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眶特发性炎性假瘤与眶内其它常见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CT及MRI)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80例IOIP患者的临床及CT及MRI资料,同时筛选出同时期其它眶内常见占位性病变97例,将它们与IOIP进行有针对性的比较,探讨不同类型IOIP与眶内常见占位性病变影像表现的异同点。结果①肌炎型IOIP与甲状腺相关眼病在性别、眼别、眼外肌边界、肌腱受累、外直肌受累频率及眶尖脂肪存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肌炎型IOIP与颈动脉海绵窦瘘在眼外肌边界、肌腱受累、肌肉肿胀程度及眶尖脂肪存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肿块型IOIP与海绵状血管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在病灶形态、边界、密度(信号)、T_2信号强度、强化程度、"铸型"征、邻近组织受累及眶尖脂肪存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④泪腺炎型IOIP与泪腺混合瘤在眼别、眼睑肿胀、泪腺形态、边界、密度、"铸型"征及眶骨改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泪腺炎型IOIP与(表)皮样囊肿在就诊年龄、眼别、眼睑肿胀、疼痛、病变形态、边界、密度、负值区、"铸型"征及眶骨改变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巩膜炎及视神经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CT和1.5TMRI在诊断眶尖区外伤的价值。方法:53例眶尖区外伤病例行64排CT和1.5T MRI检查。结果:64排CT显示本组眼眶壁全部骨折,视神经损伤32例,眼外肌损伤37例,球后血肿12例。1.5T MRI显示视神经损伤47例,眼外肌损伤51例,球后血肿11例。结论:1.5TMRI检查对外伤性视神经和眼外肌损伤等软组织损伤优于64排CT检查,而64排CT检查对眶壁骨折优于1.5TMRI检查。  相似文献   

3.
正常成人眶尖的CT和MRI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明确CT和RI检查对眶尖正常结构的显示能力和正常表现。方法:对40例正常成人分别进行研究,20例行CT检查,常规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20例行MRI检查,MRI检查行横断、冠状及斜矢状位扫描,常规T1WI、T2WI序列。结果:HRCT显示眶尖骨性结构及交通清晰;常规CT及MRI显示眶尖内结构;①视神经:100%显示,其中MRI27.5%可区分视神经和蛛网膜下腔。②MRI冠状位动眼神经显示率85%,鼻睫神经22.5%,外展神经22.5%,额神经、泪腺神经及滑车神经未显示。CT不能显示上述神经。③CT显示眼动脉95%,显示眼上静脉70%。MRI显示上述结构分别为95%、47.5%、。④显示总腱环及眼外肌以冠状位为佳。总腱环只能在MRI显示,显示率达85%,眼外肌中,上斜肌显示率CT为80%,MRI为95%,其余眼外肌均100%显示。⑤眶尖脂肪分布:肌锥内脂肪均显示,肌锥外脂肪CT显示率为85%,MRI显示率为100%,眶上裂区脂肪CT为45%,MRI为77.5%。结论:HRCT能清晰显示眶尖骨性构成,常规CT及MRI检查也能显示眶尖内重要解剖结构,以MRI更优。对眶尖内神经及总腱环与眼外肌起始部观察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Graves眼病的CT和MRI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MRI和Graves眼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临床和(或)实验室检查诊断Graves眼病的CT扫描、MRI等临床资料。结果:眼球突出29例,眼外肌肿胀36例、眶尖眼外肌增厚14例,视神经增粗6例,眼上静脉扩张2例、泪腺肿大1例。结论:CT、MRI检查可做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型神经纤维瘤病眼眶受累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15例经病理证实或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证实的I型神经纤维瘤病眼眶受累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15例均行眼眶MRI检查,其中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15例中视神经受累7例,眶内软组织受累11例,眼球受累5例,泪腺1例;另伴有海绵窦受累2例,眼睑受累8例,多部位受累1例。病变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轻中度强化。MRI增强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灶范围及肿瘤自眼眶向颅内蔓延的情况。结论I型神经纤维瘤病除累及视神经外可以累及眶内各个结构;MRI表现多种多样,结合临床及其他相关检查资料可以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CT及MRI对Graves眼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病例均做B超、CT、MRI检查。常规行头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视神经平行位扫描。结果:病变发生在双眼者5例,单眼者2例。全部眼肌受累的2例,剩余依序受累,其中侵及上下直肌7例,内直肌6例,外直肌4例,上下斜肌2例,均表现为肌腹肥大;4例视神经受到影响。结论:Graves眼病多累及下直肌,其次为内直肌,上直肌及外直肌,受累眼外肌肌腹一致性肥大,肌附着点正常。B超、CT及MRI均可见特征性影像改变,其中MRI可进行多方位扫描,观察上述变化优于B超及CT。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 CT、MRI在 Graves眼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36例经临床和 (或 )实验室检查诊断 Graves眼病的 CT扫描、MRI等临床资料。