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常毳  刘聪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95-196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的变化和心功能疗效及心脏彩超指标。结果治疗组1年后血清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蒋永春  徐斌 《今日药学》2009,19(12):41-42,45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氟伐他汀40 mg,每晚服用1次,治疗6 m,观察氟伐他汀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 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提高水平稍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的比例也稍高于对照组,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无明确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及其对循环血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55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6例),比较治疗前后循环血的ET,NO,CRP水平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血清CRP,ET,NO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治疗组LVEF提高,血N0水平增高.血清CRP和ET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进一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功能,并降低CRP水平,提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4.
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以及短期干预作用。方法将46例血浆胆固醇正常(<22mg/ml)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常规抗心衰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于治疗4周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sVCAM-1)。结果于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浆中TNF-α、IL-6、sVCAM-1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正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1、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BNP水平的变化和心功能疗效及心脏彩超指标。结果治疗组1年后血清TNF-α、IL-1、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内径缩短率(FS)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1、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加缬沙坦。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左西孟旦和米力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B型脑利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LVEF、LVEDD、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BNP水平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改善更明显,组内及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8%,对照组66.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水平和LVEF、LVEDD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左西孟旦在治疗CHF方面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37-13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功能、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氟伐他汀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NT-Pro BN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7%(P0.05);治疗后研究组NT-Pro BNP、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耐受性好。结论氟伐他汀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降低血浆NT-Pro BNP及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雷 《中国药房》2012,(32):3020-3021
目的:观察短期应用氟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40mg。2组疗程均为28d。治疗前后分别测量TNF-α、IL-18、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8、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期应用氟伐他汀可以降低CHF患者的TNF-α和IL-18水平,改善心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HF患者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柯天秀  江芸  姜锋 《海峡药学》2011,23(12):116-117
目的为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和BNP在评价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反应中的意义。方法将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1次,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TC、LDL-C、6min步行距离、LVEF和血浆BNP浓度。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和利尿剂等基础治疗后,血浆BNP水平下降和LVEF上升均明显,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NP下降和LVEF上升均非常显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BNP下降幅度更明显,而LVEF上升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尚未发现明显差异,可能BNP对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心衰反应更敏感。可见,BNP检测既可以反映慢性心衰的严重程度及疗效,还可以及时地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衰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0.
黄科 《海峡药学》2013,25(2):175-17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室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D)、每分心排血量(CO),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DD和LVSDD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SV和C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明显,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参附强心丸联合卡维地洛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收治的10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照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卡维地洛片,开始2天剂量为12.5 mg/次,1次/d,以后2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口服参附强心丸,2袋/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9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降低,心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和ET-1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BNP和ET-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强心丸联合卡维地洛片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和对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服氟伐他汀20mg,每晚1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BNP浓度,行6min步行距离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LVEF由(34.9±3.5)%升至(46.1±5.1)%(P〈0.05),LVDd由(65.3±5.2)mm降至(54.1±4.3)mm,血浆BNP浓度由(217.4±63.9)ng/L降至(149.6±50.2)ng/L,6min步行距离由(239.8±16.8)m增至(328.9±18.6)m,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能明显改善心功能,抑制血浆BNP增高。  相似文献   

13.
刘朝晖  白冰 《中国药业》2002,11(7):43-4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和TNN-α浓度。结果:阿司匹林组治疗后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也显著降低(P<0.001),而对照组自身前后对比TNF-α,IL-6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结论:阿司匹林能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IL-6水平,减少IL-6对心肌的毒性作用,有益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对TNF-α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6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组和依那普利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等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好转,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理衰竭有一定的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氟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63例CHF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被随机分成氟伐他汀组(氟伐他汀40mg,每晚1次,n=31)和对照组(n=32),共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和心功能分级的变化;统计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1)治疗后,氟伐他汀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hs-CRP明显下降(P均〈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2)治疗后两组的LVEDD和心功能分级均有下降(P均〈0.05),LVEF均有增加(P均〈0.05),但氟伐他汀组的心功能分级和LVEF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均〈0.05)。(3)氟伐他汀.组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有效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时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的57例伴有贫血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心衰的标准治疗,治疗组给予标准治疗同时给予EPO和铁剂,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前后Hb、心功能分级、LVEF及BNP。结果:治疗组Hb、心功能分级和LVEF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均下降,两组治疗后血浆BNP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EPO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有效,能改善心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6例老年(>60岁)CHF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伐他汀,剂量为20mg,每晚1次,疗程6个月,随访心功能变化、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检测血浆钠尿肽(BNP)水平。结果 6个月时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LVEF升高更明显(P<0·05)。入选患者在治疗前BNP水平均高于正常,治疗后血浆BNP水平均下降,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长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CHF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ITP)水平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减少或延缓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发生和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他汀类治疗组(阿托伐他汀10mg/d)及常规治疗组,每组19例。随访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的水平,并通过超声心动图观察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大小。结果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因转氨酶增高停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水平及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非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6、MMP-9和CITP的水平,延缓老年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对脓毒症相关性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120例严重脓毒症合并急性心肌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检测两组患者心肌酶学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钠尿肽(BNP)水平以及炎性反应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TnI、CK-MB、BNP、hs-CRP、TNF-α、IL-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明显降低脓毒症相关性心肌损伤患者心脏功能障碍程度,减少心肌细胞坏死。分析其机制可能与瑞舒伐他汀钙减少炎性反应,稳定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7,(7):1396-1399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以下简称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脂蛋白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ACS患者90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蛋白-a测得值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IL-6、LDL-C、HDL-C和脂蛋白-a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6、LDL-C、脂蛋白-a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HDL-C测得值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6、LDLC、脂蛋白-a测得值低于对照组(P<0.05),HDL-C测得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用于治疗ACS患者的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了患者的TNF-α、IL-6、LDL-C、HDL-C和脂蛋白-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