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是指肺体积受限引起的肺容量减少不伴随气体流量的下降,主要表现为肺容量和时间肺活量的减少,多伴随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的典型限制性改变;引起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疾病很多,它们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肺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OPD患者深吸气量等肺功能指标与生命质量的关系.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62例,其中男55例,女7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66±8)岁.均进行肺容量、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检查,并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SGRQ的分值与总分、SGRQ评分与肺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2例COPD稳定期患者的SGRQ总分为(43±17)分,其中呼吸症状分值为(54±23)分,活动受限分值为(54±19)分,疾病影响分值为(33±20)分;肺功能检查结果中FEV_1占预计值%为(43±13)%,FEV_1/FVC为(52±11)%,残气量占预计值%为(194±50)%,残气量/肺总量为(166±31)%,深吸气量占预计值%为(74±21)%.深吸气量占预计值%、残气量占预计值%、残气量/肺总量、FEV,占预计值%、FEV./FVC、呼气峰流量、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_(50%))、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_(25%))和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与SGRQ总分均呈负相关,其中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36~-0.479,小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68~-0.411,而深吸气量占预计值%和SGRQ的3个能区分值和总分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418~-0.521,均P<0.05.SGRQ的3个能区分值中呼吸症状和肺功能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肺功能检查中肺容量测定、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均与COPD患者的生命质量相关,深吸气量占预计值%和FEV_1占预计值%应联合作为临床评价COPD患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肺部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pSS)的肺部损害。方法 选择 4 3例病人和 2 0例正常者或骨关节炎患者 ,进行了临床、放射学及肺功能的观察。结果  3 8例 ( 88 4 % ) pSS患者肺受累 ,其中 15例 ( 3 4 9% )为小气道损害 ,2 3例 pSS患者残气量 /总气量≥ 8,为高肺含气量 ,其 2 5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 ·0 2 5) ,5 0 %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V ·0 50 )较非高含气量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其呼吸困难也较明显 (P <0 0 5 )。 19例胸片及 1例高分辨率CT示肺间质损害 ,与肺功能及临床症状无平行关系。结论 pSS的系统损害中 ,肺脏特别是小气道是常见的靶器官 ,肺高含气量与小气道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秒肺活量与动脉血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简称 COPD)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 ,它对肺功能损害的特征主要是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气肿。如再合并其他肺部疾病 ,肺功能进一步受损。期间肺通气与血液气体交换间的关系如何 ?本文就我院 1995年~ 1999年间 15 0例住院病人肺通气测定中一秒通气量 /肺活量 (FEV1/ VC)比 <60 %病例对照同期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分析探讨。1 对象与方法对象 :本组 15 0例中男性 136例 ,女性 14例。年龄5 1~ 77岁 (均值 64.71岁± 8.12岁 )临床诊断 ;肺部肿瘤 117例 ,肺部炎症感染 2 4例 ,肺大泡 5例 ,支气管扩张 4例。这些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5.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是指由于气道阻塞造成的通气障碍。表现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其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显著下降,而FVC可在正常范围或轻度下降,其他肺功能指标如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用力呼气50%肺活量(FEF50%)等肺通气指标也常常显著下降。其中在阻塞性通气功能下降的早期常常表现为小气道病变,肺功能表现为MMEF、FEF50%及FEF75%显著下降。上气道梗阻性疾病的肺功能有特征性的改变。阻塞性肺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细支气管炎、纤毛运动障碍等,肺功能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老年人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特征。结论 对38例老年人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动脉血气、肺功能及经纤支镜肺活检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人肺间质纤维经主要为干咳或进行性呼吸困难,双下肺可闻及爆裂音,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肺部感染,可有咳痰及湿性罗音;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毛玻璃样、结节状、网格状及蜂窝状阴影,以两中下肺为主;PaO2降低,合并COPD者可出现PaCO2升高;多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弥散功能下降,合并COPD者出现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肺活检显示肺泡间隔增宽,间隔内纤维组织增生及胶原沉积。结论 老年人肺间质纤维化易并发于COPD等疾病,具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肺间质纤维化分别属于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疾病。近年来,我院确诊COPD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46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心性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60例成年人(中心性肥胖组30例及正常体重组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均测量年龄、身高、体重并进行体重指数及肺功能测试。结果中心性肥胖组63%(19/30例)用力肺活量(FVC)、肺总量(TLC)小于80%,较正常体重组明显下降(P0.01),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中心性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FEV_1/FVC均大于70%,部分重度肥胖患者较正常体重组FEV_1%、FEV_1/FVC明显下降(P0.01)。中心性肥胖组DLCO低于正常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心性肥胖对肺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限制性肺通气功能障碍,无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体重指数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程度呈正相关,即体重指数越高,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程度越高,中心性肥胖组肺功能弥散功能有降低。  相似文献   

9.
按照最新的分类诊断标准,临床上将肺动脉高压(PH)分为5类,其中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属于肺动脉高压的第3类[1],相关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间质性肺疾病、其他伴有限制性和阻塞性混合型通气障碍的肺部疾病、睡眠呼吸暂停、肺泡低通气、慢性高原缺氧和肺发育异常等.我们在此探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0.
李松  赵芝焕 《山东医药》2012,52(41):93-9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仅仅是一种局限于气道和肺部的疾病,而且是一种可以累及肺外各种器官的全身性疾病。COPD患者除了肺的通气和气体交换功能下降,一些远端的器官[1],如心、血管、肾和肌肉也会出现功能障碍,其中骨骼肌功能障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2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异丙托溴铵后,进行静态肺功能测定.结果 14例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无明显的改变;深吸气量(IC)增加;12例吸入异丙托溴铵的患者,FEV1,FVC,FEV1/FVC无显著改变,呼气流速指标亦无显著改变但IC增加.结论 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  相似文献   