结果 :眼球突出 2 9例 ,眼外肌肿胀 36例、眶尖眼外肌增厚 14例 ,视神经增粗 6例、眼上静脉扩张 2例、泪腺肿大 1例。结论 :CT、MRI检查可做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正常人眶尖的CT和MRI检查图像,探讨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方法对52例正常成人眶尖分别采用CT和MRI检查,CT进行横断及冠状位扫描,MRI进行横断、冠状及斜矢状位扫描。结果眶尖骨性结构可以通过高分辨率CT清晰显示;其他结构比如视神经、动眼神经、眼动脉、总腱环及眼外肌、脂肪分布等通过常规CT及MRI全部或者部分显示。结论高分辨率CT可对眶尖骨性构成清晰显示,眶尖其他部位采用CT及MRI扫描可以全部或者部分显示,其中以MRI显示效果更好。研究正常人眶尖的CT和MRI检查图像对疾病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眶颅沟通性肿瘤病变的超声、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从而为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准确诊断提供辅助信息.方法 1998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60例患者,男28例,女32例.发病年龄5~70岁,平均45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CT扫描,MRI普通扫描,其中20例行MRI强化扫描.结果 本组资料影像学检查显示眶颅沟通性肿瘤常有3个沟通渠道.经过视神经管沟通20例,包括视神经胶质瘤8例,CT示肿瘤呈哑铃形,MRI对视神经胶质瘤的显示具有特异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显示双轨征,增强后显示更明显;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侵犯视交叉及海绵窦,CT表现为含高密度钙化的肿块,视神经增粗.经过眶上裂沟通17例,神经鞘瘤6例,MRI显示T1WI上呈中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不均匀强化,无强化区较具特征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及MRI显示同视神经管沟通途径;特发性眼眶硬化性炎症3例,侵犯同侧海绵窦,MRI显示肿块在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增强.经过眶壁骨质缺损与颅内沟通23例,有皮样囊肿5例,蝶骨脊脑膜瘤4例,泪腺腺样囊性癌6例,眶壁转移瘤8例.CT可较好的显示眶壁骨质的破坏,MRI可较好的显示肿瘤的颅内转移.结论 在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MRI各有特点,综合运用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CT扫描对Graves眼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Graves眼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7例经临床证实的Graves眼病轴位及冠状位CT资料以及临床资料。结果  3 7例Graves眼病CT观察 ,Ⅰ度突眼 3 1例 (83 .78% ) ,Ⅱ度突眼 2例 (5 .41% ) ,无突眼 4例 (10 .81% )。双侧眼外肌受累 3 0例 (81.0 8% ) ,单侧眼外肌受累 3例 (8.11% ) ,无眼外肌受累 4例(10 .81% )。其中内直肌增粗 63条 ,下直肌增粗 5 3条 ,上直肌增粗 44条 ,外直肌增粗 3 4条。眶尖密度增高 7侧 ,泪腺增大 5侧 ,视神经增粗 5侧 ,眼睑肿胀 6侧。CT增强检查 2 6例 ,均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冠状位及轴位CT扫描可作为Graves眼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并能判断突眼程度及眼外肌受累程度 ,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肝脏周围炎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FHCS临床、CT和MRI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近7年间资料完整的FHCS21例,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5岁。主要以胰腺炎、盆腔炎、胆囊炎胆石症、阑尾炎和腹痛查因就诊。采用16层螺旋CT机先作全肝连续平描,再经肘静脉以4-5ml/s速率注入100ml碘海醇,行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MRI扫描仪为西门子1.5T超导型,行sE序列常规T1WI和T2WI成像,再经肘静脉注入总量0.1mmol/Kg Gd-DTPA,行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6例显示肝包膜增厚和包膜下积液,增强CT动脉期16例(100%)显示肝包膜均匀性强化和增厚,其中线型3例(18.8%),宽带型5例(31.3%),混合型8例(50%),局限型11例(68.8%),广泛型5例(31.3%)。4例累及到局部肝实质,动脉期呈斑片状或楔状强化。T1WI 3例显示稍高信号的肝包膜增厚,T2WI可见1例稍高信号肝包膜增厚和3例局部肝实质斑片状稍高信号。增强动脉期5例均可见轻度强化,其中局限型3例,广泛型2例;线型3例,宽带型2例。静脉期5例较动脉期强化明显;平衡期5例强化基本消退。结论FHCS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男女均可发病,可继发于腹部和盆腔各种炎症。CT和MRI可清楚显示肝包膜增厚、肝包膜和局部肝实质强化等特征,结合临床比较容易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中,使用常规MRI(T2WI)、DWI及DCEI技术联合应用方案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将我院经穿刺活检和(或)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的96例前列腺MRI扫描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研究对象均行T2WI、DWI及DCEI扫描。