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型糖尿病与心理障碍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0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回顾性Znng氏自评抑郁、焦虑量表的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糖尿病组抑郁症患病率为36.25%(58/160),焦虑症患病率29.38%(47/160);对照组分别为3.33%、1.33%(P值均<0.001)。抑郁症与体重指数、血糖、TG及CH具有相关性(r分别等于0.62,0.59,0.44,0.46,P值均<0.01)。焦虑症与体重指数、血糖及TC也具有相关性(r分别等于0.67,0.62,0.48,P值均<0.01)。抑郁量表得分与病程有关(r=0.65,P<0.01),病程越长抑郁的程度越重、发生率越高。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及焦虑症的患病率较高,且与糖尿病病程、肥胖、血糖及血糖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情绪及人格特征,并与抑郁症、焦虑症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综合医院对躯体形式障碍的识别敏感性.方法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CCMD-3的诊断标准,躯体形式障碍36例,抑郁症30例,焦虑症34例.对所有入组病例采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SCL-90、EPQ测试,就其症状、情绪及人格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CL-90方面:躯体形式障碍组因子分≥2的因子依次为躯体化、焦虑、睡眠障碍(其他)、抑郁、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其躯体化因子分高于抑郁症组(2.76±0.76 VS2.29±0.17),也高于焦虑症组(2.76±0.76 VS2.32±0.23),焦虑因子分低于焦虑症组(2.35±0.23 VS2.78±0.31),抑郁因子分低于抑郁症组(2.23±0.35 VS 2.7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Q方面:躯体形式障碍、抑郁症、焦虑症三组患者的P、N分均较高,E分均较低;躯体形式障碍组及焦虑症组的N分高于抑郁症组(62.78±6.70 VS55.67±9.26,61.18±6.97 VS55.67±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的P分高于躯体形式障碍组(63.67±8.50 VS 58.75±7.40)及焦虑症组(63.67±8.50 VS 58.82±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以躯体化症状最为突出,存在多种躯体不适,同时又伴有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负面情绪,其躯体化症状程度高于焦虑症及抑郁症,但抑郁、焦虑情绪的程度分别低于抑郁症及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人格与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相似,以内向、情绪不稳定(神经质)及精神质为主;在神经质维度方面,躯体形式障碍及焦虑症患者为突出;在精神质维度方面,抑郁症患者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疗效,并探讨抗抑郁药在治疗D-IBS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用帕罗西汀治疗66例顽固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8周,并与单用常规疗法58例对照,评测其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和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积分变化。结果:帕罗西汀组的消化道症状有效率分别为57.6%,显著高于常规疗法的24.1%(P〈0.01);帕罗西汀组原有情绪障碍患者和无情绪障碍患者的消化道症状有效率分别为67.4%和29.4%,有显著差异(P〈0.05);帕罗西汀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差值、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差值比较则显著改善(P〈0.01)。结论:帕罗西汀能改善D-IBS的消化道症状,并与目前是否存在情绪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探讨焦虑症、抑郁症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有无差异.方法使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35例抑郁症、30例焦虑症及30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于治疗前后(6~8周)进行评定,并与3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1)治疗前后患者组D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2)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组治疗前后的DAS总分值及大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焦虑症组及抑郁症组(P<0.05),而后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P>0.05);(3)患者组治疗前后的DAS减分值与各自相应的HAMD和/或HAMA减分值均无相关性.结论 焦虑症、抑郁症及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认知,后者较前两者严重(P<0.05).  相似文献   

5.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探讨焦虑症、抑郁症和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有无差异。方法 使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对 3 5例抑郁症、3 0例焦虑症及 3 0例焦虑抑郁障碍共病患者于治疗前后 ( 6~ 8周 )进行评定 ,并与 3 0名正常人进行对照。结果  ( 1)治疗前后患者组DA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 ;( 2 )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组治疗前后的DAS总分值及大多数因子分明显高于焦虑症组及抑郁症组 (P <0 .0 5 ) ,而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 )患者组治疗前后的DAS减分值与各自相应的HAMD和 /或HAMA减分值均无相关性。结论 焦虑症、抑郁症及焦虑抑郁共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功能失调性认知 ,后者较前两者严重 (P <0 .0 5 )。  相似文献   

6.
黄金龙  张明 《广东医学》2006,27(11):1696-1697
目的探讨影响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因素。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个性、焦虑度及抑郁度的检测,并与100例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肠易激综合征组在内倾-内向型性格、不稳定型情绪、中重型焦虑度和重型抑郁度上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性格特征呈内倾-内向型和情绪不稳定型个性,伴有中重度焦虑及重度抑郁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7.
