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生命早期阶段的骨密度值是预测后期骨骼状况的最佳指标.通过调查分析延吉市小学生生活习惯与骨密度关系,为提高小学生骨密度,以早期达到骨峰值量,防止日后的骨质疏松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青少年骨密度影响因素调查表,对2005-10/2006-01延吉市802名6~15岁朝鲜族、汉族小学生进行关于一般情况的调查以及运动史、睡眠和休养状况、饮食生活习惯等的问卷调查,并用超声波骨密度测定仪(AOS-100) 进行右脚跟骨的骨密度值测量,根据伟导速度和透过指数,计算出综合骨评价值,将有关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调查结果一般情况:有效回答问卷率为97.9%(785名),其中朝鲜族395名,男生240名,女生155名;汉族390名,男生207名,女生183名.两民族之间的年龄及年龄构成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体质量指数及骨密度:朝鲜族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P < 0.05),朝鲜族的骨密度也高于汉族(P < 0.001).③运动与骨密度关系:经常参加运动者的骨密度高于不经常参加运动者(P < 0.05).④睡眠和休养状况与骨密度关系:睡眠质量优者骨密度高于睡眠质量差者(P < 0.05).⑤饮食习惯对骨密度的影响:汉族经常摄取豆制品者骨密度高于不摄取者(P < 0.001).结论:不同民族骨密度有差异;加强体育运动、提高睡眠质量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可增加骨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骨质疏松是多基因调控疾病,峰值骨量达到和骨量丢失均受遗传因素影响。观察山东半岛地区汉族人群降钙素受体Alu-Ⅰ基因多态性各基因型频率及其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因素。 方法:试验于2005—06/2007—06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试验对象:选取332名长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无亲缘关系的汉族人群,纳入标准:健康门诊查体人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致骨折患者:患者对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各种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影响骨代谢相关疾病史;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等。其中骨质疏松合并骨折75例作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余257例经过骨密度测定确定骨量,按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测定值比同性别峰值骨密度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分为骨量正常组(n=201)及骨质疏松组(n=56)。②试验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测定257名山东半岛汉族成年人和75名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降钙素受体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粗隆间、Ward’s三角和大转子区等部位的骨密度值。结果:纳入受试者332人,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本试验人群降钙素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x^2=0.47,P=0.493)。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CC型占89.5%,CT型占10,5%,TT型占0%。②年龄与不同部位骨密度值之间呈负相关(P〈0.01),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值之间呈正相关(P〈0.01),在将年龄和体质量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女性CC基因型较CT基因型在ward’s三角区有较高的骨密度(P〈0.05),骨量正常组各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山东半岛汉族女性降钙素受体基因型与骨密度之间存  相似文献   

3.
齐艳  吴美福  金红梅 《护理研究》2006,20(9):2279-2282
[目的]探讨朝鲜族与汉族护生临床实习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延边地区朝鲜族、汉族护生实习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朝鲜族、汉族护生间的个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前护生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女性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护生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与国内女性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习前后朝鲜族护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汉族护生实习前后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实习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学校、实习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老年和老年前期不宁腿综合征与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并分析影响其睡眠质量的因素。 方法:以2003—07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及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因慢性肾功能不全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23例及广州市社区居民59人为观察对象。按年龄分为老年前期(50-59岁)70例,老年期(≥60岁)112例。每组又分3小组,分别为透析伴不宁腿综合征组(简称不宁腿综合征组),透析不伴不宁腿综合征组(简称透析组),社区人群组。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调查性别,年龄,职业,患病病程等。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采用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小组制定的不宁腿诊断标准量表。