》2011,(33):6168-6172
背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由成骨细胞合成,并对成骨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和分化作用。目的:观察中枢神经损伤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血清、局部骨痂的表达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脑损伤-骨折组、脊髓损伤-骨折组、单纯骨折组。于术后第1,2,3周测量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水平;术后第2,3周行X射线摄片评估骨痂愈合情况,术后1,2,3,4周取股骨制作标本,测量骨痂体积,术后3d,1,2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痂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正常对照组、单纯骨折组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血清质量浓度无明显变化,脑损伤-骨折组和脊髓损伤-骨折组骨痂体积、X射线评分高于单纯骨折组(P〈0.05);伤后3d,1,2周时,脑损伤-骨折组和脊髓损伤-骨折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血清质量浓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增加(P〈0.01);伤后1周,脑损伤-骨折组和脊髓损伤-骨折组骨折端平均阳性细胞数高于单纯骨折组(P〈0.01)。提示中枢神经损伤可以影响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质量浓度和骨痂局部的表达,从而能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factorAB,PDGF-AB)注入大鼠桡骨骨缺损模型,同体双侧对照,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从细胞分子水平观察和分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期间软骨骨痂发生、生长的刺激作用及其刺激信号的传导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8在解放军总医院三○四临床部烧伤研究所完成。①SD大鼠30只,造成双侧上肢平均约3mm的桡骨骨缺损模型。将重组因子PDGF-AB分别于术后第1,3,5,7天分4次注入大鼠右侧桡骨骨缺损区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组),左侧骨缺损区内注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②两组分别于术后第1,2,4周各取10只大鼠骨痂组织做成切片,分别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与c-Jun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对阳性结果作定量分析。结果: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与c-Jun蛋白在软骨骨痂形成与转归中的表达规律有比较一致的相似性,且增殖细胞核抗原能刺激间充质细胞、软骨细胞合成这两种蛋白。②术后1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组间充质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与c-Jun蛋白表达均高于生理盐水组[(6.07±2.09)×10-3比(3.78±1.84)×10-3,(8.62±2.10)×10-3比(4.89±1.74)×10-3,P值均小于0.01]。③术后2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组非肥大软骨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与c-Jun蛋白表达均高于生理盐水组(4.33±1.26)×10-3比(3.05±1.14)×10-3,P<0.05;(6.84±1.45)×10-3比(5.00±1.18)×10-3,P<0.01)。结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能刺激动物体内间充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增殖,加速软骨骨痂的形成,促进骨愈合。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能诱导这两种细胞表达c-Jun,它或许能通过C-FOS/JUN蛋白来传递其生长作用信号,从而实现其刺激间充质细胞和软骨细胞增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去卵巢大鼠影响骨折愈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中骨痂组织学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分布,探讨骨质疏松对大鼠骨折修复的影响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的作用.方法:取12周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制造股骨骨折模型,于术后4周处死,各组截取大鼠右侧股骨标本后行计算机X射线摄像仪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右股骨骨密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结果与结论:骨折后4周,去卵巢组形成的骨痂中含有的软骨骨痂比例高与假手术组.去卵巢组中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成骨细胞数目少于假手术组.提示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形成的骨痂质量较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少是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质量下降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背景:有研究表明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胫骨骨折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单侧大鼠胫骨制作闭合骨折大鼠模型,建模后每日进行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4,21d,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的胫骨骨折模型大鼠骨痂量及厚度明显增高(P<0.05),建模后7,14d,其骨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也明显增高(P<0.05)。说明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促进早期软骨细胞成熟和软骨内成骨,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幼龄成骨细胞移植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生长因子TGF-β1,VEGF,bFGF动态表达的生物学意义,研究幼龄成骨细胞移植对促进SD老龄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乳鼠颅骨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移植到SD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检测骨折愈合不同时相的标本:bFGFVEGF,TGF-β1及bFGFmRNA,VEGFmRNA,TGF-β1mRNA的动态表达。结果:实验组:成骨细胞移植后可在受体骨折部位局部生存,生长繁殖,bFGF、bFGFmRNA及VEGF、VEGFmRNA均在7d左右可见有阳性表达的细胞,14d有分泌高峰,TGF-β1,TGF-β1mRNA在3d左右可见阳性细胞,7~10d有分泌高峰,而对照组未见明显分泌高峰。结论:成骨细胞移植到老年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TGF-β1,VEGF,bFGF的动态表达对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诱导成骨的协同作用。方法3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70只,设立rhBMP-2/TGF-β/bFGF为实验组;rhBMP-2/TGF-β、rhBMP-2/bFGF、rhBMP-2和单纯松质骨载体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h~21d共11个时间点取材,进行组织学,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含量测定,观察5组诱导成骨情况。结果rhBMP-2/TGF-β/bFGF组在诱导间充质细胞增殖、分化,软骨细胞、新生骨形成方面均早于对照组,成骨量优于对照组,碱性磷酸酶水平在早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组织钙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hBMP-2、TGF-β和bFGF在诱导成骨中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背景: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骨折愈合过程中局部骨痂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明显降低,成骨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目的:观察以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成骨细胞增殖和骨钙素表达,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9/12在昆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40只SD雄性大鼠,30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细胞诱导为糖尿病大鼠后,随机分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模型对照组,10只为正常对照大鼠,腹腔内沣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方法:4组大鼠右胫骨上段骨折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30 μg/kg,胰岛素组用胰岛素治疗,6-8 U,模型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末进行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伤后第1,2,4,6周X射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光镜下观察骨痂内成骨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血清骨钙素表达.