12.
老年肺功能的变化及其在呼吸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老年人随着呼吸系统解剖结构的老化 ,其生理功能必然也有所减退 ,并且随增龄而加重。肺功能检查反映呼吸系统生理功能 ,但其对病理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一些疾病有其特征性的肺功能表现。以下主要阐述肺功能的老龄改变及其在呼吸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1 肺功能的老龄变化1 1 肺容量及通气功能 肺容量随增龄出现以下变化 :补吸气量(IRV)、补呼气量 (ERV)和肺活量(VC)下降 ,残气量 (RV)、功能残气量 (FRC)和残 /总百分比 (% )增加。正常老年人 6 0岁以后残 /总百分比可达 4 0 % ,潮气量 (TV)和肺总量(TLC)则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3.
<正>肺脏是糖尿病攻击的靶器官之一,糖尿病引起的肺损害主要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本文研究糖尿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1资料及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肺功能室行肺功能测定的住院患者中选取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病程0.5~30〔平均(10.05±9.6)〕年,  相似文献   

14.
恢复期SARS患者肺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SARS患者恢复期肺功能状况,评价SARS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SARS组10例,对照组13例,分别测定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l.0%)、25%~50%肺活量位最大呼气流量(V25%~50%)、残气量(RV)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 SARS组VC、FVC和DLC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SARS患者肺功能受到损害,主要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损害为特征。对SARS患者作肺功能检查能及时了解和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高分辨力CT(HRCT)对肺间质性疾病诊断的作用,并探讨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PFT)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0例临床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22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对比两者间各种指标的差异.同时观察所有对象肺HRCT的细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HRCT易于发现肺部间质性病变的网状阴影、小结节阴影、磨玻璃样阴影、肺气肿和细支气管病变.CT肺容积指标中,最大呼气末容积(Vex)与残气量(RV),最大吸气末容积(Vin)与肺总量(TLC),容积差(Vin-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容积比(Vin/Vex)与残气量及肺总量比(RV/TLC),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91、0.87、0.65、0.65,P<0.01.结论 HRCT对诊断ILD有很高的价值,MSCT肺容积与PFT容积指标有显著相关性,MSCT肺容积指标能用于临床评价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SARS患者恢复期肺功能状况,评价SARS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SARS组10例,对照组13例,分别测定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25%~50%肺活量位最大呼气流量(V25%~50%)、残气量(RV)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结果 SARS组VC、FVC和DLCO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SARS患者肺功能受到损害,主要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损害为特征。对SARS患者作肺功能检查能及时了解和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10年后的肺功能恢复状况及SARS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本院2003年确诊为SARS的25例康复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分别测定肺总量、残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FEV1、FEV1/FVC和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并与2003年初始恢复期的肺功能指标进行自身对比.25例中男3例,女22例,年龄31 ~ 69岁,平均(45.8±12.2)岁.选取同期25名健康成人体检者,男6名,女19名,年龄31 ~ 62岁,平均(42.3±11.9)岁,对二者的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5例中单纯弥散障碍2例,单纯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弥散障碍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1例,弥散障碍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肺功能无异常患者10例.10年后和10年前主要的肺功能指标DLCO为(73±12)%和(72±15)%,FEV1/FVC为(83±11)%和(85±7)%,FEV1为(88±7)%和(86±14)%,FVC为(87±21)%和(87±17)%、残气量为(100±17)%和(78±30)%,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ARS患者康复10年后肺通气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肺功能损害以弥散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0年第21卷第3期20001589肺部疾病74例血清透明质酸检测分析/欧阳俊…//南通医学院学报一1999,19(4)一434 检测正常对照组20例,慢阻肺组23例,肺心病组18例,肺癌组8例,其他良性肺疾病组25例。结果:肺部疾病组血清透明质酸(H八)含量为(324.68士96.72),明显高于正常人的(65.31士58.46)(P<0.01)。肺心病组为(257.85士96.28),又明显高于慢阻组〔尸<0.01)。肺心病中16例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说明肺心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肺纤维化,且HA含量愈高纤维化程度愈重,预后亦愈差。表2参3(卢雪飞)20001590…  相似文献   

19.
狼疮性肾炎患者肺功能损害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患者肺功能损害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测定 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肺容量、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弥散功能和血红蛋白、BUN及血压。结果 肺活量 (VC)、残气容积与肺总量之比值 (RV/TLC)、第一秒肺活量 (FEV1)、最大通气量 (MVV)、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每升肺泡通气量之CO弥散量 (DLCO/VA)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中 30 %的患者呈现肺气肿现象 ,30 %的患者肺通气功能减低 ,小气道阻塞和可疑小气道阻塞者高达 6 0 % ,更有高达 85 %的患者弥散功能减退 ;相关因素分析表明 ,DLCO与TLC明显正相关关系 (r =0 .42 ,P <0 .0 5 )。结论 狼疮性肾炎患者肺功能损害以弥散功能减退为主 ,限制性通气障碍与阻塞性通气障碍并存 ,且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要发展趋势 ,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一样弥散功能障碍先于肺X线表现 ,但其呼吸困难症状几乎与弥散功能同步出现 ,则与其他结缔组织疾病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 051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1例和对照组500例,分别采用膨肺吸痰法及常规吸痰法。结果对照组吸痰后PaO_2、SaO_2较吸痰前和治疗组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86.4%,治疗组为65.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治愈120例,显效123例,好转260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分别为100、102、206、98例及80.4%,两组比较,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中吸痰膨肺能改善低氧状况,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