睡眠质量评定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由23个项目7个因子构成,各因子累计得分系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将总分以4分,8分为界限将睡眠分为好,中,差3个级别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的123例透析患者及社区老年人59人,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透析患者中不宁腿综合征者的患病率为25.2%(31/123);其中老年前期组为31%(16/52);老年组为21%(15/71);差异无显著性(,=1.48,P〉0.05)。②不宁腿综合征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催眠药物与日间功能障碍项目分及总分均比透析组、社区人群高(P〈0.05);透析组的睡眠潜伏期与催眠药物项目得分及总分比社区人群高(P〈0.05)。(2)不宁腿综合征组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障碍和总分比透析组得分高(P〈0.05);而睡眠潜伏期、用睡眠药物、睡眠总分比社区人群组高(P〈0.05)。③老年前期不宁腿综合征组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障碍和总分高于透析组(P〈0.05);而睡眠潜伏期、用睡眠药物、睡眠总分高于社区人群组(P〈0.05)。(少老年期不宁腿综合征组的睡眠潜伏期、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和总分高于社区人群组,透析组也高于社区人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老年前期组与老年期组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之间仅在睡眠持续性上差异有显著(P〈0.05),老年前期组与老年期组非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仅在日间功能障碍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透析伴不宁腿综合征对老年前期和老年期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明显影响,透析不伴不宁腿综合征对老年前期患者的睡眠质量无影响。在肾脏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年龄因素与睡眠质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延吉市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血压与体内脂肪的关系及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延吉市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体质量指数、内脏脂肪、体脂肪率与血压的关系,并比较这些因素在不同民族和不同性别老年人中的差异。方法:2003—07—18/24在延吉市新兴街道和朝阳街道随机选择60岁以上的朝鲜族和汉族老年人400名,检查身高、体质量、血压、内脏脂肪和体脂肪率。结果:汉族男性的内脏脂肪、体脂肪率、体质量指数分别为14.84%,27.21%,25.51kg/m^2,朝鲜族男性分别为12.91,23.94,23.75,汉族明显高于朝鲜族(P&;lt;0.05);汉族女性内脏脂肪、体脂肪率、体质量指数分别为9.020A,,37.66%,26.37kg/m^2,朝鲜族女性为7.86%,34.41%,25.06kg/m^2,汉族女性的体脂肪率和体质指数均明显高于朝鲜族女性(P&;lt;0.05)。在同民族内,男性的内脏脂肪高于女性,而体脂肪率低于女性(P&;lt;0.05),体质量指数只有朝鲜族存在性别差异(P&;lt;0、05)。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男性体质量指数与血压值呈正相关;朝鲜族女性的血压值与内脏脂肪水平呈正相关;汉族女性的舒张压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收缩压与内脏脂肪水平和年龄呈正相关。朝鲜族女性内脏脂肪过高时,男性过高时,高血压比率明显增多(P&;lt;0.05或P&;lt;0.01),汉族男性和女性体质指数过高时,男性内脏脂肪过高时,女性过高时,高血压比率明显增多(P&;lt;0.05或P&;lt;0.01)。结论:汉族男性和女性体质量指数和内脏脂肪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朝鲜族只有内脏脂肪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民族和不同性别的老年人内脏脂肪过高标准可能不一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活性氧与骨基质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活性氧与骨质疏松症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深圳市中医院骨科2003—01/12的女性住院患者90例,所有患者年龄〈70岁,绝经1年以上。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QDR-4500A型、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测定其骨密度,将骨密度低于0.790g/cm^2者归于骨质疏松组,骨密度0.790-0.897g/cm^2者归于骨量减少组,骨密度不低于0.897g/cm^2者归于正常组,每组30例。检测各组血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用SPSS10.0软件进行直线回归及相关分析,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9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丙二醛浓度: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高于正常组[(11.98&;#177;2.12),(9.28&;#177;1.44),(7.60&;#177;1.70)μmol/L,P〈0.01],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P〈0.01)。②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低于正常组[(722.61&;#177;105.10),(882.34&;#177;102.38),(1063.06&;#177;76.68)μkat/L,P〈0.011,骨质疏松组低于骨量减少组(P〈0.01)。③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高于正常组[(10.90&;#177;1.96),(7.89&;#177;1.78),(5.47&;#177;1.58)μg/L,P〈0.01],骨质疏松组高于骨量减少组(P(0.01)。,④丙二醛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呈显著正相关(r=0.809,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与Ⅰ型胶原羧基端肽呈显著负相关(r=-0.883,P〈0.01)。