27例肠道易激综合征经抑郁自评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DXCⅢ型多功能心理测评仪,测定总分皆增高。经加用Anafranil和认知疗法治疗1个月后,19例情绪量表测定总分皆显著降低(P<0.01),症状好转23例,认为情绪调整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的状况进行调查,探讨IBS与抑郁和焦虑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28例肠道疾病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试,其中IBS病例64例,其他非IBS肠道疾病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IBS组和对照组抑郁或焦虑患者所占比例,以及在IBS病例中存在抑郁或焦虑的患者与不存在抑郁或焦虑的患者的重症病例的比例及应用一般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IBS组SDS标准分≥53分和SAS得分≥50分的病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13.96,P〈0.01;χ2=13.8,P〈0.01);IBS患者中,SDS标准分≥53分与SDS标准分〈53分的重症病例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6,P〈0.05;χ^2=4.73,P〈0.05);SAS得分≥50分与SAS得分〈50分的重症病例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P〈0.05;χ^2=4.52,P〈0.05)。IBS患者存在抑郁或焦虑比例明显高于非IBS肠道疾病患者;IBS患者存在抑郁或焦虑的多数症状较重,而且应用一般治疗胃肠道疾病药物治疗的后果明显比不存在抑郁或焦虑的患者差。结论肠易激综合征与抑郁和焦虑显著相关,提示抑郁和焦虑可能是该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而且影响该病病情及疗效。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焦虑症状和焦虑症的抑郁症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差异 ,为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HAMD和HAMA对5 5例抑郁症患者和 2 0例焦虑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1)抑郁症组绝大部分为中、重度抑郁 (92 .7% ) ,焦虑症组无一例为重度抑郁 ;(2 )抑郁症组的HAMD总分和除焦虑 /躯体化以外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焦虑症组 (P <0 .0 5或P <0 .0 1) ,(3)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的HAMD和HAMA评分均呈显著性正相关 (P <0 .0 0 1)。结论 HAMD总分有助于鉴别抑郁症和焦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抑郁和(或)焦虑障碍交互作用对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为冠心病二级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RSD)对我院2006年4月~2007年7月门诊及住院136例患者进行调查,分为冠心病伴抑郁症和/或焦虑症组、冠心病不伴抑郁症和/或焦虑症组、无冠心病的抑郁症和/或焦虑症组、对照组4组。对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进行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单纯冠心病或单纯抑郁障碍和(或)焦虑障碍对SDNN、SDNNindex无明显影响(P>0.05);冠心病与抑郁障碍和(或)焦虑障碍交互作用时SDNN和SDNNindex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伴抑郁障碍和(或)焦虑障碍时存在心率变异降低,可引起其自主神经失衡,抑郁障碍和焦虑障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及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对5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抑郁自评(SDS)、焦虑自评(SAS)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并将抑郁、焦虑评分与局部脑血流灌注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发生率为76%,焦虑发生率为46%;健康对照组无抑郁发生,焦虑发生率为2%(1/50)。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及其SDS评定平均标准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2)IBS患者的抑郁评分与左侧屏状核,左侧豆状核、右侧直回、右侧钩回血流灌注呈负相关,与左侧楔叶、两侧楔前叶、左侧枕上回、右侧缘上回、右侧顶下小叶血流呈正相关;焦虑评分与左侧屏状核、左侧岛叶血流呈负相关。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抑郁、焦虑情绪;局部脑血流灌注异常可能是其发生情绪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就医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门诊的IBS患者,根据是否重叠FD症状分为2组,选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发放胃肠道症状评估量表(GSRS)、汉化版IBS-生存质量量表(ChIBS-QOL)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项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比较所有受试者的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焦虑抑郁状态及就医情况。 结果 60例IBS患者中25例(41.7%)重叠FD症状(IBS-FD)。IBS-FD患者的GSRS评分高于单纯IB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S-FD患者就医次数多于单纯IB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志愿者无焦虑及抑郁发生,单纯IBS患者多见轻度焦虑及抑郁,IBS-FD患者多见中-重度焦虑及抑郁;IBS-FD患者焦虑及抑郁发病率高于单纯IBS患者(分别为80.0%比51.4%,76.0%比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型提示重叠FD症状的便秘型IBS(IBS-C-FD)患者的GSRS评分最高、焦虑发病率最高及ChIBS-QOL评分最高。 结论 IBS-FD患者尤其IBS-C-FD患者较单纯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更严重、焦虑抑郁程度更重,生存质量更差。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维田  徐志鹏  许桦林  郑国荣 《医学争鸣》2006,27(19):1812-1814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0例IBS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IBS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及总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和急性胃炎组(P〈0.05);IBS组SDS,SAS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B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异常,心理因素可能在IBS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BS)与正常健康人之间焦虑、抑郁症状的差异,探讨IBS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IBS患者100例及正常对照100例,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2组进行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BS患者的焦虑、抑郁患病率分别为28%(28/100)、35%(35/100);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7.27±10.53、48.16±9.4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40.62±8.23、42.25±9.25,IBS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其中,女性IBS患者分别占IBS组焦虑、抑郁患病率的64.3%(18/28)、60.0%(21/35),其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9.12±9.21、52.25±9.34,男性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46.56±8.72、47.81±8.93,女性IBS患者SAS及SDS评分均显著高于男性IBS患者(P均〈0.05)。