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内科治疗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14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结果经过8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水平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血糖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8.6%;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2.9%,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与螺内酯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76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及螺内酯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血压、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8%,与对照组的68.4%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3,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与对照组的10.5%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7,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及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及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均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与螺内酯治疗方案有助于降压、改善尿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单一左旋氨氯地平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HR及超声心动图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71%(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DBP、LVPWT、IVST、LVDd及LV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应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给予口服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观察组患者以此为基础,加用左旋氨氯氯地平及厄贝沙坦。结果:观察组63例,显效22例,占35%,有效36例,占57%,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63例,显效26例,占41%,有效25例,占40%,治疗总有效率为81%,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联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BP、DB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DBP水平和血尿酸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上联合应用厄贝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压和血尿酸的状况,加强了对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洛阳市中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1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随机数字表法分组,50例每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的变化、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DBP、SBP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DBP、SBP水平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高于对照组(82.0%,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均较轻微且无差异(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有效控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临床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淑蓉  吴桂英 《重庆医学》2012,41(6):557-558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和对照组(厄贝沙坦),各90例,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P<0.05);SBP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4、8周总有效率分别为88.2%和96.6%,对照组分别为75.5%和8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8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第4周(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与分析贝沙坦联合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合络活喜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选用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药物治疗,能够在保障患者正常代谢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其血压水平,保护其肾脏功能,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口服厄贝沙坦患者30例(对照组A);口服氨氯地平患者30例(对照组B);口服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患者60例(观察组),每组患者治疗12周,观察3组患者静息状态下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BP、DBP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P<0.05),观察组降压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FINS、CRP及MALB均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文岳  蔡新忠 《当代医学》2014,(17):133-13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浙江省瑞安市莘塍中心卫生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均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50)。对照组应用厄贝沙坦药物予以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予以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状况,记录不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陈鸿尔  郑亚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2,(34):115-116,119
目的探讨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糖尿病知识教育,出院后在家进行自我糖尿病饮食管理。对照组在复诊时来医院进行血糖监测,干预组在家进行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观察患者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运用24h膳食回顾法调查评价饮食的依从性。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的BMI﹑FBG﹑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饮食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构性自我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个体化饮食管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提供个性化的可视性血糖数据,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和体重。  相似文献   

12.
董玉霞  许文秀  常翔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55-156,158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治疗组单用格列美脲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HbAlc)、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康杰峰 《医学综述》2014,(15):2855-2856
目的分析并评价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汤阴县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部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102例)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水平组(3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肌酐(Cr)水平,以及体质量指数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TG、Cr、FINS水平以及BMI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HDL显著低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P<0.05);HbA1c、FPG、CHO及LDL水平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组患者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显著高于糖尿病正常血尿酸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要调控体质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还应监测血尿酸水平,尽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短期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初发的肥胖T2DM患者给予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12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观察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血压、血脂及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空腹C肽、2hC肽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利拉鲁肽联合地特胰岛素可有效控制新诊断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降低体质量,进一步控制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血脂水平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lc、FPG、TC、TG、LDL-C、HD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采用层析法;FPG检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TC检测采用酶法(CHOD-PAP法);TG检测采用酶法(GHO-PAP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采用直接酶法。结果空腹血糖增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的上升而数值增大,呈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随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值的上升反而逐渐减小,呈负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程度与血糖的增高有关;联合检测HbAlc和血脂对糖尿病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围术期心血管事件(PCE)的关系。方法将合并糖尿病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500例根据HbAlc水平分为A组(HbAlc〈6.5%,376例)和B组(HbAlc〉/6.5%,124例)。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动态心电图持续观测术后48h的PCE发生情况。结果79例(15.8%)发生PCE,其中A组PCE的发生率是13.3%,B组为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心电图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糖尿病患者HbAlc水平与PCE的发生率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彭莉  马俊花  尤文  席倩 《河北医学》2014,(5):723-726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4( DDP-4)抑制剂(维格列汀片)对2型糖尿病( T2DM)患者尿液、血清淀粉酶的影响。方法:将102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以及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1500mg/d控糖治疗,观察组在使用二甲双胍1000mg/d的基础上口服维格列汀片100mg/d,治疗24周。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OMA-B细胞功能、血尿淀粉酶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低血糖症的发生频次。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 HbAlc)、空腹血糖( FPG)均较基线水平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FIN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OMA-B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频次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液及血清淀粉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维格列汀片能有效改善T2MD患者胰岛细胞功能,而不增加患者尿液、血清淀粉酶水平,不引起低血糖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的作用。方法对30例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CPAP治疗12周(每晚5~7h),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检测。结果患者应用CPAP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胰岛素无明显变化。结论CPAP治疗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糖水平降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日的对比观察BIAsp30与BHI30胰岛素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能力.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观测分别用BIAsp30与BHI30胰岛素药治疗前后早餐前后、午餐前后和晚餐前后的血糖动态变化及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血糖控制效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O.05).血糖动态监测:观察组患者早餐后峰值和晚餐后峰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P〈O.05).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5%)低于对照组患者(12.5%).结论BIAsp30皮下注射给药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较BHI30具有更强的血糖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团体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糖代谢、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对巴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25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筛选2型糖尿病伴抑郁者82例,再按抑郁程度分层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团体心理干预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降血糖、降血脂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团体心理干预。团体心理干预前后对全部被试者进行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生活质量测量。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21±0.31)mmol/L和(6.89±0.29)%,而干预组则分别为(5.01±0.29)mmol/L、(5.12±0.32)%,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生理因素、社会关系及治疗因素等四个维度的分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