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61,自引:2,他引:5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72年1月至2002年6月495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0.92%,均发生于术后5~8d。44例非手术治愈,15d内治愈12例,16d10例,18d15例,21d2例,22d2例,25d2例,27d1例。2例于胃大部切除术后14d和15d再次手术加行胃肠或肠肠吻合仍未缓解,继续内科治疗,分别于术后20d和30d治愈。结论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均可治愈,手术治疗应列为禁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5年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及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腹部外科手术后发生胃瘫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胃瘫多出现在腹部外科术后的3~7 天,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2~14周内恢复。结论 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和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8—2017-08间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PGS发生于术后5~9 d,经非手术治疗后,均在6周内治愈。结论 PGS是综合因素所致,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非手术疗法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后胃瘫2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 d以上。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7~40 d恢复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体质差、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均治愈,最短的7天,最长的46天。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7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胃瘫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6.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及预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并对胃瘫综合征的预防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10~2009-10 22例手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6%,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造影、胃镜等相关辅助检查;经禁食、胃肠减压、加强肠内外营养、适当应用胃肠动力药物等保守治疗后全组患者得到治愈。结论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胃肠造影、胃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效果;其发病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应以预防为主。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术中细致轻柔的操作及早期保持胃管通畅等措施可预防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腹部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3,自引:4,他引:49  
目的 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2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中,术前长期流出道梗阻、恶性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无胃切除的胃空肠吻合术及O型血的病 发病率较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及核素胃排空试验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45例腹部手术后发生PGS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患者均通过保守治疗后痊愈,胃肠动力恢复时间为13~32 d,平均17.9 d;无1例需手术治疗和死亡病例。 结论:腹部手术后PGS是一种功能性病变,保守综合治疗为主要方法,一般不需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发生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以2003年1月至2007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50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2例并发PG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治过程和高危因素。结果焦虑或抑郁、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患者更易发生PGS(P〈0.01);毕Ⅱ式胃肠吻合较毕Ⅰ式更易发生PGS(P〈0.05);经非手术治疗,PGS患者均可康复,平均治愈时间(28.64±15.74)d,其中肠内和肠外营养患者平均治愈时间较全肠外营养患者明显缩短(P〈0.05)。结论术后PGS是由多个因素导致的;X线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营养支持和胃肠动力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4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PGS的18例(7.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PGS均发生于术后4~10d,经保守治疗PGS平均缓解时间为25.4d,无再次手术者。本组患者PGS的发生与手术技术的改进(χ^2=3.90,P〈0.05)和腹部并发症(χ^2=3.92,P〈0.05)关系密切。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减少腹部并发症可以减少PGS的发生;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再次手术应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