将前列腺T2WI与DWI、DCEI技术进行组合,组成以下4种MRI技术联合检查方案:(1)仅采用T2WI技术;(2)采用T2WI联合DWI技术;(3)采用T2WI联合DCEI技术;(4)采用T2WI联合DWI和DCEI技术。将上述96例MRI检查资料按照不同MRI技术组合检查方案进行影像学诊断评分,并将各种组合方案的影像诊断评分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利用SPSS软件进行诊断效能的比较分析。结果:96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PCa 45例(46.9%);非癌病变51例(53.1%),包括4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7例前列腺炎。经χ2检验,PCa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方案一和方案二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方案一和方案三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一和方案四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方案二和方案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二和方案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三和方案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组合方案中方案四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PPV、NPV值最高,方案二次之,方案一最低;方案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PPV、NPV值显著低于方案二、四,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T2WI、DWI与DCEI的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其中T2WI+DWI的诊断效能略逊于T2WI+DWI+DCEI,但因其扫描时间短、费用低,可将其推荐为临床对疑似PCa患者进行筛查的基本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外胆管癌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怀疑肝外胆管癌患者的LAVA动态增强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1.5 T磁共振T1加权成像(T1WI)、T2加权成像(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阵列空间敏感编码技术(ASSET)、LAVA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LAVA-DCE MRI)。结果:28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肝门区胆管13例,胆总管上段3例,中段5例,胆总管下段4例,壶腹部3例。平扫:病灶T1WI呈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稍高信号和等信号,D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LAVA动态增强:动脉期肿块轻度强化5例,门脉期肿块轻-中度强化16例,延迟期肿块延迟强化7例。本组病例中分别有3例肝门区胆管癌误诊为肝细胞型肝癌,2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胆管炎,诊断准确率为82.1%。结论:LAVA动态增强MRI对肝外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多参数成像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PCa37例、前列腺增生42例和前列腺炎6例患者的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资料.比较PCa与非癌患者的T2WI、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DCE表现.组合上述3种技术形成以下4种方案:方案1:T2WI;方案2:T2WI+DWI;方案3:T2WI+DCE;方案4:T2WI+DWI+DCE.绘制ROC曲线,并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各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PCa在T2WI上多呈斑片状、结节状低信号(25/37),DWI上大多呈斑片状或结节状明显高信号(33/37),动态增强均呈Ⅱ、Ⅲ型曲线(37/37);前列腺增生T2WI上呈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DWI上大多呈等或稍高信号(33/42),动态增强大多呈Ⅰ、Ⅱ型曲线(39/42);前列腺炎T2WI上多呈不规则稍低信号(4/6),DWI上多呈稍高信号(4/6),动态增强大多呈Ⅱ型曲线(4/6);PCa与非癌患者的ADC值分别约(0.99±0.21)×10^-3mm^2/s、(1.75±0.25)×10^-3mm^2/s,两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方案AUC从小到大依次是:方案1:0. 741、方案3:0.905、方案2:0.930、方案4:0.974.方案1与方案2~4间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4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最高,分别为94.59%、93.75%、94.12%.结论 MRI多参数成像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及诊断准确度,其中以T2WI+DWI+DCE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5.