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体内的活性氧水平较正常人增高,骨基质的降解也增多,提示活性氧能促进骨基质的降解,加速骨吸收,可能参与和促进了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骨密度与骨代谢指标含量表达的变化规律。 方法:选择200605/06济南地区部队干休所离休老干部查体人员。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WHO代谢综合征的工作定义。应用Setriscam^TM数字化成像技术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代谢综合征组90例(其中骨质疏松22例和骨量减少30例),单纯高血压组38例,单纯糖尿病组30例,单纯高血脂组32例患者进行骨密度、骨钙素等骨代谢指标和生化指标的测定,与相同年龄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骨密度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①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组、代谢综合征骨量减少组、单纯糖尿病组的骨密度和峰值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②代谢综合征组、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组骨钙素、Ⅰ型胶原C端肽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甲状旁腺素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③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组骨密度与骨钙素呈正相关关系(r=0.262),与甲状旁腺素呈负相关(r=0.233),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r=-0.285),与生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与骨钙素、甲状旁腺素、Ⅰ型胶原C端肽、血压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实习期间主要压力源,为临床教师提供干预措施依据,以维护护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实习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延边地区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各50名,于实习后第48周进行压力源及压力程度调查。结果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在语言与就业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源子条目中,毕业后就业、工作时的语言环境、语言对实习效果的影响,朝鲜族与汉族护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汉族护生压力程度高于朝鲜族护生;而实习期间非护理工作多,朝鲜族护生压力程度高于汉族护生(P〈0.01)。朝鲜族护生中,中等水平压力占50%,高水平压力占31%,汉族护生中,中等水平压力占56.8%,高水平压力占20.5%,超高水平压力占4.5%。结论本地区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实习期间压力源及压力程度有所不同,学校、实习医院及社会应予以重视,采取相应减压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长沙地区232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血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长沙地区汉族健康男性志愿者232名,对调查方案均知情同意,排除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受试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用DXA测定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骨密度,全身扫描测定体脂水平及瘦体质量。分析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体脂及各部位骨密度的关系;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部位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抵抗素与体脂无相关性。脂联素与体脂呈负相关(r=-0.216,P〈0.05),校正年龄与体质量指数后,相关性消失(r=-0.006,P〉0.05)。脂联素与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骨密度呈负相关,校正年龄与体脂后,相关性存在。抵抗素与总体、腰椎正位、总髋部骨密度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是男性各部位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抵抗素与体脂及各部位骨密度均无相关性。脂联素与体脂相关,与各部位骨密度呈负相关,是男性各部位骨密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维生索D受体基因Bsm Ⅰ多态性及中医证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影响骨密度的自身因素。 方法:①选择2003—01/2004-04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骨科门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80例。年龄45-70岁,绝经年龄40-58岁。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肾阴虚118例、肾阳虚42例、肾阴阳两虚20例。②用美国Hologie(4500W)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正位第2-4腰椎、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区骨密度。③记录患者自身因素: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④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I多态性。⑨计量资料两组比较正态分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Wilcoxon秩和检验。用Bivariate分析患者自身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关系。 结果:纳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者1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与不同中医证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比较,3种维生素D受体基因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差异不明显(P〉0.05);3种中医证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差异也不明显(P〉0.05)。