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GC-MS方法对马兜铃蜜制前后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马兜铃饮片中提取挥发油,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从马兜铃生品及蜜制品中共鉴定出133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0%以上。马兜铃蜜制后有新化合物产生,并且总化合物数量减少,同时有部分化合物经炮制后含量发生变化。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GC-MS联用适用于马兜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为马兜铃饮片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海南产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法:以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产益智仁的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方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海南益智仁盐炙前后挥发油含量发生了量的变化(生品1.36%,盐炙品1.12%)。从益智仁生品和盐制品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53,48种化合物。其中盐制前后共有的有42种,盐制后未检出的有11种,新检出的有6种。结论:GC-MS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产益智仁中所含主要成分为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经盐炙后其挥发油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均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将为进一步优化炮制工艺以及阐明益智仁盐炙前后不同炮制作用的科学内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枳实不同炮制品挥发油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江西产枳实生品、麸炒品、蜜麸炒品、蜜糠炒品中挥发油成分进行 定性和定量分析。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枳实中挥发油,建立GC-MS分析方法鉴定不同枳实炮制品中挥发油成分,质谱条件为电子轰击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 ℃,加速电压34.6 V,倍增器电压1 388 V,四极杆温度150 ℃,扫描数4.45次/s, 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质量分数。 结果: 从枳实4种炮制品中共鉴定出163个化合物,加辅料炮制后均有新化合物产生且成分种类增多,麸炒枳实中含有的挥发油种类最多。麸炒品、蜜糠炒品、蜜麸炒品和生品中分别鉴定出99,87,81,79种,四者共有挥发油成分42种。与枳实生品相比,麸炒后新增52种化合物,蜜麸炒后新增26种化合物,蜜糠炒后新增28种化合物。 结论: GC-MS适用于枳实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分析,为枳实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和炮制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江西产枳壳生品、清炒品、麸炒品、蜜麸炒品、蜜糠炒品挥发油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枳壳中提取挥发油建立GC-MS分析方法,鉴定不同炮制品挥发油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有量。结果从江枳壳炮制品中共鉴定出181个化合物。与生品相比,麸炒枳壳产生新化合物38种、蜜糠枳壳有48种、蜜麸炒枳壳有77种。结论炮制辅料对枳壳部分挥发油成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和降低,还产生了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姜浸法、姜煮法和姜炙法对厚朴挥发油化学成分影响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姜浸法、姜煮法和姜炙法炮制厚朴,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析与鉴定;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挥发油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化学成分63、61、59和56种,其中共有成分35种。厚朴生品、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挥发油中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β-桉叶油醇,其次是α-桉叶油醇、γ-桉叶油醇、石竹烯氧化物、茅苍术醇等。姜制前后厚朴中挥发油成分和含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姜浸厚朴多数主要成分相对含量高于厚朴生品,而姜浸厚朴、姜煮厚朴和姜炙厚朴挥发油的多数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依次下降。结论:不同姜制法炮制厚朴的挥发油在成分种类和含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姜浸法炮制略优于姜煮法和姜炙法,而在炮制厚朴过程中应考虑采用低温操作,避免造成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益智盐炙前后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差异,探讨盐炙对益智挥发油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益智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定性分析,气相色谱(GC)对其中的有效成分圆柚酮进行含量测定,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结果:益智生品检出77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8个峰,盐炙品检出94个峰,鉴定了34个峰,生品与盐炙品有36个共有峰;生品和盐炙品挥发油中圆柚酮的含量分别为0.9659mg/g和0.6498mg/g,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195g/ml和0.147g/ml(相当于生药量)。结论:益智盐炙后,药材中挥发油含量、组成和组分的相对含量,圆柚酮的含量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抗氧化活性增加,研究为揭示其盐炙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考察蜜炙过程中加热、加蜜因素对党参饮片外观性状、化学成分含量及药理活性的影响,探讨蜜炙党参的炮制机制。对生品、清炒品、拌蜜品、蜜炙品4种党参炮制品的颜色、甜度、大分子成分(低聚糖、多糖)和小分子成分(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的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4种炮制品水提物、多糖、低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在外观性状方面,清炒品较生品的颜色及甜度变化不大,拌蜜品有较大变化,蜜炙后变化更加显著。化学成分方面,党参炔苷、苍术内酯Ⅲ、多糖提取物含量均表现为生品>清炒品>拌蜜品>蜜炙品,表明加热和加蜜均会引起3种成分含量的降低;低聚糖提取物含量表现为蜜炙品≈拌蜜品>清炒品≈生品,表明加蜜会使低聚糖含量增高。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水提物、多糖及低聚糖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均以蜜炙品最高,其他3种党参炮制品的各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强弱变化各不相同。总体来看,加热或加蜜均会对党参饮片的外观性状、成分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产生影响,但不及两因素的共同作用效果。综合分析两因素对党参饮片各方面的影响,可以看出引入炼蜜后高温加热,是蜜炙党参活性增强的必要条件,两因素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木香及其麸煨品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木香及其麸煨品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含量,并进行鉴定.结果 木香生品中的挥发油含量及油中主要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均高于麸煨品.生品挥发油共分离出76个峰,鉴定了其中34个化合物;麸煨品挥发油共分离出63个峰,鉴定了22个化合物.结论 木香煨制前后挥发油化学组成及各组分的相对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的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种木香的挥发油,用GC-MS对4种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获得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结果:从4种木香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84种化学成分,木香与川木香的化学成分比较相近,均含有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广木香醇、二氢广木香内酯等主要成分,但相对百分含量有较大的差别。