脑囊虫病的MRI诊断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脑囊虫病的病理演变特点,探讨脑囊虫病的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6例脑囊虫病的MRI表现特点,并结合12例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比较。结果 脑实质型18例,脑室型4例,脑膜型3例,混合型11例,主要MRI特点:①囊虫存活期,病灶呈圆型,多发常见,附壁囊虫头节呈偏心型小点状影,T1WI呈略高信号,T2WI呈中低信号;囊液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在FLAIR上脑脊液呈低信号,而囊液呈相对高信号;周围水肿不明显。②囊虫退变坏死期,头节消失,囊腔扩大,周围水肿明显。③病灶钙化后,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周围水肿消失。④增强扫描,表现为:囊壁环状增强(24/36),或不增强(12/36):囊内小点状影增强(22/36),或不增强(14/36)。⑤脑室型常发生于三、四脑室,其中三脑室1例(1/36),四脑室3例(3/36),均引起阻塞性脑积水。⑥脑膜型因蛛网膜粘连,而引起脑积水(2/36)。结论 脑囊虫病在病理演变过程中,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确定脑囊虫病的数目、大小、部位等发病特点及病理演变过程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关节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或关节镜病理证实的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的关节滑膜、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等结构MRI特征、结果:膝关节均表现为弥漫性滑膜增厚,8例增厚滑膜T1WT及PDW呈等信号或等低信号、2例为高信号:T2WI均为低信号,其中条带状、绒毛状增厚9例,结节状增厚l例;7例关节囊内均夹杂多发线状等低信号影,增强后病变滑膜均呈明显强化:10例均有关节积液,以髌上囊为主;5例有软,目’破坏及软骨下骨破坏.假性囊肿形成:2例有骨髓水肿。结论:膜结节状、绒毛状增厚以及T2W1上线状低信号是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是的主要MRI特征.关节软骨破坏及软骨下棠变也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18例不典型肝脓肿的MRI影像特点,探讨MRI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治愈的不典型肝脓肿MRI表现,分析病灶的发病部位、形态、MRI信号特点、早期及延时强化方式和强化特征。其中10例(55.5%)经临床抗炎治疗或手术证实;8例(44.4%)经肝活栓证实。结果18例(共有病灶32个)不典型肝脓肿平扫时未见脓肿壁形成,所有病例未见气体积聚现象,肝段异常信号在T1WI为较低信号,与病灶不易区分,T2WI为高信号,但较病灶信号低且均匀,呈楔形或不规则形,基底较宽位于肝包膜下,尖端指向内侧,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呈典型的“快进慢出”;病灶动态强化特点分别为:(1)小房腔型;(2)团块型;(3)分隔花瓣型不典型肝脓肿,而脓肿壁、包膜和病灶内均具有各自不同的强化特征。结论认识不典型肝脓肿的肝段异常信号和病灶特点及MRI动态强化特征,有助于提高对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 MR减影技术的头部应用价值。方法 67例脑内占位病变患者分别行3D平扫和增强,增强的图像减平扫的图像得3D MRSI。67例病变分为两组:T1WI平扫高信号组(32例)和非高信号组(35例),比较两组原始图像和减影图像间对信号反应的差异改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1WI平扫高信号组(32例)显示在增强前后仅有15.62%能在常规图像反应出病变强化的信号改变,84.38%(27/32)在MR减影图像上能反映病灶强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T1WI非高信号组(35例)在常规和减影图像均能显示病变强化分别为93.72%(179/191)和94.24%(180/19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3DMR减影对强化前后病灶显示在T1WI平扫高信号组优于常规图像,而在T1WI非高信号病变基本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BE)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表现。结果 20例患儿中18例表现为苍白球,呈对称性T1WI高信号。16例患儿底丘脑T1WI呈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5例患儿桥脑背侧、中脑呈T1WI高信号,桥脑腹侧T1WI呈等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示所有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团信号未见明确异常。结论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MRI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作为研究对象,行CT及MIR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31例,上颌窦20例,蝶窦2例,无法辨别起源7例。CT表现:肿瘤多呈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42例),密度均匀(46例)的软组织肿块,多伴有邻近骨质破坏(43例),增强扫描呈中度~明显强化,部分强化不均。MRI表现:肿瘤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稍高信号(14例),部分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重要结构的侵犯,腺样囊性癌及恶性淋巴瘤具有典型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