②在维生素D受体基因hh型中,肾阴阳两虚患者第2-4腰椎骨密度明显低于肾阴虚型(P〈0.05),其他证型问差异不明显(P〉0.05)。(勤在肾阴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中,bb型与Bb型骨密度相近(P〉0.05)。④在相关性因素中。年龄和绝经年限与4个部位的骨密度呈显著负相关(r=-0.206- -0.441,P〈0.05-0.01);身高与腰椎、股骨颈、大转子的骨密度呈显著正相关(r=0.171-0.222,P〈0.05-0.01);体质量与股骨颈呈显著正相关(r=0.188,P〈0.05);绝经年龄、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r=0.032—0.158,P〉0.05);年龄与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r=0.345,-0.427,P〈0.05),而绝经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r=-0.018—0.246,P〉0.05)。 结论:①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 Ⅰ多态性及中医证型分类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存在相关性。(呈)年龄、绝经年限、身高、体质量是影响维生素D受体基因bb型患者骨密度的因素。年龄是影响维生素D受体基因Bb型患者骨密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吉林省地区朝鲜族及汉族健康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4a/bVNTR多态性的分布。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183例吉林省正常人(其中朝鲜族人群92例,汉族人群91例)eNOS基因多态性,并结合统计学软件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我国吉林省朝鲜族人群eNOS基因4a/bVNTR的aa、ab和bb基因频率分别为0.043 48、0.304 3和0.652 2,而汉族人群eNOS基因4a/bVNTR的aa、ab和bb基因频率分别为0.021 98、0.142 9和0.835 2。吉林朝鲜族eNOS基因aa+ab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汉族(P〈0.01),a和b两种等位基因频率与汉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我国吉林省朝鲜族正常人群eNOS基因4a/bVNTR的基因型分布不同于我国吉林省汉族正常人群,bb基因型较汉族低,而aa+ab基因型明显高于汉族。  相似文献   

12.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骨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存在地域和人群的差异。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福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基因。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201例汉族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4个部位骨密度值。结果与结论:福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2.29,P〉0.05),基因多态性分布依次为HH5%、hh46%、Hh49%,与福州、北京、广州、台湾地区骨钙素基因HindⅢ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与日本人、白种人差异明显(P〈0.05)。且HH基因型在大转子骨密度明显高于hh型(P〈0.05),但不同基因型在第2~4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与大转子骨密度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3.
背景:G蛋白B3亚单位825C/T基因多态性与朝鲜族人群原发性岛血压是否存在关系尚无报道。目的:研究牡丹江地区朝鲜族、汉族高血压患者C825T基因的多态性。方法:纳入2008-09/2010-08在牡丹江市朝鲜民族医院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m压患者224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门诊体检的健康者196例作为对照。用PCR.RFLP检测G蛋白B3亚尊他基凶C825T多念性,观察TT,CT,CC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与结论:PCR.RFLP检测结果显示牡丹江地区朝鲜族高血压患者与朝鲜族健康人TT,CT,CC基因型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C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忡意义(尸〈0.05)。而牡坩江地区汉族人群中TT,CT,CC基因型分布在高血压人群和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T,C等位基因频率幕异无疑著性意义(P〉005)。朝鲜族高血压组等位艟因C的比例较高,而汉族高血压组等位基因T的比例较高,存在民族异质性。提永G蚩白β3亚单位基因C825T多态性与牡丹江地区朝鲜族高血压无关联,但其是牡丹江地区汉族高血压的危险凶素。  相似文献   

14.
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 《临床荟萃》2012,27(6):474-476
目的 探讨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的现状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长期居住在凉山彝族地区的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760例(男381例,女379例),准确记录性别、年龄及种族,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5)前后位BMD测量,并按5岁为1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BMD减低2.5倍标准差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结果 随年龄增加BMD逐渐下降(P<0.05),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5),女性高于男性(P<0.O1).结论 年龄及性别是骨量减少的主要危险因素: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BMD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更为明显;运动是骨量减少的保护因子:彝族老年人骨质疏松较汉族老年人发病偏少(P<0.05),可能与彝族人居住在高山地区,交通不便,多以步行及体力劳动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5.