土木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二氢土木香内酯等,青木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酮、1,2,9,10-四去氢马兜铃烷、马兜铃烯等。结论:4种木香的挥发油成分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麻黄蜜炙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气相-质谱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麻黄蜜炙前后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与现代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SFE)技术提取麻黄及其蜜炙品中的挥发油,并应用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两种提取方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明显不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多为低沸点成分,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的挥发油高沸点成分较多;蜜炙前后挥发性成分也有明显差异。结论:水蒸气蒸馏法与超临界CO2萃取两种方法相结合才能全面地反映挥发性成分的组成;蜜炙后低沸点成分变化较大,为研究古人炮制意图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北马兜铃果实中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马兜铃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或南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用于肺热喘咳、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等。关于马兜铃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利用GC-MS联用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比较鄂西北地区竹叶柴胡经不同方法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方法:将竹叶柴胡饮片经蜜制、酒制、醋制后,分别提取生品和几种炮制品中的总皂苷、挥发油,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炮制前后总皂苷和挥发油含量.结果:竹叶柴胡炮制前后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蜜制后总皂苷含量升高,酒制和醋制后总皂苷含量降低,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生柴胡>醋柴胡>酒柴胡,含量分别为2.037 5%,1.519 6%,1.317 4%,1.127 4%;几种炮制方法炮制后挥发油含量均有明显升高,含量高低依次为蜜柴胡>酒柴胡>醋柴胡>生柴胡,含量分别为0.736%,0.689%,0.630%,0.39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炮制竹叶柴胡前后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证明根据不同的药用目的炮制柴胡药材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柴胡及其炮制品有效成分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范秦鹤  陈会平 《中成药》1994,16(2):20-21
对柴胡原生药,生品,洒、醋、蜜炙品的皂甙及挥发油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结果表明,炮制后皂甙及挥发油含量升高,除蜜柴胡挥发油的组分变化外,各种炮制品的皂甙及挥发油组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黄杞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黄杞叶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黄杞叶中的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黄杞叶挥发油中共分离出55个组分,鉴定了其中33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5.0%,主要成分为十六烷酸(hexadecanoic acid,44.73%)、叶绿醇(phytol,14.71%)、十八碳-9,12,15-三烯醛(9,12,15-octadecatriena,12.24%)等。结论:分析结果可为黄杞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并为提高黄杞叶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同贮存期的桂枝生品与炮制品的质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锦 《中药材》2001,24(4):260-261
目的:对不同贮存期的桂枝生品和炮制品质量进行比较。方法:用药典方法对挥发油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桂酸炒制后挥发油含量有所降低,蜜制后略有增加;且贮存时间越长,含量越低。密度也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并按生桂枝、蜜制桂枝、炒桂枝的顺序依次减小。但不同贮存期和炮制方法对桂枝挥发油化学组分基本无质的影响。结论:桂枝的炒制和蜜制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蜜炙对甘草中挥发性成分组成及相对质量分数的影响,为该炮制品的炮制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甘草不同样品中的挥发油成分进行确认,Restek Rxi-5ms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程序升温(40℃,保持5 min,以7℃·min~(-1)升温至170℃,保持40 min,以2.0℃·min~(-1)升温至220℃,以5.0℃·min~(-1)升温至280℃),流量1.0 m L·min~(-1),载气为氦气;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电离源,分流比29∶1,电子能量70 e V,离子源温度200℃,接口温度280℃,溶剂延时3.5 min,检测器电压0.8 kV,灯丝发射电流750μA,倍增器电压1.2 kV。以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生甘草中鉴定出36种成分,炙甘草中鉴定出20种成分。其中有4种为二者的共有组分,分别为乙苯、环己酮、邻苯二甲酸丁基2-戊基酯和6,6-二甲基富烯。甘草蜜炙后,4个共有组分的相对含量均有明显变化,分别由0.03%,0.12%,0.14%,0.12%提高到3.37%,13.24%,7.57%,10.84%。结论:甘草蜜炙后,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相对质量分数均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知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对知母根茎经过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计算机检索结合人工解析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了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分离鉴定了其中24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70.83%。结论:知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醛类(31.15%)、萜类及其氧化物(20.66%)、烷烃及其含氧取代物(8.35%)、呋喃杂环化合物(6.41%)、非萜醇类(4.26%)。含量在3%以上的化合物有12个,其中以龙脑含量最高(9.35%)。  相似文献   

18.
桂郁金茎叶、生品与炮制品挥发油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桂郁金茎叶、生品与炮制品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结果:从桂郁金茎叶中分离得到57个化学成分,鉴定了37个;桂郁金生品中分离出45个化学成分,鉴定了22个;从桂郁金炮制品中分离出44个化学成分,鉴定了32个。结论:3个样品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茶梅Camellia sasanqua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茶梅花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9个峰,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质量分数,并鉴定出全部茶梅花挥发油中19种化学成分.结论:茶梅花挥发油化学成分包含有机酸、烷烃、萜类及其衍生物,萜类主要为倍半萜,其衍生物则主要为酮类,含量最高的是十六烷酸(25.154%),其次是正二十七烷(22.310%),正二十五烷(19.612%),正二十九烷(9.673%)和丁香酚(4.0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