结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X射线片显示骨痂生成量多,骨折愈合程度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P<0.0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光镜观察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成骨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但低于正常对照组.各组血清骨钙素均呈上升趋势,在第2周达到峰值,第4周下降,至第6周进一步下降.模型对照组骨钙素升高幅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低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组、胰岛素组、正常对照组的骨钙素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可提高骨钙素水平,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与胰岛素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兔骨折模型应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后骨折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变化,以进一步探讨其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将36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6个时间组,每组6只,均造成双侧桡骨骨折的模型,并于术后24h即开始超声治疗,左前肢为治疗侧,右前肢作为对照侧。各实验兔分别于术后第1、2、3、4、5、6周拍x线片并取双侧桡骨骨缺损处骨痂,制成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TGF-β表达强度。结果:X线片观察,治疗侧的愈合程度优于对照侧(P〈0.01)。组织学观察,术后4周,治疗侧骨、软骨组织内TGF-β染色达最高,且持续时间较对照侧长。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通过影响骨折不同时期TGF-β的表达及含量的变化.促进骨、软骨组织的损伤修复.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发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软骨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具有强烈的促血管增殖作用,但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过程中骨保护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建立胫骨干骨折模型后实验组动物即刻在骨折断端注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0.1μ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隔日1次。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骨痂组织的早期即可见大量软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骨保护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并且两者表达的高峰期与对照组相比有所延长,有效缩短了两者表达高峰期之间的时间间隔。提示局部注射外源性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能增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保护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痂组织中的表达,并能改变两者的表达高峰期进而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鹿瓜多肽注射液经肌肉注射后对兔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3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科、病理学教研室完成。①8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桡骨中段骨折模型,术后随机分为鹿瓜多肽低剂量组、鹿瓜多肽高剂量组、骨肽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只,分别予以0.1mL/kg鹿瓜多肽注射液(哈尔滨誉衡药业有限公司,主要成分为梅花鹿的骨骼和葫芦科植物甜瓜的干燥成熟种子提取的天然多肽类物质)、0.3mL/kg鹿瓜多肽注射液、骨肽注射液(蚌埠市宏叶生化制药厂,含有多肽类骨代谢因子、有机钙、无机钙、无机盐、微量元素、氨基酸等)0.2mL/kg和不注射任何药液。②术后1,2,3,4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图象分析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片显微镜下放大200倍,每个标本取6张切片,随机取5个视野,计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平均吸光度值和积分吸光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80只兔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术后1周,鹿瓜多肽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纤维性骨痂中细胞外间质、成骨细胞、骨折端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和各种炎性细胞均呈阳性染色,骨肽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有少量阳性细胞,阳性程度弱。术后2周,鹿瓜多肽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软骨骨痂及新生骨小梁中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均呈强阳性染色,骨肽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阳性程度较弱。术后3,4周,各组呈强阳性表达,各组间着色差别不明显。②图像分析结果: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鹿瓜多肽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量一直强于骨肽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第2周平均积分吸光度依次为5.33±0.22,4.71±0.21,3.80±0.25,3.66±0.17,P<0.05或0.01);鹿瓜多肽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高峰提前出现,约出现在第2周左右。结论:鹿瓜多肽注射液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是其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背景创伤修复是一个在时间和空间上受修复因子调控的复杂生物学过程,其中细胞因子在创伤修复中的活跃表达,已成为推断损伤时间的新的参考参数,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分布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在小鼠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分布与损伤时间的关系.设计以实验动物为对象,随机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第一军医大学病理教研室暨全军分子肿瘤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3-07/09在全军分子肿瘤重点实验室完成.清洁级昆明鼠65只,雌雄不拘,体质量25~28 g.干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生前不同造创时间分为12组(伤后15,30 rmin,1,3,6,12,24,48,72,96 h,1,2周),每组5只动物.5只未造创正常小鼠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损伤时间皮肤炎性细胞、修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免疫组化染色的强度及分布.结果VEGF在表皮及皮脂腺呈持续性阳性表达,TGF-β1、bFGF于伤后3 h在表皮表达增强,并分别持续至伤后12 h和48 h.三种细胞因子在炎性细胞和修复细胞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相似,伤后6 h主要在部分中性粒细胞表达,12 h后则主要在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阳性细胞数量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增多,于伤后96 h达峰值,伤后1周和2周仍见少量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表达阳性.结论TGF-β1,bFGF在小鼠皮肤表皮的表达强度和损伤时间有关,VEGF,TGF-β1,bFGF在炎性细胞和修复细胞的表达在量上和细胞分布上均和损伤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有研究表明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目的:观察低强度脉冲超声波对胫骨骨折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单侧大鼠胫骨制作闭合骨折大鼠模型,建模后每日进行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结果与结论:建模后14,21d,低强度脉冲超声波治疗的胫骨骨折模型大鼠骨痂量及厚度明显增高(P〈0.05),建模后7,14d,其骨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也明显增高(P〈0.05)。说明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促进大鼠胫骨骨折愈合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促进早期软骨细胞成熟和软骨内成骨,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