郭丽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254-2255,2258
[目的]探讨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的状况及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长期居住在凉山彝族地区的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800名(男女各400名),准确记录性别、年龄及种族,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腰椎(L1~L5)前后位BMD测量,并按5岁为一个年龄组分组.以峰值BMD减低2.5 标准差(s)为诊断骨质疏松症标准.[结果]随年龄增加骨密度逐渐下降(P<0.05),女性55岁后骨量下降较男性显著(P<0.05),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P<0.05),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凉山彝族地区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BMD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更为明显,彝族老年人骨质疏松较汉族老年人发病偏少(P<0.05),可能与彝族人居住在高山地区,交通不便,多以步行及体力劳动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口服补充复方钙剂结合运动处方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32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口服补充复方钙剂组,158例)、观察组(口服补充复方钙剂结合运动处方组,162例),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L1~L4腰椎骨骨密度.[结果]治疗前两组骨密度及典型临床症状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观察组临床优良率及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骨密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口服补钙能快速减轻骨质疏松症不良症状,促进骨钙沉积,增加骨密度,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郭梁  王震  谭先明  任占兵 《中国康复》2014,29(4):257-259
目的:观察运动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绝经后女性106名分为运动组37例和对照组69例。运动组进行广场舞、爬山、慢跑等运动干预,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试其全身及各部位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干预8个月后,运动组全身BMD和BMC值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全身BMD和BMC值均较8个月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组胸椎的BMD、BMC和盆骨的BMC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腰椎的BMD、BMC和盆骨的BMD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后腰椎、盆骨的BMD、BMC均较8个月前明显下降(P<0.05),而胸椎的BMD、BMC 8个月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组上肢优势侧BMD、BMC和下肢双侧BMD、BMC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 P<0.05),而上肢非优势侧BMD、BMC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上肢非优势侧BMD、BMC均较8个月前及上肢优势侧BMD明显下降(P<0.05),而上肢优势侧BMC和下肢双侧BMD、BMC 8个月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运动可显著提高绝经后女性胸椎 BM D和BM C ,而只能维持其腰椎和盆骨的BM D、BM C;上下肢、优势侧与非优势侧活动不均衡可影响相关部位 BM D和BM C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应用渗湿通络法治疗后的变化。 方法:①对象:选择200502/1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随机分成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患者对治疗知情同意。另选择志愿参加试验的健康成年人30人为正常组。②干预:试验组患者给予渗湿通络法则下的薏苡仁汤加减(薏苡仁、杜仲、川断、木防己、威灵仙、鸡血藤、独活、牛膝、白芍等)口服,1剂/d,早晚分服,连服4周。对照组患者给予腰痛宁胶囊口服,4粒,次,1次/d,连服4周。③评估:于治疗前和4周治疗后分别应用放免法测定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3、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n水平;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测定患者疼痛;根据日本整形外科学会(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判定临床疗效。 结果:①43例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3、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n较健康人有异常升高(P〈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13、肿瘤坏死因子Q含量下降(P〈0.05、P〈0.01),对照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Q含量下降(P〈0.05)。②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疼痛评分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渗湿通络法治疗后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降低,疼痛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运动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涉及众多的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单纯对一个因子的研究很难明确侧支循环生成的信号通路和传导途径,许多促血管生长因子都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相关,而运动对该系统的影响目前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运动诱导对心肌梗死大鼠缓激肽表达的影响。 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组及运动组。对照组只开胸,缝扎点穿线,不进行冠状动脉结扎;其余2组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运动组在成功造模后给予跑台运动,30 min/d,运动4周。实验终点时取血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缓激肽水平,采用左心房注射微球法取大鼠心肌组织测定相对血流量。 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束时运动组缓激肽水平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P 〈 0.001),心肌梗死组缓激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心肌相对血流量实验结束时心肌梗死组、运动组均显著高于同组实验开始前(P 〈 0.05,P 〈 0.001),实验结束时运动组心肌相对血流量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P 〈 0.01)。各组大鼠血清缓激肽含量与心肌相对血流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运动可以刺激缓激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使心肌血流量明显增加,说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运动诱导的血管新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