结论 IBS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女性IBS患者精神心理症状比男性更为多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影响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病情的相关因素,并观察补脾固涩法治疗脾肾阳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就诊的120例IBS患者,其中包含IBS-D 9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调查哮喘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与有关因素的相关性.②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情绪(HAD)测定表,对200例哮喘病人进行了测评,并与200例健康者测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哮喘病人性别、年龄、病程、症状记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与HAD评分的相关性.③结果哮喘病人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u=8.182,5.143,P<0.001).哮喘病人的焦虑评分与症状记分呈正相关(r=0.352,P<0.001),与FEV1%呈负相关(r=-0.353,P<0.001);抑郁评分与症状记分呈正相关(r=0.172,P<0.05).④结论哮喘病人焦虑和抑郁的发生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期间发热门诊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2—4月于本院发热门诊就医的患者95例为调查组,另选取同期普通门诊就医的患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定,比较两组焦虑发生率,抑郁发生率,抑郁焦虑共患率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调查组焦虑发生率为75.6%,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组抑郁发生率为48.9%,与对照组的4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查组抑郁焦虑共患率为24.4%,高于对照组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组焦虑、抑郁评分为(14.13±3.88)分、(12.82±3.15)分,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为(12.07±4.58)分、(12.59±3.13)分,两组焦虑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19期间发热门诊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情绪,应早期识别并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国产新药万拉法新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48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万拉法新及硝苯地平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通过对IBS各项症状的改善率和总体改善率评定观察治疗效果。同时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的改善程度。结果 万拉法新对IBS的治疗总体改善率为80%,对照组为52.17%(P<0.05)。万拉法新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的改善程度经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单独应用万拉法新对IBS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硝苯地平组,对改善伴随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功能性烧心(FH)患者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及其亚型症状的发生率。 方法 对110例以烧心为主要症状且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示食管黏膜无破损的患者行问卷调查、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流-pH(MII-pH)联合监测及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根据罗马Ⅲ诊断标准对患者重叠FD、IBS症状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调查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根据24 h食管MII-pH监测结果及PPI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及FH组,比较两组重叠FD、IBS症状发生率及其与FD、IBS亚型重叠的情况。 结果 FH组女性患者多于NERD组(P<0.05);FH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均高于NERD患者(分别为92% vs.75%,88% vs.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47.3%)患者重叠FD症状,31例(28.2%)重叠IBS症状,10例(9.09%)同时重叠FD症状及IBS症状。FH患者重叠FD症状及IBS症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ERD患者(分别为62% vs.35%,48% vs.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叠的FD症状以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症状略多于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症状、IBS症状以腹泻型(IBS-D)略多于便秘型(分别为29.1% vs. 18.2%、16.4% vs.1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H较NERD更多见于女性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更高,且更易重叠FD、IBS症状,重叠的症状以EPS及IBS-D亚型更多见。  相似文献   

20.
肝阳上亢证与相关证情绪状态测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阳上亢证患者的情绪状态特征,以指导临床进行心理干预。方法从病证结合的角度选择226例高血压与偏头痛患者,根据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要求分为肝阳上亢证组、对照组为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组、健康人对照组,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量表(ERSG)对各组进行情绪测量。结果肝阳上亢证、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患者ERSG测值各项积分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ERSG肝阳上亢证肝经维度积分明显高于肝郁气滞证对照组、肝肾阴虚证对照组(P〈0.01),但肝郁气滞证组与肝肾阴虚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阳上亢证组ERSG总分均明显高于肝肾阴虚证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焦虑维度积分明显高于肝郁气滞证对照组及肝肾阴虚证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郁气滞证对照组、肝肾阴虚证对照组抑郁维度明显高于肝阳上亢证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肝阳上亢证、肝郁气滞证及肝肾阴虚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肝阳上亢证具有明显的肝经定位症状;肝阳上亢证组的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说明肝阳上亢证患者以焦虑情绪状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