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 比较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与5种已上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方法 用浓度梯度法(E-test)检测6种抗菌药物对10种100株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结论 头孢吡肟对G^+球菌和G^-杆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陈宜鸿  刘庆峰 《中国药房》1996,7(4):174-175
本实验分析了22例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致病菌分布,并测定了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人中,多数感染由链球菌属和葡萄球菌属引起,假单胞菌属和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感染也占相当比例。受试的5种抗菌药物中,环丙沙星对多数致病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美唑西林和头孢呋肟对链球菌属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疗效,头孢唑啉和羧苄青霉素对多数致病菌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头孢吡肟与其它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测定头孢吡肟对100株临床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头孢他啶,头孢曲松,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进行比较。结果:头孢吡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良好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亦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MIC50为3mg/L,和头孢他啶相当,苯唑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对头孢吡肟也较敏感,MIC90≤4mg/L。表明头孢吡肟较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引起的院内感染 ,使用单一抗菌药通常很难根除 ,而使用联合疗法可以扩大抗菌谱、减小毒性和预防耐药突变株的出现。对于严重感染应考虑使用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与其它抗生素联用 ,本研究的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与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对具有不同耐药参数的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的协同作用。从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中分离出 4 5株铜绿假单胞菌 (15株敏感株、15株耐药株、15株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但对头孢吡…  相似文献   

5.
国产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定国产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并与进口左氧氟沙星作比较,以临床常用的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为对照。结果表明,国产甲磺酸左氧氟沙星与进口左氧氟沙星体外抗菌活性无差异。甲磺酸左氧氟沙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肠杆菌属细菌、变形杆菌及嗜血杆菌和不动杆菌MIC50值是氧氟沙星的1/2,与环丙沙星一致,分别为<0.03、<0.03、<0.03、0.125和0.03mg/L;它对大肠埃希氏菌、金葡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厌氧菌的MIC50值是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1/2~1/4;对铜绿假单胞菌MIC50为1mg/L,是氧氟沙星的1/2,但稍高于环丙沙星。该产品体外抗菌活性受细菌接种量、血清含量和pH值影响不明显。研究还表明该产品为一杀菌剂,对临床常见致病菌如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厌氧菌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6.
头孢匹胺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头孢匹胺对518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并与其它9种抗菌药物作比较。结果显示头孢匹胺对肠杆菌科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对假单胞菌属、黄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与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和阿米卡星相仿,明显优于其它受试药物。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以外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也具良好抗菌作用,其中对肠球菌的抗菌作用明显优于其它头孢菌素,与哌拉西林、青霉素接近。结果表明头孢匹胺抗菌谱广,尤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具高度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比阿培南对501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比阿培南对501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刃天青微孔板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和对照品(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对501株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比阿培南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柠檬酸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50分别为0.06,0.13,0.25,0.13,0.03,0.03,1.00,0.50,0.13,0.13,0.50μg/mL;MIC90分别为0.13,0.13,0.50,0.50,0.03,0.06,1.00,0.50,0.25,0.25,4.00μg/mL。结论:比阿培南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MIC90低于对照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11):1501-1503
目的:揭示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与革兰阴性菌对耐药率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2009-2011年每年第四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强度以及2012-2013年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的相关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与第四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后,可恢复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的敏感性,而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无影响。临床及时了解细菌耐药率变迁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规律地轮换使用抗菌药物,可保持抗菌药物的疗效,减少细菌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抗菌药物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的初始给药方案。方法:基于收集到的国内外抗菌药物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结合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和中国CHINET与耐药监测网关于医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监测报告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3版标准,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设置为离散均匀分布,拟订出6种抗菌药物的24种给药方案,运用药效/药动学(PK/PD)模型和蒙特卡洛模拟10 000例"真实患者"的达标概率和累积反应分数,优化出最佳初始给药方案。结果: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可选择的初始给药方案分别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q6 h;头孢吡肟2.0 g,q12 h;美罗培南1.0 g,q6 h;阿米卡星17.5 mg/(kg·d);环丙沙星0.4 g,q8 h;多黏菌素150 mg,q12 h。结论:作为优化的初始给药方案,ICU中的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议选用头孢吡肟;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建议选用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全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则建议选用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多黏菌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和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药敏试验应用K-B纸片法和肉汤倍比稀释法,按NCCLS标准进行。结果125株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标本(占80.0%),产AmpC酶的阳性率分别为25.3%和10.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0.0%和6.0%,对头孢吡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17.3%和26.0%,头孢吡肟对两种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50)为8.0 mg/L和16.0 mg/L、MIC90为32.0 mg/L和>64.0 mg/L,抑菌率分别为61.3%和48.0%。结论对两种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亚胺培南治疗。头孢吡肟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近2年比较稳定,临床应加强该药物的管理和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